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赟 張躍
摘要 介紹了春玉米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包括選種、育苗、移栽前準備、覆膜移栽、中耕培土、追肥灌水、防治病蟲害、去雄授粉、及時收獲等方面內(nèi)容,以供參考。
關(guān)鍵詞 春玉米;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
中圖分類號 S565.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8-0034-02
Abstract The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spring maize were introduced,including seed selection,breeding,preparation before transplanting,transplanting with film mulching,cultivation and banking,irrigation and fertilizer,preventing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pollination,timely harvesting and other aspects,in order to provide for references.
Key words spring maize;high yield;cultivation technique
春玉米是西充縣的糧食作物之一,占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40%以上,玉米的籽粒營養(yǎng)價值很高,蛋白質(zhì)、脂肪和維生素豐富,脂肪、面粉、維生素含量超過大米。春玉米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也是高產(chǎn)的優(yōu)質(zhì)飼料,籽粒是精飼料,莖葉是粗飼料。玉米在工業(yè)上用途很廣,是輕工業(yè)的重要原料之一,玉米花絲還可供作藥用。玉米為短日照作物,喜高溫、多濕,適宜種植在弱酸性土壤中。幼苗發(fā)芽最低溫度為12~15 ℃,苗期生長的最適溫度25~30 ℃,抽雄揚花適溫在30~35 ℃,低于20 ℃或高于40 ℃就會嚴重影響授粉。根據(jù)西充縣氣候、土質(zhì)、栽培管理條件,經(jīng)過考察和論證,西充縣適宜推廣雜交玉米、中晚熟品種?,F(xiàn)總結(jié)春玉米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以供參考。
1 選擇優(yōu)質(zhì)品種,推廣良種
選用中單808、三北89、必勝116、仲玉3號等,抗病性強,耐肥力高,生長旺盛、中、晚熟高產(chǎn);選用株高在2.8 m以下,生育期在125 d左右的品種。
2 科學(xué)育苗
2.1 軟盤育苗
2.1.1 準備苗床。選擇水源方便、背風向陽、地勢平坦的菜園地作苗床。做廂時要求床寬、溝寬分別為1.3、0.7 m,移栽大田備苗床75~90 m2/hm2,苗床最長不能超過10 m,應(yīng)根據(jù)地形和移栽面積而設(shè)定[1-6]。
2.1.2 配制營養(yǎng)土,準備塑料盤。移栽1 hm2本田,需營養(yǎng)土1 800 kg。營養(yǎng)土應(yīng)隨配隨用且不宜加其他化學(xué)肥料[1-3]。將土層深厚肥沃的表層菜園細土與已充分發(fā)酵的干豬糞或完全腐熟的堆肥按3∶1的比例混合均勻備用。移栽1 hm2本田,需塑料軟盤(30 cm×60 cm,100孔) 600~750張。
2.1.3 適時播種。當月平均氣溫穩(wěn)定在8 ℃時就可播種育苗。先將營養(yǎng)土上盤至盤孔2/3處,然后每孔播種子2粒,再蓋上加壯秧劑的營養(yǎng)土,濕透后擺盤上廂,再將盤壓至廂面入土2/3,再將盤面濕透,將營養(yǎng)土補滿盤孔,澆足水后緊貼表面一層地膜[1-3],再拱蓋農(nóng)膜。
2.1.4 苗床管理。播種至1.5葉以保溫為主,苗床溫度控制在25~30 ℃,溫度大于35 ℃時應(yīng)揭膜降溫,床土轉(zhuǎn)白及時噴水。2.0~2.5葉,保持廂面濕潤[1-5],適時揭膜通氣。3葉后煉苗[1],補施送嫁肥,及時移栽到大田。
2.2 適期早播,捏制肥團,培育壯苗
一般在播前2~3 d,將種子在太陽光下曬1~2 d,當日平均溫度穩(wěn)定8 ℃時可播種育苗。在春玉米栽培上,西充縣近幾年來育苗主要推廣肥團育苗和塑料軟盤育苗技術(shù)。實踐證明,春玉米通過育苗移栽的好處如下:①有利于增加密度,提高產(chǎn)量。移栽玉米株矮莖粗,穗位下降,抗倒力增強,可適當增加密度,做到定向栽植,葉片分布合理,充分利用光能,因而產(chǎn)量高。②有利于提早播種,避開后期伏旱;可縮短共生期,延長營養(yǎng)生長期。③有利抗旱改種。特別是高磅田,小春收后無水可栽玉米。④有利于保大面積全苗、壯苗。⑤能增加積溫,提高成熟。玉米灌漿期氣溫低,采用地膜覆蓋育苗,能增加積溫提早成熟,避開后期不利的天氣影響。⑥節(jié)約用種,擴大良種面積。一般育苗移栽用種比直播少1倍。
2.2.1 選擇育苗地,做好苗床。選擇背風向陽、地勢平坦、搬運方便的地塊作苗床[1-4]。一般間套地在預(yù)留的玉米空帶里隔行育苗,就地移栽。在移栽地里選多點育苗。
2.2.2 配制營養(yǎng)土,適期捏團。肥團營養(yǎng)土的配制比例一般為優(yōu)質(zhì)表土∶細肥土=7∶3,每100 kg加入磷酸二銨、磷酸二氧鉀、硫酸鋅的量分別為0.6~0.8、 0.2~0.3、 0.3~0.4 kg,將其混合后加淡糞水調(diào)成手捏成團,以落地散開為宜。當氣溫回升至5 ℃時,即可制團,用手捏成鵝蛋大的肥團,用木棍插一個種子孔[2](深約2 cm),排放在苗床廂內(nèi),待播。每個肥團中播包衣種子1粒,覆蓋細土(厚1~2 cm),澆足水后緊貼表面蓋地膜1層[1],再拱蓋農(nóng)膜。
2.2.3 苗期勤管,培養(yǎng)壯苗。播種后1周左右,重點是護膜保溫,膜內(nèi)溫度保持在20~30 ℃。當80%的肥團出苗并觸及地膜時,從畦邊抽出地膜,床溫度應(yīng)控制在20~25 ℃。二葉期前密封棚膜,若遇低溫夜間用草簾覆蓋;二、三葉期控制葉莖旺長,低溫蹲苗;三、四葉期,晴天中午揭膜通風散熱[1-6]。播種澆透水后一般不澆水,當畦面干裂,早晨葉尖露珠少,中午葉片萎蔫時,適當澆水[1-4]。對旺長的要及時移團斷根,蹲苗促壯。
3 移栽前準備
3.1 地膜選擇
采用低壓高密度超薄地膜,用量45 kg/hm2。
3.2 選地整地,施肥
地膜玉米宜選用土層深厚、地勢平坦、肥力中等以上、保肥保水能力較強、土質(zhì)疏松、茬口好的地塊,耕作層的熟土層在20~33 cm為佳。整地深度為20~33 cm,精細平整,疏松土地,上虛下實,做到無根茬。增溫保墑,結(jié)合施足底肥,達到深、軟、松、肥、平、潤、凈[1-2]等標準。產(chǎn)玉米籽粒7 500~ 9 000 kg/hm2的需尿素、磷肥、硫酸鉀、農(nóng)家水肥的量分別為450 kg/hm2、750 kg/hm2、 375 kg/hm2、 37.5 t/hm2,結(jié)合耙耱整地施足底肥?;蚴┯衩讓S梅?25 kg/hm2,加農(nóng)家水肥37.5 t/hm2。地膜玉米一般采用底肥一次施入,施肥深度為30 cm,且與種苗不同溝。
4 覆膜移栽
將施好肥料的地塊成瓦背型,覆蓋好地膜,進行牽繩定距打孔移栽,移栽后保持膜面清潔,移栽的玉米苗足用細土和地膜四周扎嚴,才能達到增溫、保溫、保濕,促進玉米的正常生長,栽植4.80萬~5.25萬株/hm2。
5 中耕培土,追肥灌水
地膜玉米,苗期雜草不易造成危害,但到中期,有些雜草破膜而出,且未覆蓋地膜空間雜草易叢生[1-6],通過化除或人工拔除的方式除去雜草。
5月中、下旬小麥收獲后,氣溫回升,結(jié)合揭膜,正是玉米施肥、培土壘兜的好時間。一般用農(nóng)家水肥30.0~37.5 t/hm2加碳銨750 kg/hm2作壯稈肥。施肥、培土后將麥稈覆蓋在玉米行內(nèi),既能保持地下水分的蒸發(fā),又能增加有機肥,改良土壤。在玉米開始抽雄10%時,施好攻苞肥,以氮素為主,用尿素450 kg/hm2,或碳銨750 kg/hm2加農(nóng)家水肥30.0~37.5 t/hm2,效果好。
抽雄到灌漿初期,為促進壯桿、增粒、增重,人工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3~4.5 kg/hm2,對水675 kg/hm2。
6 防治病蟲害
穗期主要病蟲害有大斑病、小斑病、玉米螟、蚜蟲等。防治大斑病、小斑病,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500 g/hm2,或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 500 g/hm2,對水675 kg/hm2,每隔 7 d人工噴施1次,連續(xù)2~3次。防治玉米螟,在5月底6月初,用18%殺蟲水劑3 000~4 500 mL/hm2,或2.5%溴氰菊酯450~750 mL/hm2,對水450 kg/hm2,人工噴施。在大喇叭口期防效最好。用10%吡蟲啉450 g/hm2,對水675 kg/hm2,人工噴施。同時加強病蟲情測報,及時做好病蟲防治工作。
7 去雄授粉
當雄穗剛露出頂時,隔株或隔行抽掉雄穗,邊行和地頭不去雄。去雄時嚴防帶葉、折稈??刹捎萌斯ぽo助授粉方式。選晴朗無風或微風天氣,在9:00—10:00用牛皮紙收集花粉[1-6],混合后吹于花絲上,每隔3 d進行1次,連續(xù)2~3次。
8 及時收獲
最佳收獲期標準:玉米植株苞葉變黃松散,籽粒變硬有光澤,穗中部籽粒灌漿乳線消失。在收獲時進行田間調(diào)查,種植4.80萬~5.25萬株/hm2,一般玉米株的高度2.7 m左右,每株玉米棒在16~18行,每行粒數(shù)在43~47粒,干粒需重270~300 g,計算理論產(chǎn)量在9 000 kg/hm2以上,當?shù)貛讉€推薦品種的實收產(chǎn)量約在7 500 kg/hm2。
9 參考文獻
[1] 薛小花,吳改香,陳寧,等.地膜玉米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要點[J].中國種業(yè),2011(8):82-83.
[2] 薛小花,吳改香,陳寧,等.地膜覆蓋玉米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要點[J].種子科技,2011(6): 44-45.
[3] 張星耀,王建民,王水久.玉米肥團育苗移栽配套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J].農(nóng)業(yè)科技通訊,2003(2):5.
[4] 張曉光.玉米地膜覆蓋的栽培技術(shù)[J].農(nóng)民致富之友,2012(11):20.
[5] 張貴年 劉春華.水稻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3(15):34-35.
[6] 劉慶元,王培秋,賀剛林,等.玉米軟盤育苗移栽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J].作物雜志,2001(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