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菁
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逐步加快,人們對于我國歷史建筑保護的整體意識有所提升。歷史建筑保護是傳承歷史文化發(fā)展、推動現(xiàn)代化城市建設的重要工作之一,同時對當代建筑發(fā)展有著積極地影響。因此,本文主要對我國歷史建筑保護的現(xiàn)狀以及歷史建筑的修復保護措施展開系統(tǒng)性研究。
關鍵詞:歷史建筑;建筑保護;整體意識
引言:建筑是歷史的見證和傳承文化的載體,它的發(fā)展始終貫穿著人類社會文明的進步。古建筑附載著歷史的靈魂,被稱作是一個地方的史書、歷史年鑒、文化的最好的見證。然而近幾年,歷史建筑文物面對偷盜、人為破壞、自然損壞等諸多難題,歷史建筑的保護引起了我國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一、我國歷史建筑保護的主要現(xiàn)狀
中國歷史建筑擁有其自身的建筑特點,在建筑布設計局上多為院落式,建筑結構多為木結構,很少出現(xiàn)磚石建筑,換句話說,建筑材料多為非永久性材料,因而,在古代科學技術水平相對缺乏的情況下,潮濕、火災、蟲蛀都有可能對建筑物產生致命的破壞。而我國長期以來,對于歷史建筑保護工作做得一直不到位,針對部分歷史遺址沒有做過系統(tǒng)性的保護規(guī)劃,沒有對我國歷史遺留下的古代建筑逐一劃定為歷史文化建筑保護區(qū),導致歷史建筑風貌及建筑格局因沒有得到合理的保護與繼承而日漸衰落,下面列舉幾點主要的現(xiàn)狀:1.建筑體制老化,沒有妥善保護。目前我國部分古鎮(zhèn)的歷史建筑修建至今有幾百年的歷史,自身的防火防蛀能力較差,由于我國的保護意識薄弱,再加上年久失修,不少建筑主體出現(xiàn)老化嚴重、甚至瀕臨危房的情況[1]。另外,我國在建國初期大量的文物建筑遭受毀壞,國家在后些年投入大量資金進行重點建筑的修復工作,因此對于古鎮(zhèn)周邊的古體建筑的保護意識較為薄弱,缺乏一定的資金,使保護工作不能有效的開展。例如:山西省3500個古村落中,500多個正瀕臨消失,這些古體建筑很多都未設立保護機構,因此我國沒有對其保護與維護工作重視起來。2.基礎配套設施不完善。我國在歷史建筑保護工作中,在保護傳統(tǒng)的街道周邊的主體建筑與現(xiàn)在的交通需求存在著矛盾,對于古體建筑周邊的供水、排水、排污染等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另建筑保護工作不徹底,一直無法高效的進行。
二、我國歷史建筑保護具體策略
(一)增強歷史建筑的保護意識
歷史建筑是我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建立刻錄著那個地區(qū)的興起和衰落,承載著曾經(jīng)輝煌的歷史文明,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資源。因此,國家相關部門不僅要積極做好建筑保護和維護工作,加強古體建筑的保護意識,同時,也要對公眾進行歷史建筑保護的宣傳工作,加強公眾對歷史建筑的保護意識,只有公眾思想上真正的認同,才會主導其行為。近年來,中國游客不文明現(xiàn)象隨處可見,在參觀某處建筑時,隨意的亂摸、丟至垃圾、攀爬到建筑物上進行照相,更有甚者拿筆在建筑物上刻字等等。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些不文明的舉動就是因為公民缺乏建筑保護的意識。因此,只有全民自覺地加入到保護的行列,古體建筑才能永久保存[2]。例如:相關部門可以與各大電視臺合作,制作公益性短片,以此來加強公民的道德觀念,提升保護意識;電視臺可以制作歷史建筑題材的紀錄片,讓觀眾在觀看悠久建筑風貌的同時,也在無形之中增強了對歷史建筑保護的意識;各旅游景點在古體建筑附近都設立提示性標牌,來提醒游客不要做不文明的行為,對于違反者可結合破壞的程度進行不同程度的罰款。
(二)做好城市規(guī)劃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城市內部大搞經(jīng)濟建設,全國各地的大型古代建筑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許多原本應該得到維護與挽救的建筑卻在城市規(guī)劃的過程中遭受重創(chuàng)甚至瀕臨消失。怎樣才能在城市建設中做好城市規(guī)劃的同時更好加強對歷史建筑的保護已經(jīng)上升為重要問題。因此,我國在城市建設規(guī)劃中可以借鑒國外許多成功的案例,以“讓出古城、另建新城”的方式參照著進行實地規(guī)劃。例如:在法國里昂市,至今還完整保留著十二至十六世紀的古老建筑,區(qū)內也有250棟保護建筑。在十九世紀以后建設的建筑,其建筑風格也與周邊的古建筑風格十分的協(xié)調。由此可以看出,法國在城市的建設中很好的將古代建筑與新建的建筑有效的區(qū)分開,又能夠很好的融合在一起[3]。而西班牙作為歷史悠久的文化大國,其歷史文化遺產數(shù)量高居世界排行榜第三名,其中,歷史建筑占據(jù)遺產項目的大多數(shù)。為了保護這些歷史建筑,西班牙在立法、行政、公民教育等領域都進行了努力,建立了較為完善的保護體系。除此之外,西班牙不同于別國的保護方式,西班牙政府還另辟蹊徑,將古建筑保護同經(jīng)濟發(fā)展相結合,創(chuàng)建出皇家驛站的發(fā)展模式,建立皇家驛站酒店,并隨著酒店知名度的不斷擴大,從1家變成了94家,幾乎遍布西班牙的所有省份,不僅將建筑保護的意識傳遍了整個西班牙各個省份,同時也促進了西班牙經(jīng)濟的發(fā)展,因此,很值得我們國家的借鑒。
三、結語
綜上所述,古代建筑是城市起落的最好見證者,同時,也是歷史研究的實物憑證,一旦毀壞,建筑本體以及承載著歷史文化信息都將不復存在,因此,加強建筑保護工作至關重要。歷史建筑保護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積極維護歷史建筑所處的環(huán)境,將其原有的面貌長久的保持下去,才能讓古建筑流芳千古,為后人服務。
【參考文獻】
[1]謝興.我國與西班牙世界遺產開發(fā)保護比較[J].暨南大學旅游管理,2011(06).
[2]汪程成.借鑒日本對歷史建筑的保護來探索中國歷史建筑的保護與利用[J].中建筑歷史與理論(第九輯),2008(10):27.
[3]張復合.中國近代建筑保護與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