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梅
【摘要】語文作為每個中國人都必須學會的科目,它的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說。同時,它也是一門內(nèi)涵豐富而且相當有趣的學科,語文不像數(shù)學那么枯燥無聊,不像英語那么難以理解,它既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但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只注重了語文的工具性,只是機械的將知識灌輸給學生,沒有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魅力。而現(xiàn)代新課標要求教學要能體現(xiàn)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結(jié)合,要讓語文學習從閱讀做起,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通過高效閱讀來提高教學質(zhì)量進行分析,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guān)鍵詞】語文 課堂閱讀 提高 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071-02
一、小學生語文課堂閱讀的特點
1.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不強
在如今應(yīng)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許多學生對于學習的主動能力相較以前,有很大的退步,學生把學習自然而然的變成了一種對抗考試的無奈之舉,而沒有清楚的意識到語文學習本身對一個人的重要作用。在語文課堂中,大部分學生都是在被迫接受學習內(nèi)容,導(dǎo)致學生沒有意識到自己參與課堂、融入課堂的重要性,這不光會對學生的成績提高沒有絲毫幫助,而且會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造成很大的影響。
2.學生的閱讀面不夠廣闊
由于一些客觀條件的影響,現(xiàn)在學生的閱讀面變得有些狹窄,因為很多家長都認為語文學習不去如一些理科學習,比如數(shù)學等重要,他們認為這些理科課程能夠更好的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對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有更為重要的影響,所以他們會干預(yù)學生對于語文方面的一些閱讀,其實不然,有調(diào)查顯示,同一層次學習能力的學生,在接受文學課外閱讀與不接受課外閱讀的學生相比較,在未來的發(fā)展差距是很明顯的,在小學時期,能夠保持良好閱讀習慣的學生,在進入初中、高中和大學以后,在對待同一件事方面,情商更高,思維也更加活躍,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更強。但是當前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不分家長和教師只認為理科方面的學習對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更明顯,所以會限制孩子們的課外閱讀,導(dǎo)致學生的閱讀量較小,閱讀面也不夠廣闊。
3.教師機械的傳授知識
在現(xiàn)在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還是把學生當作小孩子來看待,教學中沒有考慮到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學以傳授為主,缺少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對話,在解決課堂上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時,沒有考慮學生的感受,只是一味的在講臺上進行講解,沒有通過對學生提問等方式來了解學生,機械的向?qū)W生灌輸著知識,而且在教學內(nèi)容上重技能輕策略,對于閱讀的方法和策略在教學中很少有體現(xiàn)。
二、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效率
1.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主動性
在教學課堂中,要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積極主動性,要貫徹新課標“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自己作為課堂的主體,培養(yǎng)他們的參與課堂的意識,孔子曾經(jīng)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去樂知者”,這充分表明了興趣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只有學生對閱讀提起了興趣,他才會慢慢的喜歡上閱讀,然后,才會把閱讀當作一件有意義的事去實踐、去完成。另外,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和條件,學生在課堂上對老師所教的東西有疑問時都可以自由舉手進行提問,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可以通過分組討論、互相合作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這樣才會激發(fā)出學生主觀上參與課堂,融入課堂的意識,為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礎(chǔ)。
2.閱讀要抓住文章的特點
對于學生課堂閱讀的教學,教師要能根據(jù)文章的不同特點來知道學生用不同的閱讀方式來進行,一些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只單純認為學生只要能把文章讀熟了,讀會了就可以,其實不然,不同類型的文章的閱讀方式是不同的,首先,閱讀的方式分為很多種,比如默讀、朗讀、朗誦、泛讀、精讀等等,閱讀有方法,但是沒有固定的方法,要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和文章文體的不同,來選擇適合的閱讀方法。
3.加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
要想提高學生課堂閱讀效率,加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是必不可少的一種方法,而這樣做目的主要有兩個,其一,可以很好的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課外讀一些他們感興趣的圖書,能夠加強他們對于閱讀這件事情的熱情,有效提高閱讀效率,其二,課外閱讀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面,讓他們能夠?qū)W到更多的知識,而且,因為不同知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聯(lián)系,多進行課外閱讀,可以讓學生把不同知識融會貫通起來,無形中加深了他們對所學到的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對于他們的未來發(fā)展有著很強的積極作用。
4.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
尊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用發(fā)展和欣賞的眼光來看待他們之間的這種差異,在實際教學中,要根據(jù)每個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來為他們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和任務(wù),因材施教,把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發(fā)揮出來,在一些不同的語文閱讀項目中,可以讓不同性格類型的學生去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比如一些性格活潑的學生,就讓他們在演講、朗誦環(huán)節(jié)大展所長,一些性格比較內(nèi)向的學生就讓他們在閱讀欣賞談感受等項目上大顯身手。不同教學方式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塑造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人格。
2.不同文體的文章閱讀方式不同
教師在引導(dǎo)學生進行閱讀時要關(guān)注文章的文體有何不同,因為不同文體的文章的閱讀方式是不同的,比如敘事類文體,就是以敘事為主,閱讀中要把握事件的經(jīng)過,體驗和感受主人公的思想情感,而說明文作為一種實用文體,重在了解說明的方法,另外比如詩歌類文體,就要在閱讀中把握文章的詩情畫意,在朗誦中升華情感。在對待不同文體的文章時,要注意把握閱讀的方式和側(cè)重點,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加強對閱讀策略的研究,是提高課堂閱讀質(zhì)量的關(guān)鍵措施。
三、小結(jié)
閱讀對于語文課堂的教學有著很強的積極作用,它是一種學習的方法,當前小學語文課堂上學生的閱讀存在著很大的問題,本文就小學生課堂閱讀的特點以及如何提高他們的閱讀效率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和探討,但由于本人學歷的局限性,尚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希望本文能給同行和社會熱心人士帶來一些幫助。
參考文獻:
[1]黃乃佳.閱讀教學文體意識培養(yǎng)的再探究[J].學術(shù)期刊《中國校外教育》,2012年3期.
[2]龔建敏.閱讀教學中不同文體的指導(dǎo)[J].學術(shù)期刊《語文教學與研究(教師版)》,2007年7期.
[3]朱俠.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研究[J].學術(shù)期刊《軟件(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3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