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廣晶
摘 要:小學語文作為小學教學體系中的基礎學科,經過多年的教學嘗試和探索,已經總結并提煉出了很多現(xiàn)代化的科學教學方法。對于如何提升學生課堂學習興趣,也形成了一定的教學路徑與體系。本文在分析小學課堂教學問題的基礎上,探索提升學生課堂學習興趣的路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學習興趣 激發(fā)路徑
隨著社會經濟的深入發(fā)展,不管在社會治理還是思維體系上,都發(fā)生了深刻的變革,這樣的變革,也體現(xiàn)在了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傳統(tǒng)教學模式固有的思路和方法,顯然已經不能滿足現(xiàn)代語文教學的要求,更加具有趣味性、生動性的課堂呼之欲出[1]。提升學生課堂學習興趣,是小學語文教師開展教學的重要目標。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缺乏活力表征與原因
1.課堂整體氛圍較為壓抑
從目前教學實踐來看,語文課堂普遍存著課堂氛圍壓抑的情況。一方面,由于語文知識的廣博性,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有一定的難度,另一方面,由于小學語文教師一般都是班級的班主任,學生有一定的畏懼心理,加之很多語文教師不善于運用多樣化教學模式,不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劇了這種情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如果不能有效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達不到預設的教學目標[2]。在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雖然意識到開展多元化語文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創(chuàng)新程度不足,先進教學設備的運用經常流于形式,無法真正吸引學生注意力,雖然課堂表面看起來很熱鬧,但是課堂效率卻沒有提高。
2.教學模式趨于單一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普遍存在著教學模式單一的問題。很多小學語文老師在開展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注重“生本理念”的運用,把自己當成課堂的絕對中心,忽視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不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yǎng),整個課程呈現(xiàn)出單向特征,是一種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很多語文老師經常搞題海戰(zhàn)術,試圖通過大量的做題練習,強化小學生語言應用水平,由于教學方法不得當,往往適得其反,達不到提升學生語文成績的目的。
二、提升小學語文課堂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路徑
1.優(yōu)化課堂教學環(huán)境,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要想提高語文課堂的有效性,使語文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教育方式適應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是關鍵。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他們喜歡自由,討厭被束縛,所以老師可以充分的利用孩子的這一特點,營造出和諧自由的課堂環(huán)境,讓小學生在輕松愉快地教學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3]。另外,在這種和諧的教育氣氛中,有利于小學生天性的釋放,對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都是非常有幫助的,小學生在輕松愉快地環(huán)境中對于知識的接受程度也會大大的優(yōu)于傳統(tǒng)的教育環(huán)境。對于教學環(huán)境的營造還有另外一個優(yōu)點,那就是有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對知識的探求欲望,不僅不會像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那樣抹殺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反而更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所以,老師如果能夠根據(jù)學生的成長特點,針對不同教育階段的學生營造個性化的學習環(huán)境,對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都具有較為積極的意義。
2.運用多媒體設備,活化課堂形式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技術被廣泛運用到現(xiàn)代語文課堂中,在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提升課堂趣味性,活化課堂教學形式。在網絡上,視頻教學資源極為豐富,而且較為專業(yè)。比如說,在開展古詩詞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挑選合適的背景音樂作為鋪墊,營造古詩詞教學氛圍,教師還可以為學生選取相應的教學視頻和歷史紀錄片,讓學生直觀感受詩詞中的社會背景與氛圍[4]。舉例來說,教師在為學生講解杜牧作品《清明》的時候,就可以充分利用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具有意境的古琴曲,選取清明時節(jié)的視頻,為學生呈現(xiàn)清明時期的景象,提升學生的課堂代入感,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3.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提升課堂趣味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對于與生活緊密相關的文章,小學生學習起來較為輕松,而對于那些遠離生活實際而且較為抽象的文章,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明顯感到吃力。所以,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該盡量創(chuàng)設出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然后引導學生融入到創(chuàng)設的生活情境之中,從而消除小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不利影響,使整個語文教學過程變得更加的輕松,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比如說,在開展《多彩的春天》教學過程中,老師就可以利用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5]。具體來說,老師可以先讓小學生回顧自己旅游過的地方,尤其是春游時的景色,讓小學生談談自己游玩時的感受和所見所聞,同學之間也可以相互交流。然后老師可以將交流的重點引導到《多彩的春天》這篇文章中,向學生講解文章的主要內容,讓學生了解這也是作者出游時的所見所感,進而引導學生感受作者的寫作手法與自己剛才分享的感受有何不同,有哪些需要向作者學習的地方。最后老師可以布置一個小作業(yè),讓學生將自己的感受寫出來。這種教學方式的應用使課堂教學氣氛活躍,學生也能積極的參與其中,充分的激發(fā)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結語
隨著現(xiàn)代教學手段和教學理念的提檔升級,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固有弊端開始顯現(xiàn)。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上,進行創(chuàng)新教學的嘗試和探索,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有著現(xiàn)實性和緊迫性。按照新課程標準改革的要求,根據(jù)現(xiàn)代“生本理念”的教學指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創(chuàng)新實踐,需要理論研究者和教學實踐工作者充分挖掘,找到有效的教學路徑,切實提升學生語文課堂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甘曉娟.小學語文課堂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0(22):87.
[2]李麗.如何激發(fā)學生小學語文學習興趣[J].課外語文(教研版),2014(1):43-43.
[3]孫福貴.小學語文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5(7):61.
[4]盧福榮.淺談如何利用多媒體有效激發(fā)小學語文學習興趣[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6):359-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