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洋明
出太原西行五十余里,有一名山。山上原有巨石,如甕倒懸。山上有泉涌出,就是有名的晉水。在這山下水旁,參天古樹中有著百余座殿堂樓閣,亭臺橋榭。綠水碧波繞回廊而鳴奏,紅墻黃瓦隨樹影而閃爍,悠久歷史文物與優(yōu)美的自然風景渾然一體,這便是晉祠。
步入大門,眼前豁然開朗,五彩繽紛的秋菊映入眼簾。一朵朵菊花爭奇斗妍,綻放著無限生機,在秋風中搖動著,帶來一陣陣迷人的清香。又行走十步,一條巨龍飛到了游人面前。仔細凝視,龍的鱗片是用菊花點綴的,面部雕刻精湛細致,龍須在風中飄飛著。
晉祠之美,在于山美,樹美,水美。
這里的山,長而平緩,沒有泰山之雄偉,沒有黃山之險峻。它似一位歷盡世間風雨的老者,用它蒼勁的雙手懷抱著這塊風景秀麗的古跡。秋日下,草木郁郁,天高水清。古祠淹沒在這綿綿蒼山之中,恰如淑女半抱琵琶,嬌羞迷人。
這里的樹,棵棵都是古老蒼勁。柳、柏、松、楊,各自展著自己的銅枝鐵干。其間,有兩棵樹,一曰周柏,一曰唐槐。那唐槐腰粗三圍,蒼枝屈虬,老干上卻發(fā)一簇簇新條,綠蔭如蓋,微風拂動,一派鶴發(fā)童顏的仙人風度;那周柏樹干勁直,樹皮皺裂,冠頂上挑著青翠的疏枝,僵臥于石級旁,宛如老者說古。其余殿邊的古樹無不顯出幾經(jīng)滄桑的風骨。人游其間,不由生出一種古思昔今的肅然之情。
這里的水,多、清、靜、柔。在園內(nèi)信步,那里一泓深潭,亭中有井。橋下有河,路邊有溪。石縫間有細流脈脈,如線如縷;林中有碧波閃閃,如錦如綢。而水源時而若隱,時而顯現(xiàn),原來它卻在一亭中,汩汩晶瑩剔透,涌動著生命的泉源。這里的水實在讓人叫絕。不論水的深淺,處處都看到魚兒游于細石之間。在陽光的映襯下,水面上反射出一道道白光,映著水波的顫動,仿佛擁有了靈氣,水下一道道波紋縱橫交錯。再看看水草,那種綠不是青綠,不是深綠,而是一種醉人的翠綠,已超出了清澈的境界。如柳宗元筆下所言:“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而石上?!庇炙啤杜c朱元思書》中的描寫:“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晉祠的水,真是天下獨絕。
晉祠就是這樣,以她優(yōu)美的身軀保護著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她,真不愧為我國錦繡河山中一顆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