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亮
(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 陜西西安 710119)
?
《增定二十一史韻》的作者考評及其價值探析
陳亮
(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 陜西西安710119)
《增定二十一史韻》是清人仲弘道在明人趙南星《史韻》二卷的基礎上,補《帝王世紀》、《春秋世紀》、《東西周紀》、《列國世紀》和《秦世紀》在西漢之前,作《明世紀》續(xù)于元之后,還補晉時十六國、五代十一國及宋時遼、金、夏,遍及二十一史,并集詩、注、評于一體,文史結合,在文學及史學方面都有較高的價值。本文在點校此書的基礎之上考證該書作者趙南星、仲弘道的生平事跡,簡單介紹《史韻》一書的版本體例并以具體例證敘述其文學及史學價值。
趙南星;仲弘道;《增定二十一史韻》
PDF獲取: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6.09.013
《增定二十一史韻》是仲弘道在趙南星《史韻》二卷的基礎上接力續(xù)作而成,趙南星《史韻》二卷,最早是在清順治四年(1647)由趙南星的同鄉(xiāng)人李士劭刻印于杭州,書板則存放紹興,不久散失。至順治十二年(1655),又由淮海道官府重新刻印。書板雖都已不存,所幸的是印本尚有傳世,書名全稱《趙忠毅公儕鶴先生史韻》,今有《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本。每半葉九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單邊。版心從上至下依次為“史韻”、朝代名,單黑魚尾、卷數(shù)、頁數(shù)。趙南星所撰、仲弘道所續(xù)的《史韻》四卷,在清代有多種刻本,書名全稱《增定二十一史韻》,并有“首一卷”、“末一卷”。此本分上、下兩欄,上欄為眉批,下欄為正文。正文每半葉九行,每行十九字,白口,四周單邊。版心從上至下依次為“增定史韻”、單黑魚尾、卷數(shù)、頁數(shù)。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入《增定二十一史韻》四卷,題為“清康熙三十三年郭金湯蘭學堂刻本”。但此本前有徐嘉炎、潘耒、仇兆鰲撰寫的三篇序文,落款均為“康熙丙子”,即康熙三十五年(1696),晚于康熙三十三年之后約三年。謂此書刻于康熙三十三年,則頗令人生疑,抑或這三篇序文是在后印此書時而增刻者,亦未可知。本文將對作者的生平進行介紹,并對《增定二十一史韻》的文學及歷史價值進行分析。
(一)趙南星考評
趙南星字夢白,號儕鶴,又號清都散客,明真定府高邑縣(今河北高邑縣)人。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卒于熹宗天啟七年(1627),享年七十八。崇禎二年(1629),追贈太子太保,謚號“忠毅”。
趙南星于明神宗萬歷二年(1574)考中進士,授予汝寧府推官。后被召入朝中,歷任戶部主事、吏部考功司郎官、文選司員外郎。上書朝廷嚴厲批評在朝官、地方官升遷任免中存在著四大弊病:干進之害、傾危之害、州縣之害、鄉(xiāng)官之害。并指出這“四害不除,天下不可得治”。獲得正直同僚們的贊同,卻得罪了當朝宰相,反而受到譴責,便以有病為由辭職回鄉(xiāng)。后起用為吏部考功司郎中。萬歷二十一年(1620),協(xié)助吏部尚書孫鑨考核京城的官吏,秉公處理,不徇私情。由于涉及面廣各官署的官吏群起攻擊,趙南星被免職為民。回到家鄉(xiāng)后,名聲更高了,天下的正人君子將他與鄒元標、顧憲成一起比擬為漢朝的“三君”。明光宗繼位(1620),再次起用,先是任命為太常寺少卿、右通政,后有進升為太常寺卿、工部右侍郎、左都御史。明熹宗天啟三年(1623),在考察京城官吏中,趙南星一如既往,秉公無私,由此升任吏部尚書。這次淘汰不稱職官吏所涉及的面更廣,得罪的人也就更多,尤其是得罪了大宦官魏忠賢,于是合謀算計,栽贓陷害,至天啟四年(1624),趙南星不僅被罷官,還被流放到代州(今山西代縣)充軍。趙南星為人正直,且性格剛強,所以在流放充軍后,盡管條件惡劣,但意志毫無消沉,不能參政議政,即閱讀研討史籍,以總結歷史經(jīng)驗,撰成《史韻》二卷,警示當代及后人。崇禎皇帝繼位(1627),特下詔令,赦罪召回,但已死在流放地。事跡主要見清人唐九經(jīng)撰《趙忠毅公小傳》、萬斯同撰《明史》卷三四三《趙南星傳》、張廷玉等撰明史卷二四三《趙南星傳》等。
(二)仲弘道考評
仲弘道在正史上無傳,事跡散見于地方志書目及《增定二十一史韻》一書的幾篇序文,但都語焉不詳?!?雍正)浙江通志》卷二五一在:“《子來堂集》桐鄉(xiāng)仲弘道開一著”,[1]4280卷二五三載:“《桐鄉(xiāng)縣志》五卷,康熙戊午,知縣徐秉元重修,邑人仲弘道編輯?!盵1]4303《(光緒)桐鄉(xiāng)縣志》卷五載:“甌香圃在濮院石條街東,為仲改庵明府宏道歸田后所筑,內(nèi)有蘭雪堂,即改庵著書處”,[2]192卷十九載:“《桐鄉(xiāng)縣志》五卷,知縣徐秉元修有傳,係康熙戊午邑人仲宏道承輯。”[2]723《(光緒)嘉興府志》卷一五載:“甌香圃,在濮鎮(zhèn)梅花涇上,仲宏道別墅”,[3]卷六一載:“仲宏道,字開一,順治間拔貢生,除嶧縣知縣。設來安社招復流移,禁科派,絕賄賂,獎節(jié)義,拔孤寒,不遺余力。簿書之外,不廢吟詠,作《哀嶧吟》十二章,人比之元結《春陵行》。去之日民爭留之,勒石志遺愛焉?!盵4]《皇朝文獻通考》卷二二二載:“宏道字開一,嘉興人”,[5]6842卷二三三載:“《改庵偶集》十卷,仲宏道撰。宏道字開一,桐鄉(xiāng)人??滴踔信e人,官知縣。”[5]6936仲弘道在《增定史韻自序》的落款為“康熙辛未小春桐谿仲弘道開一氏書于甌香草廬”,[6]541綜合這些零星資料,略可知其生活于明清之際,亦名宏道,實因清人為乾隆皇帝避諱而改者,字開一,號改庵,書齋名甌香草廬。他的籍貫雖有多種說法,或云“嘉興”,或云“槜李”,或云“槜里”,或云“桐鄉(xiāng)”,或云“桐谿”,或云“桐川”,實則同為一地。嘉興指嘉興府,槜李、槜里均為嘉興的別稱。桐鄉(xiāng)指桐鄉(xiāng)縣,桐谿、桐川均為桐鄉(xiāng)的別稱,乃嘉興府的轄地?!?光緒)桐鄉(xiāng)縣志》卷五道:“嶧縣知縣仲宏道墓在唐夫人橋?!盵2]202這里的“唐夫人橋”在濮院鎮(zhèn),濮院鎮(zhèn)即在桐鄉(xiāng)縣?!?光緒)桐鄉(xiāng)縣志》卷十九載其撰作品集有:“《改庵集》二十卷、《甌香集》二卷、《覺悔集》四卷、《子來堂集》”,[2]700除此之外《(光緒)嘉興府志》中也有記載仲弘道所寫的詩歌。因此,可以確定仲弘道是嘉興府桐鄉(xiāng)縣人。仇兆鰲在《史韻序》中寫:“開一向仕山左,政聲著于民間。退居之后,博覽群書,多所著述?!盵6]536曾參加科舉考試,在清代做地方官一任并有一定政績,后即退隱鄉(xiāng)里,讀書著述。仲弘道既有感于趙南星的一代人臣風范,又有感于《史韻》所體現(xiàn)的學問道德,在原書的基礎上,接力續(xù)作,撰成《增定二十一史韻》四卷。
是書“首一卷”有邱濬的《歷代圣賢傳道圖》和査繼佐的《歷代帝王正統(tǒng)圖》,仲弘道在兩圖后分別作《圣賢傳道圖說》和《帝王正統(tǒng)圖說》,之后是仲弘道改李槃本的《歷代國號歌》,接下來是《歷代輿地考附建都》、《星野》、《歷代田制賦略》、《古今戶口總數(shù)》、《歷代積年甲子考》,“末一卷”為《讀史小論》。
是書從內(nèi)容到形式,都是文史相結合,先以四言詩體隱括吟詠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唐五代、宋、元等各個歷史時代的人物事件,再在詩下具體予以說明,深入淺出,言簡意賅,朗朗上口,易誦易記。仲弘道不僅續(xù)補上古至秦、五胡十六國、遼、金、西夏及明各個時期,而且以四言韻語所吟詠者大為增多,以史事典故所注明者大為加詳,還為每個朝代撰寫史評,至此,集詩、注、評為一體,遍及“二十一史”,可謂既有文學創(chuàng)作,亦有史學心得。
(一)文學價值
徐嘉炎在《增定歷代史韻序》中說:“其為韻語也,瑰瑋而高華?!盵6]532潘耒在《增定史韻序》中說:“是書繁簡適中,文質相輔,誦之成章而繹之有味也哉!”[6]534均是從文學角度來闡釋本書的特點,而從文學角度來講,其最大的特點與價值也就在用韻方面,仲弘道在該書凡例中講:“書以韻名,取其易誦,若止依唐律選韻,則嚴而且狹,豈能該括一朝之事。是書所用,一遵詞韻,平如“東”、“冬”、“江”、“陽”俱堪通用,仄如“屋”、“沃”、“覺”、“藥”亦在兼收,若或詞韻之所無者,俱經(jīng)更正。蓋音節(jié)既諧,顧名思義,不致有遺恨爾?!盵6]546可以看出,仲弘道在增續(xù)《史韻》的時候非常注意用韻,但他也明白若只是一味追求嚴格的韻律,就很難將歷史事件完整敘述,所以雖然講求韻律但也會適當寬泛運用。如其《春秋世紀》:“隱公正月,《春秋》始編(bian)。宰咺錫赗,鄭莊克鄢(yan)。書法昉此,禮義是詮(quan)?;盖f釐惠,五霸駢連(lian )。夷吾齊相,先軫晉員(yuan)。齊桓伐楚,問王不旋(xuan)??鹬畷?,咫尺惟虔(qian)。晉文嗣起,誅帶扶顛(dian)。河陽踐土,召王而前(qian)。宋襄仁義,伐皷鼘鼘(yuan)。城濮之戰(zhàn),賴晉舒悁(juan)。秦奮西陲,作誓悔愆(qian)。王賜金皷,息虎長眠(mian)。楚莊伐戎,鄭晉倒鋋(yan)。觀兵問鼎,無乃太儇(xuan)。襄頃匡定,守府自便(bian)。簡王中葉,吳晉相牽(qian)。程嬰杵臼,高義層巔(dian)。靈王未造,篤生文宣(xuan)。麟書吐瑞,卜娶于幵(jian)。景王三歲,孔仕乘田(tian)。群賢景從,上應星躔(chan)。仲言端木,冉閔曾顏(yan)。季札歷聘,六代官懸(xuan)。齊嬰鄭僑,晉盻高搴(qian)。史魚節(jié)直,伯玉德圓(yuan)。敬元之世,吳越紏纏(chan)。吳人入郢,子胥奪鞭(bian)。包胥復楚,七日不饘(zhan)。仲崔殉節(jié),忠孝相沿(yan)??诪樗究?,恢齊幅員(yuan)。相魯三月,齊餽嬋娟(juan)。轍環(huán)列國,筆削如椽(chuan)??谡D亂賊,獲麟如漣(lian)。顏曾見知,斯道拳拳(quan)。夫差勝越,黃池爭筵(yan)。勾踐沼吳,奏捷朝端(duan)。申包范蠡,榮蛻如仙(xian)。伍員文種,功立身捐(juan)。威烈以往,綱目紀元(yuan)?!盵6]574-575共四十韻,本篇是較為押韻的。這種將歷史事件、人物故事通過四言韻語這種既具有文學性又使人讀起來朗朗上口、易于成誦的語言來表述,使原本的客觀的歷史事件多了文學上的美感,堪稱膾炙人口。
“人非子云,誰能盡識奇字?況是書既為韻拘,用韻多自必借用險韻勢也,倘字無音釋,則一目十行之下,不無金根魚魯之虞。是編釋文注于句下,釋字則令兒愷注于高頭,使學者省于翻譯。若夫點次則逐句止用豆圈;惟文理佳妙者,始用密圈;或一帝或一代則用畫斷,國號則用大圈。其史評中各代帝王段落處,亦令兒愷標注高頭。所以為初學計者,不敢不詳?!盵6]545這里的“子云”是指揚雄。凡例中這段話指出本書較之于趙南星的《史韻》二卷,多了注釋,其中包括字之釋音與句之釋文,甚為詳細,尤其是給較生僻的字作音釋。仲弘道在增續(xù)史韻的時候加入了眉批,這是趙南星《史韻》二卷所沒有的,韻文正文中的眉批均是本句韻語中某一字或詞的注音,如“昭謚稱情,蚤年殂落。([眉批]稱,去聲。)”;[6(587[6]587同時,韻句下的注釋減少了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的障礙,如“四皓成翼,厝火待灼”[6]586這一句,在趙忠毅公《史韻》二卷中沒有解釋,而《增定二十一史韻》進行了補充,除“[眉批]灼,音勺,焚也?!盵6]586之外,對整句的注釋如下“四皓者,東園公、夏黃公、綺里季、甪里先生四人。帝不能致,張良致,侍太子,帝曰:‘羽翼已成?!觳灰滋樱粎魏蟛恢?,猶厝火于積薪之下耳”,[6]586)即“商山四皓是東園公(唐秉)、夏黃公(崔廣)、綺里季(吳實)和甪里先生(周術)四人。四人隱居商山,漢高祖劉邦請其出山為官被拒,后來張良招來四皓以輔佐太子劉盈,高祖劉邦看到后說:‘太子羽翼已成?!谑遣桓⑻印5歉咦鏇]有對呂后進行一定的管制與約束,這就好比把火置于柴堆之下,隨時潛藏著危險“,作者僅用簡單的幾十字,就介紹了商山四皓的個人名姓,解釋了漢高祖放棄更易太子之原因,甚至還用到“厝火積薪”成語表達了自己對高祖更易太子一事的態(tài)度,這些都為讀者的閱讀提供了極大地便利,尤其是對于初學者而言。
(二)史學價值
《增定二十一史韻》究其本質來說,還是屬于歷史讀物,孫昌齡在《史韻原序》中說道:“史而韻之,即婦孺可以諷詠”,[6]543)所以更進一步來說應該屬于歷史啟蒙讀物。首卷的《歷代圣賢傳道圖》將歷代道統(tǒng)相傳脈絡清晰地展現(xiàn)了出來,《歷代帝王正統(tǒng)圖》將朝代變更的脈絡直觀地展示給讀者,《歷代國號歌》“太昊炎帝軒轅氏,統(tǒng)三皇居上世,少昊顓頊帝嚳蒞,唐虞紹之曰五帝。夏商周秦東西漢,后漢魏吳三國判,漢亡于魏魏禪晉,晉遂平吳天下定,擾晉室者十六國,六合瓜分為南北,南為東晉居江左,宋齊梁陳踵其坐。十六國除元魏知,東魏西魏又分二,東傳北齊西禪周,周又滅齊禪隋主,隋起平陳海宇一,會幾何時授唐室,唐祚終還為五季。梁唐晉漢周相繼,宋既代周天下平,中更南渡迫于金,驅金滅宋元統(tǒng)百,明滅元傳二百七,自堯迄明四千年。大清御世無終極?!盵6]552則以韻語的方式傳誦朝代更替,這些都易于讓初學者對于歷史脈絡有一個宏觀的把握,而《歷代輿地考附建都》、《星野》、《歷代田制賦略》、《古今戶口總數(shù)》等內(nèi)容也給研究歷代社會歷史尤其是社會經(jīng)濟提供了較為系統(tǒng)的資料。因此,首卷之內(nèi)容“不但可以考究統(tǒng)系之承,亦可以推求道脈之自;不但可以知天下之形勝所關,并可以測生齒錢谷盈虛之所係,固留心古學者之一助也”。[6]545
是書按照歷史編年順序,該括二十一史史事,韻語下有雙行小字注釋,較為詳盡地描述了歷史事件及人物事跡,使讀者在有了之前的宏觀把握之后對歷史又有了更為細致的了解。如“霍光被誣,乃能先覺”[6]587后有注釋“上官桀之子安,欲納其女于宮,光以其幼,不聽,安乃令人詐為燕王旦上書,欲共執(zhí)退光,上曰:‘將軍冠,朕知是書詐也。將軍調(diào)校尉未十日,燕王何以知之?!菚r,帝年十四,左右皆驚,上書者果亡”,[6]587這講明了霍光被誣一事的前因后果以及在此過程中漢昭帝的英明果敢使讀者對“霍光被誣,乃能先覺”這八個字背后的事件有了更為詳盡地認識。
韻語多為客觀性的描述歷史,但仲弘道所作的史評卻多為自己的主觀認識,仲弘道在增補的《秦世紀》從秦非子寫至子嬰,描述了秦的逐漸強大到后來的興而轉衰,可謂是“述而不作”,但在《秦世史評》有明顯的主觀傾向性,如“惟是穆公能用由余、蹇叔、百里奚以昌霸業(yè),乃其卒殉百有七十七人,沿及大夫子車氏,致詩人歌哀黃烏,則又何也,豈草菅人命貽謀乃爾耶。我以為坑儒之禍,創(chuàng)端此矣”,[6]584“我以為”三字說明這是仲弘道自己對這一歷史事件的認識。他還寫“秦雖虎狼之國,其始基亦誠”,“孝公發(fā)憤,欲以布德修政光大獻穆之緒,宜柄用圣賢之徒,如子思、子順、孟子,生同其時,尚非曠世而不遇,奈之何過信衛(wèi)鞅廢先王之法、肆蠶食之謀,遂致二帝、二王,周公、孔子之道至此而晦。是秦之所以興者,正其所以亡也”,[6]585繼而寫始皇時“焚書坑儒必烈”,[6]585之后“二世繼之,更為無道”。[6]585此段文字以古剴今,后人賀子弢評其“文品駕《過秦論》而上”。[6]585
史評中除仲弘道主觀觀點外,也有所謂合乎正統(tǒng)思想觀點的闡述,如《后漢史評》“國號后漢,此真名正言順。揆之高祖為義帝,發(fā)喪自稱漢王,情似有間,又劉裕之認楚元王,劉知遠之起沙沱者同日語乎?陳壽《三國志》進魏而黜漢既為失平,司馬《通鑒》遂因而不改,亦未為卓識也”[6]598可知其尊劉抑曹的思想。總之,史評性文字使讀者在了解中國歷史朝代演進及相關人物事件原委后,體會歷朝興衰更替的經(jīng)驗教訓,并且在史評中既有主觀認識,又有客觀正統(tǒng)思想的體現(xiàn),這樣更有利于讀者對歷史事件及人物事跡進行反思,從而達到鑒往知來是這一史學的一貫傳統(tǒng)。
該書作為文史結合的作品,朗朗上口四言韻語利于內(nèi)容的傳誦,詳細的注釋不僅減少了閱讀中的字詞障礙,同時還將歷史事件和人物事跡描述的更為詳細,每朝之后的史評不僅品評了歷史事件及人物,還總結了歷史經(jīng)驗教訓,能引發(fā)讀者反思。文學性的韻語使客觀的歷史事跡的描述增添了詩化的美感,客觀歷史又使韻語多了一絲厚重的底蘊,文與史相輔相成,為后人研究文學或歷史都提供了較為豐富的資料。
[1]嵇曾筠. 浙江通志4[M].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
[2]嚴辰等.(光緒)桐鄉(xiāng)縣志[M].光緒十三年刊本.
[3]許瑤光.(光緒)嘉興府志(卷十五)[M].光緒四年刊本,68.
[4]許瑤光.(光緒)嘉興府志(卷六十一)[M].光緒四年刊本,18.
[5]商務印書館.萬有文庫十通·清朝文獻通考第02冊[M].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1937.
[6]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史部 第292冊 增定二十一史韻[M].據(jù)清康熙三十三年郭金湯蘭學堂刻本影印,濟南:齊魯書社, 1996.
[責任編輯李兆平 ]
A Study on the Author and the Values of The Increase on History Crambo
CHEN Liang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119, China)
TheIncreaseonHistoryCrambowhich written by Zhong Hong-dao in the Qing dynasty is based on History Crambo that written by Zhao Nan-xing in the Ming dynasty, Zhong Hong-dao increased five chapters before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one chapter after the Ming dynasty and through the history of 21st. This work integrating poem, note, review, making the combination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 So it has high values both in the literature and history.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proofreading the book, and give the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author Zhao Nan-xing, Zhong Hong-dao, then make a simple introduction, of History Crambo’s version style and specific examples to describe its literary and historical value.
Zhao Nan-xing; Zhong Hong-dao;TheIncreaseonHistoryCrambo
2016-04-11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中外《史記》文學研究資料整理與研究”
陳亮,女,陜西延安人,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
■歷史·民族研究
K204.1
A
2095-770X(2016)09-005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