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姜乃強
跨越世紀的夢想與光榮
——教育部原副部長周遠清與建設高教強國的情緣
文/本刊記者 姜乃強
鮑效農 攝
周遠清,湖南省桂東縣人,研究生學歷,曾作為訪問學者去日本大阪大學深造兩年。歷任清華大學系主任、研究所所長、教務長,清華大學副校長。
1992年調任國家教委,先后任國家教委高教司司長、國家教委專職委員、國家教委副主任、教育部副部長,主管高等教育工作。
2000年當選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第十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屆、第四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五屆委員會委員。
出版了《周遠清教育文集》五卷,組織了具有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理論體系、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等多項重大課題研究。
現(xiàn)為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名譽會長。
2016年教師節(jié)來臨之際,在位于北京清華園的家中,教育部原副部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周遠清很是欣慰。
這一年,周遠清自籌資金600萬元組織的“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大型研究課題結題。研究全面探討了我國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意義、背景、路徑、方法,為我國高等教育的新發(fā)展、新跨越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
談起人們最近關注的高等教育“雙一流”發(fā)展,這位睿智老者用一句話回答了記者的關注:大改革、大發(fā)展、大提高、建強國。短短12個字,凝聚了周遠清對中國高教事業(yè)跨越世紀改革發(fā)展的縝密思考與不懈追求。
從1984年任清華大學教務處長到后來任清華大學主管教學的副校長;從1992年到教育部任高教司司長到任教育部主管高教的副部長,他與高等教育打了一輩子交道?!拔覍Ω呓坦ぷ饔猩詈窀星椋w會多多、期望多多、擔心也多多?!彼f。
正是在這樣的感情、體會、期望、擔心中,周遠清傾心推進教學改革、積極倡導素質教育、矢志不渝從事高教研究,為中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的改革發(fā)展寫下了濃重的一筆。一路走來,作為曾經(jīng)的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設計者與參與者,他與中國的高教發(fā)展有著怎樣的情緣?
“教務處是高等學校的第一大處?!边@是1994年4月在東北大學舉行的全國普通高校先進教務處表彰大會上,周遠清的大聲疾呼。看似普通的一句話,卻令當時眾多教務部門代表為之振奮。這一流傳至今的話語的深刻含義,是進一步確立了教學工作在學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強調培養(yǎng)人是學校的根本任務,使當時高校教學工作面臨的投入、管理、改革等問題受到高度重視。
“體制改革是關鍵,教學改革是核心。”在周遠清看來,扎扎實實搞好教學基本建設,積極穩(wěn)妥推進教學改革,嚴格規(guī)范實施管理,是高校教學工作的主要內容。教學工作的總體目標要著眼于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并從這樣的高度來思考和研究教學工作。
周遠清回憶,上世紀90年代初召開的全國高等教育工作會議,是一次具有重要意義的會議。那時,高等教育長期在計劃經(jīng)濟體制下運行,一切都由國家包下來、政府統(tǒng)起來,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變化,國家進行了辦學體制、管理體制、經(jīng)費籌措體制、招生就業(yè)體制、學校內部管理體制五大教育體制改革。
于是,向學校下放辦學權,學生畢業(yè)后自主擇業(yè),學生繳費上學,部分院校調整,打破條塊分割組建更加綜合的大學,以及3+X的高考改革、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陸續(xù)啟動,使我國高等學校的辦學基本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建設需求,為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建設一批高水平大學在體制上打下了基礎。
為了推進教學改革,周遠清帶領教學主管部門的同志進行深入調查,提出了當時教學工作中存在著教學經(jīng)費投入不足、領導精力投入不足、教師對教學工作投入不足、學生對學習投入不足的問題。四個“投入不足”一經(jīng)提出反響強烈,有人指出教育主管部門敢于如此正視問題,可喜可賀。此后一段時期,許多學校對照四個“投入不足”檢查存在問題,出現(xiàn)了更加重視教學的可喜局面。
那時,針對高校存在的教育方法偏死等問題,周遠清提出:總有一天要來一次教學方法的大改革。專業(yè)設置偏窄、教學內容偏舊、學生外語水平偏低、人文教育偏弱的狀況要改!針對這些問題,教育部啟動了跨世紀的教學改革:兩次調整專業(yè)目錄減少專業(yè)數(shù)目,進行面向21世紀的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改革外語四級與六級考試,加強學生文化素質教育。
周遠清清晰地記得: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吸引了全國500多所高校的兩萬多名教師參加,成為我國一次有組織、較系統(tǒng)、起點高、立意新、整體性的大型教學改革。伴隨改革的進展,有近千本面向21世紀新教材問世,其中一部分教材達到或接近了世界水平。這些教材成為一筆寶貴財富,展示了我國卓有成效的大范圍教學改革的成果。
1995年11月,周遠清被任命為國家教委副主任,分管高等教育工作。把一個什么樣的高等教育帶到21世紀?周遠清在思考。分析高等教育改革發(fā)展形勢,藍圖有了:把一個規(guī)模效益、辦學效益比較高的高等教育帶到21世紀;把一個結構、布局、體制更加合理的高等教育帶到21世紀;把一個教育教學質量與辦學水平更高的高等教育帶到21世紀。
我國高等教育跨世紀的改革令人振奮,周遠清用“大改革、大發(fā)展、大提高”來概括這一進程。大改革,中國高等教育進行了五大體制改革,辦成了開放的高等教育,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需求;大發(fā)展,中國高等教育出現(xiàn)了規(guī)模的大發(fā)展,伴隨著招生人數(shù)的增加,中國擁有了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高等教育;大提高,我國高等教育提出了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思路,進一步完善了體制改革、教學改革,強化了教育思想觀念改革。
回顧這一輩子參與教學改革的經(jīng)歷,周遠清認為念好四本“經(jīng)”很重要:培養(yǎng)人是學校的根本任務,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本科是基礎,知識、能力、素質是培養(yǎng)人的三要素。周遠清認為,經(jīng)濟、社會、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現(xiàn)在的大學變得十分繁雜,誘惑力也十分多樣,辦好學校要求校長與辦學者的頭腦十分清醒、思路十分清晰,而是否重視培養(yǎng)人、重視教學、重視教學改革是其衡量的標準與尺度。
“人到老年總是喜歡懷舊,我在教育戰(zhàn)線干了一輩子,也與素質教育打了一輩子交道。由于工作需要,有過許多講話也寫了很多文章,并編成了《周遠清教育文集》和《周遠清教育文存》。翻閱自己的文集和文存,發(fā)現(xiàn)我這一輩子關于素質教育、文化素質教育的講話、論述占了很大的比例?!被仡櫷七M素質教育特別是文化素質教育的那些歷程,周遠清很有感慨、深有情懷。
在周遠清看來,加強學生的相關基礎素養(yǎng)很重要,其中應包括思想文化基礎素養(yǎng)、自然科學基礎素養(yǎng)、工程實踐和科學實踐素養(yǎng)及外語基礎素養(yǎng)。他認為,加強文科建設,是理工科院校面臨的重要課題。文科是培養(yǎng)人才的基礎、學科交叉的支柱、思維與智慧的源泉,對提升學生的素質與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
“教學工作的總體目標要著眼于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教學工作要有更寬廣的視野,把提高學生的思想文化素質及課外文化、體育、科技、社會實踐等活動納入培養(yǎng)計劃?!敝苓h清回憶,清華大學的一些做法令他記憶深刻,如學校提出課程與教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素質,提出了思想素質、文化素質、思想文化素質等概念,并開展了相關培養(yǎng)工作的探索與實踐。
“要注重素質教育,包括學生的政治思想素質、文化素質、業(yè)務素質、身體素質教育;要注視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要注意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全面實行因材施教,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意識?!?1994 年10月,時任教育部高教司司長的周遠清在第五次國家教委所屬高校咨詢會議上,提出了如上的觀點。
周遠清提出的注重素質教育、注視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注意學生個性發(fā)展的觀點,后來被人們歸納為“三注”,并得到眾多校長的贊同。關注到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不夠、個性沒有得到發(fā)展等問題,周遠清強調要加強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并突出強調要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指出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素質教育、個性發(fā)展是相互關聯(lián)的。
〉〉 2001年4月10日,用高科技手段保證高校招生錄取公平公正的“全國普通高校招生網(wǎng)上錄取系統(tǒng)”,在清華大學通過技術鑒定。圖為時任教育部副部長周遠清(中)在觀看系統(tǒng)功能演示。
全國高校推進以文化素質教育為切入點和突破口的素質教育,可謂是一次成功的教學改革實踐,提高大學生的素質特別是文化素質,提高大學教師的素養(yǎng)特別是文化素養(yǎng),提高大學的品位特別是文化品位,被列上議事日程。實踐中,人們逐漸認識到開展素質教育是教育思想的變革,知識、能力、素質是人才培養(yǎng)的三要素。
學校素質教育出現(xiàn)了可喜局面。2011年大學素質教育研究分會成立,2014 年高職院校文化素質教學指導委員會成立,其舉辦的相關活動很受歡迎。設有大學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的高校推出眾多舉措,加強學校文化素質教育。更多學校開設人文素質教育課程,舉辦人文藝術講座,學校人文教育過弱的現(xiàn)象得到明顯改變,大量文化素質教育教材和出版物問世。
很多高校開展了學科文化教育。比如,全國有300多所高校開設了數(shù)學文化類課程,涵蓋了本科、高職高專等多種類型的高校。以數(shù)學文化課程為代表的學科文化課程,其精髓是科學素質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的有機融合,其在我國的興起與發(fā)展,彰顯了素質教育在學科領域的深入與發(fā)展。
周遠清感慨:我國素質教育的蓬勃開展,得益于一支水平很高、力量很強、長期堅持不懈努力的專家學者隊伍。其中的代表人物有楊叔子、張豈之、王義遒、胡顯章、劉獻君、于德弘、龔克、楊桂華、方光華、顧沛、程鋼、陳智、周建松等,這些同志長期致力于文化素質教育的研究與推動,功不可沒。
“2010 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提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戰(zhàn)略主題,習近平同志多次在相關會議上特別強調,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改進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質量。實施素質教育已經(jīng)成為我國的教育國策”。周遠清很是欣慰。
“高等教育科學研究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水平,所以要十分重視教育科學研究水平的提高。”周遠清在其教育行政生涯的各個時期,圍繞高等教育改革發(fā)展的重大問題,積極組織隊伍進行高教研究,這些研究在提升人們的教育認識、統(tǒng)一人們的教育思想、推動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最近幾年來,許多大學校長在開學典禮和畢業(yè)典禮上發(fā)表演講,其中有不少演講非常精彩,飽含做人哲理,深受社會關注。其中,既有對新生和畢業(yè)生的期望,也有校長們對教育的感受與認識,還有對教育所要遵循的規(guī)律和哲理的闡述。周遠清認為,這也是校長們的教育研究成果。
周遠清表示,在其一輩子的教育生涯中,深感教育科學研究對高等教育改革和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曾經(jīng),高等教育在高度計劃體制下運行,一切都由國家包起來,一切都由政府統(tǒng)起來,人們對教育科學研究重視不夠。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高等教育科學研究隊伍是一個弱勢群體,人們也缺乏教育科學研究的意識。近些年來,周遠清策劃、組織、參與了大量高水平的課題研究。
21世紀到來之際,把一個什么樣的高等教育帶到21 世紀,受到人們關注。周遠清主抓的“21 世紀的中國高等教育”課題研究啟動。研究歷時3 年,先后有200多名研究人員參加,內容包括國內外宏觀背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趨勢、21 世紀初中國高等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與結構布局、體制改革和運行機制、人才培養(yǎng)和教學改革、科技創(chuàng)新和社會服務、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等。
研究課題回答了人們的熱切關注:把一個體制結構更加合理、水平質量更高、效益更高的高等教育帶入21 世紀。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的新世紀,應該有怎樣的理念和目標?研究課題的回答是至少要強化三個意識:強化國際意識,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強化素質意識,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強化改革意識,走出中國自己的教育發(fā)展之路。
周遠清主抓的教育研究還有很多,如組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理論要點”課題組,有關省市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領導、教育研究專家及教學管理人員300 多人參與研究。課題組歷時五年先后出版了三部論文集,并正式出版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理論要點》一書。該書對于跨世紀的高等教育改革與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思想引領與指導作用。
周遠清主抓的另一項關于高等教育思想的研究,是啟動于2011年的“中國特色高等教育思想體系研究”。課題系統(tǒng)研究了高等教育本質及其使命、高等教育發(fā)展模式與現(xiàn)代化的思想、大學素質教育思想、人才培養(yǎng)與教學改革的思想、高??蒲信c社會服務的思想、人才強校與師資隊伍建設思想、高等教育治理體系與現(xiàn)代化思想、大學文化思想、高等教育擴大開放與推進國際化思想、新中國高等教育思想觀念的演進、世界高等教育思想等。
“我們認定,建設高等教育強國應該成為我國21 世紀高等教育建設與發(fā)展的目標。就我本人而言,前后發(fā)表了以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為題的文章15 篇,并有75 篇文章提到了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明確提出,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務,是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基本要求。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已成為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成為國家意志和國家高等教育的發(fā)展目標”。周遠清說。
談起最近完成的“建設高等教育強國”課題研究,周遠清很是欣慰:什么是高等教育強國,為什么要建設高等教育強國,怎樣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等,都是研究的重要方面。周遠清表示,建設高等教育強國需要建設若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等教育強國應做強各類高等教育,也要做強各區(qū)域各地方的高等教育,建設高等教育強國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fā)展的偉大目標。
“黨中央已經(jīng)提出到本世紀中葉建成高等教育強國的目標,建成高等教育強國必須花大力氣建設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強國。要形成高等教育科學研究的國家隊,這支隊伍應包括教育專家和科研人員、教育部門的行政領導和管理人員、大學的領導和學校的專家教師。建設高等教育強國也包含建設高等教育科學研究的強國,需要高教戰(zhàn)線的同仁付出持續(xù)的努力?!敝苓h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