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飛
【摘 要】 教師在課堂上要多留一點時間,等待學生自我解決,錘煉思維的獨立性;多留一點時間,等待學生完整回答,形成思維的縝密性;多留一點時間,等待學生自我糾錯,培養(yǎng)思維的深刻性,讓學生的思維品質在等待中拔節(jié)。
【關鍵詞】 課堂等待 思維品質
當下有些教師為了追求快節(jié)奏的課堂教學,課堂上常常出現這樣的現象:等不得學生慢節(jié)奏的探究,一遍又一遍地催促“快點”;等不得學生吞吞吐吐地回答,不由地接過學生的回答,自顧自地說上一番;等不得學生完整地敘述,急作評價;等不得學生緊張地思考,急于點撥和啟發(fā)……殊不知數學的本質是思維的訓練和提升,教師的講解替代不了學生的思維,思維品質的提升更需要學生獨立悟得。因此,必要的等待才能使學生在收獲知識的同時實現思維、情感、價值觀等完美的蛻變。
一、 等待學生自主解決,錘煉思維的獨立性
【案例】 一位老師在教學“計算周長”時讓學生完成這樣的一道習題(如圖所示)。該多邊形的邊有8條,學生需要將8條邊的長度一一數出再相加,不能漏加也不能多加,這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確實要費一番周折。學生埋頭計算了1分鐘,只有一兩人完成,又過了半分鐘,完成的學生也不多。此時教師卻坐不住了,一聲“擱筆”打斷了孩子的思緒,這位教師開始問道:“這個圖形有幾條邊?”一名學生說:“8條?!苯處熡謫枺骸?條邊的長度各是多少?”在學生匯報完后,教師迫不及待地將每條邊的長度板書出來。就在此時,教師仍未放手還繼續(xù)問道:“怎樣計算它的周長?”學生說:“將它的每條邊加起來?!弊詈蠼處熀蛯W生一起算出這個圖形的周長。
【反思】 這本來可以由學生自主解決的問題,結果卻變成了“半包辦”,在教師的引導下“圓滿”地解決了?,F在想想這位老師急于引導可能是擔心再這樣耗下去教學任務不能完成,或者是擔心學生的錯誤過多不好收場。在教學中,如果教師經常這樣有意無意地“介入”會讓學生的思維產生惰性和依賴性,缺乏自主解決問題的自信和能力。學生探究問題也會淺嘗輒止,思維缺乏深度。
二、 等待學生完整回答,形成思維的縝密性
【案例】 一次在復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時,一位老師這樣進行提問:咱們學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你們知道了哪些知識?
立刻有學生1說:“長方形對邊相等?!?/p>
教師點點頭,又點了學生2,學生2說:“長方形有四個角是直角?!?/p>
教師說:“很好!”
學生3又說:“長方形的長邊叫長,短邊叫寬?!苯處熾S即加以表揚,接著又開始了諸如以上方式提問正方形的特征。
【反思】 以上教學環(huán)節(jié)看似流暢自然、氣氛活躍,但暴露出一個問題,即學生的回答太零碎、不完整。這種教學方式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學生會從教師的反應中錯誤地認為只要我能說出一點,不但完成了回答的任務,還能得到老師的表揚。這就導致學生思考問題蜻蜓點水,看問題不全面,抓不住事物的本質屬性。蘇霍姆林斯基也曾一針見血地指出:“老師總想讓孩子快些回答問題,他不管孩子怎么思考,要的是立即說出答案并給他評分了事?!痹O想一下,如果我們換一種處理方式,學生1說出了一點,老師并沒有讓他坐下,而是用期待的眼神看著他,等待他繼續(xù)說下去,等他說完方才讓他坐下,長久這樣要求和訓練,定能培養(yǎng)學生完整回答問題的習慣。
三、 等待學生自我糾錯,培養(yǎng)思維的深刻性
【案例】 有位教師在教學退位減法時,讓一位學生在黑板上板演“624-326”的計算過程,并要求驗算,這位學生算出的結果是308,驗算時發(fā)現用差308加減數不等于624,于是他重新計算,然后又驗算,發(fā)現答案仍然是錯的。這樣反復了兩次,底下的同學開始議論紛紛了,板演的學生面紅耳赤,這位老師并沒有請他下去重新找人來替代,而是一邊耐心等待一邊鼓勵他:“你通過驗算發(fā)現了錯誤,已經很了不起了,再細細看一看是哪個數位出了錯,相信你一定可以找到”。在老師話語的鼓舞下,本來有些慌亂的學生鎮(zhèn)定了下來,重新細心地計算并驗算,終于找到了正確答案,最后帶著成功的喜悅回到了自己的座位。隨后,老師以此為契機,語重心長地對全班學生說道:“從這位同學的計算中讓我們看到了認真驗算的價值,讓我們看到了他學習上執(zhí)著、不放棄的精神,也讓我們看到了他面對錯誤時那種坦然的心態(tài)”。
【反思】 雖然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費時三四分鐘,但教師耐心等待卻讓學生從失敗中找到了成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自我糾錯的過程其實是大腦快速思維的過程,該學生通過自我糾錯對退位減法一定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但很多時候老師們很難做到這一點,因為等待孩子自我糾錯需要花費課堂上的寶貴時間。有些老師常常以優(yōu)等生的回答來代替他們的糾錯,這讓中等生、后進生失去了自我思辨、糾錯的機會,他們不能體會到思考帶來的快樂,漸漸地他們沉默了,懶得思考了,我們已經發(fā)現到了高年級主動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越來越少。其實,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有限的,教學忌貪多求全,教學時間分配要合理,教學核心問題和必要的等待要舍得花時間,讓學生在自我糾錯中培養(yǎng)思維的深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