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梅
[摘要] 目的 調查分析甘精胰島素聯合短效胰島素強化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方法 隨機選取該院2013年7月—2015年9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患者進行預混胰島素皮下注射治療,觀察組患者采取甘精胰島素聯合短效胰島素皮下注射強化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治療12周,檢測記錄患者治療過程中每天的空腹血糖水平及三餐后血糖水平,并計算每天患者血糖水平波動值,治療結束后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對比兩組的低血糖發(fā)生率及患者臨床治療的花費。 結果 數據顯示兩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均有所下降,觀察組患者早餐與中餐后血糖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晚餐后血糖水平兩組無差異,觀察組每日血糖波動值明顯小于對照組,兩組差異進行統(tǒng)計學檢查,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低血糖發(fā)生率為6.67%,遠小于對照組的24.44%,兩組差異明顯,治療花費方面,觀察組患者的治療費用少于對照組,兩組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甘精胰島素聯合短效胰島素應用于2型糖尿病的強化治療,不僅降血糖效果優(yōu)于預混胰島素治療,有效的控制了患者餐后血糖水平,而且低血糖發(fā)生率降低,患者治療花費少,減輕了患者的經濟壓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值得在臨床大力推廣。
[關鍵詞] 甘精胰島素聯合短效胰島素;2型糖尿??;強化治療
[中圖分類號] R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5(a)-0017-02
糖尿病是目前全世界僅次于腫瘤和心血管疾病的第三大慢性疾病,是臨床常見的內分泌代謝疾病之一。隨著社會發(fā)展,糖尿?。―M)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圍內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我國每年以250萬糖尿病患者的速度增長,而其中90%的患者為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是由于胰島素作用和分泌缺陷引起體內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糖類與脂肪等代謝出現障礙,其誘發(fā)因素主要為遺傳因素、環(huán)境因素等。2型糖尿病的病理基礎是β細胞出現功能缺陷從而引起胰腺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不足癥狀的出現,嚴重時會導致多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目前臨床上對于糖尿病的治療方法多采用口服降糖藥和飲食調節(jié)的方法,對于部分患者該方法并不能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則需要進行胰島素的強化治療[1]。強化治療不僅可以迅速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機體胰島細胞因持續(xù)高血糖狀態(tài)而出現毒性作用的機率,還可以改善部分胰島B細胞的功能,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延緩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與發(fā)展[2]。目前強化治療的方案有很多,該實驗采取了甘精胰島素聯合短效胰島素治療的方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于2013年7月—2015年9月在該院進行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其中對照組患者45例,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為43~75歲,平均年齡為(55.2±1.4)歲,病程3~7年;觀察組組患者45例,年齡為49~68歲,平均年齡為(53.2±2.4)歲,病程5~9年。采用統(tǒng)計學的方法對患者的基礎資料進行分析,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入選標準:①患者符合1999年WHO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②年齡為18~75歲;③患者入選前接受運動、飲食治療;④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大于6.5%或者空腹血糖大于7.0 mmol/L,均需要進行胰島素早期控制。
1.3 排除標準
排除標準:①1型糖尿病患者;②嚴重肝、心、腦、腎功能障礙者;③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婦及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④各種代謝性酸中毒患者;⑤患有其他內分泌疾病的患者;⑥過敏體質的患者等。
1.4 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預混胰島素(諾和銳30、諾和靈30R、50R、優(yōu)泌林70/30)每日早晚餐前30分鐘皮下注射治療的方案,具體操作方法為:每日早、晚餐前30分鐘對患者進行皮下注射預混胰島素(諾和銳30、諾和靈30R、50R、優(yōu)泌林70/30),每天治療的起始劑量按照早0.2 U/Kg,晚0.1 U/Kg的標準進行注射,醫(yī)護人員也可依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調整預混胰島素的用量,每次增加或減少2~4 U。觀察組患者則采取甘精胰島素聯合短效胰島素皮下注射強化治療的方法,具體方法為:每日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島素注射液(藥品名為:來得時),10 U/次,其用量可根據患者次日清晨的空腹血糖水平進行調整;每日三餐前30 min進行短效胰島素(諾和靈R)的皮下注射,其用量則根據餐后的血糖水平進行調整。兩組患者均進行為期12周的治療,治療過程中嚴密檢測記錄患者治療過程中每天的空腹血糖水平及三餐后血糖水平,并計算每天患者血糖水平波動值,治療結束后對記錄的患者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對比兩組的低血糖發(fā)生率及患者臨床治療的花費。
1.5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每日空腹及三餐后血糖水平和血糖水平波動值比較
兩組患者均進行了12周的臨床治療,通過對患者每天進行空腹血糖及三餐后血糖水平的密切監(jiān)測記錄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血糖水平相較于治療前均有明顯的降低,治療前后差異明顯;對照組的空腹血糖水平(FPG)與早、中餐后的血糖水平與觀察組相比有明顯的差別,均高于觀察組,且對照組每日血糖水平的波動值較大,遠大于觀察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低血糖發(fā)生率的對比
通過對患者血糖水平的監(jiān)測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數據顯示:觀察組患者45例患者中,3例患者出現了低血糖現象,其余42例患者均血糖達標,低血糖發(fā)生率為6.67%;對照組患者中有11例患者臨床表現為低血糖,其低血糖發(fā)生率高達24.44%,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住院治療花費對比
通過對患者進行詢問調查,住院期間對照組患者的住院費用平均為(4 636.38±262.82)元,而觀察組患者住院花費為(3 890.59±220.73)元,遠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家庭經濟壓力遠小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討論
糖尿病目前已成為全世界僅次于腫瘤和心血管疾病的第三大慢性疾病,是臨床常見的內分泌代謝疾病之一。其遞增速度較快,廣大患者倍受其困擾,如果不能及時有效的進行治療,極有可能會引發(fā)腎功能障礙、心臟病變、眼底疾病、腦梗死等嚴重并發(fā)癥,從而對病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影響[4]。在我國的糖尿病患者中90%為2型糖尿病患者,而由于β細胞出現功能缺陷從而引起胰腺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不足癥狀的出現,其引發(fā)的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發(fā)癥是該病患者致殘或者致死的根本原因。因此通過早期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來延緩病情的進一步發(fā)展是目前臨床治療的基本目標。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隨著年齡增長和病程的延續(xù),患者血糖水平達標亦或延緩病情發(fā)展的必要手段就是胰島素替代或者補充治療。
對于胰島素補充或替代治療,預混胰島素是臨床胰島素強化治療的常用藥,其在減少注射次數的基礎上為患者提供基礎以及餐時的胰島素,患者容易接受。但該藥物血糖控制效果欠佳,低血糖發(fā)生率較高,對患者生活質量影響較大,依從性不高[3]。甘精胰島素是新型的胰島素類似物,其作用持久平緩,藥效可持續(xù)24 h,起效較快,一般起效于注射的1~2 h內,并且其藥物動力學曲線較為平緩,沒有明顯的峰值,夜間不易發(fā)生低血糖,與生理性胰島素的分泌規(guī)律相符合[4-5]。短期胰島素則把保持血糖水平全天性的平穩(wěn)達標和降低低血糖發(fā)生率作為臨床治療的主要目標[6]。因此甘精胰島素聯合短期胰島素應用于2型糖尿病的強化治療效果尤為顯著。
該實驗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在住院治療期間的血糖水平均有明顯的下降,其中觀察組的FPG和早、中餐后的血糖水平與對照組相比有明顯的差別,均低于觀察組,且對照組每日血糖水平的波動值較大,遠大于觀察組;通過對患者血糖水平的監(jiān)測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觀察組患者低血糖發(fā)生率僅為6.67%,而對照組的低血糖發(fā)生率高達24.44%,而且對照組的住院花費(4636.38±262.82元)遠高于觀察組(3890.59±220.73元),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甘精胰島素聯合短期胰島素應用于2型糖尿病的強化治療不僅更好的控制了患者的血糖水平,還降低了患者低血糖發(fā)生率,減少了患者的治療費用,減輕了患者及家庭的經濟負擔,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盈盈,蔡奕琪,林旺.應用短效胰島素聯合甘精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4,12(11):209-211.
[2] 胡愛明.三餐前短效胰島素加甘精胰島素和胰島素泵短期強化治療對2型糖尿病療效對比[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2,11(12):1736-1738.
[3] 岑興鳴.甘精胰島素聯合短效胰島素強化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和安全性觀察[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2,11(9):12-14.
[4] 徐愛花,孫霞,毛皓愉.甘精胰島素聯合門冬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分析[J].海峽藥學,2013,25(4):216-217.
[5] 黃敏瑜,梁東輝.甘精胰島素聯合瑞格列奈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療效與安全性[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2,8(4):129-140.
[6] 沈潔,華燕吟,婁霞英.甘精胰島素聯合門冬胰島素短期強化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觀察[J].浙江實用醫(yī)學,2012,17(3):189,216.
(收稿日期:2016-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