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玲玲 王 蓓
(1仲愷農業(yè)工程學院 外國語學院,廣東 廣州 510225;2黃埔區(qū)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廣東 廣州 510700)
從中日童謠看兩國兒童教育理念的不同
——以受歡迎的TOP20童謠為例
饒玲玲1王蓓2
(1仲愷農業(yè)工程學院 外國語學院,廣東 廣州510225;2黃埔區(qū)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廣東 廣州510700)
大多數(shù)童謠歌頌美好的品德、美好的情感,與人為善等正面的內容,在陪伴兒童成長的歲月里,童謠對兒童有著潛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因為文化背景不同,每個國家的人民對童謠的選擇也會呈現(xiàn)差異。本文通過比較中日兩國的TOP20童謠,總結其異同,并進一步指出兩國人民對兒童教育理念的差異之處。
中國日本童謠兒童教育理念
自古以來,童謠在兒童的生活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分量,它在不知不覺中感染他們的心靈,給孩子們的行為、思想烙下深深的印記。童謠的特性是語言簡單易懂、內容生動有趣、旋律簡單重復、容易模仿。兒童可以通過學唱童謠迅速地掌握日常用語、豐富知識。童謠的內容豐富多樣,所傳達的含義各有不同。比如對父母的愛、待人要親切有禮貌、愛自然,等等。從其中包含的寓意來看,我們可以知道童謠在多方面對兒童有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其意義是深遠的。
中日兩國的學者早在一百年前就開始關注童謠的教育意義了。傅建明和汪波在“童謠:教育的重要場域”一文中指出童謠是教育兒童的一個重要途徑。邵琪在“論基于陽光童謠的小學德育”一文中指出提到,要利用“陽光童謠”對兒童進行德育教育。在日本,野口雨晴也曾經在“童謠教育論”中指出,童謠的教育意義在于讓孩子們產生美麗的聯(lián)想,保有純真的心靈,并進一步指出童謠具有情操教育、人格教育和精神教育的作用。原裕子也在“保育中的童謠”中闡述了童謠具有教育孩子養(yǎng)成良好品格、情操、美好的情感和同情心等作用。
以上我們可以看到中日兩國學者都認為童謠在兒童教育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中日兩國的人民傾向于選擇什么類型的童謠對兒童進行教育呢?這又體現(xiàn)了兩國人民什么樣的教育理念呢?
為了探明中日兩國人民對童謠的選擇有什么不同,并進一步探究這些不同的選擇體現(xiàn)了什么樣的教育理念,筆者利用問卷星①做了題名為“關于童謠的調查”②的問卷調查,有效回答份數(shù)為150份,并結合日本公文教育研究會③的調查結果“’ミーテ’童謡アンケート調査”④比較得出,中日兩國最受歡迎的TOP20童謠分別如下:
中國:1.兩只老虎2.春天在哪里3.世上只有媽媽好4.采蘑菇的小姑娘5.讓我們蕩起雙槳6.讀書郎7.生日快樂8.外婆的澎湖灣9.英文字母歌10.找朋友11.拔蘿卜12.可愛的藍精靈13.賣報歌14.健康歌15.鈴兒響叮當16.魯冰花17.歌聲與微笑18.別看我只是一只羊19.上學歌20.小燕子21.一分錢⑤
日本1.大象2.郁金香3.搖籃曲4.小狗巡警叔叔5.拳頭山的貍6.在大大的栗子樹下7.合上手,再打開8.橡子咕嚕咕嚕9.蝴蝶10.森林里的小熊11.玩具恰恰恰12青蛙大合唱13.閃閃亮星星14.鯉魚旗15.下雨啦小熊寶寶16小豬貍狐貍貓17.卷線歌18.指猴19.七子之歌20.嗡嗡嗡⑥
將以上41首童謠按照其教育寓意進行分類,主要分成8種:自然、幸福生活、學習、游戲歌曲、親情、美好品德、友情和其他。兩國TOP20童謠的類型分布如下圖所示:
如圖所示,在21首中國童謠里,有3首歌唱幸福生活;3首有關學習生活;2首游戲歌曲;3首歌唱親情,4首有關美好品德;2首歌唱友情;1首和自然相關;最后有3首是其他類別。日本TOP20童謠里,有4項內容和中國相差很大。這4項內容是:幸福生活、學習、美好品德和自然。在TOP20日本童謠里沒有歌唱幸福生活和學習生活的歌曲,歌頌美好品德的也只有1首,而在有關自然題材方面的日本童謠多達10首,與中國童謠產生鮮明對比。
從調查結果來看,和日本童謠差異比較大的有四種類型。讓我們看看這四種類型分別體現(xiàn)了兩國人民什么樣的教育理念。這TOP20童謠體現(xiàn)的中日兩國人民的教育理念的異同點又是什么。
首先我們可以看到中日兩國都有歌唱親情和友情的童謠,這方面的差異不大,都體現(xiàn)了兩國人民濃濃的親情,還有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和朋友友好相處的心情。此外,相同的地方還有游戲方面的童謠,這是人們希望孩子能通過在玩游戲過程中學會知識。
其次我們看看中日兩國差異最大的4個類型的童謠。
在TOP20日本童謠里有10首有關自然 (包含動植物星星)知識。這些童謠描繪了動植物的樣子、動物昆蟲的鳴叫聲和動物與人友好交往的故事。從中我們可看出日本人民對孩子寄予了和自然和諧相處下去的愿望。主旨在于歌唱美好自然的中國童謠只有一首,即“春天在哪里”,與日本童謠有鮮明的差別。
歌唱美好品德的中國童謠有4首,“拔蘿卜“、”可愛的藍精靈”、“別看我只是一只羊”和“一分錢”。在這幾首歌曲里,美好品質包括“樂于助人、勤勞、勇敢、善良、機靈、樂觀和積極向上”。由此可以看出,中國人民在品德方面對孩子寄予了很多美好的期待,希望孩子們能成長為具有這些美好品質的人。與此相對的是TOP20日本童謠里只有一首涉及這個方面的內容。
歌頌幸福生活和通過控訴舊社會,從反面襯托目前美好未來生活的中國童謠有3首,“讓我們蕩起雙槳”、“賣報歌”和“小燕子”。它表達了人們對孩子寄予的熱切希望-----不僅要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還要懷有感恩的情感,并為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日本童謠里并沒有涉及這方面的內容。
主題在于“勸學”的中國童謠有3首,從歌詞里我們可以看到,這幾首童謠寄予了人們對孩子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期望。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TOP20日本童謠里也沒有這方面的內容。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中國人重視對孩子美好品德的培養(yǎng),日本人并沒有對孩子作更多要求,只是重視對孩子基本禮儀的養(yǎng)成。與中國人相比,日本人更重視讓孩子認識大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問題。中國人希望孩子從兒童時代開始努力學習,日本童謠里并沒有“勸學”方面的內容,從這TOP20童謠里可以看出,比起讓孩子在兒童時代努力學習,他們更傾向于讓孩子自由成長、關注自然、培養(yǎng)與人友好相處的能力。
從中日兩國人民對童謠的選擇當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對孩子的期望,由此可以看出兩國人們對兒童的不同教育理念。兩國文化的背景不一樣必定導致選擇也會有所不同,因而造就了不太相同的童謠教育理念。
注釋:
①在線問卷調查、測評、投票平臺.
②http://www.sojump.com/mobile/stat.aspx?activity=1261030.
③總部設在大阪的私塾連鎖培訓機構http://www.kumon.ne.jp.
④http://www.atpress.ne.jp/news/17320.
⑤“小燕子”和“一分錢”票數(shù)都是39,同排名20.
⑥歌曲名為筆者譯,原文詳見參考文獻[7].
[1]原裕子.保育における子どものうた[J].四天王寺大學紀要,2009.3(47):189-205.
[2]黃善英.拮抗する「伝統(tǒng)」-キムテオと白秋の童謡論を中心にー[J].東京成徳大學人文學部研究記要,2008(15):111-123.
[3]巖瀬敏子.保育における童謡[J].つくば國際短期大學紀要,2006.6(34):15-23.
[4]野口雨情.童謡教育論[Z].東京.東京米本書店,1923.7:26-33.
[5]傅建明,汪波.童謠:教育的重要場域[J].江蘇教育研究,2010(16):6-8.
[6]邵琪.論基于陽光童謠的小學德育[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12):125-129.
[7]日本公文教育研究會.『ミーテ』童謡アンケート調査、子育て家庭で一番歌われているのは 『ぞうさん』[EB/ OL].http://www.atpress.ne.jp/view/17320.20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