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忠秋
【關鍵詞】小學生 數學語言 表達能力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7A-
0008-03
數學語言是數學思維的載體,數學學習實質上是數學思維活動,交流是思維活動中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數學課程標準中就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形式”。由于數學語言具有準確、抽象、簡潔和符號化等特點,因而農村小學生學習和掌握起來存在一定的困難。以下,筆者將結合當地農村小學生存在的數學語言表達問題,進行詳細的原因分析,并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以期提高當地農村小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一、農村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存在的問題
邕寧區(qū)是一個典型的農村城區(qū),當地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還有待于提高,特別是數學語言能力普遍偏低,主要表現在:
(一)學生不能準確規(guī)范地使用數學語言
學生數學語言口頭表達水平較低,課堂上對數學語言的理解和掌握較差,導致口語和數學語言之間的轉換不順暢。同時,有的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學習數學時因感到困難而容易失去學習的興趣。
(二)學生表達欠流暢
在交流中,只有少數學生渴望發(fā)言,絕大多數學生是光聽不說,甚至被迫發(fā)言時也是猶豫不決的。即使有的學生勉強發(fā)言了,其表達也是語言羅嗦、詞不達意、條理不清。大部分學生都不能準確使用數學語言,思維是不連貫的,導致學習數學時存在困難。
(三)學生基礎不牢
大部分學生沒能掌握各種數學語言所表述的條件以及條件間的相互變動,導致不能正確理解數學知識和解答方法。
二、原因分析
為了分析當前農村中學生數學語言能力的現狀,筆者對城區(qū)7所學校的114名教師和597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本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教師問卷和學生問卷都設計了12道封閉題。通過調查分析,我們發(fā)現農村小學生數學存在語言障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方面
1.不愿說。有些學生性格內向,只愿作聽眾。即使是參與討論的學生,所討論的內容也是缺乏一定的組織語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有的學生由于聽不懂教師的問題或缺乏訓練,不能很好地組織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生不愿表達,教師就不知道其思維過程,也就不能對其學習表現作出科學合理的評價,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挫。由于學生的一些錯誤認識沒能及時得到糾正,因而還會在以后的練習中再次出錯。
2.不敢說。學生不敢說的原因有多種,一是由教師性格所致。有的教師不允許學生有任何不同于自己的見解,當學生發(fā)表的看法與自己的不相同時,不是被忽略就是被反駁,久而久之學生就迫于教師的威嚴而不敢說;二是學生說話缺乏條理,回答問題達不到老師的要求;三是學生擔心自己的表現不符合要求而受到同學的取笑。特別是在課堂上,學生往往會很緊張,存在張口結舌,斷斷續(xù)續(xù),語不成句,語序顛倒等現象。這是由于學生缺少語言實踐,自信不足造成的。
3.不會說。小學生由于閱讀量少,知識面窄,數學語言積累少,加上教師缺乏指導和訓練,因而出現了“不會說”的尷尬局面。再加上農村小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因而缺乏豐富的數學語言積累。
(二)教師方面
1.提問方式不當。由于歷史原因,我城區(qū)的部分農村教師沒有經過專業(yè)、系統(tǒng)的師范專業(yè)培訓,教學基本功不扎實;對于課堂提問,沒有認真設計,隨意性強;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數學語言時不夠嚴謹,以及提問模棱兩可、表述不清、簡單機械,這些都在影響學生數學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如一位教師在教學《積不變規(guī)律》時,讓學生觀察:2×3=6,2×30=60,2×300=600,然后這樣提問:誰來說說這幾道題?這樣的提問模糊不清,學生不清楚教師的要求,當然就無法準確回答教師的問題。
2.激勵性語言少。學生有了說話的愿望,才能自由地進行。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需要教師營造融洽的、積極的學習氛圍,而部分教師在課堂上沒有激情,嚴肅有余活潑不足,課堂氣氛沉悶,對學生動輒批評或冷漠處理,不注重使用激勵性語言,因而難以激發(fā)學生的發(fā)言興趣。
3.駕馭教材的能力不夠。由于教師對教材缺乏研究,因而出現了沒有注意規(guī)范使用數學語言,不重視教學的數學語言訓練,對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沒有注意及時指導等問題。
4.不注重給學生提供發(fā)言的機會。部分教師的觀念還未得到更新,還是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采用灌輸式教學,教師一言堂,總是擔心學生聽不懂;而有的教師對于知識點的形成,沒有真正從發(fā)展學生思維的角度考慮,也沒有為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考慮,在組織學生討論時,沒有精心設計討論內容,多是形式上的討論。久而久之,很多學生有一種慣性和被動參與學習活動的感覺,缺乏發(fā)言的自覺性,消極參與,被動地等待教師講解。
三、方法與策略探究
結合以上調查分析,筆者認為,要想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需要教師采取如下教學措施:
(一)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想說
數學課堂是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發(fā)散思維能力的主要陣地,也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的主要陣地,特別是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數學問題的核心陣地。低年級學生大多天真、可愛,他們有強烈的好奇心和表達的欲望,在處理每件事情上他們都想有出色的表現,很想繪聲繪色地表述一番。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熟悉和生動的生活情境可以激活他們的思維,促使他們產生表達的欲望。因此,教師要學會利用生活與教材中現有的情景,創(chuàng)設新穎熟悉的語言情境,讓孩子樂于表達。如一位課題組老師在教學《排列與組合》這節(jié)課時,利用當時電視正在熱播的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以羊村開運動會,請學生當裁判員用數字1、2、3、4設計出兩位數的運動員編號。學生很積極地參與,當討論到哪些編號給灰太狼和灰灰時,個個搶著舉手發(fā)言,說要給它們不吉利的編號14、41,讓它們輸掉。在動畫活動的情境中,學生想說、敢說,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