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亞娜 仲媛 肖楠
臨床研究
雙心護理模式對心血管內(nèi)科患者護理的應用價值研究
段亞娜 仲媛 肖楠
目的 研究雙心護理模式用于心血管內(nèi)科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北京安貞醫(yī)院心內(nèi)科接受治療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共188例為研究對象,分為常規(guī)組和雙心組。常規(guī)組采用心血管內(nèi)科的常規(guī)護理方式,雙心組則采用身體護理和心理護理雙心護理模式進行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質(zhì)量、心理狀況、住院時間、臨床癥狀消失時間以及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結果 雙心組護理后的QOL評分、HAMA評分及HAMD評分均高于常規(guī)組,雙心組的住院時間和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均少于常規(guī)組,雙心組的護理滿意度(89.36%)高于常規(guī)組(72.34%),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雙心護理模式用于心血管內(nèi)科患者的護理能夠從一定程度上緩解甚至消除患者的緊張、焦慮及恐懼等不良情緒,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復,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zhì)量,起到了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雙心護理模式;心血管疾??;心理健康
心血管內(nèi)科患者由于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的影響及心理壓力的增加,往往除了身體方面的疾病外,還伴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例如焦慮、抑郁、絕望及恐懼等[1]。不良的心理反應不僅會對患者病情的恢復產(chǎn)生不良影響,還會間接地影響醫(yī)患關系的和諧,對醫(yī)生的治療過程產(chǎn)生阻礙作用[2]。隨著各項護理措施的不斷改進和完善,“雙心護理”逐漸被應用于心內(nèi)科患者的護理中。雙心護理屬于雙心醫(yī)療的研究范疇,主要包括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的護理,即醫(yī)護人員在對患者進行醫(yī)療服務時,不僅要提供給患者身體上關于疾病的治療和護理措施,還要根據(jù)每一位患者不同的心理狀況給予心理上的護理,以保證醫(yī)療服務正常順利進行[3]。我院對心血管內(nèi)科患者采用雙心護理以來,取得了良好的護理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心內(nèi)科接受治療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共188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102例、女性86例,年齡41~83歲。按照隨機排列數(shù)字表的方法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2組,即常規(guī)組和雙心組。常規(guī)組有患者94例,其中女性42例、男性52例,年齡43~83(61.39±2.31)歲;雙心組有患者94例,其中女性44例、男性50例,年齡41~81(63.14±1.97)歲。兩組患者均符合心血管內(nèi)科的入院標準,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比、疾病種類等方面比較未見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的疾病種類分布如表1所示。本次研究符合我院倫理委員會的規(guī)定并經(jīng)過我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表1 兩組患者患病種類分布[例數(shù)及百分率(%)]
1.2 護理方法
1.2.1 常規(guī)組護理方式 常規(guī)組按照心血管內(nèi)科的常規(guī)護理方式進行護理。日常護理過程中保持好病房環(huán)境衛(wèi)生,定期清掃并消毒;干預患者的飲食,使患者有一個健康合理的飲食習慣;保證患者充足的休息時間[4]。對患者的身體狀況和病情進行嚴密的監(jiān)測,根據(jù)患者的情況給予吸氧等基礎護理。根據(jù)主治醫(yī)生的醫(yī)囑給患者用藥,并對患者用藥后的不同反應進行觀察,如果出現(xiàn)藥物不良反應,立即匯報主治醫(yī)師并進行合理的處理。
1.2.2 雙心組護理方式 雙心組在常規(guī)組的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和更加細致的身體護理。①身體護理:要對患者的生活習慣進行詳細的記錄,保證患者合理且充足的營養(yǎng)攝入,合理按照作息時間表進行休息,尤其是對比較虛弱的患者,應盡量保證患者充足的休息[5]。由于患者活動較少,很可能出現(xiàn)便秘等胃腸道問題,應及時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調(diào)節(jié)患者的飲食和用藥,避免其他身體問題的出現(xiàn)。例如,每天早上給患者服用300 ml溫開水,并按照結腸的走向?qū)颊叩母共窟M行規(guī)律性的按摩。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就是代替運動,彌補患者運動不足的缺點,增加患者的胃腸動力,保證胃腸的正常蠕動,從而防止消化道疾病發(fā)生,并及時給患者服用胃腸道藥物,減少患者的痛苦。另外,不能下床活動的患者還可能出現(xiàn)腰酸背痛甚至是壓瘡的情況,應該多幫助此類患者翻身、按摩,緩解患者的疼痛,并預防壓瘡的出現(xiàn)。注意患者對住院環(huán)境的要求,如果患者比較重視個人隱私問題,應該尊重患者的意愿,每一位患者都應設置床簾或者是屏風,根據(jù)患者的需要充分保護患者的隱私[6]。②心理護理:心血管內(nèi)科患者的病情往往比較嚴重,大部分患者心理壓力都比較大。從患者入院起便應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嚴密的觀察,及時與患者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定期為患者進行心血管健康知識的普及,使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和疾病知識,消除患者的猜測心理[7]。與患者進行積極的溝通,進行合理的心理疏導,消除患者的恐懼及緊張情緒[8]。與患者家屬也應保持及時的溝通交流,取得患者家屬的積極配合。讓患者家屬在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時注意語言和語氣,使患者的心理一直處于一個比較積極的狀態(tài),避免焦慮等不良情緒的出現(xiàn)[9]。
1.3 觀察指標 ①采用QOL評分表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進行評價;②采用HAMA評分表和HAMD評分表對患者的心理焦慮和抑郁情況進行評價,兩個評分表均為分數(shù)越低心理狀況越健康;③對每一位患者的住院時間和臨床癥狀消失的時間進行觀察并記錄;④采用自制的調(diào)查問卷調(diào)查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并進行統(tǒng)計。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頻數(shù)和頻率的方式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心理狀況評分比較 雙心組護理后的QOL評分、HAMA評分及HAMD評分均好于常規(guī)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及心理狀況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及心理狀況比較(分,±s)
組別 例數(shù) QOL評分 HAMA評分 HAMD評分常規(guī)組 94 12.9±1.8 18.56±3.28 18.36±2.17雙心組 94 84.6±3.6 11.93±2.18 12.39±1.67 t值 5.296 4.296 1.369 P值 <0.05 <0.05 <0.05
2.2 兩組住院指標比較 雙心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和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均少于常規(guī)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住院各項指標比較(d,±s)
表3 兩組患者住院各項指標比較(d,±s)
組別 例數(shù) 住院時間 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常規(guī)組 94 8.29±2.17 11.36±1.39雙心組 94 4.98±1.28 7.97±1.28 t值 6.268 5.217 P值 <0.05 <0.05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雙心組的護理滿意度(89.36%)高于常規(guī)組(72.34%),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例數(shù)及百分率(%)]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醫(yī)療服務質(zhì)量的要求也隨之升高。目前醫(yī)療服務質(zhì)量已經(jīng)不僅僅要求治愈疾病,還需要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讓患者獲得較好的醫(yī)療體驗[10]。根據(jù)國家相關衛(wèi)生部門的要求,我院積極探索提高護理服務質(zhì)量的方法,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做到以患者為中心,引進了雙心護理模式。心血管內(nèi)科的患者情緒波動比較大,容易產(chǎn)生焦慮、抑郁、恐懼等負面心理。這些心理狀況也會引起患者生理上的反應,使末梢神經(jīng)對組織產(chǎn)生刺激從而增加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量,患者會出現(xiàn)血壓升高和心率加快等,同時皮質(zhì)類固醇與兒茶酚胺的結合量也增加,增加了脂肪的分解量,使血液中的脂質(zhì)水平升高,最終導致疾病的惡化[11,12]。雙心護理模式中不僅細化了對患者的生理護理,還加入了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心理護理不僅能夠防止由于心理變化而導致的身體變化,還能夠使患者保持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況而有利于疾病的治療。
從本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出,采用雙心護理方法的患者HAMA和HAMD評分明顯降低,說明患者的焦慮和抑郁心理狀況減少,同時患者的QOL評分有所提高。說明雙心護理模式從一定程度上對患者的心理起到了疏導作用,排泄了患者焦慮和抑郁等不良情緒,使患者有更好的生活體驗,提高了生活質(zhì)量。另外患者住院時間縮短,臨床癥狀消失的時間也縮短,可能是由于雙心護理模式中細化了對患者的生理護理,使患者的身體得到更好的照顧,患者的病情好轉(zhuǎn)較快。細致的心理護理緩解甚至消除了患者的不良情緒,使患者形成積極向上的心理,對患者的病情恢復具有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病情恢復加快是細致的身體護理和心理護理共同作用的結果[13]。本研究結果還表示,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提高,但仍然有10%以上的患者不滿意。不滿意的患者絕大部分病情較重,病情恢復較慢,影響了其對護理滿意度的評價,也提示我們對于病情較重的患者應該尤其注意加強護理,針對患者的不同特點制訂不同的護理方法,盡量使患者獲得滿意的護理體驗[14,15]。
綜上所述,雙心護理用于心血管內(nèi)科患者的護理中,能夠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促進積極情緒的形成,減少了患者的住院時間和疾病恢復的時間,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提高了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不僅有利于患者的疾病康復,還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醫(yī)患關系,適合應用于臨床護理。
[1]馬淙,李海靈,周厚湘.優(yōu)質(zhì)護理模式在心血管內(nèi)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33:103-104.
[2]譚潔梅.優(yōu)質(zhì)護理模式在心血管內(nèi)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研究.中外醫(yī)療,2015,18:157-158.
[3]葉春桃,李紅梅,鄭少勤.構建心血管病優(yōu)質(zhì)護理服務模式的方法研究.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4521-4522.
[4]李春華.舒適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探討.中外醫(yī)療,2014,34:160-161,163.
[5]尚喜艷,李轉(zhuǎn)珍,李志娟,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血管內(nèi)超聲檢查的護理.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3,16:1013-1014.
[6]張新征.急性心肌梗死冠脈介入治療中綠色通道護理路徑建立及效果.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4,17:1154-1156.
[7]范春艷.護患溝通管理流程對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成功率及患者滿意度的影響.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5,18:465-468.
[8]Tonge BJ,Melvin GA,Dudley AL,et al.The augmentation of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with fluoxet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adolescent school refusal: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Neuropsychiatrie de l enfance etde l adolescence,2012,60:S297.
[9]劉園園,盧文秋.“雙心醫(yī)學”模式在慢性心衰伴抑郁障礙患者中的應用.天津醫(yī)藥,2014,42:575-577.
[10]高麗珍,賀樹鳳,房永葉,等.”雙心”干預對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臟康復的影響.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2-14.
[11]袁雪云,王營.“雙心醫(yī)學”模式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指導與應用.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1705.
[12]謝有權.心血管疾病與精神心理因素的關系分析.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2014,26:309-310.
[13]吳美華,彭風云,陳安華.心血管內(nèi)科臨床護理風險分析與對策.全科護理,2014,12:2860-2861.
[14]胡小紅.人性化服務在心血管內(nèi)科護理中的實施效果分析.中國當代醫(yī)藥,2014,21:101-105.
[15]Adams JM,Osborne-McKenzie T.Advancing the evidence base for a standardized provider handover structure:using staff nurse descriptions of information needed to deliver competent care.J Contin Educ Nurs,2012,43:261-266.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dual“heart”nursing model in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DUAN Ya-na,ZHONG Yuan,XIAO Nan.Cadre Health Care Unit,Beijing Anzhe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29,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ual core care model in the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MethodsA total of 188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to June in June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divided int the routine group and the“dual heart”(heart and psychology)group.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method was used ing conventional group in 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hysical care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care model were used in“dual heart group”.The quality of life,psychological status,hospital stay,clinical symptoms disappeared tim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scores of QOL,HAMA and HAM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routine group,the time of hospitalization and clinical symptom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89.36%)in the two group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72.34%),P<0.05,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Dual“heart”nursing care model for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can ease or even eliminate the patient′s anxiety and fear of adverse emotions,is conducive to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Dual heart”(heart and psychology)nursing model;Cardiovascular diseases;Mental health
100029 北京市,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yī)院干部保健病房
10.3969/j.issn.1672-5301.2016.02.017
R473.5
A
1672-5301(2016)02-0156-04
2015-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