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亞軍
摘要:大學生應征入伍是近幾年國家著眼加速國防和現代軍事化建設的政策,推進軍隊吸納高素質人才。就近幾年國家經濟發(fā)展速度來看,僅僅依靠我軍傳統(tǒng)技術已經遠遠不夠,現在的軍事戰(zhàn)爭不再是靠人力,以人數決勝負的時代,而是進入了信息化時代。為了提高建軍質量和引進先進技術,部隊需要吸引更多高素質、高學歷的專業(yè)人才。但是,怎樣使入伍大學生不斷進步,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本文就加強與完善我國當代大學生應征入伍的對策,進行了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新軍事變革;大學生;入伍
當今,軍事領域方面的競爭就是信息技術的競爭,而信息技術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培養(yǎng)素質全面的高科技軍事人才是軍隊本身面臨的重要問題,因此,依托國民教育進行高素質軍事人才的培養(yǎng),是軍隊急需解決的重要事項,也是軍隊建設帶有方向性的重大政策。現在很多發(fā)達國家普遍開始向大學校園實行征兵,大學階段的學生都可以積極參軍,服兵役。但這一措施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的,例如,大學生將過多時間放在電腦上,不注重健康鍛煉,學生體質較弱;在校大學生參軍積極性有待提高等。所以,當代大學生入伍問題還有待改善,這對于我國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具有重要意義,所以,本文通過大學生入伍現狀進行分析,再進一步提出相對應的策略。
一、大學生應征入伍現狀
(一)應征入伍動機多元
大學生應征入伍是對當代大學生的一種歷練,同時,也是大學生實現自己理想所做的“規(guī)劃”,近年來,國家針對大學生征兵出臺很多優(yōu)惠政策,大學新生參軍入伍,可以享有適當減免學費的待遇,在校大學生被批準入伍后,根據本人自愿,學雜費的剩余部分還可由學校退還給本人,退役后還可復學,家庭狀況困難的學生可由學校酌情減免學費,減緩家庭經濟壓力。另外,很多學生都想通過考軍校提干,在軍隊踏踏實實闖出一番事業(yè)。但是,征兵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部分大學生應征只想去待遇好,能夠報考軍校的地方,而不愿意去強度大、危險系數高的地方,思想意識落后,沒有將保家衛(wèi)國放在重要位置上,價值觀錯誤,從而影響了中國軍隊的整體素質。
(二)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弱
應征入伍的大學生作為同齡人的佼佼者,大多數應征者都是有過集體生活、獨立生活的經歷,具備獨自處理問題的能力。而且,大學階段正是人生的鼎盛時期,精力充沛,反應靈敏,文化素質方面較高,理解能力較強,對知識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這樣的基礎條件可以使學生在部隊主動思考問題,舉一反三,心態(tài)和心智都比較積極。但是,軍隊不僅需要文化程度高的人才,同時,入伍者的身體素質也要達到一定標準,然而,當今學生過慣了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生活,缺乏身體鍛煉。并且多數是獨生子,在家受到過多的寵愛和照顧,經不起軍隊的殘酷訓練,缺乏艱苦生活的磨練,進軍隊以前沒受過任何的壓力,心里承受能力比較弱,不夠堅強,一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很難滿足征兵要求。
(三)過于以自我為中心
現在應征的大學生都是成長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所以在思想上比較開放,接受新鮮事物比較多,都有很強的創(chuàng)新能力,思維活躍,做事有自己的主見,愿意思考問題,這些方面體現了當代學生的個性化,但是也凸現出應征入伍的大學生一些以自我為中心的現象:如在思想方面觀念新,喜歡張揚,控制欲望很強,喜歡在別人面前展露自己,做事標新立異,經常想表現出與眾不同的地位和特性,缺乏集體觀念和合作精神,做事偏執(zhí),不考慮他人感受。征兵整體質量不高,導致征兵工作困難重重.
二、加強與完善大學生應征入伍的對策
(一)積極加強高校國防教育的宣傳力度
為了讓應征入伍的大學生成為人才強軍的重要力量,增強大學生應征入伍的積極性,軍事教育必須添加到全民教育中,從上學開始就學習國防知識,切實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國防觀念,如果將國防知識與升學相結合,更能發(fā)揮出國防知識的重要性,國家的利益是國防教育的核心,更是愛國情懷的表現,雖然現在的學生教育程度相對較高,但是很多都是死讀書,讀死書。要逐漸引導督促現代的大學生保持高漲的愛國情懷,就要重視對高校大學生利益觀念的教育,并實實在在的將國防知識融入到生活中,體現軍事知識的重要性。另外,思想政治教育是征兵過程中的關鍵因素,應該讓大學生認識到軍隊環(huán)境的特殊性,培養(yǎng)學生的堅強意志和愛國精神,同時,在部隊接受傳統(tǒng)教育,可以加強大學生的榮譽感,感受前輩軍人英勇善戰(zhàn),無畏的犧牲精神。這種教育比學校書本教育更具有實際效果,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的歷史責任感,為國家民族的獻身精神,這是我們目前最需要的思想教育。
(二)推動高校國防教育課程體系的發(fā)展
近幾年來,提高大學生國防教育,適應軍隊建設快速發(fā)展,一直是困擾社會的難題。針對這些新問題,我們應該緊緊圍繞如何提高高校國防教育質量和效益的目標思路,不斷推新國防的創(chuàng)新知識。在軍事創(chuàng)新教育上安排專業(yè)教師定期進行理論授課,提高學生的軍事素養(yǎng),經常邀請軍隊的官兵來各大學校進行軍事理論普及,同時進行課外實踐的訓練。將課內的理論和課外的實踐相結合更容易被學生接受,還可以讓學生不定期到軍政基地去參觀,與士兵進行交流,讓他們了解軍隊,減少陌生感,為應征工作打好基礎。還有一點是堅持核心理念,大學課堂設置很多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像《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等思想信念教育,因此,我們也應該將思想道德教育滲透到國防創(chuàng)新方面,貫穿到大學生涯的日常生活中。
(三)營造適合應征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文化環(huán)境
軍隊的文化能夠反映整個軍隊的精神面貌和軍事的內在魅力,加強軍事文化可以實現校園文化和軍隊生活的對接,發(fā)揮出思想政治的教育功能,有效幫助應征入伍大學生從剛出校門的學生轉變成合格的軍人。剛應征入伍的大學生,剛進軍營,需要一個磨合期讓他們來適應這里的生活,努力實現校園文化和軍營文化的順利對接,在文化熏陶下重塑文化結構,這是一個讓大學生成長為合格軍人的必然過程。為實現完美對接我們主要應防止和克服以下兩種錯誤傾向:第一點是切斷校園文化和軍營文化的聯(lián)系,只強調軍事文化的特點,讓學生只注重軍事文化,忽略大學生的政治觀念,讓已經習慣了個性張揚,自由散漫,心理脆弱的大學生很難適應,導致出現抵抗心理,第二點是混同兩種文化,認為大學生素質較高,已經具備軍人要求,忽視了軍隊文化的必要性, 不易于合格軍人的塑造。因此,要重視軍隊文化,在大學生自身素質的基礎上滲透軍隊文化,為國家培養(yǎng)高素質的合格軍人。
三、結語
綜上所述,當今社會大學生應征入伍已是很普遍的現象,但是目前還存在很多問題有待完善,應不斷創(chuàng)新和長期堅持,引導學生并鼓勵他們積極應征入伍.服兵役是時代的需要,有利于加強軍事教育,強化國防建設。作為軍隊的基層工作者,在這方面還需要繼續(xù)研究,把有利于國家發(fā)展的征兵工作做到更好。
【參考文獻】
[1]李文剛,田潔,武明明.高校大學生應征入伍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青年文學家,2015(11):184.
[2]吳凱.我國當代大學生應征入伍的現狀及發(fā)展策略[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2005(04):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