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玲
摘 要:語言是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諺語同文學(xué)作品、詩歌一樣是語言的精華。諺語是一種特殊的語言現(xiàn)象,具有鮮明的結(jié)構(gòu)特征和獨特的表達效果。本文通過對英、漢諺語的分析與對比,找出了英漢諺語的共性與差異。
關(guān)鍵詞:英語;漢語;諺語;對比;翻譯
一、引言
諺語,是民間流傳的富有哲理的通俗、簡練的定型語句?!爸V語,在我國最早出現(xiàn)在夏商時代,英國諺語最早的見之于8世紀的古英語”。英語諺語是富于色彩的語言形式,一般具有生動形象、喻義明顯、富于哲理的語言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英語諺語反映了英語民族的文化特點。
二、英漢諺語表達形式的比較
某些英語諺語和漢語成語、俗語在表現(xiàn)形式和含義方面是一致的或基本一致的。如:
Pride comes before a fall.
驕兵必敗。
Enough is as good as a feast.
知足常樂。
有些英語諺語雖然在語言習(xí)慣和文化背景方面和其相對的漢語諺語之間存在著某些差異,而且所比喻的事物并不一樣,但它們的喻義卻相互吻合,而且表達方式也很相似。如:
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appears.
說曹操,曹操到。
有的諺語喻義清新,形象逼真,從字面就能看出原文的喻義來。如:
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
金錢是萬惡之源。
Money talks.
錢能通神。
有些英語諺語常常“采用對稱的修辭手段,具有強烈的對比色彩”。使用這一修辭手段的目的在于加強語勢,宜于說理,讀后有心悅誠服之感。中國的許多諺語都有對應(yīng)的英語諺語,兩者意思相同或者相似,完全可以互相代替,請看下面:
①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兩個腦袋比一個腦袋更好)
②說曹操,曹操到 / When we talk about the devil, he will appear.(當(dāng)我們談?wù)撃Ч淼臅r候,他將會出現(xiàn))
三、英漢諺語表達特征的比較
漢語中以十二生肖為內(nèi)容的諺語數(shù)量眾多,流傳廣泛,是廣大群眾所創(chuàng)造并喜聞樂見的富有氣息和情趣的語言表達形式,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兔子不吃窩邊草”。相比之下,英語諺語主要有如下特點:
1.使用倒裝句。把要強調(diào)的部分提前,而把主語部分后置。
To err is human.(=Human is to err.)
人必有過。
2.修飾主語的定語從句后置,強調(diào)前面部分。
He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
(=He who laughs last laughs best.)
笑到最后,笑得最好。
3.省略主語和謂語動詞,或省略其中之一。
Easier said than done.
(=This is easier when it is said than when it is done.)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4.省略定語從句的先行詞。
Who shows mercy to an enemy denies it to himself.
(=He who shows mercy to an enemy denies it to himself.)
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
5.直接用not否定實義動詞。
Judge not from appearance.
(=Dont judge from appearance.)
不要以貌取人。
“說話、寫文章運用諺語或者俗語,都能帶來相當(dāng)好的修飾效果”。像毛澤東《論十大關(guān)系》中有一句話:“你要母雞多生蛋,又不給它米吃;又要馬兒跑得快,又要馬兒不吃草,世界上哪有這樣的道理”。運用諺語來說明一個道理,不僅活潑生動,而且準確貼切,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度。
四、英漢諺語的翻譯
有兩則關(guān)于同一條英語諺語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的譯例。其一是“清水不濃血卻濃”,其二是“血濃于水”。從字面上看,上述兩則譯例譯得固然不錯,似無可厚非。而且譯文讀起來很順,又比較易懂,但讀后似有不知所云之感。這是因為譯文的形象沒能準確地傳達出這條諺語的喻義來。
Longman Dictionary of English Idioms上對這條諺語的解釋是“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of the same family is stronger than other,relationships”。因此,這則諺語似可以借用漢語中一句俗語“親不親一家人”來譯更能表達出“屬于同一血緣關(guān)系的一家人比別人更親近一些”的寓意。先看下面一些常見漢語諺語的英譯:
1.“天下無不散的宴席”有人直譯為“There are no feasts in the world which do not break up at last”。老外聽后,也許很難體會其中意義。如果按照美語說法,也許更易理解:“All good things come to an end.(所有好的事情總有結(jié)束的一天)”。
2.對于一些俗語和諺語要采用直譯和意譯的方法,如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不要以貌取人);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
五、結(jié)束語
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無論是漢語諺語還是英語諺語,都是人們根據(jù)自己對自然界、對社會和人生的真實感受創(chuàng)作出來的,是“在它使用過程中不斷加以凝練,而且廣泛地流行開來,能夠表達出一個相對完整意義的短句”。它們具體來源于何時何地,是什么人創(chuàng)造的,一般弄不清,而是在人們之間互相口耳相傳,歷久不衰,它們是相對穩(wěn)定的,還有一定的靈活性。它們“內(nèi)容精辟,語言簡潔,寓意雋永,猶如智慧之花,讀來妙趣橫生,素有語言的食鹽之稱”。
參考文獻:
1.張業(yè)菊.英語諺語的主要源流及結(jié)構(gòu)特點[J].武漢交通科技大學(xué)報,2000,8:13.
2.李惠芬.英語諺語的句法結(jié)構(gòu)特點和修辭特點[J].西安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01,5:25.
3.唐啟運.成語、諺語、歇后語典故概說[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1.
4.馮翠華.英語修辭格[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