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歌心,付麗燕,楊曄琴,項彬彬,姜文莉
?
溫州城市社區(qū)老年人救護知識現(xiàn)況調查
高歌心,付麗燕,楊曄琴,項彬彬,姜文莉
摘要:[目的]了解溫州城市社區(qū)老年人對救護知識知曉情況。[方法]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溫州城市社區(qū)215名60歲以上老年人對基本救護技術、常見意外救護技術、疾病救護技術及常見災害救護技術4個方面知識了解情況。[結果]老年人群救護知識缺乏,學習救護知識的意愿相對較高。[結論]重視老年人學習救護知識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各種途徑提高老年人的救護知識,以積極應對意外傷害。
關鍵詞:溫州市;城市社區(qū);老年人;救護技術;意外傷害
隨著人均壽命的延長,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2010年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國60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的13.5%[1]。由于年齡老化帶來生理機能衰退,視覺、聽覺、嗅覺、平衡功能受損,使他們成為意外傷害的高危人群。老年人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患病率高,容易發(fā)生心血管意外。提高老年人的自救、互救能力,對于預防老年意外傷害的發(fā)生、提高意外傷害的救助成功率,有著重要的意義。本研究旨在通過對溫州城市社區(qū)老年人救護知識及技能進行調查,了解老年人救護知識知曉現(xiàn)狀,以及其對救護知識的需求情況,為開展老年人的救護教育提供客觀依據。現(xiàn)報道如下。
1.1研究對象2014年6月—2014年11月采用方便抽樣方法選取溫州市60歲以上老年人215人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97人,女118人;年齡60歲~82歲,平均年齡68歲;文化程度:文盲24人,小學55人,初中56人,高中/中專59人,大學及以上21人;婚姻狀況:在婚178人,離異/喪偶/未婚37人;居住方式:與子女居住47人,與配偶居住94人,與配偶及子女居住44人,獨居20人,其他10人;月收入:2 000元以下47人,2 000元~3 999元93人,4 000元~5 999元48人,6 000元以上27人;慢性病史:無81人,有134人;半年內有無發(fā)生意外傷害的情況:有28人,無187人。
1.2調查工具及方法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老年人的救護知識,在紅十字救護普及內容的基礎上,經救護培訓師資修改后確定問卷內容。①調查對象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齡、性別、居住方式、文化程度、婚姻狀況、月收入、有無慢性病等;②救護知識知曉水平:包括基本救護技術、常見意外的救護技術、疾病的救護技術及常見災害的救護技術4部分內容,共20個題目。每個題目采用“是”“否”二分類答案。③參與救護培訓的主觀意愿:調查老年人參加20個常用救護技術的意愿,采用“愿意參與”“不愿意參與”二分類答案。調查員通過統(tǒng)一培訓,與老年人一對一溝通,取得知情同意,根據老年人是否有讀寫能力,選擇老年人自行獨立填寫或者調查員協(xié)助填寫兩種方式完成問卷,填完當場收回。本次共發(fā)放問卷225份,收回221份,有效問卷215份,有效回收率95.56%。
1.3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Epidata3.2建立數據庫,以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的統(tǒng)計描述,計數資料采用構成比和率進行描述。
2.1溫州城市社區(qū)老年人急救知識掌握情況(見表1)
表1 溫州城市社區(qū)老年人常見急救知識知曉情況(n=215)
2.2溫州城市社區(qū)老年人對常見急救知識培訓的主觀意愿(見表2)
表2 溫州城市社區(qū)老年人對常見急救知識培訓的主觀意愿(n=215)
3.1溫州城市社區(qū)老年人救護知識了解情況本研究結果顯示:社區(qū)老年人現(xiàn)場急救知識缺乏,老年人救護知識知曉率普遍偏低,這與老年人記憶力減退、文化程度不高以及前些年我國沒有充分重視救護知識的普及等原因有關[2]。在已經掌握的救護知識中,中暑知曉率居首位(62.79%),這可能與溫州地區(qū)夏季氣候炎熱、中暑多發(fā)有關。而救護技術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操作——現(xiàn)場心肺復蘇知曉率僅為24.19%。提示:應該盡快普及現(xiàn)場心肺復蘇術,病人急性發(fā)病時,老年人除了會撥打“120”,還能給予現(xiàn)場心肺復蘇術,為后期救護贏得寶貴時間。
3.2溫州城市社區(qū)老年人對救護知識、技能需求情況本研究顯示:在救護知識需求方面,愿意參與糖尿病昏迷緊急發(fā)病急救和腦卒中急救培訓的人數最多,這可能與老年人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較高有關,他們希望獲得相關的救護知識,以便在危急時刻給自己或者家人實施及時、有效、準確的救護措施。愿意參與率超過50%的有11項救護內容,說明越來越多的老年人認識到救護知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國已經全面進入老齡社會,老年人作為意外傷害的主要受害人群之一,更應該提高自身救護技能。在對老年人進行救護培訓時,應根據老年人群的特點和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3],例如糖尿病昏迷緊急發(fā)病急救、腦卒中急救、人為災害(火災)等老年人常見意外,可以通過開展講座沙龍、模擬場景訓練等多種教育方法,促進其掌握相關知識;對于老年人群需求不大但是又比較重要的內容,例如現(xiàn)場心肺復蘇術、休克、昏迷、暈厥的急救、氣道異物梗阻等可以選擇年齡較輕且健康狀態(tài)良好的老年人進行培訓[3];對于危險品泄露的處理、地質災害(地震等)等內容,因發(fā)生概率較低,可以通過分發(fā)救護宣傳圖譜進行宣教。
3.3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提高老年人救護知識溫州市屬于經濟較為發(fā)達的沿海區(qū)域,社區(qū)老年人群對保健、康復、健康教育的需求也相對較高,且文化程度較高,經過系統(tǒng)培訓完全有能力掌握救護知識、技能。通過在社區(qū)老人活動中心設置救護愛心站,長期提供各類救護知識的宣傳手冊;對于年齡比較大、文化程度較低的老年人,開展各項救護普及講座,以了解救護知識為主,著重強調如何呼救,撥打“120”救護電話等;社區(qū)組建老年人的救護志愿者團隊,對于有照顧者的家庭,安排急救志愿者定期上門宣傳家庭常見救護知識,著重培訓照顧者的救護知識技能;聯(lián)系老年大學,邀請紅十字會的專業(yè)師資,每學期安排1次或2次的救護講座課程[3];建立微信聯(lián)絡公眾號,上傳救護知識和視頻,方便老年人隨時隨地咨詢和學習救護知識。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政府在加大社區(qū)救護團隊建設的同時應該加大救護宣傳力度,提高社區(qū)老年人學習急救知識的積極性,吸引社會對此方向的注意力,增強志愿者的普及效果,按照老年人的意愿多向其宣傳一些家庭常見救護知識,以多種方式、多種途徑擴大宣傳范圍,提高普及力度,改變其被動等待救護為積極主動進行自救,甚至互救的現(xiàn)狀。
參考文獻:
[1]李碩雅.從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看我國人口問題[J].經濟論壇,2012(1):89-91.
[2]夏九一,李玉,王琴,等.老年人自救與互救能力的現(xiàn)狀調查及分析[J].激光雜志,2013,34(3):110-111.
[3]屠樂微,祝雪花,姜麗萍,等.溫州市民現(xiàn)場急救知識培訓現(xiàn)狀調查[J].護理學雜志,2012,27(11):85-86.
(本文編輯張建華)
基金項目浙江省教育廳一般科研項目,編號:Y201534259;溫州市2014年第一期科技計劃項目,編號:R20140005。
作者簡介高歌心,實驗師,碩士研究生,單位:325000,溫州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付麗燕、楊曄琴、項彬彬、姜文莉單位:325000,溫州醫(yī)科大學。
中圖分類號:R473.2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23.031
文章編號:1009-6493(2016)08B-2909-03
(收稿日期:2016-01-06;修回日期:2016-07-10)
Survey of status quo of ambuiance knowledge of elderly in urban communities in Wenzhou
Gao Gexin,Fu Liyan,Yang Yeqin,et al
(Nursing College of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Zhejiang 325000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