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惠
【摘要】 目的:探究普外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及干預對策。方法:抽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筆者所在醫(yī)院從事兩年以上工作時間的護理工作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12名,觀察組護理人員予以專業(yè)護理培訓,對照組護理人員不接受專業(yè)護理培訓,對比經兩組護理人員護理患者的滿意度及護理質量。結果:兩組護理工作者在各項護理質量內容方面發(fā)生失誤人數比較,觀察組均顯著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患者對觀察組護理工作者的護理服務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普外科護理中出現(xiàn)的各種不安全因素,通過培養(yǎng)護理工作者專業(yè)素養(yǎng),提高其技能水平,加強護患溝通等干預對策,可提高護理質量,減少護理過程中的失誤。
【關鍵詞】 普外科; 護理; 不安全因素; 干預對策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6-0099-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6.054
護理安全是衡量醫(yī)院護理服務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是患者康復的基本保障[1]。若不能確保護理安全,則很容易發(fā)生護患糾紛,隨之產生諸多問題。在普外科實際護理操作中,存在諸多的不安全因素,這些不安全因素會直接降低護理質量,導致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降低,激發(fā)護患之間的矛盾,嚴重時會導致醫(yī)療糾紛的發(fā)生。而想要避免護理失誤或者護理糾紛,就必須要針對這些不安全因素制定相應有效的干預舉措[2]。本次研究將筆者所在醫(yī)院24名護理工作者隨機分為未接受專業(yè)護理培訓的對照組與接收專業(yè)護理培訓的觀察組,對比分析兩組護理的效果,探究普外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及有效的干預對策。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筆者所在醫(yī)院從事兩年以上工作時間的護理工作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12名,其中觀察組護理人員年齡為22~41歲,平均(29.1±3.2)歲;學歷分布:本科7名,大專5名;職稱:護士3名,護師8名,主管護師1名;對照組護理人員年齡22~38歲,平均(27.3±3.1)歲;學歷分布:中專2名,大專7名,本科3名;職稱:護士5名,護師7名。兩組護理工作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護理人員未接受專業(yè)的護理培訓,按照常規(guī)方式為患者服務。觀察組護理人員接受專業(yè)的護理培訓。給兩組護理人員護理的患者各50例發(fā)放筆者所在醫(yī)院自制的問卷調查表,為患者解釋調查的目的、方法、原因,以患者自愿參加調查為主,對參與調查的患者講調查表的填寫方法,問卷滿分為100分,內容包括患者對兩組護理人員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和行為評價,調查問卷回收率100%。
1.3 觀察指標
(1)兩組護理工作者出現(xiàn)失誤人數的比較;(2)患者對兩組護理工作者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對比。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采取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9.0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組間率對比采取字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工作者出現(xiàn)失誤人次比較
兩組護理工作者在各項護理質量內容方面發(fā)生失誤人數比較,觀察組均顯著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患者對兩組護理工作者護理服務滿意度對比
患者對觀察組護理工作者的護理服務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3.1 普外科護理安全因素分析
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普外科護理中存在的主要不安全因素包括護理態(tài)度不好、護患溝通不良、技術知識水平不高等,(1)專業(yè)基礎知識不牢固、技能水平不高:有的護理工作者由于未接受過系統(tǒng)性、專業(yè)性的培訓而直接上崗,最基本的理論知識都缺乏全面的認知,更易發(fā)生護理差錯與失誤[3]。有的護理工作者臨床經驗不夠豐富,并未能對日常護理操作之后的經驗進行總結,對一些病癥的處理過于墨守成規(guī),不能做出正確、有效的處置,甚至會耽誤患者有效救治時間,繼而帶來不良反應甚至發(fā)生護患糾紛;當護患糾紛發(fā)生后,護理工作者由于不具有深厚的法律專業(yè)知識,導致無法通過有效的法律途徑來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本次研究中對照組10名、觀察組1名,均由于缺乏法律知識而出現(xiàn)護理失誤。(2)個人素質、道德觀亟待提高:由于護理人員的學歷要求不高,相應的其個人素質也有很大的提高空間,其在工作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責任感不強、態(tài)度不端正以及道德觀缺失等,都是導致醫(yī)患矛盾發(fā)生的關鍵所在,直接損害到醫(yī)護工作者甚至是患者的利益[4];而由于護理工作者的粗心、責任心不強,導致發(fā)生護理記錄錯記、漏記等問題,無法在護理記錄中將患者的真實病情精準反應出來,而簡單、潦草的護理記錄,很容易發(fā)生舉證不利,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有8名、觀察組有1名,均由于護理記錄書寫不規(guī)范而發(fā)生護理失誤。(3)護患溝通不良:例如在患者及其家屬向護理工作者詢問相關病情情況時,護理工作者回答的并不詳細或者態(tài)度不耐煩,使患者及其家屬產生不良情緒,繼而引發(fā)護患糾紛;本次研究中,觀察組中有1名、對照組中有7名,均與患者發(fā)生糾紛;患者對醫(yī)護工作者缺乏足夠的信任,這樣的職業(yè)特點也使人為的不安全因素加大;除此之外,雖然護理工作者每天都與患者接觸,但大部分都只是例行公事,與患者心靈上的溝通少之又少;護理工作者不能做到對患者病情的全面、深入觀察,甚至有的護理工作者并不能做到向患者耐心的解釋其病情;有個別護理工作者違反操作規(guī)程,發(fā)生護理記錄錯誤、無法按時依照遺囑給藥、未能落實無菌操作等問題,繼而誘發(fā)院內感染[5]。(4)不合理的排班制度:基于普外科住院患者流量較大,相反醫(yī)護人員數量卻極度缺乏,造成日常排班不合理,這樣一來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量就會加大,不利于護理工作者得到良好休息、精神狀態(tài)不佳,導致提高護理差錯率[6];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有4名由于排班不合理而發(fā)生護理失誤。
3.2 普外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干預對策
針對普外科護理不安全因素,應采取如下干預對策:(1)為技術知識水平還較低的護理工作者做相應的理論培訓,提高護理工作者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表現(xiàn)優(yōu)秀的護理工作者給予培養(yǎng)、進修,定期對護理工作者的技術操作進行考核,通過培訓和考核不斷加強與鞏固護理知識[7]。(2)為避免醫(yī)患糾紛的發(fā)生,對實習護理護士要做好崗前培訓與安全知識教育工作,在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識的同時,鞏固學習的法律知識,學會借助于法律武器保護患者及自身的合法權益;同時院內組織舉辦關于個人素質、道德觀、法律觀的知識講座,提高護理工作者個人素質、道德觀及法律觀[8]。(3)要求護理工作者必須將患者的用藥情況、病情變化、處理措施等內容準確、完整的記錄,記錄時要保證書寫字跡清楚、規(guī)范、客觀、準確,以免發(fā)生護患糾紛時無法確定依據,提高警惕,最大限度的降低護患糾紛發(fā)生。(4)合理做好排班制度,保證護理工作者在工作時的精力處在充沛的狀態(tài),便可有效降低工作中發(fā)生錯誤的概率。(5)加強護患溝通:開展有關維護護患關系的講座,引導護理工作者熟知良好的護患關系直接決定著患者護理的配合度,同時告知其應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應積極予以患者親切、和藹的關懷,改善患者負面情緒;為患者提供可評價護理人員態(tài)度的自制調查問卷,對護理人員的護理服務質量進行評估,對護理滿意度低的護理工作者加強思想教育,督促護理工作者改善自身的護理態(tài)度。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患者對觀察組護理人員提供的護理服務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總結來說,對普外科護理中出現(xiàn)的各種不安全因素采取相應、有效的干預對策加以解決,可避免護理失誤、減少護患糾紛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王大燕.普外科護理不安全因素的干預效果研究[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19(26):150,152.
[2]楊明菊.普外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及對策[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20(31):115-116.
[3]楊鳳英.普外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與對策[J].當代醫(yī)學,2012,11(30):121.
[4]羅季芳.普外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干預對策[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8):274-275.
[5]李淑琴.普外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干預對策[J].吉林醫(yī)學,2012,33(12):2681-2682.
[6]謝慧麗.普外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干預對策[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2,6(8):79-80.
[7]劉艷芹,張愛香,孫秀敏,等.普外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干預對策[J].求醫(yī)問藥(學術版),2012,10(1):493.
[8]潘桂華.普外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干預對策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3,23(8):1965.
(收稿日期:201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