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杏嬋
[摘要]目的 探討全方位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負性情緒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共2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妊娠期糖尿病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接受全方位護理干預。記錄兩組患者血糖變化及負性情緒指標變化。結果 干預后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觀察組焦慮量表(SAS)與抑郁量表(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實施全方位護理干預有助于控制孕婦血糖,緩解孕婦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簡單易行,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全方位護理干預;妊娠期糖尿??;血糖;負性情緒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6)05-139-03
妊娠期糖尿?。╣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妊娠期間孕婦首次發(fā)現的糖代謝異常,發(fā)生率約為全部妊娠孕婦的7%,人群中發(fā)病率約為1%~14%。部分孕婦出現焦慮、煩躁、抑郁等負性情緒,會影響血糖水平,GDM還會導致妊娠期高血壓、巨大兒、羊水過多等妊娠期不良并發(fā)癥??刂蒲侵饕ㄟ^藥物降血糖及護理干預,目前尚無明確資料顯示胰島素與口服降糖藥對孕婦無明顯副作用或對胎兒的致畸作用,故臨床護理干預就顯得尤為重要,我院推行全方位護理干預,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共280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139例,平均年齡(24.5±3.7)歲,平均體質量(58.57±12.43)kg,平均孕周(36.73±4.26)周。觀察組141例,平均年齡(25.0±3.6)歲,平均體質量(59.42±13.25)kg,平均孕周(36.31±4.35)周。兩組孕婦平均年齡、體質量、孕周及護理干預前血糖水平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納入標準
(1)孕婦為首次發(fā)現的糖代謝異常,OGTT試驗空腹5.6mmol/L,餐后1h10.3mmol/L,餐后2h8.6mmol/L,3h 6.7mmol/L,其中有兩項或兩項以上達到或超過正常值,可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
1.3排除標準
(1)本次妊娠前無先兆流產、先兆早產、心臟病等妊娠期間并發(fā)癥。(2)排除未在我院婦產科住院孕婦。(3)排除不愿自愿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的患者。
1.4護理干預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孕婦進行全方位護理干預,具體包括:(1)心理干預:積極開展心理疏導,同時采用一對一方式,為孕婦講解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病機制、治療方法,消除孕婦焦慮、煩躁等負面情緒,同時鼓勵孕婦勇敢面對,以積極心態(tài)面對治療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同時日常護理時,努力為孕婦提供一個溫馨、舒適的環(huán)境。(2)飲食干預:制定科學的營養(yǎng)物質攝入比例,蛋白質占15%~20%,脂肪占20%,碳水化合物約占50%左右,增加水果或富含膳食纖維食物的攝入。對于妊娠中晚期的孕婦,依據孕前BMI、運動強度制定每日所需熱量,妊娠中晚期應增加蛋白質15~20g,熱量增加850keal。同時孕婦保持少吃多餐,每日5~6餐,多食富含鐵、鋅等元素的食物,例如獼猴桃、動物內臟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攝入。(3)運動干預:制定科學的運動方案,孕婦選擇瑜伽、散步、孕婦操等方式進行運動,避免空腹過久運動,一般為餐后90min適宜。同時避免高強度的運動,達到運動時身體微汗、心率不超過120次/min為適宜。對于不適宜下床運動的孕婦,可以選擇上肢運動。(4)感染預防干預:展開預防感染干預,集中宣教衛(wèi)生護理措施,及時對會陰、陰道、肛周進行清潔護理,產前禁止使用堿性肥皂清洗肛周與陰道。(5)孕婦監(jiān)測管理:指導孕婦使用血糖儀,及時報告自身血糖水平,血糖應控制在理想范圍內即空腹血糖在3.9~55mmol/L,餐后2h血糖在4.4~8.0mmol/L,避免過低或過高的血糖。同時及時了解自身體質量、BMI等指數,堅持每周測量宮高、腹圍及血壓,便于臨床治療。
1.5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孕婦干預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并使用焦慮量表(SAS)與抑郁量表(SDS)對孕婦負性情緒進行評估,得分越高表示負面情緒越高。其中SAS量表中50分以上為輕度焦慮,60分以上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SDS量表中40~47分為輕度抑郁,48分以上為中度抑郁,56分以上為重度抑郁。
1.6統(tǒng)計學分析
本研究所有數據均通過SPSS19.0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血糖水平比較
兩組孕婦干預前后血糖水平比較,兩組孕婦干預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干預前后SAS、SD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AS、SDS量表評分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SAS、SDS量表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SAS、SDS量表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近年來,隨著社會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數孕婦及家屬對營養(yǎng)攝入存在不同程度的誤區(qū),認為營養(yǎng)物質攝入越多越好,同時為了避免運動影響胎兒安全,運動量減少。以上因素造成妊娠期糖尿病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由于妊娠期糖尿病會造成很多不良的并發(fā)癥,例如巨大兒、羊水過多、妊娠期高血壓等,故及時有效的控制孕婦血糖水平就顯得尤為重要。由于胰島素與口服降糖藥可能會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故控制孕婦血糖主要通過全方位護理干預。
本研究主要通過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進行全方位護理干預,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觀察組干預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均低于對照組。全方位護理干預通過心理干預、飲食干預、運動干預、感染預防干預及孕婦監(jiān)測管理干預,針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自身特點,以控制血糖為目標。有研究表明,懷孕作為一應激事件,是孕婦妊娠期間發(fā)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的主要原因,反過來,焦慮與抑郁等不良情緒會繼發(fā)引起體內激素水平紊亂,會引起生長激素、去甲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多,導致血糖水平升高。本研究通過心理干預,對孕婦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有助于緩解孕婦的負性情緒,觀察組干預后SAS、SDS量表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同時作為護理干預中最重要的飲食干預與運動干預,符合糖尿病治療中的“五架馬車”原則,通過合理的飲食搭配,在保證孕婦及胎兒營養(yǎng)需求前提下,避免營養(yǎng)過剩對血糖造成波動,應結合孕婦個體情況,制定每日所需攝入熱量,有研究表明,飲食干預能有效控制孕婦體質量與腹圍,改善妊娠結局,同時要注意避免低血糖引起的饑餓性酮體生成。運動干預與飲食干預相輔相成,有研究認為,有75%~80%的孕婦通過飲食與運動相結合的方式能將血糖控制在合理水平內,進行合理強度的運動,有助于消耗體內葡萄糖,同時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適當強度的運動能夠增加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肌細胞對葡萄糖的利用與消耗,抵消胰島素抵抗的負性作用。為了避免孕婦由于血糖及尿糖增多引起的相關感染,進行感染預防干預十分必要,研究表明,妊娠期感染預防干預可以有效減少妊娠期間炎癥的發(fā)生率。部分孕婦出院后,各種因素導致血糖波動較大,故有效的家庭監(jiān)測干預就顯得尤為重要,指導孕婦使用血糖儀,每周定期測量宮高、腹圍、體質量,有助于及時掌握孕婦妊娠情況。
綜上所述,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實施全方位護理干預有助于控制孕婦血糖,同時緩解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安全簡單易實施,值得臨床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