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洪
【摘 要】歷史本身是一門基于史實的學科,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歷史教學中逐漸加入了對史料的運用。史料的運用不僅為學生開闊了視野,同時也打開了學生探索歷史的大門,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史料的運用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具有里程碑似的意義,本文就簡要說明一下史料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關鍵詞】史料;初中歷史教學;應用意義
傳統(tǒng)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大多是根據(jù)教材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講解,學生往往將歷史學習化為死記硬背課本中的知識,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引入了史料,突破了教材中知識的局限,使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歷史的海洋中探索。歷史教學不僅使簡單地傳授知識,更加重要的是借助歷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
一、史料在初中教學中的作用
(一)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歷史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豐富多彩的史料往往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歷史作為一門社會人文學科,而史料是它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初中歷史教學要以學生為根本,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在這一階段中,運用史料進行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在史料的運用過程中,使用多媒體加入圖片,小視頻等來豐富課堂,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例如,在講解有關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圓明園被八國聯(lián)軍摧毀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們展示圓明園被摧毀之前的照片,讓學生們深深沉醉在圓明園壯麗宏偉、無可比擬的景象中間,領略一下“萬園之園”的真正含義。隨后可以給學生們展示西洋樓大水法遺址的圖片,兩者的差異讓學生們痛心疾首。最后,幫助學生們閱讀一個參加劫掠的英軍書記斯文候所記載的文獻資料,了解當時的劫掠場景。教師向學生們講解當時英軍記者所發(fā)的通訊顯示被掠奪和破壞的財產總價值超過6百萬英鎊。通過這些史料的運用,幫助學生還原了歷史真實的一面,同時也創(chuàng)設了歷史情境,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通過歷史的恥辱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熱情,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建立歷史思維
從教育開始改革到現(xiàn)在,我們一直提倡的是啟發(fā)式教學,注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擁有完善的思維體系,告別從前的“填鴨式”教育,使學習的目的不止局限于記住知識。在歷史教學中,遵從“論從史出”是基本的原則,突破教科書的限制,在疑難問題的講解時運用一定的史料,引導學生進行史料的閱讀,讓學生自己獨立地思考,從史料中獲取當時真實的情況,得到更多的有效信息,完善學生的思維體系。恰當?shù)倪\用史料在無形之中,提高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建立了自己的學習模式,真正實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例如,在講解曹操一統(tǒng)北方的內容時,可以運用《龜雖壽》這首詩,設計一定的問題,通過學生自己的思考,完成對歷史的解讀。教師通過問題的設計,將史料和課本有效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進行獨立地分析,使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不但對知識了如指掌,還建立了完善的思維體系。
(三)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
歷史本身就是一門人文學科,人文精神同樣是歷史在延續(xù)過程中的重要部分。所謂的人文精神,就是說人類在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中,人類本身對自身的價值和意義的理解,最終由于環(huán)境的不同,形成了人的價值觀,是非觀和人生觀以及人們對社會生活的認識。當物質膨脹的今天,人們的人文精神都有一定的缺乏,因此造成了一定的社會問題。歷史學習是一個傳遞人文精神的過程,史料是傳遞過程中的橋梁。在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補充與教材內容的有關史料,給與學生一定的人文關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例如,在講解布魯諾在羅馬為科學獻身時,可以補充有關他從18歲起堅持“三體一位”學說的史料。布魯諾一生致力于批判宗教神學,傳播哥白尼學說。在長達八年的牢獄生涯之后,被大火燒死,但布魯諾一生從未屈服,堅持真理,成為哲學家,數(shù)學家以及天文學家。當這些史料展示在學生面前,學生們不僅了解到這一史實,更多的是心理的震撼以及對布魯諾堅持真理的佩服。學生在布魯諾的經(jīng)歷中,看到了人性的光輝之處,看到為了真理奮不管身的堅持。史料的應用使學生更加具體了解歷史的真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
二、在應用史料進行教學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在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恰當?shù)膽檬妨峡梢詭椭鷮W生培養(yǎng)學習熱情,完善思維體系,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但要注意應用中的一些誤區(qū)。史料的應用是在對教材講解的基礎之上,教師不能本末倒置,忽略了對教材的應用。教材是學生學習的根本,教師同樣需要依據(jù)教材信息來進行教學,提高教材的利用率。除此之外,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完善學生思維方式的同時,教師也要注重對教材知識點的講解,建立清晰的教學框架,使學生對重難點有更好地學習。我國教育改革還未完善,評判機制仍舊是應試教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給學生講解一些好的記憶方法,幫助學生對單個知識點進行突破??偠灾?,在應用史料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史料,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但不能依賴于史料,忽略了對其他內容的講解,導致學生空有熱情,沒有扎實的基礎。
教學改革為我國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地運用更是完美地體現(xiàn)了這一點。恰當?shù)倪\用史料不僅擴展了學生的知識,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發(fā)揮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完善了學生的思維體系。歷史的最大作用就是指導今天的生活,史料的應用培養(yǎng)了學生的人文精神,使他們成長為更加完善的人。但在運用史料的過程中不能忽略了其他基礎知識的講解。在教育改革的漫漫長路中,教師要不斷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本,為國家培養(yǎng)優(yōu)秀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陳靜.史料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21):29-29.
[2]張東光.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教學的合理運用[J].青年與社會,2013,(34):173-173.
[3]葉羽.史料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的應用芻議[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24):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