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英
(中共江陰市委黨校, 江蘇 江陰 214431)
規(guī)范干部教育培訓的基本遵循——《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解讀
黃春英
(中共江陰市委黨校, 江蘇江陰214431)
中共中央新頒布的《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一項最新制度成果,為加強和改進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明確了地位、指明了方向、完善了體制,并在政治性、實效性、嚴肅性、規(guī)范性和時代性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規(guī)范干部教育培訓要從整合教學資源、優(yōu)化教學設計、強化師資隊伍三方面著手,著力提升干部教育培訓質效。
條例干部教育培訓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印發(fā)了《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一項最新制度成果?!稐l例》的頒布實施,是黨中央著眼于國家發(fā)展全局做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是培養(yǎng)造就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的重要舉措,是推進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guī)范化的重大進展。充分認識《條例》頒布實施的重要意義,準確把握其精神實質,對于發(fā)揮黨校在干部教育培訓中的主陣地作用、提升干部教育培訓質量和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明確了干部教育培訓的重要地位
《條例》第2條明確指出:“干部教育培訓是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的先導性、基礎性、戰(zhàn)略性工程,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這是我們黨第一次以黨內法規(guī)形式明確了干部教育培訓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黨的基本經驗表明,“正確的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干部是黨和國家活動的領導者和組織者,干部教育培訓事關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全局,是統(tǒng)一廣大黨員干部的思想、凝聚共識的“先導性”工程,是培養(yǎng)造就高素質干部隊伍的“基礎性”工程,是保證黨的事業(yè)薪火相傳、后繼有人的“戰(zhàn)略性”工程。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和社會環(huán)境的深刻變化,一些黨員不能應對各種復雜局面,不能解決各種復雜問題,使我們黨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和考驗?!稐l例》從全局和戰(zhàn)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到加強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為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推進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指明了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方向
方向問題是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根本問題,方向正確,才能在前進的道路上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干部教育培訓因黨而興、為黨而辦,始終與黨的事業(yè)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是做好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核心?!靶拯h”是干部教育培訓與生俱來的基因,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必須始終堅持培訓“姓黨”的辦學方向[1]。培訓“姓黨”,就是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把握正確的學習方向,為立黨興黨強黨服務?!稐l例》進一步指明了干部培訓工作的方向,要求把培訓“姓黨”的要求貫穿干部教育培訓全過程,強調干部教育培訓必須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特別是最新成果凝心聚力,提高廣大干部的政治水平和理論水平,將思想統(tǒng)一到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上來,為推動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提供思想保證。
(三)完善了干部教育培訓的體制機制
當前,我國已進入經濟轉軌和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全面推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迫切需要培養(yǎng)大規(guī)模的高素質干部隊伍。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作出了“大規(guī)模培訓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質”的戰(zhàn)略決策,在干部教育培訓實踐中創(chuàng)造了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但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如理想信念教育重視不夠、干部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亟待從體制機制層面加以完善等?!稐l例》貫徹了中央最新精神,吸收了新經驗和新做法,針對干部教育培訓實踐的突出問題,完善了干部教育培訓工作體制機制,對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重要地位、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管理體制和培訓制度等作了全面系統(tǒng)的規(guī)定,為提升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科學化、制度化和規(guī)范化水平,培養(yǎng)造就高素質的干部隊伍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證。
(一)堅持培訓“姓黨”,凸顯政治性
《條例》及時吸收了十八大以來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和中央最新精神,要求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必須始終堅持“姓黨”,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更加鮮明地強化政治性導向。一是在指導思想上,《條例》明確提出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把“三嚴三實”要求貫穿于干部教育培訓全過程。二是在基本原則上,《條例》提出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提高干部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是在培訓內容上,《條例》更加鮮明地強調了理想信念和黨性教育的重要性,特別是“對黨員干部,必須加強黨性教育”,進一步強調了干部教育培訓“姓黨”。
(二)堅持按需施教,凸顯實效性
《條例》集中體現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內在規(guī)律,圍繞提高培訓質量這個核心提出系列新舉措。一是堅持按需施教?!稐l例》強調干部教育培訓工作要遵循干部教育培訓規(guī)律,尊重干部成長規(guī)律,把教育培訓的普遍性要求與不同類別、不同層次、不同崗位干部的需要結合起來,使干部教育培訓更加具有針對性,更加符合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需要。二是突出培訓質效。《條例》著眼于大規(guī)模培訓干部的實際,突出強調要“全面提高質量和效益”,對改進方式方法、加強能力建設、完善考核評估等方面作出具體規(guī)定。如在“教育培訓方式方法”方面,《條例》單設一章,強調要綜合運用講授式、案例式、體驗式等教學方法,更好地實現干部教育培訓質量與效益的統(tǒng)一。
(三)堅持從嚴治黨,凸顯嚴肅性
《條例》緊緊圍繞全面從嚴治黨的新要求,提出把“三嚴三實”貫穿干部教育培訓全過程,突出了干部教育培訓的嚴肅性。一是強化從嚴治校?!稐l例》提出干部教育培訓實行“中央和地方分級管理的體制”,有利于形成管理合力,使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更加有力有效。二是強化從嚴治教?!稐l例》把“政治合格”作為師資隊伍的首位要求,要求從事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教師,必須“對黨忠誠、政治堅定”,必須“嚴守講壇紀律”。三是強化從嚴治學。《條例》進一步細化了對學員的紀律規(guī)定,對不同級別干部的參訓時間和累計學時進行量化管理和剛性約束;進一步加強考核與評估,要把干部接受教育培訓的情況作為干部考核、任用和晉升的一項重要內容。
(四)堅持依法治教,凸顯規(guī)范性
作為干部教育培訓的綱領性文件,《條例》本身就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舉措,是新形勢下做好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根本遵循。一是完善法治體系。2006年,中央頒布了《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試行)》,為推進依法治教打下堅實基礎。面對新形勢和新任務,《條例》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完善了干部教育培訓法治體系。二是健全法規(guī)制度?!稐l例》提出要“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訓法規(guī)制度,依法依規(guī)”開展培訓工作,并提出要完善網絡培訓、建立健全干部在職自學等方面的制度要求。三是規(guī)范培訓標準。如《條例》以“學時”為統(tǒng)計單位,將不同級別干部的參訓時間進行量化管理,增強了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規(guī)范性和可操作性。
(五)堅持改革創(chuàng)新,凸顯時代性
《條例》與時俱進,緊貼現實,對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和培訓機制等方面進行了豐富和創(chuàng)新[2]。一是在培訓內容上,《條例》提出要加強國家安全觀、藝術、心理健康等方面內容,建立完善課程開發(fā)和更新機制,構建富有時代特征的課程體系,幫助干部拓寬眼界和視野,克服本領恐慌。二是在培訓方式上,《條例》提出引導和支持干部教育培訓方式創(chuàng)新,用好大數據、“互聯(lián)網+”等技術手段,建立開放、共享的干部網絡培訓體系。三是在體制機制上,《條例》提出引導和推動教育培訓機構積極參與干部教育培訓市場,實行培訓項目管理制度,逐步形成開放、平等、包容、有序的培訓市場機制。
(一)整合教學資源,提升培訓效益
1.加強異地協(xié)作,實現培訓資源共享共用。一是加強校際交流合作。利用外地干部培訓資源,與省內、省外兄弟黨校結為友好黨校,積極向各兄弟黨校學習干部教育培訓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為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共用搭建平臺。二是加強異地教學協(xié)作。采取本地與異地、黨校與高校等緊密結合的形式,開展合作辦學,通過整合教學資源,增強培訓的開發(fā)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挖掘現場教學資源。發(fā)揮區(qū)位優(yōu)勢,整合實踐資源,開發(fā)和拓展在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建設生態(tài)文明、推動科學發(fā)展等方面具有典型意義的異地現場教學基地,實現現場教學規(guī)?;⒓夯推放苹?。
2.加強內部管理,提高培訓資源使用效率。一是堅持按需培訓。強化需求調研,通過發(fā)放調查問卷、召開座談會等形式了解黨員干部的培訓需求;深化“菜單式”教學,根據干部培訓需求,優(yōu)化培訓模塊,充實培訓專題,實現培訓“內容動態(tài)化、結構模塊化、供給菜單化”。二是堅持教學評估。完善新課試講制度,新開設專題必須經過集體評議,試講老師根據評議意見對試講專題作進一步完善;完善教學評教制度,學員對課程設置、授課質量、班級管理等方面作出客觀評價,為促進教學管理提供依據。三是堅持教研一體化。圍繞提高教學效益這個中心,積極推進教學科研一體化,把科研成果轉換成教學生產力,做到科研促教學、成果進課程,發(fā)揮科研成果教學效益。
(二)優(yōu)化教學設計,提高培訓質量
1.優(yōu)化知識結構,完善教學內容。一是加強黨性教育,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教育,系統(tǒng)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提高對馬克思主義科學性和價值性的理解;以學習黨章、黨史、黨紀等為重點,引導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提高黨性修養(yǎng)。二是加強法治教育,提高執(zhí)政水平。發(fā)揮黨校在法治教育中的主陣地作用,加強政策法規(guī)和國家安全觀教育,把憲法法律和黨內法規(guī)作為各類干部培訓的必修課,提升干部科學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依法執(zhí)政水平。三是加強素質教育,提升能力素質。加強業(yè)務知識教育,開展履職應具備的知識和技能培訓,提高干部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工作能力;拓寬人文素養(yǎng)教育,開展歷史、藝術、心理健康等內容的培訓,提高干部整體駕馭能力和自我調節(jié)能力。
2.優(yōu)化培訓方式,改進教學方法。一是優(yōu)化培訓方式,擴大培訓的開放性。堅持按需培訓和分類培訓相結合,滿足不同類別、不同層次、不同崗位干部的培訓需求;堅持校內培訓與異地培訓相結合,使學員拓展知識視野,打破地域限制;堅持課堂教學和現場教學相結合,提高學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改進教學方法,增強培訓的感染力。綜合運用課堂講授、情景模擬、案例解析、模擬決策等教學方法,變單向傳授為雙向互動,充分調動學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培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3]。三是推行研究式教學,突出培訓的研究性。堅持以課題研究為中心,廣泛運用專題研討、學員論壇、結構化研討等研究式教學方法,組織學員結合實際研究問題,并把研究成果轉化為為民服務的具體實踐。
3.從嚴考勤考核,加強學風建設。一是加大教育宣傳,強化入學教育。加大教育宣傳,把《條例》納入培訓方案,爭取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取得最大實效;建立承諾制度,學員就紀律、學風等內容作出書面承諾,提高自我約束力;強化入學教育,使學員明確培訓要求,實現角色轉變。二是嚴格考勤管理,強化剛性約束。創(chuàng)新自主管理,由班委會、學習小組參與學員管理工作,紀律、生活委員負責考勤工作;規(guī)范請假制度,學員確因特殊原因請假,須由本人書寫請假條,由單位主要領導簽字蓋章,報組織部門審批,否則按曠課處理。三是完善考核制度,強化學風建設。完善考核機制,重點考核干部在黨校培訓期間的黨性修養(yǎng)和學習態(tài)度;完善檔案管理,如實記錄并及時反饋干部參加教育培訓考核結果;完善激勵機制,把干部接受教育培訓情況作為培養(yǎng)、發(fā)現和考察識別干部的重要依據。
(三)強化師資隊伍,提升培訓水平
1.搭建成長平臺,培育專業(yè)化師資。一是搭建學習提升平臺。持續(xù)推進培訓者培訓(TOT)工程,定期選送教師參加中央黨校、北京大學等高校組織的高層次師資培訓班;鼓勵教師到高等院校學習深造,提高學歷層次和專業(yè)水平;鼓勵教師參加各種業(yè)務進修,更新培訓理念和培訓方法。二是搭建結對成長平臺。實施“青藍結對”工程,發(fā)揮優(yōu)秀骨干老師的“傳、幫、帶”作用,以過硬的政治素質、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對青年教師進行一對一指導、手把手傳授。三是搭建實踐鍛煉平臺。爭取組織支持和部門配合,在機關部門、鎮(zhèn)、村(社區(qū))等基層單位設立教師掛職鍛煉基地,為黨校教師搭建實踐鍛煉平臺,幫助其進一步了解市情、增長才干。
2.深化合作辦學,選聘專家型師資。一是發(fā)揮資源優(yōu)勢。充分發(fā)現整合黨校系統(tǒng)、行政學院系統(tǒng)、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專家教授和學者的資源,選聘以專家學者為主的專家型師資,滿足干部日益增長的高層次培訓需求。二是依托平臺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現場教學基地平臺作用,與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促使更多的專家學者成為黨校的特聘教授。三是深化合作辦學。根據不同班次的干部培訓需求,聘請相關的專家學者來黨校授課,或者組織學員到對方單位去培訓學習。依托高等院校雄厚的教學力氣和師資力量,不僅提升了基層黨校培訓的教學質量,也提高了基層黨校的辦學層次。
3.注重實踐特色,發(fā)掘專長型師資。針對黨校教師與培訓對象在實踐經驗上的矛盾,各級黨校要充分發(fā)揮現有的智力資源優(yōu)勢,廣泛發(fā)掘基層干部、經管人才等專長型人才加入黨校教師隊伍,充實黨校師資力量。結合教學實際需要,從部委辦(局)、鄉(xiāng)鎮(zhèn)(街道)發(fā)掘一批工作經驗豐富、理論水平較高的優(yōu)秀黨政領導干部,并聘為黨??妥淌?;從村(社區(qū))基層一線發(fā)掘一批發(fā)展能人、鄉(xiāng)土人才,并聘為黨??妥淌?;從企業(yè)中發(fā)掘一些技術精湛、管理創(chuàng)新的經管人才,并聘為黨??妥淌?。通過黨政領導講形勢課、一線同志講實踐課、經管人才講經驗課等形式,不斷豐富黨校師資、拓寬教學內容,為黨校的教學培訓增加濃厚的實踐特色和地方特點,提升培訓實效,培養(yǎng)實用型人才。
[1]江宇.黨校“姓黨”須謹防“三種傾向”[EB/OL].[2015-09-08](2016-06-03).http://www.qstheory.cn/wp/ 2015-09/08/c_1116501550.htm.
[2]羅旭.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舉措——解讀《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EB/OL].[2015-10-22](2016-06-03).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5-10/22/nw.D110 000gmrb_20151022_3-05.htm.
[3]劉慶斌.關于縣級黨校提高干部培訓質量的思考[J].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2013(6):28-31.
責任編輯:黃傳英
D262.3
A
1009-4245(2016)03-0052-04
黃春英(1981—),女,江蘇江陰人,碩士,中共江陰市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民商法、刑法、地方法制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