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杰, 苗瀟瀟,王運生,張 輝
(周口師范學(xué)院化學(xué)化工學(xué)院,河南 周口 466001)
一種新型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4,6-二甲基-2-羧甲氧基嘧啶的合成
王春杰, 苗瀟瀟,王運生,張 輝
(周口師范學(xué)院化學(xué)化工學(xué)院,河南 周口 466001)
摘 要:嘧啶及其衍生物具有良好生物活性,而芳氧乙酸類化合物對于植物的生長發(fā)育也具有較強的生物活性。以乙酰丙酮及尿素為主要原料合成4,6-二甲基-2-羥基嘧啶中間體,再與氯乙酸反應(yīng)合成4,6-二甲基-2-羧甲氧基嘧啶。中間體和目標(biāo)產(chǎn)物。產(chǎn)物結(jié)構(gòu)經(jīng)熔點(m.p.)、紅外光譜(IR)、元素分析等手段得以確認(rèn)。
關(guān)鍵詞: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苯氧乙酸;嘧啶;氯乙酸
嘧啶及其衍生物這類雜環(huán)化合物,具有良好生物活性,被廣泛用于合成新型且安全高效的除草劑、抗生素以及鎮(zhèn)靜催眠藥。嘧啶類除草劑具有比較高的生物活性[1-2],如三唑并嘧啶磺酰胺類除草劑,是一種植物根莖與葉都吸收的藥劑,在植物體內(nèi)全身傳導(dǎo),從而抑制植物的細(xì)胞分裂,最終除掉雜草[3]。另外,還有些嘧啶水楊酸類除草劑,如2-氯-4,6-二甲氧基嘧啶,可防治闊葉雜草,特別是稻田稗草。嘧啶衍生物通過紅外檢測及元素分析進行測定之后,還可以再進行生物活性的測定,以測定這些嘧啶衍生物在不同條件下(如不同濃度、溫度)的除草效果,從而能夠精確地篩選出可為農(nóng)作物提供良好生長環(huán)境的除草劑[4-5]。苯氧乙酸類化合物對于植物的生長發(fā)育具有較強的生物活性[6-7],在醫(yī)藥領(lǐng)域也多作為降血脂類的藥物使用[8]。筆者依據(jù)生物等排原理和亞結(jié)構(gòu)連接法,將活性基團嘧啶和苯氧乙酸的有效結(jié)構(gòu)拼接到同一個分子結(jié)構(gòu)中,使其活性疊加,設(shè)計并合成了目標(biāo)化合物4,6-二甲基-2-羧甲氧基嘧啶。
1.1 實驗原理
1.2 儀器和試劑
Vario EL-Ⅲ元素分析儀,WQF-510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精密顯微熔點測定儀,F(xiàn)A1104N電子分析天平,CL-4集熱恒溫加熱磁力攪拌器,半微量有機合成制備儀等。
乙酰丙酮、氯乙酸、尿素、鹽酸、氫氧化鈉及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1.3 實驗方法
在裝有攪拌子、溫度計和球形冷凝管的250mL的三口燒瓶中,向里面加入乙醇10mL,再加入尿素15g,加熱溶解后,再加入乙酰丙酮25mL,升溫到40~50℃,在1h內(nèi),緩慢地加入濃鹽酸30mL,反應(yīng)過程中,控制溫度使其不超過60℃。濃鹽酸滴加完之后,保溫反應(yīng)2h。之后,將三口瓶取出進行冷卻,真空抽濾,洗滌,分離出4,6-二甲基-2-羥基嘧啶鹽酸鹽,80℃恒溫干燥6h,得到棕黃色固體粉末,中間還會有少量黃色晶體,為實驗過程中的少量雜質(zhì)。
將反應(yīng)得到的嘧啶鹽,放入100mL的三口燒瓶中,加入30mL水,用濃度30%的氫氧化鈉水溶液中和pH為7~8,在冰柜中冷卻大約12h,過濾沉淀,在烘箱中干燥10h后,得到較為純凈的4,6-二甲基-2-羥基嘧啶黃色粉末,質(zhì)量為21.6g。測其熔點為201℃,理論熔點為201~205℃。元素分析:C 57.98%,N 22.50%,H 6.47%。理論元素分析:C 58.05%,N 22.57%,H 6.50%,O 12.89%。產(chǎn)率61.4% 。
在250mL的三口燒瓶中,將 4,6-二甲基-2-羥基嘧啶5.6g溶于含有3.2g氫氧化鈉的100mL乙醇溶液中(乙醇與水體積比為4∶1)。然后,緩緩加入氯乙酸4.3g,溫度控制在80℃,加熱回流4h后,再將乙醇與水的混合溶液蒸去大部分,在這個蒸發(fā)的過程中,液體會由無色慢慢變紅。蒸發(fā)后,再向溶液里緩緩滴加濃鹽酸,調(diào)節(jié)pH至2~3,會出現(xiàn)大量棕黃色沉淀。接著開始進行抽濾,會出現(xiàn)棕黃色濕的固體粉末,由于仍混有少量溶液,所以固體仍有顏色。再將該固體用加熱的乙醇與水的混合溶液(其中乙醇占絕大部分)重結(jié)晶數(shù)次。再抽濾,在干燥器中烘干后稱量其質(zhì)量為4.4g,熔點為249.3℃。元素分析:C 52.23%,H 5.63%,N 15.28 %;理論C 52.74%,H 5.53%,N 15.38%,O 26.35%。產(chǎn)率為64.7%。
2.1 4,6-二甲基-2-羥基嘧啶的結(jié)構(gòu)表征
由上述方法合成的4,6-二甲基-2-羥基嘧啶測得的熔點為201℃,與理論值201~205℃相符。
經(jīng)CHNS模式分析元素,得到各元素含量為:C 57.98%,N 22.50%,H 6.47%;理論元素分析:C 58.05%,N 22.57%,H 6.50%,O 12.89%,基本相符。
產(chǎn)物的紅外光譜圖見圖1。如紅外光譜所示,該化合物在3500cm-1、1494cm-1、1508cm-1附近有中強吸收峰,且有分裂峰,可初步判斷含有嘧啶環(huán);在1466cm-1、1250cm-1有吸收峰,可判斷有甲基;在1107cm-1附近有很強的吸收峰,可判斷有羥基。
分析結(jié)果表明產(chǎn)物是目標(biāo)化合物4,6-二甲基-2-羥基嘧啶。
圖1 4,6-二甲基-2-羥基嘧啶的紅外光譜圖
2.2 4,6-二甲基-2-羧甲氧基嘧啶的結(jié)構(gòu)表征
圖2是4,6-二甲基-2-羧甲氧基嘧啶的紅外光譜圖。由圖2可知,在3461cm-1、1502cm-1附近出現(xiàn)中強峰,可以判斷是嘧啶環(huán);在1444cm-1附近出現(xiàn)強峰,可初步判斷是甲基;在1853cm-1附近可以初步判斷含有羰基;在1203cm-1附近出現(xiàn)強峰,可初步判斷含有醚鍵。在乙醇為溶劑的條件下,4,6-二甲基-2-羥基嘧啶與氯乙酸反應(yīng)可以生成4,6-二甲基-2-羧甲氧基嘧啶。分析結(jié)果表明是目標(biāo)化合物4,6-二甲基-2-羥基嘧啶。
圖2 4,6-二甲基-2-羧甲氧基嘧啶的紅外光譜圖
1)在40~50℃條件下,乙酰丙酮與尿素反應(yīng)生成中間體4,6-二甲基-2-羥基嘧啶,根據(jù)Williamson醚合成法,在80℃下以4,6-二甲基-2-羥基嘧啶、氯乙酸等為原料合成了4,6-二甲基-2-羧甲氧基嘧啶。
2)通過熔點(m.p.)、紅外光譜(IR)、元素分析等手段對4,6-二甲基-2-羥基嘧啶和4,6-二甲基-2-羧甲氧基嘧啶的結(jié)構(gòu)進行了表征。
3)通過實驗摸索了合成4,6-二甲基-2-羥基嘧啶和4,6-二甲基-2-羧甲氧基嘧啶的反應(yīng)條件。
參考文獻:
[1]徐振員,金生超,李俊.超高效除草劑雙草醚的合成研究[J].農(nóng)藥,2002,41(6):15-18.
[2]毛偉偉,歐陽桂平.2,4-二取代嘧啶衍生物的合成[J].有機化學(xué),2010(4):457-459.
[3]盧勝梅.具有生物活性的雜原子有機化合物研究(Ⅰ)[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xué),2002.
[4]Matteson D S, Biernbaum M S, Bechtold R A, et al.Synthesis of boron substituted pyrimidines and borazaroquinazolines [J].J. Org. Chem., 1978, 43(5): 950-954.
[5]張進,肖國民,楊為華.2-氯嘧啶的合成工藝研究[J].化工時刊,2004,18(10):22-24.
[6]趙善倉,朱愛國,王建.2-甲基-4-氯苯氧乙酸在玉米植株、籽粒和土壤中的殘留[J].農(nóng)藥,2009,48(11):83-86.
[7]戴立言,陳英奇,胡正良.4,6-二甲氧基-2-甲硫基嘧啶的合成工藝改進[J].化學(xué)反應(yīng)與工程,1998,14(3):334-336.
[8]謝建剛,權(quán)靜,吳承堯.4,6-二甲氧基-2-甲磺?;奏さ暮铣桑跩].化學(xué)通報,2010,173(8):742-745.
中圖分類號:TQ 452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671-9905(2016)01-0001-02
基金項目:河南省教育廳自然科學(xué)研究項目(13B150274);周口師范學(xué)院博士啟動基金(zksybscx201105)
作者簡介:王春杰(1981-),女,河南商水人,碩士研究生,講師,主要從事有機化合物的合成與性質(zhì)研究。Tel:13608419949,E-mail:wangcjzz@163.com
收稿日期:2015-11-09
Synthesis of 4,6-Dimethyl-2-carboxymethoxy Pyrimidine
WANG Chun-jie, MIAO Xiao-xiao, WANG Yun-sheng, ZHANG Hui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Zhoukou 466001, China)
Abstract:Applied acetyl acetone and urea as the main raw material, 4,6-dimethyl-2-hydroxy pyrimidine intermediates was synthesized. Then the intermediates reacted with chloroacetic acid to synthesize 4,6-dimethyl-2-carboxy methoxy pyrimidine. The structures of intermediates and target product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lting point (m.p.), infrared spectra (IR) and element analysis.
Key words:plant growth regulator; phenoxyacetic acid; pyrimidine; chloroacetic ac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