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園 杜傳策 林坤泉 江西省贛州市人民醫(yī)院 (贛州 341000)
?
改良人工肛門圈在回腸膀胱中的應用研究
吳小園 杜傳策 林坤泉 江西省贛州市人民醫(yī)院 (贛州 341000)
內(nèi)容提要: 目的:對應用全面護理模式對采用改良人工肛門圈技術實施回腸膀胱尿液改道術的患者在治療期間實施護理的效果進行研究。方法:選擇我院收治的采用改良人工肛門圈技術實施回腸膀胱尿液改道術的患者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平均每組30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接受全面護理模式下護理。結果:觀察組患者對回腸膀胱尿液改道術圍手術期的護理服務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術后造口周圍皮膚皮炎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應用全面護理模式對采用改良人工肛門圈技術實施回腸膀胱尿液改道術的患者在治療期間實施護理的效果非常明顯。
關 鍵 詞:改良人工肛門圈 回腸膀胱尿液改道術 治療
回腸膀胱腹壁造口術是目前臨床對患有膀胱癌疾病的患者實施膀胱全切除手術治療后尿液改道的一種非常常用的方法[1]。對應用全面護理模式對采用改良人工肛門圈技術實施回腸膀胱尿液改道術的患者在治療期間實施護理的效果進行觀察分析,結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來源于,在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間,我院收治的,接受回腸膀胱尿液改道術治療的臨床患者,共計選擇6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分別定義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患者膀胱癌疾病患病時間1~19個月,平均患病時間(7.1±2.5)個月;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6例;患者體重43~79kg,平均體重(54.7±8.8)kg;患者年齡42~76歲,平均年齡(58.3±6.7)歲;觀察組患者膀胱癌疾病患病時間1~17個月,平均患病時間(7.3±2.2)個月;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5例;患者體重44~75kg,平均體重(54.4±8.9)kg;患者年齡44~79歲,平均(58.1±6.5)歲。觀察組、對照組患者,年齡、性別、體重等各項指標比較,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膀胱手術護理;觀察組:患者接受全面護理模式下護理,主要措施包括:(1)術前:充分準備腸道,并告知患者,腸道準備在手術工作中的重要性,取得患者的配合。選定造口位,并做好相應標記。術前3d,患者開始進食半流食物,實施灌腸,遵醫(yī)囑給予患者腸道殺菌類藥物。術前l(fā)d,囑咐患者進食流質(zhì)食物,和依據(jù)患者具體情況,給予緩瀉劑。術前12h,患者禁食,術前4h,患者禁飲,手術開始當天,清晨實施清潔灌腸。(2)造口護理:將造口知識向患者進行講解,向患者介紹手術方法、醫(yī)生和護士基本情況等,說明造口具體方法、原因、生理變化等情況。通過坐、站、躺等姿勢,對最佳造口位置進行選擇,選擇的基本原則,患可以看得見的較為平坦的位置,避開皮膚皺褶、骨頭突出、瘢痕、褲頭等位置。示范貼造口袋的方法。(3)術后:早期階段對造口情況進行觀察,如有大量出血,需要及時告訴醫(yī)生。手術的當日即可將引流管道剪短,并佩戴相應的造口袋。以使?jié)B液程度明顯減少,對傷口的愈合產(chǎn)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康復期階段,幫助患者了解造口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使其能夠掌握排空、更換、處理造口的方法。在出院當天進行全面出院指導,并調(diào)查護理服務滿意度。
表1.兩組患者對回腸膀胱尿液改道術圍手術期的護理服務滿意度比較[n(%)]
1.3 觀察指標
選擇兩組對回腸膀胱尿液改道術圍手術期的護理服務滿意度、術后造口周圍皮膚皮炎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等兩項內(nèi)容作為觀察指標。
1.4 滿意度評價方法
在患者回腸膀胱尿液改道術治療結束出院的當天利用出院指導的機會,對護理服務滿意度進行不記名打分調(diào)查,100分為滿分。超過80分為滿意,80分以下為基本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2]。
1.5 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
采取SPSS18.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當P<0.05時,視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統(tǒng)計分析采取t檢驗,計數(shù)資料統(tǒng)計分析采取X2檢驗。
2.1 術后造口周圍皮膚皮炎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
對照組患者采用回腸膀胱腹壁造口術治療后有7例出現(xiàn)造口周圍皮膚皮炎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3.3%;觀察組患者采用回腸膀胱腹壁造口術治療后有1例出現(xiàn)造口周圍皮膚皮炎,發(fā)生率為3.3%。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
2.2 對回腸膀胱尿液改道術圍手術期的護理服務滿意度
對照組患者對回腸膀胱尿液改道術圍手術期的護理服務滿意度為76.7%;觀察組患者對回腸膀胱尿液改道術圍手術期的護理服務滿意度為96.7%,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回腸膀胱直接在患者的腹壁皮膚位置進行造口操作,佩帶肛袋對尿液進行收集,不但尿液、腸液的收集較為困難,易對造口周圍腹壁的皮膚造成污染,患者通常情況下會感到不便[3]。回腸膀胱尿液改道,是膀胱根治性切除最常用的尿液改道方式,國內(nèi)外通常采用一件式尿路造口袋引流尿液,但存在費用較貴,更換不便,局部皮炎等現(xiàn)象,術后患者經(jīng)濟負擔較重。故有必要研究出一種更經(jīng)濟,更方便,并發(fā)癥更少的尿液引流裝置,為膀胱癌尿流改道術后病人服務[4]。國內(nèi)外通常采用一件式尿路造口袋引流尿液,但費用較貴,更換不便,局部皮炎等現(xiàn)象,術后患者經(jīng)濟負擔較重。改良人工肛門圈可能是一種更經(jīng)濟,更方便,并發(fā)癥更少的尿液引流裝置,為膀胱癌尿流改道術后病人服務[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在回腸膀胱尿液改道術圍手術期內(nèi)接受全面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達到96.7%,明顯高于單純接受常規(guī)膀胱手術護理的對照組患者的76.7%,組間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線組合(P<0.05)。這一結果可以充分說明改良人工肛門圈技術在回腸膀胱中應用所具有的優(yōu)勢,和在回腸膀胱尿液改道術圍手術期內(nèi)實施全面護理服務的重要性,及時、有效、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不僅僅可以保證手術治療達到預期效果,還可以使患者圍手術期內(nèi)出現(xiàn)不良反應和并發(fā)癥的可能性降低,從而避免糾紛事件的發(fā)生,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尹淑玲,劉巖,施惠,等.集束化干預策略在預防膀胱腫瘤電切術后感染的應用[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25(6):435-437.
[2] 賈春雨,梁濤.延續(xù)護理對直腸癌造口患者康復期抑郁程度的影響[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2,18(21):2503-2504.
[3] 李艷,聶遠,潘曉輝,等.認知行為干預對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3):275-276.
[4] 費素定,王衛(wèi)紅,鄭亞華,等.23例膀胱腫瘤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出院后隨訪管理[J].護理學報,2012,19(4A):177-178.
[5] 宋斌,姜華茂,司淑斌.浸潤性膀胱癌根治術62例預后因素分析[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1,16(4):448-449.
文章編號:1006-6586(2016)01-0075-02 中圖分類號:R699
文獻標識碼: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