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朝霞
摘 要: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大大提高了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和教育質量,如何巧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呢?作者結合多年教學實踐從巧用信息技術激發(fā)識字興趣,提高識字效率;整合閱讀教學最新信息資源;培養(yǎng)學生綜合寫作能力等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 信息技術 識字 課堂效率 語文課堂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說過:要在促進優(yōu)質教育資源共享上下工夫。信息技術對教育發(fā)展、提高質量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堅持應用導向,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實際運用,促進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現代化。那么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巧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呢?結合自己多年教學實踐,我從以下方面談談體會。
一、巧用信息技術激發(fā)識字興趣,提高識字效率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如何尋找一條快速識記、提高記憶效率之路是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核心所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巧用信息技術讓漢字結構規(guī)律得以較好展示,讓漢字的形和義的關系顯而易見,降低記憶難度,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識字效率。
如學習漢字“月”時,屏幕上首先出現一個彎彎的月亮,接著彎彎的月亮逐漸演變成一個“月”字。在這個奇妙的變化過程中,學生注意力比較集中,將這個非常形象的文字演變成學生的抽象思維。如教“磊”這個字的時候,可以通過課件分別在上、左、右三個方向出現三個不同顏色的石塊,一起奔向中間,然后越抱越緊,形成一個閃閃發(fā)光的“磊”字。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在快樂的欣賞中掌握字的含義,并且讓他們很快記住字的結構,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巧用信息技術,整合閱讀教學最新信息資源
語文教學過程中,有時會發(fā)現這樣的問題,課文容量有時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網絡資源拓展課堂教學,如教授大熊貓這一課的時候,上課的時候,和學生一起登錄“中國野生動物網”,通過網絡情境的引導,讓學生搜集與大熊貓相關的知識和資料,從而更好地整合課文知識,引發(fā)學生更多思考,讓學生在信息獲取、思維碰撞、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構建新知。通過網絡學習,讓學生知道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物種,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中國四川、陜西和甘肅山區(qū),大熊貓屬于高度瀕危物種,從而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滲透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三、巧用信息技術,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寫作能力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綜合寫作能力,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師追求的目標。通過長期教學實踐,我將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1.培養(yǎng)觀察能力。很多小學生平時說話一套一套的,但是寫作文的時候,往往感覺非??鄲?,甚至感覺沒什么話可說,主要就是他們平時沒有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所以對事物的認識停留在表面上,總是感覺這樣說不妥,那樣說也不妥,這時候可以借助多媒體在教學中演示靜態(tài)圖像,模擬動態(tài)過程,通過視頻、動畫等教學手段,讓學生在欣賞過程中不斷培養(yǎng)觀察能力,注重引導學生把多媒體觀察目標集中統(tǒng)一的特點與作文教學緊密結合,從而提高學生觀察能力,讓學生有感而發(fā)。
2.培養(yǎng)想象能力。小學階段學生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所以日常教學過程中,可以巧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通過對比方法讓學生接受更多知識,作文教學中,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創(chuàng)設與作文題目相關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展開想象的翅膀,不斷發(fā)散思維,從而充分激發(fā)他們的表現欲,非常想通過語言表達內心感受。
3.培養(yǎng)表達能力,發(fā)展思維能力。語文學習主要就是讓學生學會通過自己的語言和別人交際,所以加強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培養(yǎng)就顯得非常重要,但是現實教學過程中,難以創(chuàng)設一種讓學生非常想表達自己內心感受的情境,這就需要我們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善于思考、潛心研究,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創(chuàng)設好的情境。巧用信息技術可以將音、像、視、聽等有機結合起來,在充分激發(fā)興趣的同時,還可以把一些情景非常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不僅可以滿足兒童的好奇心,還可以幫助我們指導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如展現一個情境,再給出幾個關鍵詞,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通過自己的語言把關鍵詞串聯起來,一篇非常優(yōu)美的文章很快就呈現在我們面前,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強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信息技術在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方面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在幫助學生識字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和記憶,還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通過信息技術拓展教學容量,滿足學生好奇心和獲取更多課外知識。與此同時,還可以巧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但是,信息技術資源的運用要考慮到文本的特點和學生的特點,適時、恰到好處,才能見效于學生、見效于課堂。運用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播放課件,將信息技術恰如其分地應用到語文教學中,更好地促進語文課堂教學高效,提高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袁貴仁.促進優(yōu)質教育資源共享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R].
[2]張效民,禹明.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教學案例[C].
[3]語文課程標準解讀[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