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麗
摘 要:竹山話是最地道的楚語,自從竹溪從竹山劃分出去以后,竹山方言就成了研究楚語的最直接最地道的語言,在現(xiàn)存的文獻記載中,有關(guān)竹山話語法格式的探究極少,在竹山縣志尚有零星的關(guān)于聲韻調(diào)的記載,本文將從語法格式來探究竹山話的特殊的地方,為進一步研究做粗略的準(zhǔn)備。
關(guān)鍵詞:方言;語法格式;楚文化
提起竹山話,可以說是最地道的楚地方言了。因為地處湖北省的西北部,竹山地區(qū)相對來說比較閉塞,但是正因為這樣,語言很少受到外來流行語言的沖擊反而保留了很多原汁原味的楚地方言,形成了有別于湖北其他地區(qū)語言的方言島,成為方言研究的“活化石”。下面結(jié)合我們語言學(xué)的相關(guān)的理論來看一下竹山話的具體的語法格式,并特別指出竹山話區(qū)別于普通話的成分。
1 名詞的詞綴
⑴“老”。在竹山方言里面,經(jīng)常用“老”這個詞頭,比如老幺,老三,老四等表示在同輩中排行最小,這個老也相當(dāng)于“小”、“幺”,這三個詞頭可以互相替換使用。有時候也用這樣的詞頭表示親昵、喜愛的感情色彩,比如“我的老兒子!”通常表示對孩子的寵愛,這和東北地區(qū)的方言有點相近。⑵用“子”這個詞尾用的也多,比如“狗娃子”、“老頭子”、“狼巴子”等,這些詞很明顯帶有不喜歡的意味,有點兒輕視、瞧不起的意思。要是罵人都會用到帶“子”的詞尾,表示輕賤。⑶還有“包兒”作為詞尾的,比如“弄包兒”表示這個人比較邋遢、不講衛(wèi)生,也帶有嫌棄的意思,在一些鄉(xiāng)村也說“弄僧”。⑷竹山話還常常把“娃兒”這個詞掛在嘴上,最開始我以為只是媽媽稱呼小孩子的,后來在 街頭基本上聽到各種人在叫,這是一個普通的稱呼,但是經(jīng)常是年長的人稱呼年輕的人,有的也帶有一些親切的意思,但是街頭小販和客運司機叫你“娃兒”的時候,通常是為了做生意的需要,其中并沒有什么感情色彩。用動詞、形容詞加后綴等構(gòu)成轉(zhuǎn)指行為者或?qū)傩該碛姓叩闹溉嗣~。
2 定語+中心語
在竹山方言里面既有定語+中心語格式,也有中心語+定語格式,這兩種格式的詞匯可能完全一樣,但是卻表達了不同的意思。例如,“客人”就表示和普通話一樣的家里的來的客,一般在竹山話里是省略“人”,直接說“客”,通常指的是數(shù)目可以算清的幾個客人;“人客”就不一樣了,是通常家里過紅白事件的時候計算人流量的一個說法,比如來了幾席人,加起來有多少“人客”,而“人客”的多少也反映了一個家庭在當(dāng)?shù)氐穆曂徒?jīng)濟實力。再例如“公雞”和“雞公”也表示不一樣的意思,“公雞”就是普通話里的雄性的雞,與“母雞”相對;“雞公”通常是指所有的肥大的雞,經(jīng)常是指那種肉很多的雞,比如有家店就叫“陳氏燒雞公”,實際上就是以雞肉為原材料的餐館。類似的還有“肉干”和“干肉”,也是一個表示泛指,一個表示特指。這和普通話相比,顯得分類更仔細,詞匯的使用也更靈活。
3 名詞的小稱一般有以下幾種形式
⑴重疊:比如:米——米米,這表示的是很小很嫩的果實類的東西,像“花生米米”,就是說花生剛剛出來的新鮮的花生米;也表示說話人的喜愛之情,通常這樣的重疊出現(xiàn)在小孩的口中,比如“刀刀”、“花花”、“車車”,這類詞經(jīng)常是大人教小孩子說話時用的。⑵加“子”作為后綴。例如“雞子”、“貓子”、“狗子”“被子”、“床單子”,這通常表示的一類詞,在普通話里就是直接去掉“子”。⑶其他后綴加上變調(diào)。比如“布片”,在 竹山話里經(jīng)常說“布”或者是“布領(lǐng)巾兒”,并且“領(lǐng)巾”變成升降調(diào),指的是做鞋子用的邊角余料。⑷加上“片兒”后綴。比如“腳片兒”、“席片兒”、“篾片兒”“洋芋片兒”,加上“片兒”通常表示纖細、輕薄的事物,帶有憐惜的意思,要是說“你這個洋芋片兒刀工好”,就是表示你切的薄,切的好。類似的還有“絲兒”、“條兒”這樣的后綴,都是表示類似于薄片或者輕絲的事物,通常用于食物的比較多。
4 特定的表示褒貶意義的格式
⑴貶義:[piA55]這個詞本身就是在竹山話里面表示不喜歡、厭惡的意思,也表示所說的對象程度差、不滿意等意義,也有蔑視的意味在里面,比如。[piA55]淡”表示口味輕了;“[piA55]胡”表示這個人或者事情是稀里糊涂的,亂糟糟的。另有“板”單獨作為形容詞是說這個人很固執(zhí)、腦袋不靈活,有時候也是說這個人比較笨,比如“板貨”就是說你這個人太蠢了,腦袋瓜子不靈活。還有[tia?53]也是說這個人很笨。⑵褒義:“拎欣”通常是說一個人穿衣打扮很整潔,并且讓人覺得很伶俐,就是相當(dāng)于普通話的仙女一樣;“嘹亮”在普通話專指歌聲嘹亮,在竹山方言里面是指這個人很精明能干的,不是那種泛泛之輩。
5 代詞
⑴竹山話的人稱代詞和普通話一樣,就是你、我(額)、他,就是第二人稱代詞讀音不同。復(fù)數(shù)、領(lǐng)屬關(guān)系基本都和普通話一樣,表示敬稱通常會加上“老”、“爺”之類的詞綴,表示晚輩的時候就是加上“娃子”、“娃兒”。反身代詞常用“個人”,比如“個人屋滴”就是指自家人。表示別人家就是“人家屋滴”、“別個”、“人家”,比如:別個說的今兒要下雨,又不是你個人看的天氣預(yù)報。⑵指示代詞。竹山話用的最多的也是“這”、“那”?!斑@”可以表示個體、程度、距離、方式、處所等的近指,而“那”就是遠指的。在表示近指數(shù)量多的時候還可以說“這多”,表示近指當(dāng)下的時間可以說“這哈兒”。⑶疑問代詞。除了與普通話相似的個體、處所基本代詞之外,竹山話表示疑問的還可以說:“這么幾時了?”就是“現(xiàn)在幾點了”的意思。表示數(shù)量的“多少”在竹山話里說“好多”,比如“這魚有好多斤?”就是說“這魚多少斤?”。表示原因的經(jīng)常用“咋弄的?”,表示性狀的常用“么樣兒?”,這和武漢話類似。
6 副詞
除了普通話常用的副詞就、才、很、將、再這幾個詞之外,竹山話還有以下幾個常用副詞:⑴隨將。就是剛剛的意思,通常表示短時的過去態(tài),例如:“我隨將吃飯?!本褪钦f“我剛剛吃飯沒一會兒”。⑵將才。也是剛才的意思。⑶“斗室”,意思是“就是”,表示一種確定無疑的狀態(tài)。⑷果。意思是“那么”,表示一種感嘆的狀態(tài),“你果喜歡哭?!本褪钦f這個小孩愛哭,很煩人的樣子。⑸死。這個用作副詞是指加強肯定,通常含有不喜歡、不滿意的感情意味在里面,比如“蓋房子死累人”。⑹幾。這是一般修飾好的方面,表示加強贊嘆,有時候也會用在否定方面,類似于副詞義的“死”例⑸的句子也可以說“蓋房子幾累人”。例如:幾好的個姑娘。就是說這個姑娘很好,幾乎是最高的評價了。⑺多。這也相當(dāng)于“幾”的意思和用法。
以上從九個方面對竹山方言語法格式進行了初步粗略的探究,因為竹山地處鄂西北邊陲,又是秦巴、楚漢的交匯地,所以語言帶有這些地區(qū)的特色,各個鎮(zhèn)的居民土語也稍微有點不同,具體而言官渡、上庸、茅塔、雙胎等地區(qū)的方言最接近古代的楚語,因為這里還有很發(fā)達的竹山高腔,戲劇在這里用的是越腔演唱,所以客觀上也保留了楚方言。研究竹山方言也可以從戲劇入手,聽聲腔的變化對比也可以還原楚語的部分原貌,探析它的發(fā)展過程也可以窺見語言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
參考文獻
[1]李詩詠等主編,[竹山縣志],中國方志出版社2002年出版
[2]劉丹青,唐正大擬定[現(xiàn)代漢語方言語法語料庫調(diào)查方案],2003年7月
[3]邵敬敏,[現(xiàn)代漢語通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