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元
(福建省華安利水國有林場,福建 華安 363807)
3年生火力楠不同種源、家系子代測定
何金元
(福建省華安利水國有林場,福建 華安 363807)
福建省華安利水國有林場,對來自廣東、廣西等不同種源地的火力楠8個種源77個家系子代林的樹高、胸徑、保存率等指標進行測定與分析。結(jié)果表明:3年生火力楠的保存率在不同種源、家系間差異均不顯著外,樹高、胸徑的不同種源、家系間均存在極顯著差異。以來自廣西浦北和欽州的天然種源6、7表現(xiàn)最優(yōu),其次是廣西憑祥次生種源8,最差的為來自廣東云浮次生種源3;家系99、89、82、78、65、47,這6個家系在生長表現(xiàn)和保存率上均優(yōu)于其他家系。說明2個天然種源、6個家系在福建華安表現(xiàn)較好??蔀榻窈蠡鹆﹂牧挤N選育提供參考。
火力楠;種源;家系;保存率;苗木生長
火力楠(MicheliamacclureiDandy)又名醉香含笑,為木蘭科(Magnoliaceae)含笑屬常綠喬木,樹高可達35 m,胸徑1 m以上,為我國南亞熱帶鄉(xiāng)土珍貴闊葉樹種,天然分布于廣東西北部和廣西東南部,在我國長江一帶及以南地區(qū)均有種植[1]?;鹆﹂哂羞m應(yīng)性強、病蟲害少等特點,木材結(jié)構(gòu)細、紋理直、易干燥、有香氣、少開裂、不反翹,為優(yōu)良建筑和家具用材;樹形美觀,枝葉茂密,也可作城市綠化樹種[2];火力楠還具有較強的防火性能,是優(yōu)良的防火樹種[3];其樹葉[4-5]、花[5]、根皮[6-7]、樹皮[8]、種子[9]均含有揮發(fā)性成分,在香料、醫(yī)藥、日用化工等方面有著重要用途。
近年來,華南地區(qū)林業(yè)管理和生產(chǎn)部門積極推廣鄉(xiāng)土樹種造林綠化,以及國家提出木材儲備戰(zhàn)略,研究和培育諸如火力楠等大徑級鄉(xiāng)土珍貴闊葉用材林樹種具有積極意義?;鹆﹂?0世紀70~80年代從廣西等地引種到福建[10],在閩東山地及閩南沿海地區(qū)均表現(xiàn)良好,主要用于用材林,與松杉等進行混交效果佳,對福建地區(qū)培育高產(chǎn)、高效火力楠用材林、杉木等低產(chǎn)林改造及防治土地肥力衰竭和改善土壤等取得了顯著成效[11]。同時,在福建地區(qū)也開展了諸多火力楠人工林生態(tài)及生產(chǎn)力等研究,而對于較為系統(tǒng)的引種和栽培試驗十分缺乏。因此,開展不同種源家系火力楠的篩選和評價,可為今后選擇火力楠優(yōu)良種源進行造林和示范推廣提供參考。
1.1 試驗地概況
福建省華安利水國有林場地處東經(jīng)117°56′、北緯24°69′。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fēng)氣候,年均氣溫21.1 ℃,最熱月月均溫39.3 ℃,絕對最低溫0 ℃,絕對最高溫41 ℃,年無霜期320 d,年均降水量1600 mm,相對濕度75%~80%。試驗地位于該場和清工區(qū)9大班6小班,為杉木采伐跡地,海拔170~250 m,坡度14°,坡向西坡,土層厚度大于100 cm,土壤肥力中等,立地質(zhì)量為Ⅱ類地;林下植被有五節(jié)芒、白背葉、芒萁骨、茅草等。
1.2 試驗材料
供試火力楠8個種源77個家系信息見表1,均采集于2011年11—12月,選擇20年樹齡以上天然或次生種源健康無病蟲害火力楠母樹,天然林同一種源地不同家系選擇的母樹需間隔500 m以上,次生林同一種源地不同家系選擇的母樹需間隔1000 m以上。采集成熟果實放置室內(nèi)通風(fēng)處陰干,直至果殼開裂后收集帶紅色假種皮的種子,用清水浸泡約48 h使假種皮軟化后再用手搓去假種皮,收集黑色種殼的種子于陰涼處風(fēng)干表面水分,在中國林科院熱林所溫室中播種于經(jīng)高溫高壓滅菌(103 kPa、121 ℃、60 min)的混合基質(zhì)(黃心土+沙+泥炭+蛭石=1.5∶2∶1.5∶1)中,種子出芽前每天早晚2次淋水,出芽后改為每天傍晚澆水1次,當幼苗長出2對真葉時進行營養(yǎng)袋移植,苗高長至50~80 cm時用于造林。
表1 火力楠種源家系來源信息表
1.3 研究方法
1.3.1 試驗設(shè)計與造林 采用隨機完全區(qū)組設(shè)計,每家系采用10株為1小區(qū),行向排列,重復(fù)4次。造林前先對造林地進行整地挖穴,穴規(guī)格為60 cm×40 cm×30 cm,株行距2 m×3 m,造林密度為1665株·hm-2。2012年7月雨后,選擇大小一致、無病蟲害的Ⅰ級苗木進行造林,試驗地四周種植灰木蓮作為保護行。造林后管理方式一致,每年撫育劈草2次,施復(fù)合肥250 g·株-11次。
1.3.2 數(shù)據(jù)收集及統(tǒng)計分析 造林后對試驗林各家系的樹高(m)、胸徑(cm)和保存率進行觀測,第1次觀測在2013年12月,第2次觀測在2015年1月。觀測的數(shù)據(jù)采用SAS 8.0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并對均值進行Ducan′s差異顯著性檢驗。保存率在數(shù)據(jù)分析前進行反正弦轉(zhuǎn)化。
參試的8個火力楠種源的77個家系子代3年生樹高、胸徑及保存率方差分析結(jié)果見表2,除保存率在種源、家系間均無顯著差異外,其他均呈極顯著差異(P<0.01)。但保存率在區(qū)組間呈極顯著差異,從試驗地的立地條件看,區(qū)組的土壤厚度和林地坡度有差異。
表2 3年生火力楠生長性狀方差分析F檢驗結(jié)果
*:區(qū)組F0.01=4.87;種源F0.01=3.64;家系F0.01=1.53;區(qū)組F0.05=3.07;種源F0.05=2.49;家系F0.05=1.35;*、**分別為差異顯著、差異極顯著,NS為差異不顯著。
2.1 不同種源間火力楠林木生長情況
不同種源間樹高、胸徑和保存率多重比較結(jié)果見表3。樹高最大的是種源7,為天然種源,但其與種源6、8沒有顯著差異;最小的是種源3。胸徑最大的為種源6,來自廣西浦北的天然種源,與種源7、8沒有顯著差異;種源3最小。從保存率指標來看,最好的仍是種源6,其次是種源7,而較低的是種源4和3,種源3最低。因此,綜合上述指標看,來自廣西浦北、欽州的天然種源6、7表現(xiàn)最優(yōu);其次是廣西憑祥次生種源8;最差的為種源3,來自廣東云浮,屬次生種源。
表3 8個種源火力楠苗木保存率及生長情況
*:同列不同小寫字母為差異顯著(P<0.01)。下同。
2.2 不同家系水平林木的生長表現(xiàn)
從家系水平分析,各家系林木的樹高、胸徑和保存率結(jié)果見表4。樹高最大的是家系89(2.79 m);其次是家系99(2.60 m);樹高2.34 m以上的家系有13個,之間沒有顯著差異;樹高最小的是家系122,為1.37 m。77個家系中,胸徑最大的是家系99(2.25 cm);其次是家系82(2.06 cm)和65(2.05 cm);胸徑1.58 cm以上的家系有11個,高于其他66個家系;胸徑最小的為家系122(0.57 cm)。保存率指標中,最高的是家系47,保存率為93.33%,其次為家系48(90.00%)和99(90.00%);保存率80%以上的家系有12個;保存率最小的家系是105(25.00%);保存率50%以下的家系有6個,其值低于其他家系。綜合各指標看,樹高、胸徑和保存率均顯著高于其他家系的有6個家系,為家系99、89、82、78、65、47,這6個家系在生長表現(xiàn)和保存率上都是表現(xiàn)較優(yōu)的家系。
表4 火力楠不同家系苗木生長表現(xiàn)及保存率
表4(續(xù))
本文通過收集火力楠天然種源及主要分布區(qū)的次生種源,進行種源家系栽培試驗,結(jié)果顯示不同種源在閩南表現(xiàn)存在顯著差異。在參試的8個火力楠種源中,來自廣西浦北、欽州的天然種源6、7表現(xiàn)最優(yōu);其次是廣西憑祥次生種源8;最差的為種源3,來自廣東云浮,屬次生種源。因此,在選擇火力楠優(yōu)良種源時應(yīng)優(yōu)先考慮天然種源。而同樣來自天然種源的廣東信宜、廣東高州的種源1、2,則與來自廣西容縣、博白的種源3、4較為接近。王里等[12]對來自上述不同種源的種子形態(tài)變異分析結(jié)果顯示,來自天然種源地的種子形態(tài)等特征要優(yōu)于次生種源,其中廣西容縣、廣東高州種源要優(yōu)于其他種源,但在本研究中樹木生長表現(xiàn)看,上述2個種源并不是最佳。說明種子形態(tài)特征的優(yōu)劣與樹木生長表現(xiàn)并沒有呈現(xiàn)正相關(guān)。此外,從8個種源經(jīng)度來看,3個表現(xiàn)較優(yōu)的種源6、7、8經(jīng)度比其他低,且表現(xiàn)最差的種源3經(jīng)度最高。說明來自不同經(jīng)度的種源在閩南地區(qū)表現(xiàn)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但在其他省區(qū)栽培試驗是否也會呈現(xiàn)一定的規(guī)律,有待今后進一步驗證。
從家系水平上看,即使同屬一個種源的不同家系,其生長表現(xiàn)也存在顯著差異,說明種源內(nèi)的家系間也存在遺傳差異。供試的77個家系中,表現(xiàn)較優(yōu)的家系99來自種源4(廣西容縣),家系89和82來自種源8(廣西憑祥),家系78來自種源7(廣西欽州),家系65來自種源6(廣西浦北),家系47來自種源2(廣東高州)。因此,在家系水平上測定火力楠的生長表現(xiàn),也有利于今后火力楠篩選和選育研究。
*:本文承中國林業(yè)科學(xué)研究院熱帶林業(yè)研究所姜清彬博士指導(dǎo)和幫助,特此致謝。
[1]中國科學(xué)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第30卷:第1分冊[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1996:173-175.
[2]林珠蓮.防火路營建火力楠防火林帶的效能研究[J].青海農(nóng)林科技,2006(2):21-23.
[3]Payne R W,Murray D A,Harding S A,et al.GenStat 13th edition.VSN International,Hemel Hempstead,Hertfordshire HP1 1ES,UK,2010.
[4]黃儒珠,檀東飛,鄭婭珊,等.醉香含笑葉揮發(fā)油化學(xué)成分[J].熱帶亞熱帶植物學(xué)報,2009,17(4):406-408.
[5]馬惠芬,司馬永康,郝佳波,等.多脈含笑和醉香含笑揮發(fā)油的化學(xué)成分研究[J].廣東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11(23):110-113.
[6]曹光球,林思祖,王愛萍,等.火力楠根超臨界提取物對馬尾松種子的化感效應(yīng)研究[J].中國生態(tài)農(nóng)業(yè)學(xué)報,2005,13(4):32-35.
[7]宋曉凱.醉香含笑根皮揮發(fā)性成分的GC-MS分析及對NIH3T3細胞生長抑制作用[J].中國現(xiàn)代應(yīng)用藥學(xué),2011,28(12):1122-1125.
[8]宋曉凱,陸春良,胡堃,等.醉香含笑樹皮揮發(fā)性成分GC-MS分析及其對HepG2細胞體外生長抑制作用[J].中草藥,2011,42(11):2213-2215.
[9]劉舉,陳繼富.木蘭科四種植物種子油的提取及脂肪酸成分分析[J].廣西植物,2013,33(2):208-213.
[10]陳瑞杰.閩東山地火力楠杉木混交林生長效果及其混交方式選擇研究[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1(2):229-230.
[11]湯勇華.閩東山地火力楠人工林生長特征及其對土壤肥力的影響[J].青海農(nóng)林科技,2006(12):79-81.
[12]王里,彭映輝,仲崇祿,等.火力楠14個種源種子形態(tài)變異分析[J].種子,2015,34(4):86-89.
The Growth Effect of 3 Years oldMicheliamacclureiDifferent Provenances and Families
HE Jinyuan
(LishuiStateForestFarm,Hua′anCounty,F(xiàn)ujianProvince,Hua′an363807,F(xiàn)ujian,China)
This study analysised the growth and survival of 3 years oldMicheliamacclureiplantation of 8 provenances 77 families from Guangdong and Guangxi Provinces in South Fujia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ree height,DBH among different provenances and families.The provenance 6 and 7 were performed best on height and DBH,which from Pubei and Qinzhou in Guangxi Province,and the second one was provenance 8 from Pinxiang in Guangxi,but the poorest one was provenance 3 from Yunfu in Guangdong Province which belong non-natural provenance.Based on analysis family level,family 99,89,82,78,65 and 47 were significant better than other families on growth and survival.In a work,there have 6 families from 2 natural provenances were optimum for plantation in South Fujian,this study would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M.macclureitree breeding and forest construction in the future.
MicheliamacclureiDandy;provenance;family;survival rate;plant growth
10.13428/j.cnki.fjlk.2016.04.007
2016-02-22;
2016-04-19
林業(yè)公益性行業(yè)科研專項(201204304-02);中央公益性院所基金項目(RITFYWZX201506)
何金元(1973—),男,福建平和人,福建省華安利水國有林場高級工程師,從事森林培育和管理研究。E-mail:932594781@qq.com。
S722.7
A
1002-7351(2016)04-00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