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炎平 曾叻瑜 李一鵬
[摘要]目的 探討乳暈部瘺管切除加一期縫合術治療乳腺炎效果情況。方法 分析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乳腺炎患者78例臨床資料,依據(jù)治療措施不同進行臨床分組,對照組(乳腺病灶清創(chuàng)縫合術)38例和觀察組(乳暈部瘺管切除加一期縫合術)40例。觀察兩組乳腺炎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情況,觀察兩組乳腺炎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情況。結果 對照組和觀察組乳腺炎患者治療前臨床癥狀評分(9.61±1.90)分和(9.57±1.86)分均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乳腺炎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評分(0.97±0.72)分均低于對照組(2.53±0.93)分,觀察組乳腺炎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乳暈部瘺管切除加一期縫合術治療乳腺炎臨床癥狀明顯,預后良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乳暈部瘺管切除;一期縫合術;乳腺炎;效果
[中圖分類號]R655.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6)12-80-03
乳腺炎是普外科臨床疾病,其中漿細胞性乳腺炎是常見類型,病情容易反復,不易治愈,手術后引流口較長,影響愈合,局部膿性分泌物形成,病程比較長,復發(fā)率比較高,病變范圍會對乳房形態(tài)造成影響。乳暈部瘺管切除加一期縫合術治療乳腺炎是比較常用的方法,其可以一次性將病灶切除,對膿性腐敗組織進行清除。本研究通過對我院漿細胞性乳腺炎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擬探討乳暈部瘺管切除加一期縫合術治療乳腺炎效果情況,現(xiàn)將結果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乳腺炎患者78例臨床資料進行分析,依據(jù)治療措施不同進行臨床分組,對照組38例,年齡30~55歲,平均(40.2±6.9)歲,病程6個月~7年,平均(13.6±6.5)個月,乳腺腫塊面積:(4.8±3.3)cm2,觀察組40例,年齡31~54歲,平均(41.7±6.4)歲,病程8個月~8年,平均(14.2±6.9)個月,乳腺腫塊面積:(4.6±3.5)cm2,納入標準:患者一側乳暈部比較多見,伴有乳頭內陷,乳暈周圍有結塊疼痛,乳暈皮色微紅,膿液有臭味,可能形成乳漏,反復性發(fā)作,乳暈有僵硬腫塊,通過病理學檢查可見陽性肉芽腫,結合影像學檢查和臨床表現(xiàn),確診為漿細胞性乳腺炎。排除標準:排除合并有乳腺纖維腺瘤、乳腺癌患者,排除臨床資料不全患者。兩組乳腺炎患者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性的乳腺病灶清創(chuàng)縫合術,手術完畢后進行封閉負壓引流。觀察組:采用乳暈部瘺管切除加一期縫合術治療,手術中采用淚囊探針從瘺管外口輕輕插入,其方向向著內陷乳頭方向,順著瘺管走向從乳管孔穿出,或者沿著反方向從乳頭凹陷插入指向瘺管外口處插出,注意避免用力過度造成假性瘺管形成。將探針作為中心,通過放射狀切開皮膚、皮下組織、瘺管和乳頭,充分的暴露出管腔,對乳暈基底部腺體、瘺管周圍炎性病灶進行探查,乳暈部可以見到擴張的導管,其內部有粉渣樣分泌物出現(xiàn),乳腺周圍腺體呈現(xiàn)肉芽腫樣的改變,或者伴有少量的膿性分泌物。通過刮匙對瘺管內腐敗組織進行刮除,對瘺管和病變導管、乳暈下方病變組織進行切除,直到可見正常乳腺組織為止,保證所有病灶可以一并切除,對乳暈后腺體進行松解,將凹陷的纖維條索切除,乳頭提起,乳頭內陷部分進行切除,對切口兩側邊緣皮膚進行修剪,保證外口部位可以進行梭形切除,將發(fā)炎的皮膚和瘢痕進行切除。通過0.9%生理鹽水進行創(chuàng)腔沖洗,對兩側腺體游離,將腺體殘端合并,在乳頭基底部通過5-0可吸收線進行內荷包縫合,促使乳頭恢復到正常外凸狀態(tài),不能過緊避免壞死和術后過度疼痛,如果過松可能造成乳頭內陷。手術區(qū)放置引流管,在皮膚和皮下組織進行全層一期縫合,皮緣對合要適宜,如果有間隙可能造成炎性物滲出。手術后給予抗生素消炎,注意清潔換藥,手術后2~3d拔出引流管。
1.3觀察指標
1.3.1觀察兩組乳腺炎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情況 臨床癥狀評價標準主要根據(jù)乳腺炎患者不同臨床癥狀進行評價,乳腺凹陷:0分:無凹陷,1分:乳腺凹陷Ⅰ型,2分:乳腺凹陷Ⅱ型,3分:乳腺凹陷Ⅲ型,乳頭溢液:0分:無溢液,1分:溢液少,2分:溢液中等量,3分:溢液較多,皮膚紅腫:0分:無紅腫,1分:微紅腫,2分:潮紅腫,3分:猩紅腫;乳房疼痛:0分:無疼痛,1分:輕度疼痛,2分:中度疼痛,3分:重度疼痛,腫塊大小:0分:無腫塊,1分:<4cm2,2分:4~9cm2,3分:≥9cm2,瘺管:0分:無瘺管,1分:有潰口,2分:有竇道,3分:有瘺管。臨床癥狀評分范圍是0~18分,分數(shù)越高,臨床癥狀越明顯。
1.3.2觀察兩組乳腺炎患者臨床療效情況 效果評價標準:痊愈:乳頭的溢液已經消失,乳房腫塊消失,瘺管切開后創(chuàng)面已經完全愈合;有效:乳頭溢液減少,乳房腫塊變軟、變小,瘺管切開之后創(chuàng)面有所愈合,無效:乳頭溢液仍然存在,乳房腫塊大小和硬度無明顯變化,瘺管切開之后創(chuàng)面不會愈合??傆行?痊愈+有效。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2.0建立數(shù)據(jù)庫,乳腺炎患者計量資料通過(x±s)的形式表示,通過t檢驗分析,乳腺炎患者計數(shù)資料通過百分構成比表示,x2檢驗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乳腺炎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情況
如表1,對照組和觀察組乳腺炎患者治療前臨床癥狀評分(9.61±1.90)分和(9.57±1.86)分均無明顯差異(t=0.09,P>0.05),觀察組乳腺炎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評分(0.97±0.72)分均低于對照組(2.53±0.93)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31,P<0.05)。
2.2兩組乳腺炎患者臨床療效情況
如表2,觀察組乳腺炎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17.16,P<0.05)。
2.3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兩組乳腺炎患者均無并發(fā)癥發(fā)生。
3.討論
漿細胞性乳腺炎又被稱為乳腺導管擴張,其往往多發(fā)生于非哺乳期,其主要以乳腺導管擴張、漿細胞浸潤是病變的主要基礎,患者以乳腺下方或者附近腫塊、乳頭凹陷、乳頭導管孔發(fā)生溢液,有粉渣樣的分泌物,乳暈旁有膿腫或者乳腺瘺管發(fā)生,病情容易發(fā)生反復,難以治愈。乳腺炎發(fā)生機理比較復雜,導管阻塞是乳腺炎發(fā)生的重要原因,導管阻塞主要是由于上皮細胞碎屑和大量脂質分泌物形成淤積,從而誘發(fā)乳管擴張,另外導管阻塞還可能對導管上皮形成化學性刺激,導管壁炎性細胞浸潤和纖維組織增生,乳管上皮發(fā)生破壞和脫落,導管內容物分解之后,經過擴張,導管壁發(fā)生滲出或者導管溢出進入到間質,促進導管周圍腺體出現(xiàn)抗原抗體反應,誘發(fā)炎性細胞浸潤,誘發(fā)無菌性炎癥。
乳暈部瘺管切除加一期縫合術主要應用于乳腺瘺管或者竇道患者,其反復不愈慢性瘺管或竇道,瘢痕形成比較多,進行瘺管和周圍瘢痕組織進行切除,采用一期縫合,并且乳頭內面主導管需要全部切除,避免手術后乳頭發(fā)生溢液或者炎性復發(fā)。對于伴有乳頭凹陷患者,乳頭內表面基底部要通過0號線進行內荷包縫合,對縫線進行收緊,促使乳腺向外凸起,保持縫線適當?shù)乃删o度,如果縫線過緊乳頭容易形成缺血壞死,縫線過松乳頭可能發(fā)生再一次凹陷。
本研究通過分析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乳腺炎患者78例臨床資料,依據(jù)治療措施不同進行臨床分組,對照組38例和觀察組40例。其中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性的乳腺病灶清創(chuàng)縫合術治療,觀察組采用乳暈部瘺管切除加一期縫合術治療,觀察兩組乳腺炎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情況,觀察兩組乳腺炎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情況。結果表明,對照組和觀察組乳腺炎患者治療前臨床癥狀評分分均無明顯差異,提示本研究治療后臨床癥狀評分的差異性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觀察組乳腺炎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乳腺炎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此研究結果和以往研究結果基本相似,提示瘺管切除是治愈漿細胞性乳腺炎最優(yōu)的手段,乳頭下病變導管切除是手術治療的關鍵,如果有必要還要進行乳頭矯形術,通過一期縫合可以有效的改善臨床癥狀和提高治療效率,從而降低損傷和復發(fā)率。
綜上所述,乳暈部瘺管切除加一期縫合術治療乳腺炎臨床癥狀明顯,預后良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