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梅
一、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筆者所任教的小學一年級部分學生識字量小,對文字類別的閱讀缺乏興趣,課內閱讀已經成為了一項艱巨的任務,全班閱讀教學的效果受到影響;多數學生的詞匯量小,寫話練習中句子的用詞過于簡單、內容不夠豐富,缺乏合理的想象,今后寫作教學的開展存在著隱患。如何讓學生愛上閱讀、提高寫話水平是筆者在語文教學中遇到的最大難題。
二、觀察和研究識字量、寫話水平與閱讀的關系
在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筆者發(fā)現那些愛閱讀的學生,識字量明顯高于不愛閱讀的學生。閱讀以識字為基礎,識字量是閱讀的敲門磚,識字量大的學生更容易愛上閱讀。閱讀量和識字量存在著良性互動的關系。進一步了解得知,在學齡前階段,重視親子閱讀家庭的孩子,識字量會在較長時間的積累后大幅增加。也就是說,閱讀是增加識字量的有效方式,讓全班學生都愛上閱讀,結合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識字教學,大幅提高學生的識字量,為博覽群書打好基礎。
我相信學生通過長期的課外閱讀積累,加上寫作教學的引導可以換來寫話流暢、作文無憂。當然,閱讀所產生的積極影響并不一定立竿見影,老師和家長需要有一個靜待花開的胸懷。就我所任教的班級而言,那些熱愛閱讀,已經養(yǎng)成閱讀習慣的孩子的寫話水平總體較好,但并不盡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研究表明,小學一二年級學生正處于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期。同時,相關研究表明,對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能力影響最大的因素是長輩,特別是家長。鑒于此,筆者想在引導低年級學生的閱讀上下功夫。
三、開展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閱讀現狀及家長的需求
為了做出適合低年級學生實際的閱讀指導策略,筆者對綠翠小學一年級四個班的學生及學生家長開展了問卷調查。調查發(fā)現,在學生方面,92.44%的學生喜歡讀課外書,但缺乏自覺性,網絡游戲和電視侵占了學生的課余時間,有50.75%的學生在課余時間最喜歡做的事情是玩游戲和看電視,只有約1/3的學生最喜歡看書。在家長方面,98.44%的家長支持學生閱讀課外書,但是在孩子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及閱讀方法的指導方面家長們的表現并不樂觀。鑒于此,筆者想通過挖掘家長的潛質力量,探索利用微信平臺,架起家校合作的橋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家長碎片化的時間發(fā)揮更大的作用,讓家長和學校共同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能力。
四、搭建微信平臺,提供閱讀指導與分享
(一)微信公眾平臺的搭建
有了想法就要付諸行動。在學校領導和學生家長的認同與支持下,今年10月份,“綠翠小學14級課外閱讀指導與分享”微信公眾平臺搭建成功。平臺具有指導和分享兩大功能。在閱讀指導方面,筆者通過發(fā)布閱讀指導文章或者好書推薦,指導家長做好孩子的課外閱讀選書和輔導。在分享方面,平臺更加重視孩子們的參與,為孩子們搭建一個展示成果的平臺。
(二)平臺的欄目構成及利用
平臺包括發(fā)發(fā)聲、讀好書、展示臺三個欄目,每一個欄目下設子欄目若干。“發(fā)發(fā)聲”欄目的子欄目有“聽我們讀、聽我們講、精選音頻、詩歌朗誦”。在年級開展的詩歌朗誦比賽中,優(yōu)秀的朗誦視頻在平臺上展示,大大激發(fā)了孩子們閱讀和朗誦的熱情。“讀好書”欄目下設“好書推薦、閱讀指導”,有好的書目,筆者會在這里推薦?!罢故九_”欄目下設“課外閱讀知識競賽、閱讀卡展示、佳作欣賞、家庭讀書活動”,11月份,平臺展示了二年級各班結合課本組織的一次寫游記佳作,全級的孩子都積極參與,把自己的游記和照片發(fā)到平臺上展示,極大地促進了孩子們的寫作熱情,非常受歡迎,獲得了雙贏。只要孩子們有好的作文,平臺上都會展示出來。在微信公眾平臺的引導下,家長們漸漸參與到孩子們的閱讀活動中,有的家長還組織幾個同班同學,在家里召開家庭讀書會,帶動越來越多的孩子投入到快樂閱讀中。截至2016年1月16日,平臺的文章共有30789人次閱讀,有534人關注公眾平臺。
(三)平臺使用中的心得體會
1.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倡導親子共讀
我們的微信公眾平臺,極力倡導親子共讀。筆者認為讓孩子愛上閱讀最簡單的方法莫過于讓父母先成為愛書的人。如果父母堅持每天都看一點書,慢慢地看書會成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然后慢慢地看書也會成為孩子生命中的一部分。
2.建立班級書庫,營造班級共同閱讀的氛圍
除了關注孩子們的課堂外閱讀,筆者認為課堂上、班級內的課外閱讀也是培養(yǎng)孩子閱讀習慣的重要一環(huán)。為了讓校外的、自主的閱讀成為校內的、班級的普遍風氣,我們班建立了班級書庫。我們用立項課題申請的經費,為二年級每個班的孩子購買了一批圖書,有的家長也主動購買了一批好的圖書送給孩子們,有的孩子把自己讀過的好書帶回來和伙伴分享,一個豐富的班級書庫建成了。建立班級書庫,本是為了引導閱讀,讓孩子熱愛閱讀,意外的收獲卻是增強了基于共讀的班級凝聚力、親和力和凈化力。這種基于閱讀的共同生活、共同體驗,使學生對于班級、對于好書有了一種與日俱增的親切感、歸依感。自從有了班級書庫,孩子們每天早上一回來學校,不再追逐打鬧,而是捧起一本本好書,津津有味地閱讀。
3.充分信任學生,家長、老師和孩子們共同沉浸在閱讀中
當孩子自由閱讀時,家長、教師與其警察似的來回巡視,將不信任和不安詳由踱步傳達給孩子,遠不如兀自讀來得好。這個時候,班級內的教師、家庭內的父母最好也讀好玩的書,想笑就只管笑——讓孩子看見你的開心。這種沉浸,這種開心,必和孩子的沉浸、開心推波助瀾、水漲船高。筆者在班內指導學生閱讀時,偶爾也抬頭,為的是暗暗記下東張西望的家伙。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逮到一個。之所以如此,可能被逮的極個別,因為有所畏懼——更因為同學和老師無聲的影響,也熏得安詳了。
經過教師、家長的共同參與,微信平臺成了家校合作,家長指導孩子閱讀的燈塔,也成了孩子們閱讀和寫作的催化劑、孵化器。現在,孩子們的閱讀熱情持續(xù)高漲,越來越多的孩子喜歡上寫作,他們的作文不光在平臺上展示,還有八篇優(yōu)秀的作文刊登在《嶺南少年報》和《現代小學生報》呢!今后,筆者會繼續(xù)借助移動教育的優(yōu)勢,開發(fā)利用微信平臺,攜手家長,共同激發(fā)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閱讀習慣,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