文_劉占青(河北滄州)
外寬內(nèi)明的治郡楷模
文_劉占青(河北滄州)
黃霸
黃霸是西漢中期一位頗有政治聲望的朝廷重臣,在漢宣帝當政時期他先后擔任過廷尉正、丞相長史、揚州刺史、潁州太守、御史大夫、丞相等官職。作為一名從基層一步步成長起來的政府高官,無論身處哪個工作崗位,黃霸都一絲不茍兢兢業(yè)業(yè),清廉耿直。特別其在擔任潁州太守的八年時間里,黃霸外寬內(nèi)明、體察民情,讓潁州大治,得到了漢宣帝的極大肯定和表彰,成為一代楷模,史學家班固稱贊黃霸是“自漢興,言治民吏,以霸為首”。
漢武帝在位時,由于過于注重刑罰對百姓的威懾,導致酷吏橫行法律嚴苛,結果監(jiān)獄人滿為患,其中一些人坐牢純屬冤案錯案,積累了大量的民憤。從小成長于民間的漢宣帝深知嚴刑的弊端,因此他即位后一改漢武帝重法尚刑的治國理念,采取“約法省禁,平理刑獄”的政策以緩解民怨。為了能讓這項政策得到很好的執(zhí)行,他任命黃霸擔任廷尉正,相當于今天的最高法院副院長,專門裁決疑難案件。
廷尉正可說是一個責任重大的官職,能否處理好疑難案件的審判工作,將直接關系到民心和民意。漢宣帝之所以選擇黃霸擔任廷尉正,是早就看重他在擔任河南太守丞時的表現(xiàn)。太守丞是太守府里的屬官,負責幫助太守處理政事,由于黃霸“為人明察內(nèi)敏,又習文法,然溫良有讓,足知,善御眾。為丞,處議當于法,合人心”,因此太守十分信任黃霸,官民對黃霸也都是敬愛有加。由于黃霸工作干得非常漂亮,所以名聲遠播。雖然黃霸任職太守丞時,漢宣帝還沒有登基,但黃霸的名號早已如雷貫耳,認為此人“持法平”,將來可堪大任。
黃霸擢升為廷尉正后,夙夜在公,不敢在這個位子上尸位素餐,不敢有絲毫的懈怠馬虎。有時黃霸碰到的疑案由于積壓了幾十年,他不得不和屬下的官吏詳細地翻閱過往卷宗,不遺漏任何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線索,直到把事情搞清楚讓真相水落石出。審判案件,難免會觸及達官顯貴,這些人為了逃脫法律的制裁,要么請托關系找人在黃霸面前說情向其輸送錢物,要么靠權力向黃霸施壓,讓其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對于這些人的齷齪行為,黃霸是嗤之以鼻,拒絕錢物,頂住高壓,始終堅持秉公執(zhí)法,未曾有半點徇私枉法,許多大案要案疑案都被審理得清清楚楚。在官署中,黃霸的官品受到了同事的稱贊,“庭中稱平”,漢宣帝對黃霸的工作也相當滿意,認為其是不可多得的良才。
由于黃霸在廷尉正的官位上干得頗有政績,后來被提拔擔任丞相長史,由一名司法官員變成了丞相府里的屬官,協(xié)助丞相處理日常的政務。一次漢宣帝下詔,內(nèi)容是為了宣揚漢武帝的豐功偉績,皇帝要群臣商議武帝的“廟樂”問題。 漢宣帝向群臣說得明白:“武帝功德無量,不能用言語來表達,可是他的廟中還沒有與他的功績相稱的音樂,使人感到非常傷心和不安?!睅滋熘?,漢宣帝召集群臣議“廟樂”之事,群臣為了討皇帝的歡心,紛紛在朝堂上對漢武帝進行歌頌贊揚,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了到底該給武帝配什么廟樂的事情。
正當群臣討論得熱火朝天的時候,哪知半路殺出個程咬金,長信少府(此官職負責長信宮事務,長信宮屬于太后的宮殿)夏侯勝站出來對漢宣帝言道:“武帝雖有攘四夷、廣土境之功,然多殺士眾,竭民財力,奢泰無度,天下虛耗,百姓流離,物故者半,蝗蟲大起,赤地數(shù)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積至今未復;無德澤于民,不宜為立廟樂?!焙翢o疑問,夏侯勝這番沒有任何粉飾的言論切中武帝一朝的弊害,說的都是事實,但卻不合時宜。夏侯勝剛說完,朝堂上頓時炸開了鍋,敢公開批評當今皇帝的曾祖父,這簡直就是亂臣賊子,群臣們開始圍攻夏侯勝,說其“非議詔書,毀先帝”,真是大逆不道。漢宣帝對夏侯勝的這番政治表態(tài)也頗為不滿,馬上命人將夏侯勝逮捕投入監(jiān)獄。
而身為丞相長史的黃霸也跟著倒了霉,由于其平日里跟夏侯勝交好,就被看成夏侯勝的死黨,有人要求黃霸寫一份揭發(fā)夏侯勝罪行的材料,跟夏侯勝劃清敵我界限,但被黃霸嚴詞拒絕?!邦B固不化”的黃霸被扣上了“阿縱勝,不舉劾”的帽子,也被送進了監(jiān)獄,和夏侯勝成為獄友。在獄中,黃霸盡管心情極為苦悶,但他不想浪費人生的寶貴時間,便想向夏侯勝討教《尚書》方面的學問。因為夏侯勝是研究《尚書》的經(jīng)學大家,在讀書人中的影響力很大。不過夏侯勝聽完黃霸的想法,苦苦笑道:“我們都已經(jīng)被投入了大牢,沒準哪天皇帝一不高興就會把我們拉出去砍頭,你怎么還有閑情逸致學習《尚書》?我看還是算了吧。”
聽完夏侯勝這番話,黃霸卻不以為然,他說道:“古語言:朝聞道,夕死可矣。假如能夠抓緊在監(jiān)獄的點滴時間學習一些東西,即使將來有一天被砍頭,心情也是愉快的?!毕暮顒俦稽S霸的這幾句話深深感動了,就給黃霸講授起了《尚書》。寒來暑往從不間斷,黃霸的學識大有長進,兩人在監(jiān)獄里一呆就是三年。后來關東地區(qū)發(fā)生大地震,死亡六千多人,漢宣帝認為這是上天在示警懲戒自己有政治過失,便宣布大赦監(jiān)獄里的囚犯,夏侯勝和黃霸也在赦免之列。兩個人出獄后,并沒有被貶為平民:夏侯勝被任命為諫大夫;而黃霸為揚州刺史,專門負責監(jiān)察郡國守相是否有貪污受賄作奸犯科行為,中央政令是否執(zhí)行到位。
當時漢宣帝為了改善民生,出臺了多項利農(nóng)惠農(nóng)的好政策,但地方老百姓根本就不知曉這些政策文件,究其原因,是許多地方的地方官員無視中央的政策,拒不執(zhí)行,更沒有把好政策向百姓傳達。政令不出中央的問題讓漢宣帝惱怒不已,他決心要下大力氣整頓地方吏治,將不作為亂作為的官員撤換,選拔任用賢能人才任職地方。精明強干的黃霸自然成為漢宣帝的中意人選。很快黃霸從揚州刺史任上轉任為潁川郡太守,在述職前,漢宣帝特意召見黃霸,讓其一定要把中央的好政策好好貫徹執(zhí)行。
在黃霸心中,事關老百姓的事無論多小,他都會認認真真地辦好,“米鹽靡密,初若煩碎,然霸精力能推行之?!宾姽压陋氂兴懒硕鵁o法埋葬的,鄉(xiāng)里的官吏寫信告訴黃霸,黃霸會根據(jù)實際情況分別加以處理:哪個地方的樹木可做棺材,哪個驛館的豬可用來祭祀,黃霸都知道得清清楚楚。每次屬下的官吏按照他說的去看,都會絲毫不差。他記事的能力之強達到這種地步,吏民不知道他用的什么方法,都稱贊他為神明。其實他也沒有什么訣竅,只不過是把工作和百姓時刻都掛念在心里。
黃霸治郡,從不輕易使用刑罰。而是盡力實行教化。而黃霸對手下的官吏也極為愛護,只要官吏們能盡心盡責辦事,盡量不進行替換。許縣縣丞由于年老,耳背的毛病越來越嚴重,代太守督查縣鄉(xiāng)的督郵將此事告訴黃霸并想辭退他。黃霸對此很不同意,他對督郵說:“縣丞是一名廉潔的官吏,雖然年老,但還能拜起送迎,即使耳朵很背了,又有什么關系?你姑且好好地幫助他,我們不要使有賢能的人失望。”有的人不解黃霸為什么要這么做,便詢問他其中的原因,黃霸回答說:“多次更換手下的官吏,遣送舊人迎接新人的費用以及奸滑官吏乘交接職務之際毀壞賬簿偷盜財物造成的損失加在一起,公私所耗費用很多,這些費用最終還是要攤在百姓頭上,加重百姓的負擔。況且所更換的新官又不一定賢能,有的還不如以前的官吏,只能是增加混亂。大凡治理之道,不能太苛求。”
漢宣帝對黃霸在潁州的治理成效是極為欣賞的,他曾下詔稱贊道:“潁川太守黃霸,認真宣傳國家的大政方針,使得百姓了然于心,兄弟和睦、孝子順孫一天比一天增多,種地的人相互禮讓田界,道不拾遺夜不閉戶,鰥寡之人得到贍養(yǎng)關懷,貧窮困窘的人得到救濟幫助,有的監(jiān)獄八年沒有犯大罪的囚犯,吏民向往教化,美好的道義品行逐漸形成,黃霸可稱得上是賢人君子了?!睘榱思为匋S霸,漢宣帝封黃霸為關內(nèi)侯,賜黃金百斤,俸祿中二千石。后來黃霸又被提拔到了中央,先后擔任過御史大夫和丞相之職,位極人臣。
黃霸能在地方上有積極作為,并得到重用升遷,除個人的品行操守能力,與漢宣帝的治國之策是分不開的。漢宣帝時期,為了振興國家,一掃武帝留下的重重積弊,積極改革內(nèi)政,以減輕百姓負擔,任用賢能人才整頓吏治,使得“吏稱其職,民安其業(yè)”,出現(xiàn)了“宣帝中興”的政治局面,將西漢王朝的國力推向了新的高峰。正是在如此的大背景下,才會讓黃霸這樣有德有能的人才脫穎而出,為他們提供施展政治抱負的廣闊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