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斌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進步,新課標的實行,在提倡素質教育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個體發(fā)展,讓學生擁有獨立的思想,不斷在學習中發(fā)揮主體性地位。教師要從學生的特點出發(fā)去教學,在全部學科中,語文學科以其自身魅力和人文性、工具性的特點在主體性教學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注重基礎知識的同時,更加注重對學生視野以及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強調學生的主體發(fā)展意識。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 學生主體 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129-01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發(fā)展的重要性
1.提升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在目前的標準下,進行小學語文的教學,老師應該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這是教育發(fā)展的方向。然而,我們目前的教育卻是一直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一直處于課堂的統(tǒng)治地位?,F行的教育制度,學生在課堂上只會安靜地聽老師講述知識,看似遵守紀律,但是對于學生的發(fā)展沒有幫助。因此,為了順應教育發(fā)展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素質,應該特別注意提升學生的主體性。
2.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主體性
語文作為基礎學科,對于一個學生整體發(fā)展的提高有非常大的影響。學生在語文課堂上不僅學習到知識,還能慢慢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體驗學習成就,完善主體性體驗,這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幫助。我們需要讓學生全面的發(fā)展,需要均衡提高各種能力。為了實現這種目的,教師需要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提高自身能力。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發(fā)展的實現措施
1.明確師生關系
在當前新課標實施當中,強調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主體性發(fā)揮,尤其是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學生這種意識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可以讓他們以后的學習更加主動,更加積極的去思考、去探索、去求知。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就是要不斷鍛煉學生們的能力,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在教學中的定位,主要是成為課堂的主導者,并不是主體者,也不能成為學習的包辦者,例如,當學生在預習新課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預習,并且把自己不清楚不明白的問題寫在小本子上,在上課時,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問題進行提問,但是教師解決學生問題的過程中,不能將問題完全透露給學生,而是慢慢的滲透、慢慢的引導,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找到問題的答案。教師需要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空間,去消化課堂知識,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能力,這比給學生灌輸知識更重要。
2.加強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相對于語文教學來講,對于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當中需要對學生情緒的調動進行有效把握,采用相關方式對學生學習情趣進行激發(fā)。然而,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通常忽略了這個環(huán)節(jié),甚至還有一些教師認為這個環(huán)境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是沒有必要的,重要的是合理把握課堂時間,將課本內容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講解完。這種想法并不正確,一個有效的導入能夠使學生的積極性很好地被調動起來使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得到極大的提升。所以,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內容,合理選擇導入方式,巧妙導入語文課程內容,從而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他們的求知欲望。
3.實行分層次教學
學生的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因此學習的效果有差異。這就需要老師能夠因材施教。老師通過設置不同標準的學習強度以及分類布置作業(yè),才能讓學得快的學生可以更大地發(fā)展,學得慢的同學可以慢慢鞏固,防止互相影響。這樣的情況下,學習好的學生和學習困難一些的學生都能夠找到自己的學習樂趣。教師在提出問題時應該根據學生的差異對所提出的問題作出調整,也就是分層次教學。對于成績好一點的學生可以盡量提高一下問題難度,可以使學生有種克服挑戰(zhàn)的成就感;對于基礎不好的學生,教師應該稍稍降低要求,改變形式,引導他們多提問,通過這個方式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在提問的過程中,學生就變被動為主動,不自覺中發(fā)展了主體性。
4.學習和生活相聯系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目的不僅僅在于讓學生學會課堂上的基礎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生活中對這些知識有所應用。學生主體性意識的形成需要課堂內外相結合的培養(yǎng),讓學生自然而然的從課堂上到課堂下,感受語文的魅力,那么這樣,在課堂上只有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才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比較有限,除了學習基本的課堂知識外,基本很少有時間讓學生和教師之間有所了解,這樣家長和教師之間要建立起溝通機制。讓學生在家長和教師共同的關注和培養(yǎng)下,主體性有更好的發(fā)揮,善于發(fā)現生活與語文之間的聯系。
三、結語
在教育改革不斷推進的今天,小學語文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廣大教育工作者在語文教學方式上進行了不斷的探索,各種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陸續(xù)應用在教學過程中,但要想使小學生在語文課程中投入更多的熱情、學到更多的知識,還是應當重視學生的主體發(fā)展,學生只有在主觀上意識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
參考文獻:
[1]張彪.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主體參與教學策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
[2]王鳳霞.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實現[J].新課程(小學),20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