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健康
我今年52歲,患結腸炎兩三年了,最近又有加重,發(fā)現大便不成形,每天2次~3次,以前也治療過,但總反反復復,想問一下,平常在飲食上有什么要注意的?
王微
北京中日友好醫(yī)院
中醫(yī)消化科 主任醫(yī)師
答:諸多研究表明飲食中的某些成分與結腸炎的發(fā)病和復發(fā)有一定的關系。若經常發(fā)作,則下面的食物要少吃或不吃。
蛋白質類 包括奶制品和肉制品。該類食品進入體內被分解成蛋氨酸、半胱氨酸等,被腸道細菌分解后產生多種硫化物,聚集在腸道,對結腸直接產生毒性,尤其是紅肉如豬肉等,以及加工后的肉類。另外腹瀉患者食用牛奶,煉乳等后易發(fā)生結腸過敏,導致腹瀉加重。
生冷的飲料及瓜果 您所說的“大便不成形,每天2次~3次”,多為脾胃虛弱, 甚至腎陽衰弱所致,此時若還多吃生冷食物, 寒性瓜果,如各種冷飲、冰鎮(zhèn)食品、梨、西瓜、香蕉、西紅柿等,會進一步損傷脾腎陽氣,使脾胃運化無力,寒濕內停,加重腹瀉腹痛;另外含糖量較高的飲料及生冷瓜果,亦會加重病情。
脂肪 動物脂肪和膽固醇如豬油、奶油、動物內臟等肥甘厚膩及油炸食品,能直接損傷結腸黏膜,導致結腸的炎癥。
在平常飲食上,可適當多食用下列食物:
清淡低渣飲食 結腸炎患者結腸多虛弱,食物應以易消化、質軟少渣、無生冷辛辣刺激為宜,少渣食物可以減少腸蠕動,使腹瀉得以緩解,如細掛面、爛米粥等。
酸奶 如富含有益生菌的酸奶能平衡腸道菌群,加強腸道上皮屏障,增強腸道免疫系統功能,起到輔助治療結腸炎的作用。
細纖維食物 如燕麥等,可以調節(jié)結腸運動,減少腹瀉癥狀,能促進結腸炎的康復。
我平常應酬多,經常醉后嘔吐,最近出現了食物往上泛的癥狀,還有胸口有灼熱感,請問這該怎么辦?
李曉林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東直門醫(yī)院 消化科 主任醫(yī)師
答:您的癥狀符合反流性食管炎的表現,是由于賁門口松弛所致。
賁門是胃的入口,平時處于關閉狀態(tài),以防止食物上泛入食管,只有當食物由食管下推時才開啟。這一重要的功能,是在自主神經影響下,主要由食管的重要結構——下食管括約肌來完成的。當工作生活壓力增大、節(jié)奏加快、經常熬夜、進食無節(jié)制時,就會影響自主神經的正常調節(jié)。
研究表明,酗酒會直接抑制下食管括約肌的功能,經常嘔吐則更會直接損傷下食管括約肌功能。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賁門口松弛。食物就會很容易反流,進入食管,出現食物上泛、胸骨后燒灼感、泛酸、胸骨疼痛等癥狀。
賁門松弛看似簡單,時間長了,會因為食物反流而引起食管炎、食管潰瘍、咳嗽哮喘等,往往很難控制,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和情緒;進而還能誘發(fā)食管賁門的惡性腫瘤等。
您一定要知曉利害,主動減少飲酒量或戒酒,注意調節(jié)生活、飲食、情緒、起居,回歸健康生活,避免疾病的發(fā)生和加重。如有可能,應該到醫(yī)院消化科就診,可做胃鏡等檢查以了解目前的狀況,并在醫(yī)生指導下,對癥治療,根除病患。
中醫(yī)對食管反流有很好的療效,不僅能緩解食管反流癥狀,還能從整體調理,使人的精神、體力、睡眠、飲食、二便等狀況都有明顯的提升,值得一試。
我發(fā)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坐車時暈車的人,但在自己開車時,則往往不會暈,這是為什么?如何防止暈車?
張予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耳鼻喉科 主任醫(yī)師
答:夏女士,要回答這個問題,還需從了解我們的平衡感受器開始。我們耳內有兩個重要結構,即聽器(耳蝸)和平衡器(前庭終器)。前者專管聽覺,后者則是維持身體平衡的主要器官。
在正常情況下,當人處在不斷變速的運動物體(如車、船或飛機等)中時,各種動刺激隨時由平衡器調節(jié),人們不會產生異常感覺。然而,如果當耳內平衡器的敏感性增高時,即由于行車的過度顛簸,航行時船體的劇烈起伏,飛行中氣流的強烈沖擊超過了人體所能忍受的限度時,就可能引起平衡功能失調,并通過神經系統的反射作用而出現頭暈、惡心、嘔吐等不適。這在臨床上被醫(yī)生稱為暈動病,它主要是人體前庭神經系統受到超限刺激引起。那么,怎樣防治暈車呢?
1. 常暈車者在開車前半小時可服乘暈寧,成人每次50毫克,小兒酌減。
2. 乘車前不宜過勞、進食過飽或大量飲水。
3. 乘車前取傷濕止痛膏貼于肚臍眼處,防止暈車療效顯著。
4. 指掐內關穴:當發(fā)生暈車時,可用大拇指掐內關穴,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那為何自己開車就不暈了呢?這是由于高級中樞的抑制作用。前庭神經系統屬于低級中樞,受大腦皮層高級中樞影響。當暈車的人開車時,精神處于高度緊張或高度集中狀態(tài),大腦皮層高級中樞高度興奮對前庭系統產生了抑制作用,自然就不會暈車了。
最近要備孕,有好友建議我買監(jiān)測排卵的試紙,有姐妹說測基礎體溫就可以,請問兩種方法哪個可靠?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監(jiān)測排卵的方法嗎?
夏天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不孕不育科 主任醫(yī)師
答:目前,常用的監(jiān)測方法有排卵監(jiān)測試紙、基礎體溫(BBT)及陰道B超。
排卵監(jiān)測試紙,又被稱為黃體生成激素(LH)試紙,它是用于檢測月經中期尿LH的峰值。月經中期LH水平會逐漸升高,在某一時刻迅速達到高峰,一般持續(xù)48小時~50小時,然后迅速下降。建議在下次來月經前的14天~18天開始監(jiān)測,每天監(jiān)測的最佳時間在下午3點~8點,監(jiān)測前2小時應避免大量飲水及排尿。如果試紙出現兩條紫紅色的線條則為陽性,預示著18小時~36小時內會排卵,可以安排同房試孕。陰性則是只出現一條紫紅色線條,表明無排卵。
基礎體溫需要每天測定,較難堅持。每晚臨睡前將體溫計水銀柱甩至36℃以下,并放在伸手可取的地方。次日清晨醒后,在不講話、不飲水、不活動的情況下,將水銀溫度計放于舌下,測口腔溫度5分鐘,并記錄結果。以體溫升高0.3℃~0.5℃,并持續(xù)4日以上可肯定已排卵。在體溫升高前后2天~3天是易孕期,可以安排同房。如果體溫升高持續(xù)3周以上,則提示有妊娠可能。上述兩種方法,對欲孕的女性,排卵監(jiān)測試紙更好,也更方便。
陰道B超監(jiān)測是診斷排卵的金標準,也是最準確的方法。一般從月經前18天開始監(jiān)測,測量記錄卵泡的長寬二維徑線,出現優(yōu)勢卵泡后每天監(jiān)測,當卵泡直徑達18毫米~25毫米時則為成熟卵泡,此后可安排同房。
我年近五十,身體略胖,最近早晨起床后,總覺得嘴里發(fā)苦,眼屎多,睡眠也不好,想問問這是怎么回事?該如何解決?
陶壽彭
江蘇省鹽城市中醫(yī)院中醫(yī)內科 主任醫(yī)師
答:尚先生,根據你所說的這些癥狀,“身體略胖,口苦,睡眠不好”,我的判斷是由肝膽濕熱夾痰熱內擾所致。
口苦,《黃帝內經》稱“膽癉”,其原因在于,一者,“此人者,數謀慮不決,故膽虛氣上溢,而口為之苦”。再者,“肝氣熱則膽泄口苦”。根據你的描述,我認為口苦是肝膽濕熱、膽火上炎的表現。
眼屎多,“肝開竅于目”,肝膽濕熱,則眼睛分泌物較多。睡眠不好,結合身體略胖,這是痰熱內擾所致。形體偏胖的人,體內痰濕較多,若由于嗜食辛辣或經常熬夜等,痰濕化熱,熱擾心神,就會出現睡眠不好的癥狀。
針對你所敘述的,可選用芩連溫膽湯(黃芩、黃連、半夏、竹茹、枳實、陳皮、茯苓、甘草)來清火泄熱,若兼有便秘,可加用瓜蔞仁、大黃等通腑泄熱;若兼胸悶、腹脹、苔膩等,可加用枳殼、厚樸、白術等寬胸、理氣、燥濕;若兼有宿食積滯者,可加用保和丸消導和中。
除了上述癥狀,若伴有眼睛紅腫、大便秘結、小便短赤,可選用清肝瀉火的龍膽瀉肝湯(龍膽草,梔子、黃芩、通草、澤瀉、車前子、柴胡、當歸、生地、甘草),酌加茯神、龍骨、牡蠣以鎮(zhèn)心安神。
若服湯藥不方便,可用蓮子心5克,竹葉心20根,燈芯草2克,泡茶頻服。再者,日常的飲食習慣也很重要,要少油膩,多清淡。
我兒子8歲,最近經常容易生病,感覺抵抗力特別弱,想問問有什么辦法提高小兒抵抗力?
薛征
上海市中醫(yī)醫(yī)院兒科 主任醫(yī)師
答:中醫(yī)認為,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抵御外邪能力弱,并且,受邪后抗病能力不足,疾病控制好轉后,亦需要時間修復和調節(jié),此時若調護不周,病邪容易再次侵犯。
小兒肺氣不足,肌膚薄弱,不耐寒熱,衛(wèi)外功能脆弱,外邪侵犯易內傷肺絡,引發(fā)反復呼吸道感染。中醫(yī)治療疾病首辨證型,結合小兒體質進行治療調護,如扶正固表,調和營衛(wèi),養(yǎng)陰潤肺,補肺固表等。另外,中醫(yī)自古強調“治未病”思想,可利用時節(jié)陰陽制衡,輔助小兒“稚陰稚陽”之體升發(fā)生長,常見的包括夏季“三伏貼”和冬季“三九貼”,具有扶正固本,調和臟腑的功能。平時也可以選擇佩戴香囊,通過緩慢的穴位刺激,輔助機體機能生長,增強抗病能力。
脾胃為水谷精微之源,小兒脾胃運化功能發(fā)育不完善,容易因飲食不節(jié),損傷脾胃功能,發(fā)生積滯、厭食、腹瀉等疾病,影響臟腑能量供應和功能的發(fā)揮,為病邪侵襲留下隱患。治療以健脾和胃為主,如健胃消食口服液、參苓白術丸、香砂六君子丸等,臨證辨證后方可施中藥進行調理治療,以更好地顧護體質。
除此之外,良好的體育鍛煉可以幫助提高肺活量,家長可根據小兒愛好,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輔助機體免疫力建立。同時,家長應注意與小兒之間的情感交流,多給與關懷,注意溝通方式,減少因不良情緒對身體造成的傷害。
我看到有文章介紹,有些人會時不時地抖腿,說是對身體有益,這種說法對嗎?
傅強
廣東省佛山市中醫(yī)院骨傷綜合科 主任醫(yī)師
答:“抖腿”一般指在坐、臥狀態(tài)下,雙膝彎屈并上下、左右晃動的姿勢,也有指翹起“二郎腿”上下晃動。
抖腿可分自然和非自然兩種狀態(tài)。前者是一種下意識的表現,既不是疾病也無需治療,可發(fā)生在人體處于或輕松愉悅、或恐懼焦慮、或困乏欲睡時。由于抖動搖晃必須在肌肉伸縮的情況下進行,而在一定頻率下的肌肉收縮和放松可增加對肢體血管壁的壓力,促進下肢血液回流,防止肢體血栓和靜脈曲張的形成,因此適當的抖動搖晃有促進下肢血液循環(huán)、維持并增強肌肉和關節(jié)活動能力的作用,甚至還能緩解疲勞,對人體健康有一定益處,屬于“習慣性動作”,一般無須干擾,也并不會影響當時所從事的活動。只不過若是在莊重嚴肅的場合下,抖腿會有傷大雅,影響形象。
非自然狀態(tài)下的抖腿是指人在坐、臥姿態(tài)時,雙腿不自主地不停上下抖動,同時伴有強烈的肢體疼痛、腿部痙攣、灼燒等極度不適感。這種狀態(tài)稱為“抖腿綜合征”,以患者無法自控“抖腿”活動為特征,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
另外,“抖腿”雖對下肢機能鍛煉有一定益處,尤其在乘坐飛機、汽車等活動空間有限的情況下,可以促進下肢血運循環(huán),但由于運動幅度不大,運動量有限,因此不能代替全身性的體能訓練,讀者朋友需按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更適合的健身方式。
我媽媽快50歲了,最近她老說自己手心熱,要摸著涼東西如鐵床欄桿方覺舒服,請問這是怎么回事?該如何緩解呢?
孫惠敏
河北省唐山市中醫(yī)院中醫(yī)內科 主任醫(yī)師
答:這種情況在這一年齡段的女性中是極其常見的,是更年期到來的表現。
婦女一般在45歲~55歲之間進入更年期,這段時間內分泌功能失調及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加上心理及社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會出現如月經紊亂、烘熱汗出、心悸心煩、急躁易怒、失眠多夢、精神抑郁、頭暈耳鳴、情緒失控等癥狀,統稱為“更年期綜合征”。
目前西醫(yī)應對更年期的手段只有激素替代療法,但激素替代療法可能會增加一些疾病的風險,如血栓性疾病、高血壓病等。在此建議大家不妨試試中醫(yī)治療。
中醫(yī)認為更年期一系列癥狀的出現是人體陰陽失調、氣血失和所致。腎為諸陰諸陽之根本。腎陰虧虛、腎陽不足就要調補陰陽,調理氣血,使陰陽平衡、氣血調順,才能使更年期癥狀得以改善。像那些手心熱欲摸涼東西的一般是腎陰虛的表現,可以服用六味地黃丸,伴有頭暈耳鳴的可用杞菊地黃丸;若心悸心煩、急躁易怒的大多是氣血失和、肝郁氣滯、肝火偏盛的表現,建議用加味逍遙丸;癥狀多而雜的,試一試更年安。此外,湯藥更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辨證更精準,療效會更滿意。
食療也有一定的輔助作用??捎描坭阶印⒕栈ㄅ菟栾?,用來緩解更年期引起的頭暈頭沉、煩熱口渴等癥;若見疲勞乏力、心悸心煩、失眠潮熱、面色少華、情緒不寧等癥,可用赤小豆、薏苡仁、粳米、紅棗、蓮子、百合等一起煮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