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蘭(江蘇揚州教育學院附屬中學,江蘇 揚州 225009)
課堂觀察在體育學科應用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研究
徐春蘭
(江蘇揚州教育學院附屬中學,江蘇 揚州 225009)
課堂觀察為豐富教學模式提供了新的維度和視角,使評課體系更具專業(yè)性和科學性,這種專業(yè)的聽評課方式逐漸走進教育理論工作者和一線教師的視野,研究發(fā)現(xiàn)課堂觀察對改善學生課堂學習、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形成學校合作文化等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隨著課堂觀察進入專家和一線教師的視野,課堂觀察成為各學科的熱點研究課題,涉及語文、數學、英語、政治等。體育學科在課堂觀察中也有部分教師進行了探索研究,但具體研究到了什么程度、研究的廣度和深度怎樣、效果如何,暫未有定論。本文就當前課堂觀察在體育學科的研究現(xiàn)狀進行一個初步探討,為一線研究者進行課堂觀察奠定一定的基礎。
2.1 研究對象
課堂觀察在體育學科應用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中國知網數據庫(核心期刊相關文獻)和維普中文期刊數據庫1989年至2015年關于體育課堂觀察的相關文獻,了解當前國內外關于體育課堂觀察發(fā)展的現(xiàn)狀、存在問題和發(fā)展趨勢。
2.2.2 數理統(tǒng)計法
運用Excel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
2.2.3 邏輯分析法
在研究過程中,對有關資料、文獻進行比較分析,在撰寫過程中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邏輯分析。
3.1 體育課堂觀察概念的界定和研究
對課堂觀察概念的界定國內已經比較明確,主要以崔允漷和陳瑤《課堂觀察指導》一書對課堂觀察的定義為準。崔允漷在國內首先提出課堂觀察的定義,筆者更推崇陳瑤定義:“研究者或觀察者帶著明確的目的,憑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關輔助工具(觀察表、錄音錄像設備等),直接或間接(主要是直接)從課堂情境中收集資料,并據資料作相應研究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笨梢源_認課堂觀察作為一種研究方法已為大家所接受。趙富學在《體育課堂觀察的內涵、價值與生成策略研究》中指出,在體育課堂中,由于教學空間的開放性,觀察是時時刻刻都在發(fā)生的事情,在體育課程改革和體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過程中,體育課堂觀察應被賦予雙重語境中的含義:一是體育課堂中的教師教學行為;二是體育課堂教學研究方法。從這兩層含義來講,現(xiàn)階段對體育課堂觀察的定位,也是將課堂觀察作為一種課堂研究方法。
3.2 體育課堂觀察的研究廣度
在知網和維普網中以體育課堂觀察為關鍵詞或題名,共收索到文獻30篇。其中,與體育課堂觀察緊密相關的文獻是22篇,這其中,有北京李健副教授關于課堂觀察的文獻5篇,浙江大、中、小學教師關于課堂觀察的文獻5篇,上海、江蘇、河南各2篇,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qū)有23個省級行政區(qū)尚未涉研究(表1)。且發(fā)現(xiàn)22篇課堂觀察文獻中,理論研究的文獻11篇,實踐操作的文獻也是11篇(表1),不難得出體育課堂觀察還處于一個實踐不足、理論有待發(fā)展的階段。
3.3 體育課堂觀察理論研究視點
對現(xiàn)有關于體育課堂觀察的文獻進行總結與歸納,體育課堂觀察的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體育課堂觀察維度和內容的確定、體育課堂觀察研究價值這2個方面。
3.3.1 體育課堂觀察的維度、內容
不同的依據產生了不同的課堂觀察維度。范軍平依據“學生和教師是課堂中的主體,課程是將這兩個主體聯(lián)系起來的紐帶,師生圍繞課程展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會產生特定的文化”,將體育課堂觀察的維度定為“學生學習、教師教學、課程性質、課堂文化”4個維度。李健等人依據體育課的特點與結構,認為體育課堂觀察的維度:課前準備、課的實施、學生學習的效果、教師價值的體現(xiàn)、課堂教學總結與反思。維度的確定,有利于人們進一步理清體育課堂觀察的概念,減少困惑。
課堂觀察的內容一般分為自我觀察和觀察他人。自我觀察即一邊講一邊觀察,主要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行為,觀察他人是我們常說的聽課。體育課堂不同于一般室內課,它是一個動態(tài)的、開放的課堂,即時性和社會性都高于其他學科的教學。在進行課堂觀察時若想所有事情全部觀察到是不可能的,所以觀察內容要明確。聚焦核心內容成為課堂觀察常用的策略,它要求觀察者緊緊圍繞特定主題,設計相關的觀察視角和視點,根據選定的觀察點設計可操作的量表,通過量表的數據(證據)收集進行分析,根據分析給出推論和建議。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課堂現(xiàn)象都可以成為觀察點,只有遵循可觀察、可記錄、可解釋的原則,才能實現(xiàn)觀察目的。
李健等人在體育課堂教學觀察中,為一線教師將觀察內容進行了總結概括,在實踐操作的時候,可依據提供的內容選擇自己要觀察的內容。李健根據課的結構確定觀察的內容分為5個方面:(1)課前準備。包括學期教學計劃、單元教學計劃等。(2)課的實施。包括體育教學組織管理、課堂教學氣氛維護等。(3)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包括觀察學生的情緒、學生問的互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參與練習的效果等。(4)體育教師價值的體現(xiàn)、教學方法的運用、教學信息的傳輸。(5)課堂教學評價與反思。
3.3.2 體育課堂觀察的作用與價值
課堂觀察的意義與作用主要集中在改善學生課堂的學習,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有助于學校合作文化的形成。而對于體育教師來講,借助課堂觀察可以使體育教師之間實現(xiàn)知識共享,促進專業(yè)成長;有利于凝聚體育教師的團隊智慧,實現(xiàn)體育教學創(chuàng)新;有利于體育教師反思課堂教學問題;有利于完善體育教師成長路徑。
表1 體育課堂觀察相關文獻情況一覽表
3.4 體育課堂觀察實踐與反思
課堂觀察作為研究方法,在體育課堂中運用也引起了不少一線教師的關注,在設計適合課堂觀察的量表,研究體育課準備活動、體育課堂有效性等方面,顯現(xiàn)出一定成效。
3.4.1 體育課堂觀察量表的使用
課堂觀察量表是課堂觀察中的核心問題,支撐著課堂觀察的動態(tài),掌握著課堂觀察的方向。運用觀察量表,將課堂情況以定性和定量2種方式記錄下來,便于課后更科學地研究教學活動。
設計體育課堂教學觀察量表要根據課堂教學特點及體育課的結構確定。體育課堂教學3段式(即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為結構研究體育課堂教學觀察的指標是相對穩(wěn)定和合理的,便于教師操作。孫英俊根據觀察目的設計了教師導入觀察表、準備活動有效性觀察記錄表、小組合作探究觀察記錄表、教師教學內容和情境預設與目標達成的有效性觀察表,也比較符合體育課的特點。在實踐操作中,浙江省的教師們還設計出了練習時間與次數量表,教師講解的內容與時機及學生行為表現(xiàn)量表。此外,李健將課堂觀察量表設計為評價性價性觀察量表和教學組織觀察量表,還有體育課堂教學師生互動行為觀察量表都可以借鑒。
不管量表在具體操作中如何進行,一定注意設計時要量化、細化、客觀化和科學化。要根據觀察內容有針對性地設計,操作性要強。
3.4.2 課堂觀察作為研究方法在體育學科中的具體應用
課堂觀察作為研究方法參與體育課堂的研究。探尋運動技能教學與體育游戲的融合點,運用課堂觀察法,尋找典型案例;在對中學體育課前準備情況的調查與分析中,運用課堂觀察法,在課堂上觀察學生及老師的課前準備情況,并對其在體育課前準備情況進行記錄、統(tǒng)計。除此之外,了解體育課堂教學現(xiàn)狀及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武術教學、體育課堂教學反饋與有效糾錯、診斷課堂有效性等方面,都運用課堂觀察法。課堂觀察已經逐步走進教師觀課、評課的過程中,成為不可或缺的研究方法。
3.4.3 體育課堂觀察實踐后的反思
眾多體育課堂觀察的實踐者進行課堂觀察后,發(fā)現(xiàn)現(xiàn)階段課堂觀察時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課堂觀察需要被觀察者抱著上家常課的心態(tài)來上課,要求被觀察者具有愿意接受他人觀察并不受現(xiàn)場觀察影響的心態(tài)。如果課堂觀察者觀察到的是一節(jié)經過反復“打磨”的課,觀察意義就大打折扣了,不利于觀察教師和上課教師反思課堂教學問題。
(2)關于量表使用的反思:①依據不同層次的課堂的需求,課堂觀察的量表應該需要不斷修改,觀察的對象和內容需要靈活機動。②量表設計時要考慮選擇適合的記錄內容和方式,為使記錄更有效,可根據需要,將幾個觀測點整合到一起記錄或將參加觀摩的教師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有目的、有針對性、有重點地進行課堂教學觀察和記錄。③在開發(fā)觀察量表的時候,要考慮如何從盡可能多的方向來觀察同一個點。因為,指向同一個觀察點的數據越全面、越翔實,我們的觀察活動才越有說服力。
(3)課堂觀察是運用科學的方法解決教學藝術中的一部分問題,它善于對課堂行為的局部進行分析與診斷,而不善于對課堂事件進行整體、綜合、宏觀地把握。課堂觀察只允許選擇一個或若干個觀察點或課堂行為進行觀察研究,不能包容所有的行為或較多個觀察點。
體育課堂觀察是一種有計劃地觀察學生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的特點、反應以及需求的課堂研究方法。這種有系統(tǒng)、有計劃的研究活動,使教師能夠更好地探究課堂。
課堂觀察尚未引起全國各地體育教師們的關注,可以更廣泛地開展研究。
體育課堂觀察的內容要根據體育課的特點進行選擇,聚焦核心內容成為課堂觀察常用的策略。根據體育課的結構確定觀察的內容為課前準備、課的實施、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體育教師價值的體現(xiàn)、課堂教學評價與反思5個方面。
課堂觀察能促進體育教師由觀察他人課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汲取他人的經驗,改進自己教學技能,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
運用體育課堂觀察量表,能夠更科學地研究教學活動。量表的研制要貼近體育課堂,要量化、細化、客觀化和科學化,有針對性,操作性要強,而且需要根據不同課型、不同層次的課設計不同的量表。
[1] 崔允漷,沈毅.課堂觀察20問[J].當代教育科學,2007,12(24):7-16.
[2] 陳瑤.課堂觀察指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3] 趙富學,王發(fā)斌.體育課堂觀察的內涵、價值與生成策略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8,28(4):83-88.
[4] 范軍平.課堂觀察技術在中學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教學研究,2012,35(3):102-108.
[5] 李健,劉曉燕,趙德喜.體育課堂教學觀察[J].體育教學,2006(3):20-21.
G807.3 文獻標識碼:A
1674-151X(2016)02-060-03
2016-01-13
徐春蘭(1983 ~),中教一級,碩士。研究方向:中學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