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輝林
【摘 要】營造輕松、和諧、愉悅的初中語文課堂氛圍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煥發(fā)課堂活力的重要條件。教師“把握好課堂,向45分鐘要質量”是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率的重要保障。好的教學氛圍正是輕松愉悅的,它是學生課堂興趣的開始,也是教師教學效率的保證。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是廣大的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大課題,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懈努力和探究。構建高效的初中語文課堂,從營造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開始。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氛圍;教學效率
新型的師生關系應該是和諧、民主、平等的,課堂教與學是師生實現(xiàn)其生命價值的主要陣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語文課堂教學從有效教學到高效教學,都是要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有所得。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呢?這是一個有責任的語文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為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營造和諧課堂氛圍,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把時間還給學生,并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鼓勵學生要敢于質疑,敢于批判,并告訴他們這是一種非常寶貴的精神,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探究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人云亦云”,幫助他們確立自主的人格。如我在講馬致遠《天凈沙秋思》這首元曲時,先是讓學生反復的誦讀詩文,然后,根據自己的想象動筆畫出曲中所描寫的景物,寫出字里行間所流露作者的情感,學生在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中,充分地進行想象和聯(lián)想,所畫出的畫個性色彩十足,風格各有千秋,學生的主動性充分被調動,圖畫完了基本上能當堂背誦下這首小曲。這種活躍式的課堂氛圍,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學生在愉快的心情下,輕松掌握了知識,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我在語文課上倡導教學民主,推崇教師“寓教于樂”,學生“寓學于樂”,讓自己成為學生可親、可敬、可信的朋友,對學生不成熟的甚至是荒誕的想法,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給予恰當的肯定和鼓勵,增強他們的信心。因此,我的課堂總是洋溢著濃濃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氣息。學生思維活躍,想法標新立異,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智慧飛揚的天地,成為學生個性流淌的舞臺,語文課堂的效率得到提升。如我在講完了《羚羊木雕》這一課時,在班上開展了以“金錢和友誼”為主題的辯論會,在論辯過程中,正反雙方唇槍舌戰(zhàn),誰都毫不示弱,充分展示著自己個性風采。通過辯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思維得到了鍛煉,同時還讓學生愛上了語文學科,激發(fā)了學習語文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語文教學效率。我也由以往的課堂“獨裁者”,退居為課堂中普通的一員,為和諧平等教學氛圍服務,和學生享受著一起辯論的樂趣。
二、用多媒體營造氛圍,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能感化學生、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簡化教學過程、突出重難點,使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體教學能把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境形象地、逼真地展現(xiàn)出來,用絢麗的色彩,形象生動的動感畫面,把學生帶進愉悅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中,誘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把學生逐步引入課文深處,讓他們不知不覺進入深層次的學習之中。讓他們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探索知識,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問題中來,為實現(xiàn)高效課堂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多媒體技術能夠將靜止、抽象的文字內容變成生動、形象的音像載體,將老師難以表達的原理、現(xiàn)象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便于學生認識和理解。借助多媒體能有效地化抽象為具體,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者對理解課文起重要作用的內容展現(xiàn)出來,節(jié)省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啟發(fā)、點撥、解決問題以及聽說讀寫的訓練上。例如,在《春》的教學中,我從網上下載了這一課的課件:屏幕上出現(xiàn)五幅小畫,分別對應課文中的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迎春圖。五幅小畫可做按鈕使用,用鼠標選擇需要播放的段落,也可用鍵盤上的數字鍵1、2、3、4、5來選擇。每段都可重復播放多次。在使用時可讓學生邊欣賞畫面,邊聆聽課件中的配樂朗誦,然后,再讓學生跟讀。通過多媒體的強大功能,將文字、圖像、聲音等信息有機地組合在了一起,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拓寬了信息傳遞的渠道,增大了課堂的語文信息容量。計算機多媒體教學還能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延伸和拓寬教學時空,通過圖像、聲音、色彩和動畫,傳遞教學信息,解決了由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學難點,使學習內容變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培養(yǎng)并發(fā)展了學生獲得信息、分析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多媒體可以給予學生更多的交流、操作和評價的機會,讓不同的學生都有收獲,變過去的被動聽講為主動參與和實際操作實踐,逐步養(yǎng)成獨立思考、積極參與的良好品質。同時,促進了學生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創(chuàng)造等能力的發(fā)展,全面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多媒體的技術應用的同時也大大的簡化了教師的操作,使教師能集中精力于教學本身,從而大大的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營造探究氛圍,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美國教育家林格倫把課堂上手生交流分成四種:單向交流、雙向交流、多向交流和綜合交流。教師應多用后兩種以活躍課堂氣氛。合作探究教學則是多向交流和綜合交流的有機結合。合作探究教學是以集體教學為主,兼補充分組教學、個別教學的形式,一般以兩人組或四人組為單位,采用分小組互助合作的方式,具體開展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互動合作過程。這種合作探究,不僅能使學生取長補短,獲得1+1>2的整體學習效應,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互助、合作等優(yōu)良品質。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說:“教育最注重以人教人?!薄敖逃切男南嘤〉幕顒?,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因此,教師在授課時,需注重營造互學氛圍,讓學生敢于參與,勇于表達。營造民主氛圍,實則是在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和提供相互誘發(fā)、相互沖擊、相互補充的智慧碰撞機會,為實施合作探究教學提供環(huán)境,更有利于課堂中師生合作,實現(xiàn)目標。合作使學生在語文教學中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實踐操作來深入理解課文中蘊含的知識并進行內化。合作探究是一種參與,一種交流,一種激勵,一種創(chuàng)新。讓學生根據教師的引導、啟發(fā)或與其他學生共同地形成他們自己的研究討論學習方式和活動計劃,這也是當今研究性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合作探究教學改變了過去由教師帶著學生走向教材或由教師帶著教材走向學生的狀況,使語文教學轉變成為學生帶著教材走向教師的新型教學。合作探究過程中的爭論和共鳴,那學有主見、思有創(chuàng)意的亮點,使學生在合作探究中享受求知的歡愉。例如,當講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講述自己的童年樂趣,或者講述大家都感興趣的童年往事,調動起學生積極性,并用言語對其進行引導,在閑談中給予鼓勵,談論他們所喜歡的,結合到提問中來。在這個過程中,即使會出現(xiàn)學生不會回答的情況,也能讓學生有興趣去思考問題。這樣就達到了教學的目的,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
【參考文獻】
[1]紀紹興.《考試周刊》,2014(14):4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