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郭紅敏
開封猶太人后裔身份之謎被揭開
文郭紅敏
1919年開封猶太社團
古代開封猶太人
據(jù)《以色列時報》3月1日報道,5名20多歲的中國開封猶太后裔于2月29日抵達以色列,將作為新移民在這個猶太國家開始新的生活,她們一到以色列就直奔耶路撒冷哭墻。至今已有19位開封猶太人移民以色列。其實,從宋代開始,猶太人就在河南開封定居。至今,開封不但生活有猶太人后裔,還留有不少與此相關的遺跡。
河南開封市順河區(qū)有個教經(jīng)胡同 正是這個不起眼的胡同 卻引來國內外關注的目光。
據(jù)開封文史專家考證 歷史上這里是開封猶太人最著名的聚集地。按照猶太人的風俗 為了紀念在和大力士角斗中扭傷了大腿的祖先 不食用牛羊肉的蹄筋 故此開封民間稱之為“挑筋教”。他們所聚居的胡同 也被開封人稱為“挑筋胡同”。后來馮玉祥主政河南時期 改成如今的“教經(jīng)胡同”。
現(xiàn)在的教經(jīng)胡同 分為南教經(jīng)胡同和北教經(jīng)胡同。這里和開封其他年久失修的胡同一樣 小巷里滿是坑坑洼洼的路面。原來開封猶太后代都聚集在教經(jīng)胡同附近1958年后陸續(xù)遷出 目前只剩下一家住在那里。雖然猶太人后裔已陸續(xù)搬出了胡同 但他們對這個胡同仍懷有深厚的感情。
1947年 張興旺就出生在教經(jīng)胡同后來張家搬走。在開封 張興旺是一個比較活躍的猶太人后裔 他曾擔任開封市政協(xié)委員。他家里到處是和猶太人有關的東西 墻上掛著他和以色列駐華大使的合影 客廳懸掛著猶太教哭墻的大幅照片窗戶上有一面以色列國旗。
據(jù)張興旺介紹 過去他們這些猶太人后裔的戶口本上寫的是“猶太族”。后來人口普查時 工作人員讓他們在漢族或者回族之間選擇。開封猶太人一開始就和漢族通婚 慢慢地猶太文化就在他們身上消失了。張興旺的生活習慣更接近于回族所以選擇了回族。
不過 凡是與張興旺接觸的人會發(fā)現(xiàn) 他的相貌不同尋常 濃密的大胡子鷹鉤鼻 眼窩略陷 頭戴猶太教黑色圓頂小帽。另外 張興旺還取了個猶太教名“摩西”。
開封猶太人均依照其本姓改取漢姓分為艾姓、趙姓、張姓、石姓、金姓、高姓和李姓。
1987年初的統(tǒng)計數(shù)字顯示 開封市共居住有猶太人后裔159人。在開封猶太人的七姓八家中 張姓和李姓只與回族通婚 而其他六家則與漢族通婚。
那么 開封猶太人是如何長途跋涉來到開封的呢
在開封的清明上河園景區(qū)內 有一個“古代開封猶太歷史文化館”。里面陳列的照片、示意圖、仿制器物以及與古猶太人有關的專著、文章及刊物等 展示了開封古猶太人的歷史文化。
宋朝時 開封就出現(xiàn)了外國商人和移民 其中一批為數(shù)較多 最為奇特的就是以色列人。這批人從中東經(jīng)印度、波斯來到開封。而據(jù)開封博物館前任館長徐伯勇考證 古代猶太人在定居開封的鼎盛時期 人口曾經(jīng)達到500家 4000多人。
學術界普遍認為 大批猶太人最早是在唐代沿著絲綢之路來到中國的。但也有學者認為 他們是通過海上進入中國的。
猶太人來到中國后散居在許多城市和地區(qū) 如西安、洛陽、敦煌、開封、廣州、杭州、寧波、泉州、寧夏等地均有猶太人定居過的記錄或跡象。不過 直到宋朝 在開封才形成了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猶太社團?,F(xiàn)在學者比較認可的定居年代是宋真宗時期。
開封市委宣傳部調研員高樹田告訴筆者 2005年5月22日 美國《紐約時報》刊登的《從開封到紐約——輝煌如過眼煙云》文章 回顧了1000年前全世界最繁榮城市開封衰敗的歷史。文章提到 當時的開封“人口上百萬 富麗甲天下” “開封的地位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們 包括成百的猶太人 在今天的開封還可以看到一些猶太后裔”。
現(xiàn)存開封博物館“古代開封猶太人歷史文化陳列”展室的重修清真寺碑 是猶太人定居開封最有力的佐證。從這通刻于明弘治二年 1489年 的碑文可知 開封猶太人至少自北宋年間就在這里繁衍生息了。
展室里陳列的除了重修清真寺碑外還有尊崇道經(jīng)寺記碑和祠堂述古記碑兩通石碑。這是開封猶太人修建的一座清真寺中的三塊石碑。碑文內容不但記錄了開封猶太人宗教活動的遺存 還包含有中國古代猶太人當時的政治地位、社會職業(yè)和生活情況等方面的記錄。
那時 開封的猶太清真寺是他們活動的中心。但到了19世紀中葉 這些猶太人中已經(jīng)無人能懂希伯來文或奉行宗教儀式了。以后 猶太人分散居住 猶太社團就此消失。
后來 通過懷覆光主教的努力 開封猶太社團的生活用品才得以保存 大多存于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館。他寫了一本書叫《中國猶太人》 里面收集了很多珍貴材料。他還試圖將猶太石碑運出中國。
開封猶太社團的消失是由自身孤立無援的處境、與主體民族通婚、開封水災以及城市的衰敗等多種原因造成的。
明代后期始 朝廷采取了閉關鎖國的政策 封閉了西北邊疆和海路 開封猶太人也失去了與西亞、北非聚居地的聯(lián)系。1850年 開封猶太社團的最后一個拉比猶太教的職業(yè)神職人員 去世 沒有人能來接替。以往每個拉比要帶幾個學生一個拉比死了由他的兒子繼任 這是猶太人的傳統(tǒng)。隨著拉比知識的逐步萎縮 信仰被一代代逐漸淡化。隨著黃河多次大水決堤 1842年猶太清真寺被夷為平地。猶太會堂最后一次被洪水毀壞后便無人重修了。
1912年民國政府給開封猶太人的7個家族發(fā)了地契 1913年 猶太后裔又把會堂原址的近10畝地一并賣給了基督教會得了1300元大洋。開封猶太后裔于是流向各地。
如今 開封第四人民醫(yī)院就是開封猶太人清真寺遺址所在地 而教經(jīng)胡同就緊靠在第四人民醫(yī)院的周圍。
司徒一凡在《以色列郵票上的中國古建筑》一文中寫道 “日前 筆者在閱讀一本有關猶太世界的郵票書時 不經(jīng)意中發(fā)現(xiàn)一枚以色列于1988年發(fā)行的郵票 其圖案是一座典型的中國古建筑。從郵票上標注的文字獲知 此建筑乃建于中國開封府的猶太教堂?!?/p>
開封猶太人是怎么被發(fā)現(xiàn)的呢 這與一個叫艾田的開封猶太人有關。
1605年6月 艾田赴京參加會考 在京期間 他拜訪了天主教傳教士利瑪竇。這次拜訪在中國開封猶太人的歷史上掀開了重要的一頁。兩人深談之后 利瑪竇驚奇地發(fā)現(xiàn)眼前這個認識希伯來文的男子竟是古猶太教的信徒。后來 利瑪竇幾次派人去開封實地調查 證實了自己的判斷。
利瑪竇神父把中國開封猶太社團存在的消息及有關資料傳給梵蒂岡后 立刻引起了西方社會的極大興趣 被輿論界稱為“耶穌會士的一大發(fā)現(xiàn)”。從此 許多耶穌會士來開封訪問調查。1613年 意大利籍傳教士艾儒略奉羅馬之命訪問開封 見到了開封猶太人的“禮拜寺”。1704年葡萄牙籍傳教士駱保祿訪問開封 受到七姓猶太人的歡迎。
在太平天國運動中 開封猶太人飽受磨難并被驅散。據(jù)美國1912年的一本百科全書記載 混亂過后他們又回到了開封同時人數(shù)上繼續(xù)減少并處境艱難。早在1642年 猶太會堂就被黃河決口所沖毀。其后雖然幸存的猶太人陸續(xù)返回 并重建了會堂 重修了經(jīng)書 但已元氣大傷。
19世紀中期之后 一些基督教宗教團體和猶太教宗教團體開始致力于援助中國猶太人的事業(yè)。
1899年12月 上海徐家匯的羅馬天主教耶穌會在開封收購到一批猶太人后裔出賣的希伯來文經(jīng)卷 這些經(jīng)卷引起了耶穌會援助開封猶太人的興趣。
1900年5月 中國猶太人援助會在上海成立。第二年 開封猶太人李金誠攜子來到上海向中國猶太人援助會介紹了開封猶太后裔的情況。1902年3月10日 李金城又帶領7名開封猶太人來到上海 中國猶太人援助會幫助他們在上海的猶太人組織中謀到職位 并希望幫助他們恢復猶太教信仰。1903年 中國猶太人援助會正式開始討論派遣傳教團到開封的事宜 但傳教團始終沒有成行。后來 開封猶太社區(qū)將猶太會堂的地契出售給加拿大圣公會中國猶太人援助會看到恢復開封猶太人信仰的希望不復存在 遂停止活動。
國民黨時期人口普查時 這些后裔自己報出身世。因為他們沒有家譜 都是口頭沿襲。上世紀80年代 河南省人民醫(yī)院和開封市衛(wèi)生防疫站在防疫檢查中 對包括張興旺在內的十幾個開封猶太人后裔做了DNA測定 顯示開封猶太后裔與漢族血統(tǒng)融合的傾向 與國外猶太人比較亦不相同。最后得出結論 開封猶太人后裔的血統(tǒng) 是源于伊拉克兩河流域的一支猶太人 還和亞美尼亞猶太人及阿拉伯猶太人比較接近。
如今 開封猶太人的歷史文化已經(jīng)成為國內外學界關注的學術熱點。經(jīng)過長期通婚 今日開封猶太人已基本上被“漢化”了 體貌特征上已經(jīng)與漢族人沒有太大區(qū)別。
據(jù)學者走訪調查 石姓開封猶太人是保存猶太人文化習俗最多的一支 石家在飲食上仍然遵守“挑筋”的規(guī)則。每年春節(jié) 石家人均依照猶太逾越節(jié)的禮制 用毛筆沾雞血涂抹門楣 并用白水煮羊肉祭祀祖先。此外 石家還要求子孫遵奉摩西十誡和朱子家訓。但與當?shù)仄渌q太人后裔一樣 石家人對猶太教的基本知識一無所知。
專家認為 導致開封猶太社團同化的原因雖然很多 但根本的只有兩條 一是開封猶太人始終與客居地的其他民族和宗教集團享有平等的權利 二是開封猶太社團在其存在的最后200年里處于與外界完全隔絕的狀態(tài)。
上海社科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上海猶太研究中心主任潘光教授在哈佛大學的一次講演中提到 “在猶太民族大離散的歷史上 像開封猶太社團這樣在沒有任何外界壓力的情況下自然同化于客居地文化和社會之中的情況是不多見的。”
張興旺說 開封猶太人被媒體報道后 一些海外的猶太人團體來到開封 動員他們重回以色列定居 被他們拒絕了。張興旺認為 雖然自己身上流著猶太人的血液 但自己生長在中國 對自己的祖國已經(jīng)懷有深厚的感情。
2011年8月16日 美國《華爾街日報》在《中國猶太人面臨身份認定難題》的文章中說 “開封的確有一個猶太社群——盡管已分化并縮小 約有500到1000人自稱開封猶太人后裔并保留了某些猶太傳統(tǒng)。”據(jù)說開封猶太人人數(shù)最多時達到5000人 但在20世紀初時已無人會讀希伯來文…… 一些名人希望以博物館的形式重建開封猶太會堂 可以讓游客體驗當?shù)鬲q太人后裔的生活 以此促進旅游業(yè)。
2012年5月8日 在中國訪問的以色列國總理內塔尼亞胡表示 以色列不會忘記過去 二戰(zhàn)期間上海幫助猶太人逃離納粹恐怖統(tǒng)治 為他們提供了避難場所 以色列對上海永遠心存感激。
開封猶太后裔張姓一家
2005年 開封市的金廣元攜帶妻子和女兒移民以色列。到達以色列后的第二天清晨 金廣元步行幾個小時到了耶路撒冷老城古猶太教堂遺址的哭墻 痛哭了一場。
經(jīng)過幾百年的同化后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開封猶太人開始想要回到他們的根所在的地方 擁抱自己的猶太身份。2009年10月 7位開封猶太人移民以色列。
《以色列時報》3月1日報道 5名20多歲的中國開封猶太后裔于2月29日抵達以色列 將作為新移民在這個猶太國家開始新的生活。這5位女性分別是高藝宸、岳婷、李靜、李圓和李程錦。她們是土生土長的開封人 一直在當?shù)貙W習希伯來語和猶太教知識。
李靜說 “猶太民族有著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和智慧 作為猶太人的一份子是一件光榮的事。”她還表示 她上次來以色列在哭墻的墻縫里塞了一張禱告紙條 祈求能夠再次回到以色列并在這里生活?!艾F(xiàn)在我的祈禱得到了回答?!?/p>
以色列駐華大使海逸達博士在接受《北京科技報》采訪時曾表示 做一個猶太人其實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首先 要熟練學習和掌握猶太教的文化 這并不是一種宗教的擴張 而是成為猶太人的一個核心價值的體現(xiàn)。皈依猶太教的確很不容易。
海逸達博士介紹 依照猶太人的傳統(tǒng) 只有母親是猶太人 才能判斷他是不是猶太人。也就是說要是享有回歸權的話 必須從他本人的母親是不是猶太人來判斷。因此 從中國的現(xiàn)實看 開封猶太人后裔并不符合猶太人的條件。而且也沒有充分的歷史檔案加以佐證。因此從猶太人的角度看 開封猶太人后裔不屬于真正的猶太人。因此需要在相關組織幫助下皈依猶太教 回歸以色列。
據(jù)《以色列時報》介紹 移民以色列后 她們需要通過以色列最高拉比法院的正式皈依考試。她們將在“回歸以色列”組織的幫助下 到耶路撒冷的珍妮?斯科特恩斯坦高級托拉女子研究中心繼續(xù)學習猶太教。該組織還將支付她們的生活費用 在她們準備皈依期間為她們提供支持。皈依猶太教后 她們將即刻獲得以色列國籍。至今已有19位開封猶太人移民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