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筱珍
(阜陽師范學院 體育學院,安徽 阜陽 236037)
安徽省農村武術發(fā)展現狀研究
吳筱珍
(阜陽師范學院 體育學院,安徽 阜陽 236037)
通過問卷調查、田野調查等方法對安徽省農村武術發(fā)展現狀進行研究,認為安徽省農村武術活動能夠被廣大村民接受,但是由于受到時間、技能指導等方面的制約,真正習練者人數偏低,同時由于缺乏基層組織,導致武術活動得不到可持續(xù)的發(fā)展。要促進安徽省農村武術活動的開展,應該加大宣傳力度和政府支持力度以及增加社會關注度。
武術;發(fā)展;支持
中國武術源遠流長,在歷史的長河中發(fā)出了燦爛的光芒,也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安徽地處中原,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武術在這里不斷生根發(fā)芽,并結合累累碩果,出現了方老端等一大批的武術名家。進入現代社會以后,安徽武術的發(fā)展同樣引人矚目,在傳承歷史武術文化的基礎上,一大批仁人志士對安徽武術進行了挖掘整理,逐步形成了徽州武術文化、皖北武術文化等文化流派,對于促進安徽人民體質的發(fā)展、民族精神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中國武術大都起于民間,傳于民間,發(fā)展于民間。近年來,隨著我國改革武術作為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不可避免的受到沖擊,尤其是隨著農民外出務工,開放的不斷發(fā)展,城鎮(zhèn)化發(fā)展不斷加快,原有的農村社會文化面臨著新的洗禮,農村空巢化現象異常普遍,武術文化的傳播受到了越來越大的影響[1]。安徽作為中部農業(yè)大省,武術發(fā)展面臨的問題更加突出,本文通過理論與實證相結合的方式對安徽省農村武術發(fā)展現狀進行研究,力求為安徽省農村武術發(fā)展提供一定的幫助。
1.1研究對象
安徽省農村武術發(fā)展現狀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對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維普中文期刊網、CNKI世紀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數字化期刊數據庫、中國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優(yōu)秀博士論文數據庫、萬方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等搜索與農村武術文化傳播的相關資料,為項目研究提供理論支持。
1.2.2問卷調查法
在遵循社會體育學問卷設計的基本規(guī)律的基礎上,依據本研究的目的和內容了制定《安徽省農村武術發(fā)展現狀調查問卷》,問卷中把農民從20歲至60歲分為5個年齡組,60歲以上分為1個年齡組,其中主要內容有安徽省農民參與武術活動的相關調查。把安徽省按區(qū)域分為皖南、皖中、皖北,分別選取皖南5個區(qū),皖中6個區(qū),皖北5個區(qū),每個地區(qū)隨機抽取2個鄉(xiāng)鎮(zhèn),運用偶遇抽樣法進行問卷調查,發(fā)放問卷300份,回收問卷284份,其中有效問卷277份,有效率為92.3%。
1.2.3田野調查法
針對安徽省農村武術發(fā)展的基本情況,在皖南地區(qū)選取蕪湖縣的六郎鎮(zhèn),在皖中地區(qū)選取蚌埠五河縣的武橋鎮(zhèn),在皖北地區(qū)選取阜陽市渦陽縣的曹市鎮(zhèn)作為調查對象。調查組采取入戶調查訪的方法,對當地武術現狀,武術發(fā)展歷史,當前武術文化認知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武術發(fā)展的主要障礙等問題進行調查訪談,并進行實地觀察。
1.2.4數理分析法
對問卷調查和田野調查的數據運用SPSS2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統計方法為卡方檢驗。顯著性水平p<0.05。
1.2.5邏輯分析法
根據調查分析結果,對安徽省農村武術文化傳播現狀進行分析,探究其主要特點、成因,并提出未來的發(fā)展建議。
2.1研究結果
2.1.1不同年齡層農民對武術態(tài)度的調查
表1 安徽省農民對武術的態(tài)度(n=277)
在表1的調查中我們發(fā)現,各個年齡層中,喜歡和比較喜歡中國武術的人基本都超過了50%,60歲以上的人群中,出于對自身健康的考慮,喜歡的人數比例達到57.63%,這一比例是非常高的,這說明,中國武術是有非常好的群眾基礎的。我們對安徽省農民對武術的態(tài)度卡方檢驗p>0.05,說明不同年齡層次的人與對武術態(tài)度的選擇沒有顯著性差異。
2.1.2安徽省農民參與武術活動的調查
由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農民是非常喜歡武術的,按照常理,習練的比例應該和喜歡的程度成正比的,但是實際情況卻是大相徑庭,雖然很多人喜歡中國武術,但這并不代表他們會經常習練武術。在表2的調查研究中,我們發(fā)現除了60歲以上的人群經常習練比例超過37%,其余的年齡層習練者的比例都是非常低的,尤其是經常習練的人群。更為可怕的是,20歲以下的人群經常習練者只有4人,占調查對象的8.3%,這一比例是非常低的,也為未來我國農村武術的發(fā)展帶來了很大的問題。在安徽省農民參與武術活動現狀的卡方檢驗中,得p<0.01,說明不同年齡層次的人與參與武術習練程度有顯著性差異。
2.1.3安徽省農民習練武術原因的調查
表2 安徽省農民武術活動參與現狀(n=277)
表3 安徽省農民習練武術的原因統計表(n=277)
通過表3的調查研究,得出安徽省農民對武術的認知在不同的年齡人群中,表現出很大的差異性,從整體情況來看,20歲以下的認為武術有強身健體功能有11人,約占該年齡層次的23%。而60歲以上的達到了31人,約占該年齡層次的53%。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更加重視武術對于強身健體的作用。在表3中防身自衛(wèi)選項也占了很大的比例,由此可見防身自衛(wèi)依然是中國武術的重要功能。功能認知的豐富生活選項中安徽省農民通過武術豐富生活的比例的是非常低的,這說明,武術遠遠沒有成為安徽省農民的重要生活內容,這對于安徽省農村武術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是非常不利的。在安徽省農民習練武術的原因的卡方檢驗中p<0.01,說明不同年齡層次的人與對武術功能的認知有顯著性差異。
2.1.4制約安徽省農民參加武術活動因素調查
我們對安徽省農民進行武術活動的制約因素進行調查,通過表4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制約安徽省農民進行武術活動有5個限制因素,分別是:場地問題、時間問題、技術指導問題、缺乏氛圍、缺乏組織,這都是影響安徽省農民進行武術活動的因素,但主要影響因素有兩點,即時間問題和技術指導問題,這兩項就占各年齡層的50%以上,特別是對60歲以上的人群,光技術指導問題就超過了55%(對于60歲以上人群來說,缺乏氛圍是也一個主要因素占該人群的18%)。這是因為農民外出打工較多,留在家中的這些人都要承擔相當多的農活,缺乏足夠的時間進行武術活動。在制約安徽省農民武術活動因素的卡方檢驗中p≤0.01,說明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對于制約武術發(fā)展因素的認識有顯著性差異。另外,中國武術時至今日在農村門派觀念依然很重,很多民間武術人士,并不愿意把自己的武術技能傳播給他人,這些都影響了安徽省農村武術的發(fā)展。
2.1.5安徽省農民對武術發(fā)展的具體認知
表5是我們對在未來是否該在農村大力弘揚中國武術這一問題的調查,通過調查發(fā)現在全部調查人數中有超過50%的人選擇了是,特別是60歲以上人群超過了55%,這一比例越高,說明人們對武術的功能認知還是基本正確的。在安徽省農民武術發(fā)展認知的卡方檢驗中p>0.05,說明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對于今后是否大力弘揚武術的認識沒有顯著性差異。
2.1.6安徽省農村武術活動的開展整體狀況調查
表6是對安徽省農村武術活動整體情況的調查,我們發(fā)現,近65%的人選擇不好,這說明安徽省農村武術活動的開展存著非常大的問題。在安徽省農村武術活動的開展整體狀況卡方檢驗中p>0.05,說明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對于當前農村武術活動開展整體狀況的認識沒有顯著性差異。
表4 制約安徽省農民進行武術活動的制約因素(n=277)
表5 未來農村武術是否應該得到大力弘揚(n=277)
表6 安徽省農村武術活動開展狀況(n=277)
2.2關于安徽省農村武術發(fā)展現狀的整體分析
2.2.1安徽省農民對武術的態(tài)度分析
從表1安徽省農民對于武術的態(tài)度來看,67.9%的農民是喜歡和比較喜歡的,另外,通過表1卡方檢驗顯著性p>0.05說明不同年齡層次的人與對武術態(tài)度的選擇沒有顯著性差異。一方面是因為安徽省大部分地區(qū)尤其的皖北地區(qū)自古以來就比較尚武,形成了愛好武術的傳統;另一方面和政府和體育管理部門最近幾年的宣傳有著很大的關系,尤其是體育非物質文化保護傳承工作開展以來,一大批民間武術再次走進人們的視野,在推廣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好的進展。這也說明安徽省農民對于武術的態(tài)度具有較強的延續(xù)性,有利于武術的傳承和保護。
2.2.2安徽省農民參與武術活動現狀的分析
一般來說,人們喜歡一件事,就會認真去做。但對于武術卻不完全是這樣,通過對安徽省農民參與武術活動現狀的表2進行研究調查,發(fā)現安徽農村地區(qū)經常習練武術的比例僅為21.3%,通過表2卡方檢驗顯著性p<0.01說明不同年齡層次的人與參與武術習練程度有顯著性差異。尤其是青少年是很少的,只有8.3%的青少年經常習練。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既有武術場館的缺失,也有傳統武術門派觀念的影響,很多人本來一腔熱情去習練武術,但師傅只教一些皮毛,久而久之漸漸磨滅了很多人的習武熱情。當然,對于中老年人群,外出打工、無暇習練以及缺少專業(yè)指導人才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2.2.3安徽省農民習練武術的原因分析
從表3我們可以看出安徽省農民習武的原因,目的性是比較強的,真正把習武作為生活愛好的比例是19.1%,是非常低的。通過表3卡方檢驗顯著性p<0.01說明不同年齡層次的人與對武術功能認知的認識有顯著性差異,青少年更加重視防身自衛(wèi),中老年更加重視強身健體。在這種情況下,單純的依靠農民自覺去參與武術的發(fā)展是存在一些問題的,如何利用宣傳引導等方式,吸引農民把武術作為生活的重要內容是各級政府和體育管理部門應該考慮的。
2.2.4制約安徽省農民武術活動因素的分析
通過表4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制約安徽省農民進行武術活動有5個限制因素。通過表4卡方檢驗顯著性p≤0.01說明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對于制約武術發(fā)展因素的認識有顯著性差異。青少年影響因素主要是場地,中年人影響因素主要是時間,而50歲以上的人群主要影響因素是缺乏技術指導,所以總的看來,困擾安徽省農村武術發(fā)展的主要影響因素一是場地器材,二是沒有時間和缺乏指導人才,三是中年人群上有老下有小,沒有時間。這些問題都不是在短期內能夠改變的,如何結合農民外出打工、農忙等問題,通過社會體育指導員、體育志愿者給農民一些必要的指導是我們當前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2.2.5安徽省農村農民對于武術發(fā)展認知的分析
對于武術發(fā)展的認知我們可以通過表5來研究,有59.9%的人認為武術應該弘揚,但安徽省農村武術活動的開展卻不好,66.1%農民對此不滿意,通過表5卡方檢驗顯著性p>0.05說明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對于今后是否大力弘揚武術的認識沒有顯著性差異。在實際的田野調查中,我們還分別就農民對體育活動的興趣進行了排名,跑步排在第一位,而武術就排在第二位,這也與表5的調查基本一致。但是農民對武術習練內容的調查中,大家普遍對太極拳認知較多,而對其它拳種認識不夠,這也說明我們的武術文化近期在農村的傳播不夠豐富,比較單一。
2.2.6安徽省農村農民對武術活動的開展整體狀況分析
從表6中我們看出近65%的人選擇不好,這說明安徽省農村武術活動的開展存著非常大的問題。通過表6卡方檢驗顯著性p=0.606>0.05說明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對于當前農村武術活動開展現狀的認識沒有顯著性差異。而對部分選擇好的人群進行走訪發(fā)現,這大多都是由于該鄉(xiāng)鎮(zhèn)部分拳種入選了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或者是地方政府希望他們能夠入選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而進行的有目的保護、推動、挖掘,在缺乏政府支持的鄉(xiāng)鎮(zhèn),基本不存在武術活動開展較好的情況,而對部分武術活動開展一般的區(qū)域進行調查發(fā)現,這些鄉(xiāng)鎮(zhèn)大都有在一些傳統節(jié)日進行武術表演的習慣,如渦陽縣曹市鎮(zhèn)的大石村,每年中秋節(jié)會進行一些傳統拳種的比賽,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民間武術的發(fā)展。本次田野調查共對3個鎮(zhèn)的12個村進行了實地調查,在調查中還發(fā)現一個非常大的問題,農村武術社團非常缺乏,12個被調查的村沒有1個有正式的武術社團,僅有一個村有一個類似于社團的武術組織,但沒有什么有組織的活動,也沒有固定的會員,更沒有正式的章程。我們都知道,社團對于基層體育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基層武術社團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安徽農村武術的普及發(fā)展。
這也說明加大宣傳的必要性以及舉行活動的必要性,利用武術比賽、武術健身活動等吸引農民參與到武術中來,既能提高農民身體素質、豐富農民生活,也能促進農村文化發(fā)展水平的整體提高。
3.1加大宣傳力度
我們一方面要宣傳武術對于農村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努力使武術成為農民生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從中國武術的歷史文化出發(fā),對中國武術燦爛的歷史、獨有的特點、豐富的功能進行了全方位的宣傳??紤]到農村的現實情況,宣傳可主要采用兩種方式:一是利用志愿者做成宣傳冊,在節(jié)假日走進農村進行廣泛宣傳,一種是利用現有的農村墻報、廣播等形式,培養(yǎng)一批宣傳骨干,由他們進行長期宣傳[2-3]。
3.2加強政府支持力度
各級政府不能僅僅為了政績,只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而應把注意力放到廣大農民身上,從場地建設、活動組織到技能培訓進行全方位的介入,使武術真正走進農村[4]。作為政府應對農村武術社團的成立降低門檻,不能像對城市其它體育社團那樣提出過高的標準,促進農村武術社團的快速發(fā)展[5]。同時,政府要引導農村基層組織充分利用節(jié)假日,組織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武術比賽,來提高人們的習武熱情,促進武術在農村的普及發(fā)展。
3.3增加社會的關注度
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較低,單純依靠政府,是不可能完成這一任務的,我們必須借助社會的力量,才有可能實現農村武術的普及與發(fā)展。各級基層政府可以起一個牽線搭橋的作用,把村委會和一批有責任的企業(yè)和社會的組織對接,通過捐助等形式解決農村開展武術發(fā)展需要的場地、設施、人才等問題,促進農村武術的快速發(fā)展[6,7]。
通過調查我們可以得知,安徽省農村武術活動能夠被廣大村民接受,但是由于受到時間、技能指導等方面的制約,真正習練者人數偏低,同時由于缺乏基層組織,導致武術活動得不到可持續(xù)的發(fā)展,影響人們參加武術活動的熱情。也由于傳統文化的影響,更多的人把武術僅僅作為強身健體和自衛(wèi)防身的手段,不能把武術作為重要的生活內容,這些都影響了安徽省農村武術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鑒于以上分析,我們要促進安徽省農村武術發(fā)展,主要從加大宣傳力度,加強政府支持力度,增加社會關注度這三個方面入手。讓安徽省武術文化發(fā)展符合現代農村農民需要,跟上日益發(fā)展的新時代農民需求。
[1] 李吉遠,謝業(yè)雷.“文化生態(tài)”視閾下傳統武術的傳承與保護[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9,26(2):190-193.
[2] 溫佐惠,陳振勇.21世紀中國傳統武術“技擊本質”價值定位問題再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2,28 (6):16-19.
[3] 邱丕湘.對武術概念的辨析與再認識[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97(2):12.
[4] 王崗.民族傳統體育與文化自尊[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179.
[5] 國家體委武術研究院.中國武術史[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6.
[6] 婁春風.試論后奧運時代中國民族體育發(fā)展方向[J].前沿,2009(9):112-113.
[7] 謝天賦.對傳統武術觀念形成之探討[J].湖北體育科技,2008,27(4):431-432,419.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martial arts practiced in rural areas in Anhui Province
WU Xiao-zhe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Fuyang Normal University,Fuyang Anhui 236037,China)
Through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field investigation,a research is conducted on the actuality of Wushu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of Anhui Province.It is believed that Martial arts activities in rural areas of Anhui Province can be accepted by the majority of the villagers,whereas multiple factors,such as inadequacy in time and skill guidance,the small number of real practitioners and the lack of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leadto u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rtial arts activities.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artial arts activities in rural areas Anhui Province,publicity efforts and government support should be strengthened,and more social concern should be raised.
Wushu;development;support
G852
A
1004-4329(2016)03-071-06
10.14096/j.cnki.cn34-1069/n/1004-4329(2016)03-071-06
2016-05-07
安徽省教育廳基地項目(SK2013B368);阜陽師范學院委托課題(2011wsyjzx01ZD)資助。
吳筱珍(1978-),女,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運動人體科學、體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