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琛
【摘要】學校、家庭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我們教育的種種不當,在某種程度上促使當前的校園暴力事件的頻繁發(fā)生。我們應該反思我們的法律、家庭教育。
【關鍵詞】校園暴力 教育 學生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018-01
一、關于校園暴力
校園暴力問題是一個國際性的社會問題,在許多國家和地區(qū)都普遍存在,只是程度各有不同而已。我們在這里討論的主要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暴力行為,即學生校園暴力,它是指由學生自己所實施的各種校園暴力行為,包括損壞財物、攜帶刀具、吵架對罵、打架斗毆、作弄取笑、欺侮別人、武力脅迫勒索等。如果校園中的暴力事件不斷發(fā)生而得不到有效控制,就會歪曲青少年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破壞他們積極進取,努力奮斗的正確信仰,導致他們崇尚暴力,相信邪惡比正義更有力量,暴力比智力更有價值。本文從加強法律、家庭教育的角度,通過對學生校園暴力的教育解弊,找到病癥之所在。
二、對策
解決的辦法之一,一定要重視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法律教育。加強法律的教育,教師應當有效拓展教學過程,提升學生法制意識,引導學生守法、用法。
(一)強化法律知識教育,讓學生全面了解法律常識
在思品教學中,許多學生總是認為法律離自己很遠,對法律知識了解甚少,在思品教學中,針對這種現(xiàn)狀,從三個方面入手,加大了法律知識教育力度,提高學生對法律知識的了解。一是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法律常識教育,要向學生介紹有關法律常識的教育,在教育學生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侵害、實施自我保護的同時,也充分考慮到意外情況,進行安全教育。二是利用教學拓展活動強化法律知識教育。教師在板報中專門設立了《法律園地》,摘取各種法律常識要點進行宣傳,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滲透法律知識教學,提高學生對法律常識的了解。
(二)緊密結合學生實際,讓學生深刻感受法律尊嚴
思品教學中滲透法律教育,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緊密結合學生學習生活實際,以學生生活中發(fā)生的涉法案例作為教學素材,可以增強學生的生活感知,對學生的思想發(fā)展與行為規(guī)范產(chǎn)生警示作用,感受到法律的尊嚴,增強教學成效。
(三)有效拓展教學空間,讓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思想震撼
除了課堂教學之外,教師還應當充分運用各種教育資源,強化對學生的法制教育,構建立體生動的教學模式,促使學生內心產(chǎn)生強烈的思想震撼,增強教育成效。多組織學生參觀了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圖片展覽活動。
(四)制定思想行為準則,讓學生的學習生活有章可循
開展法制教育,增強學生法制觀念,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思想與行為發(fā)揮引導作用,規(guī)范學生的言行,做懂法守法的好公民。針對這樣的教育目標,在教育教學中注重緊密聯(lián)系學生學習生活,引導學生開展了“做遵紀守法好公民”大討論活動,重點結合學生學習與生活實際,對一些苗頭性問題開展深度挖掘與分析,逐一討論制定改正措施。
解決的辦法之二:注重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學?!?,是孩子品德形成的根基,它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著特殊的作用。我們要注重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教育要與孩子成長相契合。教育兒童首先要理解兒童,根據(jù)兒童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進行教育。發(fā)揮父母良好的榜樣作用。父母要“愛之有度”。父母的愛要做得很有分寸,認識到錯愛的危害,第一種是溺愛,第二種是“暴君式的愛”,第三種是“只管花錢的愛”。家長要承擔起家庭教育的責任。注意學生的引導。從多方面關心愛護子女。
解決辦法之三:要談終身教育必須從基礎教育開始,要做到老有所樂必須從年幼時教育就開始注意,目前,我國對校園暴力傷害案基本上是以故意傷害追責,而刑法規(guī)定,故意傷害罪是指故意非法傷害他人身體并達成一定的嚴重程度、應受刑法處罰的犯罪行為。如果造成的身體傷害程度很輕,則不追究故意傷害罪。因此,對于某些惡劣造成心理重大創(chuàng)傷但不足以定罪的行為:如逼迫學生吃屎、上傳學生隱私照片等并沒有相關部門出面處罰。在此,需要學校方面把好關,首先,要有相應人員管理學校暴力事件人員,必要時應成立相關學校權利部門,不僅僅是學生告知才受理,而是主動發(fā)現(xiàn)并處理此類案件。 校園暴力是一個世界性問題,在其背后,我們不僅要反思對施暴學生的法律知識和意識的教育,更應反思如何教育學生從小遠離暴力,并通過嚴懲校園傷害行為保護學生合法權利。綜上所述,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教師要強化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增加學生的法律知識,提升法制意識,時刻以法律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家長要承擔起家庭教育的責任,要與孩子成長相契合,我們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校園暴力現(xiàn)象解析——《教學與管理》,2002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