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亮 王莉華
南京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南京210023)
健身老年人孤獨感調(diào)查分析
高亮 王莉華
南京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南京210023)
目的:了解健身老年人孤獨感現(xiàn)狀及其特征。方法:采用隨機抽樣法在南京城區(qū)抽取1066名實足年齡60歲以上的老年人為研究對象。采用自編調(diào)查問卷和UCLA孤獨問卷入戶調(diào)查。結(jié)果:與非健身老年人相比,健身老年人孤獨感得分較低,其中無孤獨感或存在輕度孤獨感的老年人居多;在婚狀態(tài)的健身老年人孤獨感評分顯著低于其它婚姻狀態(tài)的健身老年人;每周鍛煉≥6次、每次持續(xù)≥60分鐘對抑制或降低孤獨感效果顯著。結(jié)論:健身老年人孤獨感水平較低,婚姻狀態(tài)是健身老年人產(chǎn)生孤獨感的危險因素,健身頻率和每次健身持續(xù)時間是抑制或降低孤獨感的保護因素。
健身老年人;體育鍛煉;孤獨感
孤獨感一般是由社會交往的渴望與實際水平的差距而產(chǎn)生,是心理學研究的熱點領域。該領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學生群體,對老年人群體的研究相對較少,但老年人群體孤獨感研究不容忽視[1],孤獨感不僅嚴重影響老年人的認知功能、情緒等心理健康,還會引發(fā)高血壓、癌癥等身體疾病,甚至可能導致自殺。研究[2]指出,孤獨不僅受到害羞、自尊、自我表露等個體內(nèi)衍的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而且受到外生的社會生活方式的影響。隨著我國全民健身計劃的推行,全民健身逐漸深入人心,長年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數(shù)逐步增加,尤其是老年人群體,體育健身已成為老年人的重要生活方式,并必將逐漸發(fā)展成為提高老年人生命和生活質(zhì)量的重要因素。但關于體育鍛煉與老年人孤獨的研究極少。本研究以老年體育健身群體為研究對象,探討健身老年人孤獨感現(xiàn)狀及其特征,為體育鍛煉在干預老年人孤獨中的作用提供依據(jù)。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南京市城區(qū)1066名老年人為調(diào)查對象,其中健身老年人(鍛煉年限≥2年,每周健身≥2次,每次持續(xù)≥20分鐘)597人,非健身老年人(從不參與體育健身或偶爾參與體育健身)469人。
1.2研究方法
1.2.1問卷調(diào)查法
從研究目的出發(fā),按照多階段抽樣法,首先,從南京市6個城區(qū)(玄武、白下、秦淮、建鄴、鼓樓、下關)中隨機抽取2個區(qū)(鼓樓、下關)。其次,從每個區(qū)中隨機抽取5個社區(qū),每個社區(qū)又隨機抽取1個小區(qū),最后,從每個小區(qū)中隨機抽取200戶,共發(fā)放問卷1680份,回收1209份,剔除回答不完整或懷疑不真實的問卷,獲得本研究有效問卷1066份。問卷有償委托各社區(qū)居委會完成,要求調(diào)查對象獨立完成問卷的填寫。如調(diào)查對象的讀寫能力不足以獨立完成問卷,則由調(diào)查員逐條詢問,調(diào)查對象做出判斷,調(diào)查員記錄。
問卷內(nèi)容包括2部分:①老年人體育鍛煉基本情況:參照《中國群眾體育現(xiàn)狀調(diào)查》[3]問卷設計《老年人體育鍛煉現(xiàn)狀調(diào)查問卷》,問卷內(nèi)容涉及老年人的基本情況,鍛煉年限、時間、頻率等情況;②UCLA孤獨問卷[4],該問卷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孤獨量表的中文修訂版,主要是用于對“社會交往的渴望與實際水平的差距而產(chǎn)生的孤獨感”的測量。共20個條目,其中有11個正序條目和9個反序條目,所有條目采用4級評分,得分范圍從20分到80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個體感知到的孤獨感越強烈,反之孤獨感越弱,其中無孤獨感20分;輕度孤獨21~40分;中度孤獨41~60分;重度孤獨61~80分。該量表一致性系數(shù)為0.94,重測信度為0.62。
1.2.2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運用SPSS13.0軟件進行數(shù)理統(tǒng)計分析,具體方法包括統(tǒng)計描述,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孤獨感人數(shù)分布的百分比采用χ2檢驗,不同年齡、文化程度、原職業(yè)、月收入,以及體育鍛煉不同水平之間的差異性采用F檢驗,孤獨感得分與人口學變量、體育鍛煉構(gòu)成因素之間關系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2.1健身老年人孤獨評分現(xiàn)狀及其分布特征
表1 健身老年人孤獨感得分及其人數(shù)分布(%)
健身老年人的孤獨感得分20~69不等,非健身老年人的孤獨感得分21~74不等,從得分均值來看(表1),健身老年人的孤獨感得分顯著低于非健身老年人(t=4.74,P<0.001),且在不同孤獨程度的人數(shù)分布上也存在非常顯著差異(χ2=34.52,P<0.001),呈現(xiàn)出大多數(shù)健身老年人無孤獨感或輕度孤獨的特征,而非健身老年人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存在中度孤獨感。這一調(diào)查結(jié)果與劉志榮等[5]對不同行為習慣老年人孤獨感研究結(jié)果基本相一致,即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的老年人孤獨感得分非常顯著低于無體育運動習慣的老年人(37.16 vs 39.73)。就老年人孤獨感得分的人數(shù)分布上,王希華等調(diào)查結(jié)果[6]也表明,有78.1%的老年人有中等到嚴重的孤獨感,這一比例也高于健身老年人的孤獨感得分的人數(shù)分布。提示,堅持參加體育鍛煉可以抑制和降低老年人的孤獨感,不參與體育鍛煉的老年人要比參與體育鍛煉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受到孤獨。
2.2人口學因素對健身老年人孤獨感得分的影響
表2 不同人口學因素的健身老年人孤獨感得分(n=597)
從表2可能影響老年人孤獨感的人口學因素的檢驗結(jié)果可見,婚姻狀況對健身老年人孤獨感得分有非常顯著的影響,在婚狀態(tài)的健身老年人孤獨得分顯著低于其它婚姻狀態(tài)的健身老年人,其它人口學因素對健身老年人的孤獨感得分影響不顯著。以往相關研究文獻表明[5,7-11]:年齡上,孤獨感會隨著老年人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受教育程度上,教育水平低的老年人比受教育水平高的老年人有更多孤獨感;經(jīng)濟收入上,收入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孤獨;工作類型上,腦力工作類型老年人孤獨感顯著高于體力工作類型老年人;性別上,男性老年人的孤獨感顯著低于女性;婚姻狀態(tài)上,在婚狀態(tài)的老年人孤獨感顯著低于其它婚姻狀態(tài)老年人。本研究結(jié)果除婚姻狀態(tài)對健身老年人孤獨感得分的影響與以往的研究基本一致外,其它人口學因素對健身老年人孤獨感得分的影響研究結(jié)果差異較大,可能是與一般老年人群相比,健身老年人群體人口學變量的同質(zhì)性較高,加之長年堅持參與體育鍛煉能延緩或改善因年齡增長而引起軀體、社會、心理功能的下降,使得老年人富有意義的社會、家庭及自我角色衰退減慢,社會交往和社會參與機會較高,減緩了孤獨感的發(fā)生,從而削弱了因人口學因素帶來的影響。
2.3體育鍛煉水平對健身老年人孤獨評分的影響
表3 不同健身水平的健身老年人孤獨感得分(n=597)
鍛煉心理學研究[12]發(fā)現(xiàn),長期的適宜體育鍛煉能改善老年人的孤獨感,且隨體育鍛煉參與水平增加,孤獨感水平降低。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表3),不同體育健身年限的健身老年人之間孤獨感得分差異不顯著,但每周健身的次數(shù)和每次健身持續(xù)的時間對健身老年人孤獨感得分有非常顯著影響。事后分析(LSD)結(jié)果顯示,在鍛煉頻率上,每周鍛煉≥6次的老年人孤獨感得分顯著低于每周鍛煉≤5次的老年人,每周鍛煉2~3次與每周鍛煉4~5次的老年人孤獨感得分差異不顯著;在每次鍛煉持續(xù)時間上,每次鍛煉持續(xù)時間≥60分鐘的老年人孤獨感得分顯著低于每次鍛煉持續(xù)時間在<60分鐘的老年人,每次鍛煉持續(xù)時間在20~30分鐘和31~59分鐘的老年人孤獨感得分差異不顯著。
有學者對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的堅持年限與人際關系質(zhì)量(與孤獨相關)得分進行研究[13],結(jié)果表明,不參加體育鍛煉的老年人與堅持體育鍛煉1~3年以上的老年人人際關系質(zhì)量得分有顯著性差異,3年以上的老年人之間差異不顯著,但隨著體育鍛煉年限的延長,始終穩(wěn)定地維持在高水平上,本研究不同體育健身年限的健身老年人之間孤獨感得分差異不顯著,可能與健身老年人參與體育健身年限都較長,身心健康維持在較高水平上有關,但從均值來看,也表現(xiàn)出隨著體育健身年限的延長,孤獨感得分下降的趨勢。每周鍛煉次數(shù)和每次鍛煉時間對健身老年人孤獨感得分影響顯著,表明鍛煉次數(shù)與鍛煉時間的積累效應對抑制和降低老年人孤獨感非常重要。周建紅等對上海市社區(qū)空巢老人孤獨水平的影響因素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14],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頻率與孤獨得分呈顯著負相關;孟慶方等研究表明[15],參加體育活動的頻率每周在3~4次和每周5~6次的老年人孤獨感得分明顯比參加體育活動頻率在每月1~3次的老年人低,每次活動的時間在1.5小時及以上時,孤獨感程度較低,得出老年人參加體育活動的頻率大約在每周3~4次較為適宜;也有研究者得出[16,17],老年人每周體育活動3~5次較合適,每次持續(xù)25~45分鐘為宜。本研究得出健身老年人每周鍛煉≥6次、每次鍛煉持續(xù)≥60分鐘對抑制和降低孤獨感效果較好。
2.4體育鍛煉形式對健身老年人孤獨評分的影響
體育鍛煉的組織形式是體育鍛煉行為的重要組織特征。為考察健身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的形式對其孤獨感得分是否有影響,本研究將健身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的形式分為獨自鍛煉和與他人一起鍛煉兩種形式,檢驗結(jié)果顯示(表4):盡管與他人一起鍛煉的健身老年人孤獨感得分低于獨自鍛煉的老年人,但兩者得分差異不顯著。
表4 不同健身形式的健身老年人孤獨感得分(n=597)
研究表明[18],老年人離開了工作崗位,面臨社會交往逐漸變窄、人際交往渠道不暢等現(xiàn)實問題是導致老年人時常產(chǎn)生孤獨、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的重要原因,而體育鍛煉可為老年人提供擴大社會交往,重建與改善人際關系的契機與空間,其中體育鍛煉的形式對其人際關系有重要影響。肖建原等研究表明[13],單獨進行體育鍛煉的老年人與參加群體體育鍛煉的老年人其人際關系綜合得分有顯著性差異,顯示單獨進行體育鍛煉的老年人其人際關系質(zhì)量明顯低于參加群體體育鍛煉的老年人的人際關系質(zhì)量;高亮等研究也表明[19],與朋友一起鍛煉和社區(qū)或協(xié)會組織鍛煉等集體形式鍛煉的老年人無論在積極體驗,還是在消極體驗上都明顯優(yōu)于單獨鍛煉形式的老年人,認為集體形式鍛煉能更好地促進老年人之間的情感交流,改善人際關系,使其獲得離退休后的一種歸屬感。但也有研究表明[20],身體鍛煉不論是集體進行還是單獨進行,都具有健心作用,甚至還有研究證實[21],單獨進行身體鍛煉或在家進行身體鍛煉比同其他人一起鍛煉具有更大的降低孤獨、抑郁、焦慮的作用。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健身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形式對其孤獨感得分影響不顯著,可能與參與集體鍛煉的健身老年人樣本較小有關,結(jié)果的可靠性還有待進一步驗證。
2.5影響老年人孤獨得分因素的多元回歸分析
鑒于年齡、性別、職業(yè)、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態(tài)、經(jīng)濟收入等人口學因素,以及鍛煉年限、鍛煉頻次、鍛煉時間和鍛煉形式之間對老年人孤獨感得分的效果可能有交互作用,為進一步明確健身老年人孤獨感的人口學特征和體育鍛煉特征,以上述10個因素為自變量,以孤獨得分為因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選入和剔除變量的α水準分別定義為0.05和0.10,如表5所示,回歸總模型檢驗結(jié)果為:r2=0.128,F(xiàn)=13.054,P<0. 001,表明變換后擬合的模型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與孤獨感得分相關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顯著水平的因素共3個,依次是鍛煉時間、婚姻狀況和鍛煉頻率,表明健身老年人孤獨感的鍛煉時間、婚姻狀況和鍛煉頻率特征明顯,在婚狀態(tài)健身老年人孤獨感低,每次參與健身時間越長、頻率越高的健身老年人的孤獨得分越低。
表5 老年人孤獨感得分的人口學因素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與非健身老年人相比,健身老年人的孤獨感得分較低,且大多數(shù)屬于無孤獨感或輕度孤獨感。健身老年人孤獨感的婚姻狀態(tài)、每周鍛煉頻率和每次鍛煉持續(xù)時間特征明顯,其中婚姻狀態(tài)是產(chǎn)生孤獨感的危險因素,在婚狀態(tài)的健身老年人孤獨感得分較低;每周鍛煉頻率和每次鍛煉持續(xù)時間是抑制或降低孤獨感的保護因素,每周鍛煉≥6次、每次鍛煉持續(xù)≥60分鐘對抑制或降低孤獨感效果顯著。提示:健身老年人要維持身體鍛煉對抑制或降低孤獨感的效益,并使之長期發(fā)揮作用,要在個人健康狀況允許的條件下,保持較高的鍛煉頻率和較長的鍛煉持續(xù)時間。由于本研究只是橫斷面的研究,在因果上存在推斷方面的不足,故只能提供健身老年人抑制或降低孤獨感因素的線索,難以確定變量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因此,所得結(jié)論還有待進一步實驗研究。
[1]閆志民,李丹,趙宇晗,等.日益孤獨的中國老年人:一項橫斷歷史研究[J].心理科學進展,2014,22(7):1084-1091.
[2]宋皓杰,杜江紅,李永鑫.生活目的與焦慮、孤獨的關系:無聊的中介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3,21(6):1033-1037.
[3]中國群眾體育現(xiàn)狀調(diào)查課題組.中國群眾體育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
[4]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雜志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
[5]劉志榮,倪進發(fā).城市老年人孤獨的相關因素與對策[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2,8(6):326-328.
[6]王希華,周華發(fā).老年人生活質(zhì)量、孤獨感與主觀幸福感現(xiàn)狀及相互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3):676-677.[7]賴運成.老年人孤獨感的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1):2429-2432.
[8]趙華碩,許愛琴,金英良,等.徐州市農(nóng)村空巢老人生存質(zhì)量調(diào)查[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8):1006-1008.
[9]梁秋霞,李艷怡,楊思慧.農(nóng)村老年人孤獨感與生活狀態(tài)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6,26(9):1259-1261.
[10]陳愛國,殷恒嬋,顏軍.體育鍛煉與老年人幸福感的關系:孤獨感的中介作用[J].中國體育科技,2010,46(1):135-140.
[11]王福興,徐菲菲,李卉.老年人主觀幸福感和孤獨感現(xiàn)狀[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3):2533-2535.
[12]趙燚.體育鍛煉對中老年人孤獨感影響的研究[J].科教文匯,2009,26(2):126-127.
[13]肖建原,王天生.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的堅持性、組織形式與人際關系的相關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1,18(3):98-101.
[14]周建紅,陶瓊英,黃立新.上海市社區(qū)空巢老人孤獨水平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2):182-185.
[15]孟慶方,許昭,林勇虎.體育活動參與程度與老年人孤獨感及生活滿意度的關系[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7,23(3):82-85.
[16]張貴婷.適宜老年人的運動項目及運動量初探[J].邢臺師范高專學報,1998,13(4):54-55.
[17]王玲.人口老齡化與老年人體育鍛煉方法的探討[J].湖北體育科技,1998,17(2):94-96.
[18]高亮,徐盛嘉.健身氣功對延緩老年人智力衰退效果的調(diào)查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3,7:32-36.
[19]高亮,薛欣.老年人參與健身氣功鍛煉的心理效應研究.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3,30(4):466-472.
[20]鄧榮華,顏軍,金其貫.運動增進心理健康的機制及運動處方[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3,20(3):98-101.
[21]North TC,Mc Cullagh P,Tran ZV.Effect of exercise on depression[J].Exercise Sports Sci Rev,1990,18(1):379-415.
2015.02.03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3FTY003);2014年度國家體育總局重點研究領域課題(2014B056)
高亮,Email:gaoL31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