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大學 呂連菊
?
中美服務貿易的本地市場效應研究
闞大學 呂連菊
本文利用1992~2014年的數(shù)據(jù)對中美服務貿易的本地市場效應進行了實證檢驗,發(fā)現(xiàn)本地市場效應和勞動力要素稟賦均促進了中國對美國的服務出口,后者小于前者;運輸服務和旅游服務、教育服務、金融服務、保險服務、電信服務、廣告服務、研發(fā)與測試服務及建筑工程咨詢服務的本地市場效應顯著,計算機與信息服務的本地市場效應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專利權與特許費、管理、咨詢與公共關系服務、法律服務、設備的安裝、維護與修理服務不存在本地市場效應。因此,一些傳統(tǒng)服務貿易行業(yè)存在本地市場效應,一些新興服務貿易行業(yè)也存在本地市場效應,說明可以通過發(fā)揮本地市場效應來擴大中國對美國服務出口,扭轉服務貿易逆差,優(yōu)化服務貿易結構。
服務貿易;本地市場效應;引力模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服務貿易發(fā)展較快,2014年服務貿易總額達6,043.4億美元,相對于1982年的43.41億美元,增加了139.22倍,年均增長速度為16.13%。其中,2014年服務貿易出口為2,222.1億美元,進口為3,821.3億美元,年均增速分別為14.57%和17.44%。但依據(jù)比較優(yōu)勢指數(shù)公式計算,發(fā)現(xiàn)中國服務貿易整體比較優(yōu)勢指數(shù)為負數(shù),版權及許可費、保險服務、金融服務等大多數(shù)行業(yè)比較優(yōu)勢指數(shù)也均小于0,那么為何中國服務出口增速會如此之快?其次,2014年運輸服務、旅游服務、建筑服務等傳統(tǒng)服務出口占服務出口總額的50.4%,相對于1997年的63.8%,降幅較為明顯。而眾所周知,中國在傳統(tǒng)服務貿易上的國際競爭力較強。那么,旅游、運輸和建筑3個傳統(tǒng)服務出口占比為何會下降?最后,2014年中國服務貿易逆差達到了1,599.3億美元,同比增長了35%。那么,在外需不景氣的現(xiàn)狀下,如何扭轉中國服務貿易逆差?本文將基于新貿易理論提出的本地市場效應,以中美服務貿易為研究對象來回答上述問題。
Behrens等(2004)、Okubo和 Rebeyrol(2006)、Combes等(2008)、Ghazalian 和 Furtan(2009)等在理論上證明了本地市場效應的存在,而Huang等(2013)、Chen 和 Zeng(2014)則通過理論分析得出了相反的結論。對于本地市場效應的實證檢驗,Behrens等(2004)、Domeque等(2011)人實證研究了兩國產業(yè)相對需求增加是否會促使相對產量更大幅度增加,進而驗證本地市場效應的存在性;Schumacher(2003)、Brulhart 和 Trionfetti(2005)、Crozet和 Trionfetti (2008)等人則實證檢驗了產業(yè)相對市場規(guī)模的相對出口彈性,依據(jù)彈性值正負號來判斷本地市場效應是否存在。國內學者則主要是基于中國數(shù)據(jù)和雙邊或多邊貿易數(shù)據(jù),運用超額需求法和引力模型進行實證檢驗,如錢學鋒和梁琦(2007)、邱斌和尹威(2010)、許統(tǒng)生和涂遠芬(2010)、顏銀根(2010)、祁飛和李慧中(2012)、馮偉和徐康寧(2012)、錢學鋒和黃云湖(2013)、王嵐和盛斌(2013)等人的實證研究。
上述學者對于本地市場效應的實證檢驗基本均是以制造業(yè)為對象,僅發(fā)現(xiàn)闞大學(2013)、闞大學和呂連菊(2014)實證檢驗了中日服務貿易和中國服務貿易的本地市場效應,尚未發(fā)現(xiàn)以中美服務貿易為對象的研究。而美國是中國的主要服務貿易對象,2014年兩國服務貿易總額高達568.43億美元,其中出口143.83億美元,進口424.6億美元。故以中美服務貿易為對象實證研究本地市場效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依據(jù)Schumacher 和 Siliverstove(2006)的引力模型,本文設定以下模型:
上式中的i、j分別表示出口國和進口國,ω表示產業(yè),EX、Y、c、y、D、Z分別表示出口額、產品供給能力、資本/勞動比、人均GDP、雙邊距離、虛擬變量。其中Y用GDP來衡量,c是衡量要素稟賦狀況,y是衡量進口國需求,D是測度兩國貿易成本,Z則是測度歷史、語言和雙邊貿易政策等因素的影響。
由于在雙邊貿易中,Dij=Dji,Zkij=Dkji,故式(1)與式(2)相減,可以得到下式:
由于以中美服務貿易為對象進行研究,因此,出口國和進口國分別為中國和美國。上述變量中服務業(yè)進出口數(shù)據(jù)源自美國經濟分析局(BEA),中國和美國的GDP和人均GDP分別源自《中國統(tǒng)計年鑒》和國研網。至于資本/勞動比的測度,由于其和人力資本密切相關,借鑒Schumacher 和 Siliverstove(2006)的做法,用人力資本衡量,而對于中美的人力資本,用高校入學率來測度,數(shù)據(jù)源自《國際統(tǒng)計年鑒》和BEA。
(一)中美服務貿易整體情況本地市場效應
表1 ADF平穩(wěn)性檢驗結果
表2 整體情況實證結果
(二)中美服務貿易分行業(yè)本地市場效應
表3 分行業(yè)實證結果
本文利用1992~2014年數(shù)據(jù)對中美服務貿易的本地市場效應進行了實證檢驗,發(fā)現(xiàn)本地市場效應和勞動力要素稟賦均促進了中國對美國的服務出口,后者小于前者;運輸服務、旅游服務、教育服務、金融服務、保險服務、電信服務、廣告服務、研發(fā)與測試服務及建筑工程咨詢服務的本地市場效應顯著,計算機與信息服務的本地市場效應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專利權與特許費、管理、咨詢與公共關系服務、法律服務、設備的安裝、維護與修理服務不存在本地市場效應。由此可見,不僅一些傳統(tǒng)服務貿易行業(yè)存在本地市場效應,一些新興服務貿易行業(yè)也存在本地市場效應,這說明在外需不景氣的情況下,可以通過發(fā)揮本地市場效應來擴大中國對美國服務出口,扭轉服務貿易逆差,優(yōu)化服務貿易結構。但目前中國城鎮(zhèn)居民服務性消費支出比重不升反降,年均增長速度明顯偏低,原因在于實物消費的升級和價格替代效應對服務消費形成擠壓、收入差距過大降低整體服務消費水平、房地產業(yè)畸形發(fā)展造成較大的消費擠出效應、公共服務供給不足和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限制消費增長。
因此,為了擴大服務需求,需消除制約服務需求的因素。一是政府可以通過采取價格、稅收、信貸、金融等經濟手段引導居民將消費需求更多地轉向服務消費領域,引導人們進行選擇性消費,以促進新興服務業(yè)發(fā)展。二是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完善收入分配機制,規(guī)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收入分配的透明度,需健全職工工資的正常增長機制,通過對壟斷行業(yè)工資進行雙重調控、促進農民持續(xù)增收、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加大對高收入者的稅收調節(jié)、減輕中低收入者的稅收負擔等措施,來縮小行業(yè)、城鄉(xiāng)和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差距,進而提高整體服務消費。三是在遵循市場規(guī)律前提下,深化住房制度改革,鼓勵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調整營銷策略,適當調低房價,降低房地產業(yè)畸形發(fā)展造成的服務消費擠出效應。四是加大對民生領域投入,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人們服務消費。對于公益性較強的非基本性公共服務,政府可通過財政補貼、PPP模式、貸款貼息等方式支持社會團體或組織舉辦。對于公益性較弱的非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政府僅需宏觀調控,主要由市場調節(jié)供需。五是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人們服務消費。需不斷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大力促進農民工、非公經濟組織從業(yè)人員等參加社會保障;并逐步提升社會保障待遇水平,使其與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增長相適應;同時需建立更加完善的社會救助體系,加快發(fā)展社會福利事業(yè)。
[1] 馮偉, 徐康寧. 產業(yè)發(fā)展中的本地市場效應——基于我國2004~2009年面板數(shù)據(jù)的實證[J]. 經濟評論, 2012, (2).
[2] 闞大學. 中日服務貿易本地市場效應研究[J]. 南方經濟, 2013, (3).
[3] 闞大學, 呂連菊. 中國服務貿易本地市場效應研究: 基于與31個國家的雙邊面板數(shù)據(jù)[J]. 財經研究, 2014, (10).
[4] 祁飛, 李慧中. 擴大內需與中國制造業(yè)出口結構化: 基于“母國市場效應”理論的研究[J]. 國際貿易問題, 2012, (10).
[5] 錢學峰, 梁琦. 本地市場效應:理論與經驗研究的新近進展[J]. 經濟學季刊, 2007, (3).
[6] 錢學峰, 黃云湖. 中國制造業(yè)本地市場效應再估計: 基于多國模型框架的分析[J]. 世界經濟, 2013, (6).
[7] 邱斌, 尹威. 中國制造業(yè)出口是否存在本土市場效應[J]. 世界經濟, 2010, (7).
[8] 王嵐, 盛斌. 中國對美制成品出口競爭優(yōu)勢: 本土市場效應與比較優(yōu)勢——基于倍差引力模型的經驗分析[J]. 世界經濟文匯, 2013, (2).
[9] 許統(tǒng)生, 涂遠芬. 中國可貿易產業(yè)本地市場效應的估計及其政策啟示[J]. 經濟學動態(tài), 2010, (7).
[10] 顏銀根. 中國全行業(yè)本地市場效應實證研究——從新經濟地理角度詮釋擴大內需[J]. 上海財經大學學報, 2010, (6).
[11] Behrens,K., et al. Testing the Home Market Effect in a Multi-country World [R].CEPR Discussion Papers No. 4468, 2004.
[12] Brulhart, M., Trionfetti, F. A Test of Trade Theories When Expenditure is Home Biased [J].CEPR Discussion Papers No. 5097, 2005.
[13] Chen, C. M., Zeng,D. Z. The Home Market Effect: Beyond the Constant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R]. Tohoku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 2014.
[14] Combes, P., Mayer, T., Thisse, J. F. Economic Geography: The Integration of Regions and Nations [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8.
[15] Crozet, M., Trionfetti, F. Trade Costs and the Home Market Effec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8, 76.
[16] Domeque, C. N., Fillat, C., Sanz, G. The Home Market Effect in the Spanish Industry, 1965~1995 [J].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2011, 46(2).
[17] Ghazalian,L., Furtan,W. Home Market Effect in the Presence of Multinational Activities Location and Nationality [J].Int Rev Econ, 2009, 56.
[18] Huang, Y. Y., Lee, C. T., Huang, D. S. Home Market Effects in the Chamberlinian-Ricardian World [J]. Bulletin of Economic Research, 2013, 137(6).
[19] Okubo,T., Rebeyrol, V. Home Market Effect and Regulation Costs: Homogeneous and Homogeneous Firm Trade Models[R].HEI Working Paper, No.2, 2006.
[20] Schumacher,D. Home Market and Traditional Effects on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a Gravity Approach [R]. DIW Discussion Paper, No.344, 2003.
[21] Schumacher, D., Siliverstovs, B. Home Market and Factor Endowment Effects in a Gravity Approach [J].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 2006, 142(2).
The Study on the Home Market Effects of Sino-American Services Trade
KAN Da-xue Lü Lian-ju
Using the data from 1992 to 2014 to empirically study the home market effect of Sino-American services trade and various industries, the paper finds that the home market effect and the traditional comparative advantage with labor force factor endowment have promoted service exports from China to the United States, but the promoting effect of the home market effect is larger than the promoting effect of the traditional comparative, transport services, tourism services, education services, financial services, insurance services,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s, advertising services,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services, construction, architectural and engineering services have significant home market effect. The home market effect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is not significant. Royalties and license fees, management, consulting, and public relations services, legal services, installation, maintenance, and repair of equipment services do not have home market effect. Therefore, some of the traditional service sectors have local market effect. Some emerging services trade industries also have local market effect. We can use local market effect to expand its service exports to the United States, reverse the services trade deficit, and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services trade.
services trade; the home market effect; gravity model
(責任編輯:梁麗華)
F752
A
1006-1894(2016)04-0088-09
闞大學,經濟學博士,南昌工程學院經濟貿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服務貿易;呂連菊,南昌工程學院經濟貿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區(qū)域經濟。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多重約束下的中國區(qū)域分工演化與協(xié)調發(fā)展研究”(項目編號:13CJL062)、南昌工程學院青年基金項目“江西服務業(yè)產業(yè)集聚對FDI的影響研究”(項目編號:2014SK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