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萍
(廣東建設職業(yè)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440)
高校思政課教師師德調查分析及對策
黃偉萍
(廣東建設職業(yè)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440)
為了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師德建設,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探尋解決的辦法,在實證調查的基礎上,針對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三項對策:制定基于法律精神的高校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是根本,構建高校師德建設的良好機制是關鍵,對馬克思主義的真懂真信是核心。
師德建設;高校;思政課教師;調查分析;對策
為了進一步了解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教師師德狀況,探尋思政課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有針對性地制定一些整改措施,不斷提高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我們特意組織了此次關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師德狀況與存在問題的調查。
此次調查對象是廣東省53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采取無記名的調查方式,在發(fā)放的721份調查問卷中,718份是有效問卷,回收率達到99.5%。調查問卷主要針對思政課教師的政治素養(yǎng)、是否擁有正確的“三觀”以及如何踐行教書育人等方面的34個問題進行了調查。調查統(tǒng)計顯示,45.5%是男教師,54.5%是女教師;就政治面貌而言,88.5%為黨員,團員占1%,另有10.5%是民主黨派等人士;從學歷結構方面分析,高學歷群體的博士研究生所占比值為6.3%,碩士研究生也占有一定的比值是27%,所占比值較大的是66.4%的本科,另有大專以下0.3%;職稱結構為:正高6.5%,副高26.7%,中級55.5%,初級11.3%;作為學校中堅力量的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干各占4.2%和12%。從調查問卷獲悉,一方面高校思政課教師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關心時事政治,及時宣講黨的各項方針政策,有較強的政治鑒別力,大部分思政課教師經(jīng)受住了西方價值觀的洗禮和考驗,對師德建設的意義有較深刻的認識;另一方面思政課教師對學生進行教書育人的理解較為正確,能夠把個人價值實現(xiàn)與教書育人統(tǒng)一起來,在思政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引導,關愛學生并踐行教書育人職責,對學生中出現(xiàn)的一些不良現(xiàn)象能進行及時制止并給予正確的引導,但也出現(xiàn)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比如:個別思政課教師政治信仰發(fā)生偏移,缺乏正確的“三觀”,少數(shù)教師道德觀擇向迷茫等。
思政課教師基本情況詳見表1、表2。
表1 調查樣本基本情況構成表
表2 調查樣本職稱及學術層次情況表
根據(jù)調查情況和對結果的分析,高校思政課教師師德狀況與存在問題的調查分為思政課教師的政治素養(yǎng)、人生觀和價值觀狀況、思想道德現(xiàn)狀、對師德建設和教書育人的認識及理解、思政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教書育人的實踐情況等方面。
2.1 政治素養(yǎng)
從調查情況看,高校的思政課教師經(jīng)受住了西方價值觀的洗禮和考驗,依然擁有與黨中央保持一致的政治觀念和政治立場,關心時事政治,及時宣講黨的各項方針政策,有較強的政治鑒別力。
2.1.1 擁護黨的方針政策,政治立場堅定
改革開放的深化和取得的成就使國人欣慰,尤其是處在改革開放前沿地區(qū)的思政課教師,最先享受到改革的成果。調查顯示,86.4%的思政課教師在廣東省高校的工作時間在4年以上,從調查得知,思政課教師有88.5%是中共黨員,這反映出他們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堅守;有89.9%的思政課教師認為“只有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富國強民”,他們達成如下共識——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走向繁榮和昌盛,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他們的共同追求。在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的時代背景下,西方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在所難免,調查結果表明,還有10.1%思政課教師政治信仰偏離了正確的方向,他們甚至懷疑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這應引起教育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
2.1.2 關心時事政治,積極參加政治學習
對國家時事和學校的大事,有97.9%的思政課教師選擇“關注”,但有2.1%選擇“不關注”;對學?;蛳担ú浚┱螌W習活動的參與度及學習效果,分別有98.7%、69.4%的思政課教師選擇“積極參加”、“有收獲”,然而也有1.8%的思政課教師選擇“沒有收獲”。這需要加強對這些教師的教育與引導。調查中獲悉,思政課教師是否關心時事政治與各高校的領導是否重視和關心思政部教師的工作和生活密切相關,統(tǒng)計結果顯示,78.2%的思政課教師認為學校領導對思政課教師的思想、生活非常關心和比較關心。
2.2 人生價值觀趨向
從調查中可知,大部分思政課教師的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一致,但也出現(xiàn)個別教師價值觀擇向迷茫。
2.2.1 價值觀的主導是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
自我主體意識較強是思政課教師價值觀趨向的一種體現(xiàn)。調查中對多項選擇題“您的人生目標”,有76%的思政課教師表示要“實現(xiàn)自己價值”,有55%的思政課教師表示要做“對社會對他人有用的人”,這顯示思政課教師提倡在服務社會的同時實現(xiàn)自身的人生價值。但選擇“以賺錢為目的”的思政課教師也有8%,這引起我們的擔憂。面對“如何選擇人生態(tài)度”多項選擇題,人與人之間相互關心是100%思政課教師的共同選擇;對“積極進取,追求輝煌燦爛的人生”也有75%的思政課教師選擇。調查結果表明,思政課教師拋棄了原來的單項選擇——不是選擇無私奉獻,也不是選擇唯利是圖,而是選擇了兼顧集體和個人利益,既要講奉獻,同時也要保證個人的正當利益。但也有0.2%的思政課教師對人生持消極態(tài)度,這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
2.2.2 價值觀的特點是包容多元的價值觀
身處改革開放前沿的思政課教師,他們較易受西方文化和價值觀的影響及沖擊,他們的價值觀呈現(xiàn)多元化的同時又兼具包容性。面對“當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沖突時”,思政課教師有95%選擇“集體利益”,這體現(xiàn)絕大部分思政課教師認可社會主義價值觀,但也有2.9%的思政課教師選擇“無所謂”,2.1%的選擇“個人利益”。在價值取向判斷的多項選擇中,對“人格是否高尚”有50.6%的思政課教師認同,“對社會貢獻的大小”得到了51.7%的思政課教師認可,有28.4%的思政課教師選擇了“是否有自己的事業(yè)”,有12.8%選擇“生活是否美滿”。除此之外,還有5.7%的思政課教師選擇“社會名望的高低”,對“金錢的多少”也有1.5%的思政課教師選擇,學校應高度重視對小部分追求物質享受和金錢的教師的教育和引導。
2.2.3 價值觀的內在需要是提高綜合素質
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練就過硬的專業(yè)技能,積極參與公平競賽,在服務社會時實現(xiàn)自我價值是思政課教師的共識,因此,他們鄙棄只有文憑沒有水平的懦夫。在多選題“思政課教師應具備的素質”的選項中,選擇“思想素質”的思政課教師占76.7%,選擇“理論素養(yǎng)”的思政課教師占55.6%,而“教學能力”、“科研能力”也有51.3%和40.2%的思政課教師選擇。上述調查顯示,思政課教師重視思想素質和理論素養(yǎng)的提升,意識到掌握過硬的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是職業(yè)發(fā)展的必備條件。另外,還有94%、79%和97%的思政課教師分別認同“優(yōu)勝劣汰”、“知識是競爭的手段”和“人生要靠自己奮斗”,這充分表明,思政課教師渴望通過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參與社會競爭,實現(xiàn)自身價值。
2.3 思想道德觀
2.3.1 擁有誠實守信、樂于助人的道德取向
作為高校思政課教師,他們道德狀況如何,決定著在思政課教學中能否對學生進行道德引導。調查顯示,認可“誠實守信”的思政課教師有96.8%,分別有95.2%、95.9%的思政課教師認為“學生作弊是缺乏誠信的表現(xiàn)”、“學生不應該作弊”,對“公交車上給老人、傷殘者讓位”也獲得了96.8%的思政課教師贊同。因此,希望擁有誠實守信、樂于助人等健康向上的道德取向是大部分思政課教師的共同期盼。
2.3.2 少數(shù)教師道德觀擇向迷茫
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在思想道德觀念上,雖然絕大多數(shù)的思政課教師擁有較高的道德水準,但不可否認的是,仍有少數(shù)思政課教師無法適應快速變革的社會,導致這些教師道德觀擇向迷茫,出現(xiàn)不符合社會主義主流道德觀的錯位選擇,調查中獲悉,有的思政課教師對上課遲到、語言行為不文明持無所謂態(tài)度。
2.4 對師德建設和教書育人的認知狀況
2.4.1 對教書育人的理解正確
教師的天職就是教書育人,如何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人格健全的建設者是教師的主要責任。作為思政課教師既要教書,更要育人,這是由思政課教師崗位職責所決定的。調查統(tǒng)計顯示,認可“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的思政課教師占89.5%,有11.4%的思政課教師認為“只負責教好本課程”,有2.1%的思政課教師認為“育人是學工人員的責任”?!澳鷮虝说恼J識”,認為“很重要”的有90.5%,認為“無所謂”的9.6%,認為“不重要”的0.3%?!澳J為學校的中心任務”的多項選擇中,有91.2%的認為是“教書育人”,有8.4%的認為是“教書”,有6.7%的認為是“科研”,有5.9%的認為是“提高職工待遇”,還有0.3%選擇“其他”。通過對上述的數(shù)據(jù)分析可知,大部分思政課教師能正確理解“教書育人”的內涵。
2.4.2 對師德建設的認可度較高
調查中,面對“您對師德建設重要性的認識”,認為“很重要”、“一般”和“不重要”的分別占81.2%、18.2%和0.6%;而對“您對貴校思政課教師師德建設的評價”,33%的思政課教師認為“很好”,57%的思政課教師認為“較好”, 9.8%的思政課教師認為“一般”,甚至還有0.2%的認為“較差”。調查結果表明,對師德建設的重要性以及取得的成效獲得了大部分思政課教師的認可,深知師德建設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教書育人的效果。但不可否認的是,還有少數(shù)思政課教師忽視師德建設的重要性,他們只注重對學生智育的發(fā)展,而忽略對學生思想的引導和幫助。
2.5 思政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教書育人的實踐情況
2.5.1 銘記教書育人職責
高校思政課是教師開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思政課教師由于處在教學第一線,他們對學生思想、學習等各方面的幫助和影響是其他角色所不能替代的。面對“您認為思政課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應該是”的問題時,選擇“亦師亦友”占20.4%,選擇“知識傳播者”占5.3%,選擇“思想引領者”占72.1%,選擇“長輩”占2.2%,這說明多數(shù)思政課教師都把教書育人的職責銘記在心。
2.5.2 注重對學生行為規(guī)范的引導
當調查“上課發(fā)現(xiàn)學生有違紀行為您會停課或課后批評學生嗎”的問題時,有38.5%選擇“會”,54.6%選擇“有時會”,6.9%選擇“不會”;面對“您發(fā)現(xiàn)學生有作弊行為”的選擇中,選擇“批評教育并處罰”的思政課教師有28.9%,選擇“批評教育”的有70.6%,選擇“置之不理”的有0.5%。上述三項表明,注重對學生行為規(guī)范的引導是大部分思政課教師的共同選擇,但也有少數(shù)思政課教師置之不理。
2.5.3 關愛學生并踐行授業(yè)解惑職責
調查“您是不是對所有學生的態(tài)度都一樣”有97.2%的思政課教師選擇“是”,有2.8%選擇“對成績好的同學態(tài)度好”;當問到“課后當學生向您請教有關問題時”,有95%的思政課教師選擇“熱情解答”,0.5%的選擇“敷衍解答”,還有4.5%是“看情況而定”;面對“您為人師表的踐行情況”,選擇“很好”和“較好”的達到96.8%,認為“一般”的3.2%。這三項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思政課教師都意識到在思政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教書育人的重要性并主動實踐,但也有少數(shù)思政課教師欠缺主動性和積極性。
針對高校思政課教師師德建設中出現(xiàn)的諸多問題,應如何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提升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師德水平成了當前一項急需解決的問題。
3.1 制定基于法律精神的高校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是根本
人們普遍認為思政課教師理應是良好道德的倡導者、引領者和踐行者,但這種理性化的美好期待缺少現(xiàn)實的法律依據(jù)和生活基礎,因為不是人人都具有自律意識,無拘無束的生活狀態(tài)畢竟是許多人的理想追求,因此,每一類職業(yè)都需要基于國家層面的法律法規(guī)來保障該行業(yè)的正常運行,教師職業(yè)也如此。作為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宣講者的思政課教師,更需要相關法律來規(guī)范其職業(yè)操守,我國頒布的《教育法》、《教師法》以及《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教師職業(yè)道德教育的通知》等法律和行政規(guī)章,明確規(guī)范了教師的職業(yè)操守,甚至提出“師德一票否決制”的規(guī)定,把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時,警示教師,違反教師職業(yè)道德,既是道德范疇,更是法律問題,從而使教師在嚴格的法律規(guī)范中養(yǎng)成良好的職業(yè)道德操守。
3.2 構建高校師德建設的良好機制是關鍵
高校思政課教師師德建設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要促使思政課教師加強師德建設,不僅僅需要思政課教師自身的努力和師德修養(yǎng)的提高,更需要高校本身在制度建設和機制建設上,構建起高校師德建設的良好機制,從而促使和指導思政課教師自覺加強師德修養(yǎng),增強教書育人的主動性,使高校培養(yǎng)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健康成長。目前,高校的管理制度和相應的機制不完善是造成教師輕視師德建設和“輕育人”的主要原因,特別是高校的教師評價激勵制度偏重科研和職稱,因此,營造教書育人的氛圍,構建以育人為中心的管理制度是思政課教師重視師德建設的重要保證和前提。
3.3 對馬克思主義的真懂真信是核心
政治信仰和信念是思政課教師師德的方向和靈魂。思政課教師的職責是正確宣講黨的方針、政策,只有對馬克思主義真懂、真信,才能履行宣講者的使命,讓學生信服。誠然,這需要思政課教師儲備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把外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轉化為自己內在的信仰。同時,思政課教師還要懂得根據(jù)學生的思想實際,把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知識運用到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教育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最終目的是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高素質技能型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
[1]中宣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Z].教社政〔2005〕5號.
[2]中宣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Z].教社政〔2008〕5號.
[3]汪洪,袁麗美.思想政治理論課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6,(7):66-67.
[4]錢艷芬.和諧視野下的高校師德建設[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3):84-86.
A Survey of Professional Ethics of Teachers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Theory in Higher Education
HUANG Wei-ping
(Guangdong Construction Polytechnic, Guangzhou 510440, China)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thical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are discussed through empirical study. Thre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re proposed: formulating university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al criteria, establishing effective mechanism for professional ethical construction, and the true faith in Marxism theories.
teacher's ethics construction; higher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survey and analysis;solution
G645.1
:A
:1672-2841(2016)04-0049-04
2016-10-31
2016年廣東省宣傳文化發(fā)展專項資金項目(粵財教[2016]182號)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黃偉萍,女,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