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水興
摘 要:英語的閱讀能力在英語教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因為它是英語對話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所以培養(yǎng)、提高英語閱讀能力也就成為了英語教學的首要目標。
關鍵詞:高中英語;課堂;提問
近年來,高考越來越注重對于閱讀能力的測試,表現(xiàn)在閱讀量的加大,難度的增加以及綜合性的試題逐漸增多等方面。對于考生閱讀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加大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勢在必行。提高閱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遵照一定的規(guī)律,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否則,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而找到制約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癥結所在,找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切入口,又是我們閱讀教學重中之重。
一、影響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因素
1.閱讀語法上的問題。現(xiàn)在的英語閱讀材料,其語法的結構復雜,運用了大量的復雜語句,其語言表達的變化過大,隱含的信息分布較廣。即使認識每一個單詞,但是在整個語篇的理解上不能夠做到準確到位。
2.閱讀詞匯上的問題。在英語閱讀材料中,對大量的生詞,也考慮到因人而異,有的學生詞匯掌握較多,煩惱也相對較少。但是詞匯積累較少的學生,容易忘掉學過的詞匯或者是對于其意義記不太清楚,也有可能和同形詞發(fā)生混淆,導致閱讀壓力增大。
3.閱讀語篇上的問題。(1)對于整篇文章的歸納不強。(2)在英語閱讀文章中,經(jīng)常會運用到比喻、借代等手法,導致文章意思不夠明確,學生難以理解文章的整體意思。(3)對部分涉及到其他學科知識的文章,導致對此類文章的理解就更難了。
4.閱讀心理上的問題。曾經(jīng)拜訪的心理學者告訴我,當人在閱讀的時候,如果緊張、焦急,很容易產生恐懼或者抗拒心理, 使得閱讀能力不能發(fā)揮正常的水平。
5.閱讀技能上問題。(1)不良的閱讀習慣主要表現(xiàn)在逐詞閱讀、口讀以及用筆或者手指指著讀,缺少了解文章意群的觀念, 直接用視覺接受文章文字信息。(2)缺乏閱讀技巧,主要包括語法分析、句子的邏輯、承接語以及判斷文章大意等。
二、豐富學生詞匯,為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個有志于掌握一門外語的中學生,應努力擴大自己的詞匯量。單詞是構建語言基本單位,單詞掌握得越多,他在詞與詞之間可能建立的聯(lián)系就越多,他記憶詞的本事就越大。高考中對閱讀速度的要求達到了每分鐘50個詞以上,如果平時沒有養(yǎng)成在單位時間內高質量完成閱讀內容的習慣,是很難達到高考對學生閱讀的要求的。
三、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
要提高學生的素質,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因此英語閱讀教學中要突出“學”字,從讓學生“學會”轉到培養(yǎng)學生“會學”,授之以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1.指導學生認真預習
高中閱讀課文長,難度大,抽象概念內容多,形象思維內容少,語法現(xiàn)象較復雜。因此, 對學生來說, 認真預習是及其重要的。如果學生沒任何準備走進課堂那么學習肯定是被動的, 教師講解什么,學生就聽什么; 教師演示什么,學生就看什么。這樣的學習有什么主動性呢? 預習看起來是學生的事情,但教師精心指導是十分關鍵的。教師要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 指導學生認真預習,并寫出自學筆記、提出自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譬如安排學生針對有關問題做些準備,要求學生課前利用工具書預習生詞。
2.培養(yǎng)學生歸納理解能力
閱讀的目的就是要獲取書面信息。因而閱讀時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語法,而是要快速完成樹材料的閱讀, 抓住大意, 再深層次地去理解內容。在閱讀時教師可指導學生根據(jù)不同題材、體裁的閱讀材料采取不同的歸納形式去歸納材料內容,快速、準確地獵取文章信息,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由于閱讀材料題材與體裁的不同,因而在閱讀中還可以從不同角度用各種不同的歸納方式去歸納、理解材料內容,如可以歸納動詞,顯示事件過程;歸納文章人物,突出重點人物等等, 從而在閱讀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
四、鼓勵學生做適當?shù)恼n外閱讀
眾所周知,英語的語感是經(jīng)過長期的反復的實踐才形成的,讀得多,知道的就越多,閱讀能力提高的就越快。所以,教師平時應鼓勵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但同時也要注意一些問題。首先,閱讀材料選取時難易要適中,材料太簡單,達不到閱讀訓練的效果,材料太難,學生讀起來費力,會使學生失去閱讀的興趣,有害而無益。一般情況下,選擇生詞率在3%-4%為益,以后隨著閱讀能力的提高逐漸增加生詞率。其次,閱讀材料獲取的途徑要廣泛??梢允莵碓从诰W(wǎng)絡、英語期刊、英文報紙雜志等等,體裁可以是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也可是應用文,選材可以是小說、寓言、科普,也可是新聞時事性文章。簡而言之,就是要選取那些能夠極大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文章,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五、通過閱讀培養(yǎng)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閱讀教學實質上就是一個引導學生強化實踐和綜合運用語言的過程。可以說,沒有英語語言的實踐性,就沒有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高效率。語言學家hammer指出“one skill cannot be performed without another, people use different skills when dealing with the same subject for all sorts of reasons”。這表明,在課堂閱讀過程中對所遇到的問題的處理方法與課后延展性的閱讀過程所遇到的同一或相似的問題的處理方法可以根據(jù)不同的閱讀實踐需求而有所不同;從這種意義上來看,閱讀課的結束并不意味著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終結。在實際閱讀課教學中,我們有必要通過一系列鞏固與運用練習以及課外閱讀等“三結合”形式,強化學生的語言實踐,提高學生知識遷移能力以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努力使課堂的教學效率體現(xiàn)在學生課后自主學習、延伸閱讀實踐上。主要做法有以下幾點:
1.讀說結合,即讀后口述課文大意或復述課文,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2.讀寫結合,即讀后改寫、縮寫、擴寫、仿寫等,訓練學生概括和歸納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推斷能力。
3.課內課外結合,除了抓好課堂閱讀教學之外,還必須狠抓課外閱讀,增大學生信息輸入量,增強學生的語感。教師可要求學生每天閱讀2-3篇難度適宜的短文,并建立閱讀檔案,如以表格的形式記下閱讀日期、材料名稱、閱讀字數(shù)、閱讀時間(分鐘)以及讀后感等;積累一段時間后,還要抽查學生的閱讀檔案,并組織展示與交流活動。
總之,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英語學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閱讀能力是一種綜合性積極思維活動,它要求讀者積極主動地從作者提供的書面材料中去尋求理解的線索。書面語從表面看來是單向的,實際上閱讀也是一種交際活動,是由作者和讀者雙方參與的一種潛在的信息交流,是中學英語教學的目的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養(yǎng)學生接受信息能力的重要途徑。因而,閱讀能力的提高與否,某種程度上決定著整個英語教育的成敗,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