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重,薛興利
(山東農業(yè)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泰安 271018)
?
·糧食安全·
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糧農質量安全行為實施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任重,薛興利※
(山東農業(yè)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泰安271018)
糧農作為糧食供應鏈的源頭,其質量安全行為直接決定了糧食的質量安全情況。文章基于山東省17地市627戶糧農的問卷調查數據,首先運用Logit模型分析了影響糧農質量安全行為實施意愿的影響因素,再通過ISM模型進一步分析了各影響因素之間的邏輯關系和層次結構。分析表明:糧農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種植規(guī)模、專業(yè)化程度、行為態(tài)度、優(yōu)良品種選用認知、農藥化肥安全使用認知、病蟲害生物防治認知、產地檢驗9個因素對其質量安全行為的實施意愿有顯著影響。其中,行為態(tài)度、家庭年收入、產地檢驗是表層直接因素,優(yōu)良品種選用認知、農藥化肥安全使用認知、病蟲害生物防治認知是中層間接因素,文化程度、種植規(guī)模、專業(yè)化程度是深層根源因素。因此,加快培育新型糧農、提高農民收入、適當擴大生產規(guī)模、加大宣傳力度、加強產地檢驗是優(yōu)化糧農質量安全行為的有效途徑。
糧農質量安全行為影響因素 Logit模型 ISM模型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和消費國,據統(tǒng)計, 2013年我國糧食產量達6.02億t,居民消費總量近5億t,糧食總產量與居民糧食消費量比率約為1.2[1]。但是,中國糧食質量安全隱患普遍存在,特別是生產環(huán)境污染、藥物殘留超標、糧食質量低等問題,既影響了消費者的身心健康,又影響到社會的穩(wěn)定以及中國糧食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如何確保糧食質量安全水平,已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重大現實問題。
糧農作為糧食供應鏈的源頭,其質量安全行為對于確保糧食質量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學術界對糧農實施某種質量安全行為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做了較多的研究。如徐春春[2]、喻永紅等[3]對糧農的農藥化肥安全使用認知和行為進行了實證研究; 奚超[4]、齊振宏等[5]通過Logit模型對糧農新品種的選用意愿進行了分析; 陳慶根[6]、陳鳳霞等[7]對糧農質量安全技術行為做了研究。
以上研究成果對于改善糧農質量安全行為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但這些研究還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缺乏對糧農綜合性質量安全行為實施意愿的深入研究; 二是缺乏對糧農質量安全行為各影響因素間邏輯關系的進一步研究。因此,文章基于山東省17市627戶糧農的實地調查數據,運用Logit模型確定糧農質量安全行為實施意愿的影響因素,再通過ISM模型進一步分析各影響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以期為相關部門制定有關促進糧農質量安全行為的政策提供理論支持。
1.1理論分析
質量安全行為是指行為主體為確保產品質量,依據一定的準則、方法而采取的一系列質量安全管理行為的過程。糧農的質量安全行為是指糧農為確保糧食質量水平在源頭上實施的一切行為活動。綜合已有研究成果,糧農質量安全行為的內容主要包括:(1)優(yōu)良品種選用,即選用高產、優(yōu)質、抗性強的品種以提高糧食產量和質量; (2)農藥化肥安全使用,即通過規(guī)范使用無公害農藥、有機化肥以確保糧食和環(huán)境安全; (3)病蟲害生物防治,即利用生物物種間的相互關系以消除病蟲害的防治方法。
1.2研究假設
基于糧農質量安全行為的內涵,借鑒相關研究成果,文章從決策者特征、生產經營特征、認知特征、環(huán)境特征4方面提出糧農質量安全行為實施意愿的影響因素的研究假設。
(1)決策者特征。決策者特征包括性別、年齡、職業(yè)特征、文化程度和家庭年收入。已有研究表明,決策者年齡越大,其思想行為越保守,越不愿接受新知識和先進技術,因而越不愿實施質量安全行為[8]。從理論上來說,女性的思想觀念趨于保守,因而實施意愿越低。一般而言,決策者的文化程度越高,對質量安全行為的認知度越高,實施意愿就越強。村干部相比普通農戶思想更活躍、視野更開闊,生產行為更加規(guī)范,因而實施意愿越強。決策者的家庭年收入越高,越具備實施質量安全行為的資金實力,實施意愿的可能性越大[9]。
(2)生產經營特征。生產經營特征包括種植年限、種植規(guī)模、專業(yè)化程度和組織狀況。其中,專業(yè)化程度以糧農的種糧收入占其家庭收入的比重來表示,組織狀況是指糧農是否加入糧農合作組織。理論上,種植規(guī)模越大的糧農,更加注重自身的經濟利益和社會聲譽,因而越愿意實施質量安全行為。一般認為,種植年限越長的糧農,對于不實施質量安全行為所產生的弊端和風險認識越深,因而實施意愿越強烈。專業(yè)化程度越高的糧農,對糧食產業(yè)的依賴性越高,越傾向于實施質量安全行為來提高種糧效益。加入糧農合作組織的糧農,能從組織中得到更多的有關實施質量安全行為的信息,因而越有可能實施[10]。
(3)認知特征。認知特征包括行為態(tài)度、優(yōu)良品種選用認知、農藥化肥安全使用認知和病蟲害生物防治認知。其中,行為態(tài)度是指糧農對質量安全行為所持有的心理傾向,根據TPB理論的核心觀點,行為態(tài)度越積極,實施質量安全行為的意愿越強烈。根據糧農質量安全行為內涵,本文選取了優(yōu)良品種選用認知、農藥化肥安全使用認知和病蟲害生物防治認知三個認知特征變量。
(4)環(huán)境特征。環(huán)境特征包括種糧區(qū)周邊環(huán)境狀況、政府宣傳支持和產地檢驗。糧農作為理性人,種糧區(qū)周邊的土壤、水、空氣狀況越差,實施質量安全行為的成本越高,因而越不愿意實施。政府行為通常會對農戶行為產生導向作用,政府在培訓講座、資金補貼、技術推廣、政策優(yōu)惠等方面的宣傳支持會增強糧農實施質量安全行為的意愿。產地相關部門對糧食質量的檢驗越嚴格越能督促糧農實施質量安全行為[11]。
2.1Logit模型
夙興夜寐改革奮進,埋頭實干興院惠民。滄州市中心醫(yī)院近20年分秒不停歇的奮進式發(fā)展,離不開醫(yī)院領導班子確立的發(fā)展規(guī)劃、頂層設計。
糧農實施質量安全行為的意愿,有“愿意”和“不愿意”兩個端點,模型的解釋變量是一個離散變量,因此該文適合選用Logit二元選擇模型,其表達式為:
(1)
式中,P代表糧農實施質量安全行為的概率;b0為回歸方程的常數項;b1、b2…bn為影響因素的回歸系數;x1、x2…xn為解釋變量,即影響糧農實施質量安全行為的各種因素;ε表示殘差項。
2.2ISM法
ISM法作為一種結構化模型,其基本思想是把復雜的系統(tǒng)分解成若干要素,通過利用關聯(lián)矩陣,以及計算機的幫助,處理系統(tǒng)各要素的相互關系以明確各要素的關聯(lián)性和層次性[12]。糧農實施質量安全行為意愿的影響因素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lián)系,因此,運用ISM法進一步分析各影響因素之間的邏輯層次結構,其基本步驟包括:(1)確定因素間邏輯關系; (2)建立可達矩陣; (3)劃分可達矩陣層次; (4)建立解釋結構模型。
2.3數據來源和樣本分析
該文所用數據來源于課題組于2014年10~11月期間對山東省17地市種糧戶的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700份,收回649份,有效627份。從樣本戶的區(qū)域分布情況來看,德州、菏澤、聊城、濟寧、濰坊、臨沂6個糧食主產區(qū)(年產量在400萬t及以上)的樣本為367份,占樣本總數的58.5%,青島、濟南、泰安、濱州、煙臺5個糧食中產區(qū)(年產量在200萬~400萬t)的樣本為178份,占28.4%,日照、淄博、棗莊、東營、威海、萊蕪6個糧食少產區(qū)(年產量在200萬t以下)的樣本為82份,占13.1%。在627個樣本戶中, 45歲及以上的占58.5%,中年特征顯著; 高中及以上學歷的占54.4%,文化水平相對較高; 規(guī)模種糧戶占71.4%,規(guī)模化種植程度較高; 具有10年以上種糧經驗的占51.9%,種植年限相對較長; 加入合作組織的占86.9%,組織化程度較高; 種糧專業(yè)戶占69.4%,專業(yè)化程度較高; 村干部占11.8%。調查結果表明, 69.3%的樣本戶表示愿意實施質量安全行為。各變量統(tǒng)計值見表1。
表1變量的特征值及取值范圍
變量變量定義均值標準差預期影響性別(x1)女=0;男=10.8590.101+年齡(x2)<30歲=1;30~40歲=2;40~50歲=3;50~60歲=4;60歲及以上=53.6740.991_職業(yè)特征(x3)村干部=1;其他=00.1180.884+文化程度(x4)小學及以下=1;初中=2;高中=3;大專及以上=43.1240.710+家庭年收入(x5)<2萬=1;2萬~4萬=2;4萬~6萬=3;6萬及以上=42.7700.619+種植年限(x6)<5年=1;5~10年=2;10~15年=3;15~20年=4;20年及以上=52.8811.284+種植規(guī)模(x7)<1.3hm2=1;1.3~2.0hm2=2;2.0~2.7hm2=3;2.7~3.3hm2=4;3.3hm2及以上=54.3980.551+專業(yè)化程度(x8)<30%=1;30%~50%=2;50%~80%=3;≥80%=43.5760.168+組織狀況(x9)未參與=0;參與=10.8690.123+行為態(tài)度(x10)不積極=1;一般=2;積極=31.6320.943+優(yōu)良品種選用認知(x11)不知道=1;聽說過=2;有所了解=3;非常了解=42.5361.050+農藥化肥安全使用認知(x12)不知道=1;聽說過=2;有所了解=3;非常了解=42.8630.774+病蟲害生物防治認知(x13)不知道=1;聽說過=2;有所了解=3;非常了解=42.0361.363+周邊環(huán)境狀況(x14)中度污染=1;輕度污染=2;良好=3;優(yōu)秀=43.1860.645+政府宣傳支持(x15)不宣傳支持=0;宣傳支持=10.3130.583+產地檢驗(x16)不檢驗=0;檢驗=10.6470.381+
3.1估計結果
表2糧農質量安全行為實施意愿的影響因素的Logit模型回歸結果
變量模型1模型2系數z—統(tǒng)計量概率系數z—統(tǒng)計量概率x10.41840.92790.4621———x2-0.63120.45120.3587———x30.56440.63780.7774———x40.51853.25660.00360.51243.02610.0023***x50.47212.61210.04710.31453.01120.0206**x60.32680.44520.6981———x70.44782.96410.00080.48443.54510.0011***x80.50032.76100.02940.38062.74690.0257**x90.64980.32550.2643———x100.96472.24500.03660.43102.53520.0310**x110.71763.61240.00470.55062.31340.0439**x120.75841.69870.00690.81321.84660.0086***x130.19921.14380.07000.24511.20470.0671*x140.51200.99740.3417———x150.33570.56380.5521———x160.66452.79240.00520.71172.88660.0033***McFaddenR20.45700.4315預測準確率(%)81.473285.3726顯著性水平0.00000.0000 注:***表示1%的顯著水平,**表示5%的顯著水平,*表示10%的顯著水平
(2)糧農質量安全行為實施意愿影響因素的解釋性結構。該文分別用表示S0、S1、S2、S3、S4、S5、S6、S7、S8、S9表示糧農質量安全行為實施意愿、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種植規(guī)模、專業(yè)化程度、行為態(tài)度、優(yōu)良品種選用認知、農藥化肥安全使用認知、病蟲害生物防治認知、產地檢驗。經過課題組成員對各要素間的邏輯關系進行分析并咨詢相關專家和職能部門管理者的基礎上,形成了如圖1的邏輯關系。其中,V表示行要素影響列要素,如文化程度(S1)影響優(yōu)良品種選用認知(S6); A表示列要素影響行要素,如農藥化肥安全使用認知(S7)影響行為態(tài)度(S5); 0表示行列之間均沒有關系。
圖1 影響因素間的邏輯關系
根據圖1和可達矩陣構成元素的計算法則,借助Matlab7.0軟件,求得可達矩陣,再依據可達矩陣層次劃分方法,求得L1=S0,并依次得到L2=S5、S10、S16,L3=S11、S12、S13,L4=S4、S7、S8,最終得到排序后可達矩陣,如圖2。
由圖2可知,S0處于第一層,S5、S10、S16處于第二層,S11、S12、S13處于第三層,S4、S7、S8處于第四層,由此得到了影響糧農質量安全行為實施意愿的各因素之間的關聯(lián)與層次結構,如圖3所示。
圖2 排序后的可達矩陣
圖3 影響因素間的關聯(lián)層與層次結構
3.2結果討論
由圖3可知,在影響糧農質量安全行為實施意愿的因素當中,行為態(tài)度、家庭年收入、產地檢驗是表層直接因素,優(yōu)良品種選用認知、農藥化肥安全使用認知、病蟲害生物防治認知是中層間接因素,文化程度、種植規(guī)模、專業(yè)化程度是深層根源因素。
從決策者特征來看,文化程度和家庭年收入變量分別在1%和5%的統(tǒng)計水平上顯著,且回歸系數為正數,表明文化程度和家庭年收入對糧農質量安全行為實施意愿有顯著的正影響,與理論預期一致。其原因是,決策者文化程度越高,對于新知識和新技術的接受能力越強,對于質量安全行為的認知越深刻,因而實施意愿更強。家庭年收入的不同會直接影響糧農采取決策行為的不同,可觀的家庭年收入會增加糧農實施質量安全行為的意愿,以此獲得更高的回報。
從生產經營特征來看,種植規(guī)模和專業(yè)化程度變量分別在1%和5%的統(tǒng)計水平上顯著,且回歸系數均為正數,表明種植規(guī)模和專業(yè)化程度對糧農質量安全行為實施意愿有顯著的正影響,與理論預期一致??赡艿脑蚴?,種植規(guī)模越大的糧農,其面臨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也越大,質量安全意識更強,因而愿意通過實施質量安全行為來降低風險。專業(yè)化程度越高的糧農,對糧食產業(yè)依賴性更強,越期望通過實施質量安全行為來增加收益,因而實施意愿越強。
從認知特征來看,行為態(tài)度變量在5%的統(tǒng)計水平上顯著且回歸系數為正數,表明行為態(tài)度對糧農質量安全行為實施意愿有顯著的正影響,與理論預期一致。計劃行為理論認為,態(tài)度決定行為。因此,糧農對于實施質量安全行為的態(tài)度越積極,其實施意愿就越強烈。同時,行為態(tài)度還受到優(yōu)良品種選用認知、農藥化肥安全使用認知和病蟲害生物防治認知的間接影響,其顯著水平分別為5%、1%和10%,且回歸系數均為正數,表明它們對糧農實施質量安全行為的意愿有顯著的正影響,與理論預期一致。其原因是,糧農對優(yōu)良品種選用認知、農藥化肥安全使用認知和病蟲害生物防治認知越全面,對質量安全行為的操作效果理解的也越準確,進而愿意端正自身的行為態(tài)度。作為影響糧農實施質量安全行為意愿的間接因素,優(yōu)良品種選用認知、農藥化肥安全使用認知和病蟲害生物防治認知還受文化程度、種植規(guī)模和專業(yè)化程度3個深層根源因素的影響。
從環(huán)境特征來看,產地檢驗變量在1%的統(tǒng)計水平上顯著,且回歸系數為正數,表明產地檢驗對糧農質量安全行為實施意愿有顯著的正影響,與理論預期一致。嚴格的產地檢驗會督促糧農改善其質量安全行為,使其生產的糧食質量能夠達到相關的標準要求再進入市場并拉開檔次,從而確保糧農能夠獲得可觀的收入。而監(jiān)管檢驗的失位是導致糧食質量不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如2013年初的“鎘毒大米”事件。
從模型2的估計結果來看,性別、年齡、職業(yè)特征、種植年限、組織狀況、周邊環(huán)境狀況、政府宣傳支持7個因素對糧農質量安全行為實施意愿不顯著,其原因可能如下:調研中,決策者大都為男性且非村干部,基于信息熵的角度,由于這兩個因素的變異度較小對因變量的解釋性不強,導致其均不顯著。我國糧食種植歷史悠久,糧食種植已經形成了較為固定的方式,因而年齡和種植年限的影響也不顯著。糧農合作組織和政府宣傳支持不顯著的原因可能是目前糧農合作組織的作用并未完全發(fā)揮,政府的宣傳支持力度也不夠大。此外,調研地區(qū)的周邊環(huán)境狀況普遍良好,因而周邊環(huán)境狀況也不顯著。
4.1結論
上述分析表明:糧農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種植規(guī)模、專業(yè)化程度、行為態(tài)度、優(yōu)良品種選用認知、農藥化肥安全使用認知、病蟲害生物防治認知、產地檢驗9個因素對其質量安全行為實施意愿有顯著影響。其中,行為態(tài)度、家庭年收入、產地檢驗是表層直接因素,優(yōu)良品種選用認知、農藥化肥安全使用認知、病蟲害生物防治認知是中層間接因素,文化程度、種植規(guī)模、專業(yè)化程度是深層根源因素。
4.2政策建議
第一,加快培育新型糧農,通過培訓、函授、自考等多種形式,提高糧農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專業(yè)技能[13]。第二,提高農民收入,通過深化農村體制改革、提高農業(yè)產業(yè)化水平、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等多種途徑大力發(fā)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第三,適度擴大生產規(guī)模,完善在資金、技術、土地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鼓勵糧農適度擴大生產規(guī)模,促使其向專業(yè)戶、家庭農場轉變。第四,加大宣傳力度,廣泛利用電視、報紙、網絡、學習手冊等傳播媒介,提高糧農在優(yōu)良品種選用、農藥化肥安全使用、病蟲害生物防治方面的認知水平,不斷端正其自身行為態(tài)度。第五,加強產地檢驗,努力提高質檢人員的業(yè)務水平,建立健全質量追溯體系,及時解決發(fā)現的問題。
[1]李國祥.2020年中國糧食生產能力及其國家糧食安全保障程度分析.中國農村經濟, 2014,(5): 4~12
[2]徐春春. 稻農農藥化肥施用的心態(tài)與行為研究——基于江蘇省278個農戶的調查分析.揚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8
[3]喻永紅, 韓洪云.農民健康危害認知與保護性耕地措施采用——對湖北省稻農IPM采用行為的實證研究.農業(yè)技術經濟, 2012,(2): 63~68
[4]奚超. 稻農新品種認知與選擇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江蘇三縣的調查結果.南京農業(yè)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1
[5]齊振宏, 梁凡麗,等.農戶水稻新品種選擇影響因素的實質研究——基于湖北省的調查數據.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 2012, 17(2): 164~170
[6]陳慶跟. 稻農對稻作生產技術需求優(yōu)先序研究.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碩士學位論文, 2008
[7]陳鳳霞, 呂杰.農戶采納稻米質量安全技術影響因素的經濟學分析——基于黑龍江省主產區(qū)325戶稻農的實證分析.農業(yè)技術經濟, 2010,(2): 84~88
[8]吳秀敏. 養(yǎng)豬戶采用安全獸藥的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基于四川省養(yǎng)豬戶的實質研究.中國農村經濟, 2007,(9): 17~23
[9]朱麗娟, 向會娟.糧食主產區(qū)農戶節(jié)水灌溉采用意愿分析.中國農業(yè)資源與區(qū)劃, 2011, 32(6): 17~21
[10]羅光強, 劉純陽,等.新型糧農行為對糧食生產安全影響的研究——基于湖南省的調查.調研世界, 2009,(11): 87~91
[11]栗云端. 我國農業(yè)生產中糧食質量安全問題分析.中國農業(yè)資源與區(qū)劃, 2014, 35(2): 75~80
[12]劉玫. 基于解釋結構模型法的綠色供應鏈影響因素分析.科技管理研究, 2011,(12): 192~194
[13]趙姜, 王志丹,等.新時期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戰(zhàn)略思考.中國農業(yè)資源與區(qū)劃, 2012, 33(5): 8~11
ANALY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INTENTION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GOOD QUALITY SAFETY BEHAVIOR OF GRAIN FARMER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Ren Zhong,Xue Xingli※
(Academy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an 271018,China)
As the source of grain supply chain, the quality safety behavior of grain farmers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grain. Based on survey data of 627 grain farmers of 17 c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implementation intention of the quality safety behavior of grain farmers using Logit model, and then discussed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and hierarchy among the various factors through the ISM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9 factors, i.e.,the culture degree, family annual income, planting scale, the degree of specialization, behavior attitude, fine varieties selection cognitive, chemical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 safety use cognitive, disease and insect pest biological control cognition, origin inspection test, had significant impacts on the implementation intention of the quality safety behavior of grain farmers. Among them, behavior attitude, family annual income, the origin inspection were direct surface factors, while the excellent varieties selected cognitive, chemical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 safety use cognitive, biological pest damag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cognitive were middle-level indirect factors.The cultural degree, planting scale, the degree of specialization were the deep root of factors. Therefore, it was an effective way to optimize the quality safety behavior of grain farmers by accelerating the cultivation of new grain farmers, raising the income of farmers, enlarging the scale of production, intensifying propaganda support and strengthening the inspection of the origin.
grain farmers; quality safety behavior; influence factors; Logit model; ISM model
10.7621/cjarrp.1005-9121.20160621
2015-05-04
任重(1989—),男,山東萊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村公共管理?!ㄓ嵶髡撸貉εd利(1962—),山東臨朐人,教授、主任。研究方向:農村公共管理。Email:xl@sdau.edu.cn
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2012BAD04B05); 山東省“三農”問題軟科學研究基地項目(SN15012)
F327; F325.22
A
1005-9121[2016]06-013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