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足出生于1917年2月15日,19歲那年,經(jīng)叔叔介紹和大商村21歲青年黃順全結(jié)婚了。黃家兄弟6個,黃順全最小。9歲那年,父母雙雙過世,黃順全就和四哥生活在一起。待到結(jié)婚成家的時候,什么東西都沒有?!敖枇艘欢访?,用1.5元錢買了一口做飯的鍋,用5毛錢買了一口炒菜小鍋,用1元錢買了碗筷,就在一起過日子了?!?郎足回憶起當(dāng)年并無絲毫悲戚,甚至就連四妯娌不分給丈夫一碗一筷,老人家也并不認(rèn)為有什么不對?!耙磺卸伎孔约?。我對丈夫說,我們年輕,只要肯做,什么都會有的?!秉S順全分得的祖產(chǎn)廚房里冒起了久違的炊煙?!拔耶?dāng)時就對我叔叔說,你把我‘騙到大商來,我是可以不答應(yīng)的,但我見不得丈夫悲涼的身世,一個沒有父母的孩子是怎么過來的,這種苦,我懂。我決定嫁了?!?/p>
物資的極度匱乏,讓小夫妻倆剛一開始過日子就懂得節(jié)儉。“不省吃儉用不行的,土里來不及長呀,更何況一年后大兒子就出世了,用度越來越大。”郎足是個十分會過日子的人,那時候農(nóng)村沒有通電,更沒有任何電器。到了夏天,為了防止過夜菜變質(zhì),郎足用臉盆打一盆水,把菜擱碗里,放進(jìn)臉盆蓋好保鮮。
到了1960年——那個被稱為“六零關(guān)”的年份,丈夫和大兒子在半個月內(nèi)相繼餓死。兩個親人相繼離世,郎足悲憤交加。天不亮就下地,直到天黑才回家,中午不吃任何東西。她在用極度的勞作讓身子疲憊,疲憊到忘記生活帶來的痛楚。人民公社“吃食堂”的時候,她把從食堂里打來的自己那份飯菜放到自家鍋里,加上采來的野菜一起煮,孩子們就又能分吃到一些,她自己也不至于太餓肚子而沒力氣干活。就這樣,郎足帶著5個孩子走過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年月。
“我們兄妹5個的命是母親省出來的,這話這樣說絕不為過?!眱鹤狱S有發(fā)說:“就是現(xiàn)在,我們家生活好了,母親這種節(jié)儉的習(xí)慣也沒有改變,一點剩飯剩菜都不會丟掉,都是在那個餓肚子的年代里養(yǎng)成的習(xí)慣?!?/p>
“我母親并不是這個不喜歡吃,那個不喜歡吃?!秉S老五一說起母親吃飯的事情就一直在笑,“就是現(xiàn)在,她一頓能吃8兩肉,而且特別喜歡吃肥肉?!睘榱死先说慕】担F(xiàn)在兩個兒子也常?!斑`背”百歲老母親的意愿,不讓吃太多肉?!暗允莾扇炀偷觅I肉,不然老人不干?!?/p>
在采訪中,記者注意到一個細(xì)節(jié),郎足老人曾多次起身,邀請我們留下來吃頓便飯。就在采訪結(jié)束我們將離開時,老人又起身再次邀請我們留下。一個善良好客的老人,我們不愿過于違逆老人的邀請,留了下來,和老人共進(jìn)午餐。也正是有了這一機(jī)會,讓我們見證了老人極好的胃口。
從2015年9月開始,郎足老人結(jié)束單過的生活,和兩個兒子一起過日子。那塊她侍弄了大半生的菜地也交給了兒媳。但老人腰系圍裙的習(xí)慣卻沒有改變,好像她會隨時準(zhǔn)備扛起鋤頭下地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