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蔭/文
偉大的“圖書館紀念碑”
■楊樹蔭/文
德國柏林倍倍爾廣場有一座寓意深刻、卻空無一書的“圖書館紀念碑”,堪稱絕世之偉大。
這座“圖書館紀念碑”,在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五十周年的1995年,由猶太雕塑家米夏·烏爾曼設計,造型別致,思想深刻。它一反常理地建在廣場的地底下,深達5.3米,面積近50平方米,排列整齊的水泥書架,卻沒有一本書,只留下剛好放置兩萬冊圖書的空間。紀念碑由一塊大玻璃覆蓋在地面,晝夜有燈光照明,觀眾可透過玻璃俯身下望?!翱瞻住钡膱D書館,沉默而不屈地安立在地下,無聲地提醒人們,這里曾經有過的浩劫。
浩劫發(fā)生在倍倍爾廣場,原名劇院廣場。1933年5月10日一個黑暗的夜晚,一群群狂熱的德國青年學生,被希特勒的“統(tǒng)一思想”,保持“德意志精神純潔性”的口號鼓動起來,手持火炬,高唱《德意志高于一切》等納粹歌曲,涌入柏林市中心的劇院廣場,他們把搜繳來的兩萬冊“禁書”,如山一般地堆了起來,沖鋒隊員的一聲號令,青年學生手中的火炬都投到了書堆上,海涅、馬克思、弗洛伊德、茨威格等人的書籍,頓時化作熊熊烈火。被烈火穿透的夜空,只會更黑暗。
絕對的“領袖”,便有絕對的瘋狂,“反對非德意志精神行動”席卷而起。那一晚柏林的焚書,迅速點燃了德國其他城市、大學的焚書,大火吞噬了良知,攪動了愚昧,隨之而來便是對進步思想家的無情打擊,殘酷迫害。統(tǒng)治者對思想的清剿,是為法西斯專制鋪路,德國陷入了可怕的煉獄。當文明付之一炬之時,就是國家和民族墮落的開端。
德國歷史最終還是翻過了這瘋狂的一頁,全民族對自身愚昧而恥辱的痛定思痛,讓德國這塊飽經滄桑的土地又迎來了人類文明的新曙光。
世界上有無數(shù)紀念碑,將英雄的豐功偉績高高地樹立起來。而柏林的“圖書館紀念碑”,記載的是自己的野蠻、愚昧和無知,它將歷史的真相,原原本本地告知天下,傳之后人。德國人對自身冷峻的反思、嚴厲的批判,反而讓這個民族享有令人尊敬的尊嚴。從這個意義上說,“圖書館紀念碑”是可貴的,偉大的。
無書的“圖書館紀念碑”,顯示了德國民族寬廣高貴的氣概,對人類文明的不懈追求,是他們的特質。陽光下的德國,無論在公園草坪上、地鐵車廂內,還是機場候機廳,都能見到德國人讀書的身影。這樣的民族,才會建起這樣的紀念碑。
“圖書館紀念碑”是德國的,也是人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