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威, 尚海茹, 馮國奇, 陳 曦, 牛恩利, 李 寧, 甘 強
(1. 北京理工大學 火炸藥研究院, 北京 100081;2. 北京理工大學 機電學院, 北京 100081)
?
高校開放實驗室建設與管理體制探究
楊威1, 尚海茹2, 馮國奇2, 陳曦2, 牛恩利2, 李寧2, 甘強2
(1. 北京理工大學 火炸藥研究院, 北京100081;2. 北京理工大學 機電學院, 北京100081)
開放實驗室是培養(yǎng)高端人才、科研技術發(fā)展的重要基地。該文依據(jù)高校實驗室的現(xiàn)狀和普遍存在的問題,從人員管理、儀器管理、網(wǎng)絡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探究,并提出了相關解決方案。
開放實驗室; 人員管理; 儀器管理; 網(wǎng)絡建設
開放實驗室通常是指其時間開放、資源開放、對象開放、各類科技活動開放。開放實驗室建設的根本目的是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寬松的研究環(huán)境,培養(yǎng)其設計思維、開拓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科學素質(zhì)和動手能力,為學生成長、服務社會建立基礎[1]。較傳統(tǒng)實驗室而言,開放型實驗室更加重視合作共享、高效便捷的運作模式,也更能適應新時期“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高素質(zhì)創(chuàng)新人才”的高目標。
開放實驗室理論雛形形成已久,但實踐中各種問題接踵而至,特別是計算機水平的高速發(fā)展,給開放實驗室的建設帶來了更多的機遇。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大部分高校在開放實驗室建設的形式上,僅僅停留在實驗室開放時間延長,未能很好地發(fā)揮開放實驗室在提高科研水平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的作用[2-3]。
目前,高校實驗室在人員建設方面存在著諸多弊端,主要表現(xiàn)在:多數(shù)實驗設備沒有專人管理,造成出現(xiàn)問題無人負責的現(xiàn)象;部分實驗室沒有固定的技術人員,影響了儀器使用的規(guī)范性;有些高校實驗室人員配備齊全,但沒有明確分工,不能各司其職,達不到應有的效果;職稱評定雖然與開放實驗室建設沒有直接關系,但它影響了工作者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缺少良好的獎懲機制。
開放實驗室應擁有一支專業(yè)水平高、技術熟練、工作熱情高的技術隊伍。該技術隊伍應做到項目帶頭人責任心強、科研能力雄厚;技術人員實驗能力強、專業(yè)知識牢靠、對研究的領域有很深見解。其中,項目帶頭人作為開放實驗室的專職科研人員,主要解決學術科研方面的問題;技術人員主要負責儀器設備的維修使用。分工明確,責任到人,才能夠保證開放實驗室有序運行[4]。
在人員建設方面,北京師范大學分析測試中心、北京市理化檢測中心等專業(yè)分析檢測機構擁有技術嫻熟的技術人員,其熟練的動手能力大大縮短了實驗操作時間,提高了儀器使用效率。國外大部分大學實驗室都配有科研助手,不但能提高科研效率,還能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科研人員。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國外許多高校有可借鑒的經(jīng)驗,如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戈分校和洛斯阿拉莫斯聯(lián)合建立的工程研究所,該研究所為國家實驗室吸納一批大學的教職人員,同時為實驗室工作人員提供了進修成為大學兼職教授的機會,該實驗室也為本科生提供培訓的機會,目的是培養(yǎng)高質(zhì)量學生,為國家實驗室儲備人才[4]。
同時,需采取一系列獎懲措施加以引導、鼓勵,摒棄完全按照發(fā)表論文數(shù)量、承擔項目個數(shù)進行職稱評定的模式,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實驗人員是實驗室工作的主體力量,他們專業(yè)知識水平和實驗操作能力的高低決定著開放實驗室工作的開展。為了提高他們的整體實驗水平,促進開放實驗室工作的創(chuàng)新,應加強對管理人員的職業(yè)培訓,提高其專業(yè)實驗的技能水平并掌握最新科技發(fā)展動態(tài)[5]。
開放型實驗室的健康運行與人員的管理密不可分,需要學校管理部門、教師、實驗技術人員及學生的大力支持和配合[6]。開放實驗室應真正做到有人問、有人教、有人干,才能真正實現(xiàn)其價值。
2009年教育部將全國高等教育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納入全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圖1 為近幾年教育部公布的我國高等教育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
圖1 2009—2014 我國高等教育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
由圖1可知,國家近幾年加大了對科學研究的投入。我國普通高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以每年高于10%的速度遞增,2014年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3 658.49億元,但如此龐大的儀器設備體系,當下的管理模式并沒有實現(xiàn)其全部價值。
傳統(tǒng)管理模式下實驗設備使用率低,許多的儀器設備在需要時購買使用,表現(xiàn)為有課使用、無課閑置,資源嚴重浪費。部分設備因管理不完善,未能及時出現(xiàn)在共享網(wǎng)站上而致使儀器閑置。一些精密儀器因操作不當未能及時進行維護,經(jīng)常處于維修狀態(tài),嚴重損耗了儀器的壽命。另外,實驗室經(jīng)費使用分散,導致實驗室只能購買基本的儀器設備,對大型儀器無法購買,也影響儀器設備的統(tǒng)一管理。如我校軍工特色的儀器設備分散存放于多個學院,缺乏統(tǒng)一管理,使用效率低下,又缺乏專人維護,儀器設備使用壽命沒有保障。
解決此類問題首先應建立一套完善的儀器設備購買制度,經(jīng)費統(tǒng)一管理。對需要購買的小型儀器可以報備后無閑置即可購進,對大型儀器,特別是單價高出一定金額的大型儀器,必須由建設項目管理部門會同相關職能部門組織專家組論證方可購買。配備專職人員每天記錄重要儀器設備的使用情況,在網(wǎng)站上及時更新,減少儀器設備的閑置和過度使用。另外,專業(yè)的技術人員應對精密儀器進行日常維護,減少操作不當造成的損壞,延長精密儀器的使用壽命。
開放實驗室還可以通過與企業(yè)、公司合作提高儀器設備的利用率,同時能帶來一定的經(jīng)濟效益,達到合作共贏的效果。開放實驗室應具備合理的運營機制,減少儀器設備資源的閑置浪費,也可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使科學研究更加順利[7-8]。
建設科學實用的網(wǎng)絡信息化系統(tǒng)平臺是實現(xiàn)開放實驗室建設的重要手段[9]。具有先進的網(wǎng)絡技術是實驗室設備、資源、管理等信息化、網(wǎng)絡化的重要依據(jù)。
網(wǎng)絡建設的主要優(yōu)勢是便捷,利于統(tǒng)一化管理。近幾年,不少高校已經(jīng)將它納入開放實驗室建設,但許多功能還不夠完善、沒有系統(tǒng)化,仍達不到預期的效果[9-10]。
國內(nèi)外部分的研究機構(見表1)已經(jīng)建立了較清晰的儀器設備共享管理體系,這些體系大致包括大型儀器設備預約管理系統(tǒng)、授權管理系統(tǒng)、計費管理系統(tǒng)、效益統(tǒng)計管理系統(tǒng)等幾個部分,通過預約、授權、計費3個模塊,實現(xiàn)了大型儀器設備信息明細、收費制定、使用流程等自動化管理。實驗中心通過統(tǒng)一登錄入口、身份認證進行資源分配、師資場地及設備設施管理[13]。網(wǎng)絡建設使得開放實驗室的運行機制更加健全,儀器的使用更加便利,運行效率得到極大提升。開放實驗室先進的網(wǎng)絡建設,有益于科研技術的發(fā)展。
表1 國內(nèi)外部分研究機構設備共享模式特點
開放實驗室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科技研究與創(chuàng)新的主要場所,其不斷發(fā)展與完善迎合著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高校開放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是學校建設與管理的重點,它可以為科研技術的發(fā)展提供基礎,為學生提供自主的學習環(huán)境,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獨立性,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及綜合素質(zhì)。通過加強開放實驗室人員建設、設備管理及網(wǎng)絡建設,使三者能夠有機結合,建立健全公共實驗平臺建設的各項條例,能促進儀器開放共用和資源共享,提高儀器的使用效益和投資效益。
References)
[1] 高明松.借鑒日本高校實驗室管理經(jīng)驗,加強我國高校開放實驗室管理[J].實驗技術與管理, 2006,23(11): 138-139.
[2] 單成明,周海云.高校實驗室開放教學的探討[J].寧波大學學報:理工版,2004(1): 253-254.
[3] 張靜榮.淺析實驗室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科技論壇, 2014(31):172-194.
[4] 盧瀟.美國研究型大學國家實驗室的科技創(chuàng)新機制[J].大學教育科學, 2015(1):110-115.
[5] 朱士虎.基于MOOCs模式的電子開放實驗室建設研究[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 2014(4): 74-76.
[6] 熊芳,劉甫,袁新來,等.基于頂層設計思想的開放實驗室模式初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5,34(1):266-269.
[7] 汪傳雷,許冰凌,葉春森.美國科技資源共享經(jīng)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現(xiàn)代情報, 2014,34(1):8-13.
[8] 章仁棠.關于民辦高校實驗室建設的幾點思考[J].世紀橋, 2015(1):81-82.
[9] 楊樂敏,余家瑜,溫青,等.高?;瘜W類開放實驗室建設與安全管理初探[J].廣東化工,2014(24):113-114.
[10] 梁宏.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建設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5,32(1):5-8.
[11] 徐林,盧廣宇,楊凱,等.遠程開放式云端虛擬實驗室建設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 2014(43): 254-256.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construction of open laboratorie and management system
Yang Wei1, Shang Hairu2, Feng Guoqi2, Chen Xi2, Niu Enli2, Li Ning2, Gan Qiang2
(1. Institute of Explosive and Propellants,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2. School of Mechatronical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
The open laboratory is an important base for cultivation of high-end talent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existent problems and the status of the university laboratory, this paper has mainly explored the personnel management, equipment management and network building, and put forward some solutions.
open laboratory; personnel management; instruments management; network construction
10.16791/j.cnki.sjg.2016.03.065
2015- 06- 18修改日期:2015- 09- 09
北京市教委共建項目(20130139127-6);北京理工大學火炸藥公共實驗平臺建設研究;北京理工大學實驗室研究項目(2014BITSYC15)
楊威(1979—),男,遼寧沈陽,博士,助理研究員,副院長,從事實驗室建設與管理工作及研究.
E-mail:sscyw@bit.edu.cn
G482
B
1002-4956(2016)3- 0255-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