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斌
現代的藝術設計我覺得應該首先關注到平面設計上,因為平面設計幾乎在所有的設計領域都有所涉及。視覺符號語言作為在平面設計中傳遞信息的工具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將情感表達和信息傳遞以美的方式相融合,起到了設計師與消費者之間溝通的橋梁作用。
視覺語言符號基本是由圖形、文字、色彩,板式這三部分組成。
圖形,即圖樣的造型,它直接影響了平面設計中信息的傳遞。通過圖形化的視覺符號會引起人們對此設計的感性判斷,進而影響到此設計的成功與否。所以,出色的圖形符號,無論是點、線、面或具象或抽象,都可以跨越一切民族、國家、語言的障礙,讓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通過圖形符號來理解,體會設計,達到情感的共鳴,體現出它獨有的圖形藝術。
文字,在平面設計中具有非常強大的表現能力,它不僅起到了輔助圖形的作用,而且還最直接的傳達出了設計的內容,讓人們更直接的去理解設計。文字在平面設計中具有能動性,體現在字體的造型要與設計的整體風格相一致,根據設計內容而隨時改變,字體設計要形象生動,讓消費者一眼看上去能夠記住它,最好能夠產生信賴感。
色彩,作為平面設計中視覺審美的核心,它直接影響到了消費者內心的情緒狀態(tài)。色彩在平面設計中往往起到了最醒目的表達作用,無論是鮮艷的顏色或素雅的色彩,都是該設計給人們留下的最直接的印象。設想一下,在眾多的廣告牌中,往往只有色彩才最能夠表達出企業(yè)的文化與風格,進而達到先聲奪人的作用。另外,不同的色彩會喚起人們不同的情感表達,也表達著人們內心的各種需求。
板式,將圖形、文字、色彩等設計要素通過排版的方式將他們進行編排整合,進而構成一個有序的整體。如果說一件設計作品只有圖形、色彩、文字,而并沒有對其進行板式設計,那么這件設計作品不具備任何生命力,達不到視覺傳達的作用。好的板式設計能夠使人們產生欣喜和慰藉的情感表達,進一步加深人們對此品牌的印象。
下面我將以書籍裝幀設計為例分析下設計美學在平面中的運用。
書籍裝幀,是指對書籍的一整套設計,包括封面、封底、扉頁、護封、腰封、書簽帶、版權頁,和目錄、內容、插圖的排版,紙張的選擇等等。封面和封底,是一本書所呈現給讀者的第一印象,起著臉面的作用。護封、腰封、書簽帶等起到對書籍裝飾和引導的作用,翻開書籍需要看的就是對內頁的排版設計,包括以上所述的扉頁、目錄、內容,插圖等等,這直接關系到讀者是否會對書籍進行最終的選擇。
版式設計是書籍裝幀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主要由封面設計和內頁設計兩部分構成。書籍的封面設計可以由多種形式來表現,例如學術性的書籍就要講究以文字排版為主,主要包括書名、作者,出版社等信息,可以適當添加一些幾何元素加以區(qū)分。娛樂類的書籍可以圍繞圖片,圖畫等主觀的元素進行排版設計,文字排版為輔,這樣可以使讀者直觀的感受到書籍的主要內容以及書籍的定位方向。文化藝術類書籍就要考慮到綜合設計,不僅要將字體根據背景圖片來進行藝術化處理,還要考慮到色彩搭配,構圖等設計要素,最終要給讀者營造一股藝術氣息。
書籍的內頁設計要根據書籍內容來定,它主要面對哪一個年齡段,例如,兒童讀物就要選擇輕松活潑的排版方式,不要過于正式,會略顯呆板,還要選擇適合兒童的插圖與字體,色彩要豐富,這樣可以啟發(fā)兒童的色彩靈感。面對中老年讀者的話就要選擇比較正式的排版方式,要做到簡潔大方。字號要大,文字布局盡量疏松,利于讀者閱讀,色彩不要太過于豐富。另外,所有類型的書籍在進行排版的時候千萬不要過于緊密,這要會造成一種壓抑的感覺,還會造成視覺疲勞。
談到書籍裝幀設計就要知道中國的書籍設計大師——呂敬人先生。呂敬人先生的設計特征可以歸納為四點,分別是整體性、秩序性、隱喻性,本土性。這四點可以適用于整個書籍裝幀設計領域。
(1)整體性。呂敬人先生在設計書籍時會理性的把文字、圖片、配色等設計要素進行統(tǒng)一整體的設計與運用,即使小到書籍的頁碼和圖片編號也不例外。只有這樣,才能夠成視覺形態(tài)的連續(xù)性,讓讀者能夠連續(xù)的去閱讀書籍,進入到閱讀的狀態(tài)?!吨袊耖g美術全集》是呂先生講究整體性的代表之作。全書14卷均采用統(tǒng)一的書函底紋、封面格式、環(huán)襯紙材、分章隔頁、板芯桓線和提示符號,而每個分卷則以分編色標、分卷圖像、專色標記和內頁彩底顯示出共性中的個性,整體中的變化,從而使各卷既保持了橫向的連續(xù)性,同時又具有縱向的連續(xù)性,造成了全書視線的有序流動。
(2)秩序性。呂敬人先生將書籍設計中的秩序性所產生的美看做書籍形態(tài)設計中的至高境界,書籍設計的秩序性指的是將無序的文字,圖片等要素在統(tǒng)一的排版布局中產生出能夠超越內容本身的美感。這種美感與純藝術的美感不同,它是經過設計后所產生的和諧而形成的美。
(3)隱喻性。采用符號、色彩,圖形等元素來暗示書籍內容,并且能夠營造出書籍一種獨特的氣氛,這構成了呂敬人先生設計的一個重要特點。
(4)本土性。呂敬人先生在設計有關中國的書籍時特別強調民族性的傳統(tǒng)特色,他不是完全照搬傳統(tǒng)元素,而是在他們的基礎上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設計,使書籍能夠更好地融入到當今社會,這使得他的設計能夠立足于海外,達到傳播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作用。
呂敬人先生認為,我國的書籍設計必須植根于中華文化的土壤,利用我國的文化資源,吸取西方現代的設計方法與意識,才能建立起屬于我國的書籍設計理念和實踐體系,這既是中國書籍設計的必由之路,也是他所希望看到的。
在平面設計中我選擇了現代品牌和現代書籍設計這兩種典型的設計來進行了設計美學分析。我總結出,當今的中國的平面設計領域還存在著許多的缺陷,大量的設計效仿外國,缺少本民族的特色,做的洋不洋,中不中。許多設計只考慮經濟利益,忽略設計本身能夠產生的美,導致低劣的設計扎堆出現,嚴重影響中國設計的發(fā)展,這種劣勢不僅出現在平面領域,整個中國的設計領域都有這種通病。我們只有做到像無印良品和呂敬人先生的那種設計,真正的體會到設計所能夠產生的美和屬于本民族的原創(chuàng)性,才能夠真正建立起中國的平面設計標準,建立起屬于中國的平面設計風格,是中國的設計能夠名揚海外,立足于世界設計之林。
【參考文獻】
[1]陳望衡.設計藝術美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
[2]徐恒醇.設計美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3]章利國.現代設計美學[M].河南:河南美術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