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類招生的實施,使高職院校生源的質量良莠不齊。這給《基礎會計》的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本文將分析分類招生學生的特征,并結合《基礎會計》課程的特點,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考核等方面進行改革探討,以期為《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提供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分類招生 教學改革 基礎會計
2007年,教育部開始進行高職院校自主招生改革試點工作,自主招生將成為高職院校未來招生的主要渠道。安徽省于2009年開始開展高職院校自主招生試點工作,并自2016年開始,將高職院校的自主招生考試改稱為分類招生。安徽審計職業(yè)學院自2014年首次開始實行自主招生,2014年至2016年,安徽審計職業(yè)學院自主招生的計劃人數(shù)分別是200人、720人、1160人,占當年招生計劃總人數(shù)比例10%、30%、50%。根據(jù)安徽省自主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要求,預計2017年,我省高職院校將不再通過高考統(tǒng)招招生,全部實行分類招生。由于分類招生生源的參差不齊,給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痘A會計》作為安徽審計職業(yè)學院大多數(shù)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之一,在分類招生背景下,做好教學改革迫在眉睫,對該問題的研究也具有很大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分類招生學生的特征分析
分類招生學生與高考統(tǒng)招生相比,在綜合素質、基礎知識、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別。通過對安徽審計職業(yè)學院近2年自主招生學生的調查,總結出自主招生學生有以下特征。
1.學習基礎差,缺乏學習積極性。通過自主招生進入我校的學生,其高中時期成績都比較差,自招班學習氛圍差,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同是自主招生,對重點本科高校而言是“拔尖”,而對高職院校而言卻是“掐尾”。筆者于2015-2016學年第一學期同時承擔統(tǒng)招班和自主招生班的《基礎會計》教學任務,通過對這兩個班級該課程期末考試成績進行比較,結果如下:
2.以自我為中心,自尊心強,自我約束能力弱。與統(tǒng)招班相比,自招班學生上課紀律差,遲到、早退,甚至逃課者大有人在。課堂上,玩手機、聊天、睡覺十分常見,不喜歡老師上課提問,對于老師的互動,部分學生一言不發(fā)或者直接以“不知道”作答,更有甚者以此為榮,導致課堂氣氛死氣沉沉。另外,自主招生學生太過以自我為中心,經常以身體不舒服、賴床、不喜歡授課老師等原因請假或逃課。自主招生班學生自尊心強,排斥被貼上“自主招生”的標簽,但就是不重視學習。
3.價值觀念存在偏差。多數(shù)通過自主招生的學生家庭條件較好,認為讀大學只為一張大專文憑,對于學習抱一種無所謂態(tài)度。在生活上,喜歡與他人攀比,價值觀念存在偏差。
二、分類招生政策下《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改革建議
分類招生將成為高職院校未來招生的主要渠道已是必然,《基礎會計》是財會專業(yè)的基礎專業(yè)課程,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會計理論知識及手工做賬能力。面對生源質量的下降,為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目標,《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1.調整教學內容,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目標?!痘A會計》是一門基礎性課程,包含基礎會計理論和簡單的會計實務操作,也是后期學習《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會計課程的基礎。在分類招生背景下,學生基礎較差,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比如,在教學過程中,加入工作情景,充分利用會計教學軟件,真實的各種業(yè)務發(fā)票,讓學生手工登記記賬憑證、日記賬、總分類賬以及財務報告,并同時完成會計電算化,與手工賬登記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另外,根據(jù)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目標,重新分配理論課時與實訓課時。會計基礎理論固然重要,但高職學生不愿理解理論,看重實務能力,在分類招生政策下,學生更是如此,所以在保證教學完整性的基礎上,適當減少理論課時,增加實訓課時,以期提升學生的手工做賬能力和會計電算化能力。
2.多元化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影響教學成效的重要影響因素?!痘A會計》的教學方式不能太過于死板,不能照本宣科,不能完全按照統(tǒng)招生的方式教學,要充分發(fā)揮分類招生學生的活躍能力、主動性,因材施教,采用傳統(tǒng)教學與現(xiàn)代教學相結合,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多媒體技術,讓微課、慕課、翻轉課堂走進會計實訓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基礎會計》的興趣。具體教學過程中,盡量選擇一家實體企業(yè),選擇某一時期的經營業(yè)務,根據(jù)真實的業(yè)務發(fā)票,完成各種憑證、賬本的登記,同時,利用會計軟件,完成會計電算化工作,既鍛煉手工做賬能力和電算化技能。根據(jù)實際業(yè)務的復雜程度,可以分小組完成記賬工作,并進行適當?shù)莫剟詈吞幜P。
3.改變考核方式。目前,我院《基礎會計》為考試課,期末卷面成績占比70%,平時成績占30%。在分類招生班級,由于學生不注重理論學習,若依舊采用此考核方式,將必然導致大量學生掛科,為此,筆者認為,作為高職院校學生,實務技能顯得更為重要,所以,對于《基礎會計》課程的考核可以適當降低期末成績比重,或者直接以考查方式進行考核,比如按照學生完成手工做賬和電算化的實際情況直接給出最終成績,這既可提高學生及格率,也激發(fā)學生對手工記賬和電算化的學習興趣,提升了實務技能。
三、結語
分類招生政策背景下,雖給各高職院校帶來更多的自主權利,但卻給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為適應高職院校財會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目標,《基礎會計》的教學需盡快改革,這便要求根據(jù)分類招生學生的特征,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考核等方面進行調整,為提升學生會計綜合技能奠定基礎,以期實現(xiàn)財會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目標。
參考文獻:
[1]朱吉玉.高職自主招生學生學習特點和教學改革研究[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3).
[2]牛存超.自主招生形勢下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探析[J].哈爾濱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3).
作者簡介:周姍穎(1987—),女,漢族,安徽宿松人,安徽審計職業(yè)學院教師,研究方向:會計教學。
※基金項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項目(制度邏輯和實踐效果比較下的高職院校自主招生現(xiàn)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