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玲
(昌吉學院物理系 新疆 昌吉 831100)
?
新疆中小學使用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的可行性研究
劉君玲
(昌吉學院物理系新疆昌吉831100)
摘要:隨著新媒體新技術的發(fā)展,電子教材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尤其是在少數民族地區(qū)的應用受到了學者的普遍關注。為了全面了解新疆中小學使用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的可行性,本文針對新疆中小學教師、學生、家長和相關領導,對電子教材的認知,使用需求以及期望和態(tài)度共三個方面進行了調查,并根據調查結果提出了在新疆中小學應用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的挑戰(zhàn)和機遇,期望對電子教材的相關研究和建設工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新疆中小學;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可行性調查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與普及的情境下,電子教材的價值逐漸凸顯出來。當前電子教材的多樣性、開放性和動態(tài)性與傳統(tǒng)紙質教材所固有的穩(wěn)定性、封閉性和靜態(tài)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電子教材內容更新及時,可以有效解決教材內容與少數民族學生生活脫節(jié)的問題,而且能創(chuàng)設數字化學習環(huán)境,提供查詢、書簽、分享等人機交互功能,可以最大程度上滿足學習者的需求,有效提高課堂效率。據相關資料統(tǒng)計,新疆現行的少數民族雙語紙質教材,存在內容與少數民族學生生活脫節(jié),缺少少數民族本土知識的介紹;缺乏有效的雙語對照教材和參考資料等問題[1]。從電子教材的功能特點來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新疆少數民族雙語紙質教材的固有缺陷,但為了使電子教材在新疆教育體制下的應用過程中能夠發(fā)揮更好的作用,需要對其應用可行性展開調查,以便為相關教育部門及學校提供師生、家長及相關教育領導對電子教材認知、需求和態(tài)度等方面的基本情況,在促進電子教材應用的同時,有效提升新疆的教育教學質量。
(一)電子教材
電子教材是指一類遵循學生閱讀規(guī)律、利于組織學習活動、符合課程目標要求、按圖書風格編排的電子書或電子讀物,也可以理解為一種符合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教學資源包。從實踐角度來說,電子教材可理解為一種符合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教學資源包,其內容主體應包含課文、注釋、插圖(靜態(tài)和動態(tài))、實驗、習題等,在此基礎上整合多種輔助學習工具(如字典、計算器、筆記本、參考書)和一些多媒體學習材料[2]。電子教材不是紙質教材的簡單搬家,電子教材對教學和學習支持上的優(yōu)勢集中體現在對學習過程的記錄和管理、媒體表征的多樣化以及對數字化學習資源的整
(二)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
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即在電子教材原有功能特點的基礎上,根據少數民族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學習基礎和學習風格,設定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并增加文本、圖片、音頻、視頻和動畫等各種形式的少數民族雙語注釋,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可以為具有不同漢語水平的少數民族學習者提供腳手架。
(一)調查設計
1.調查對象
電子教材的直接傳授者是教師,需要調查教師對電子教材的認知,使用需求及期望等內容。電子教材在課堂中的應用,最終受益者是學生,因此需要對學生進行調查,調查學生是否熟練掌握一些學習軟件,對電子教材的使用需求,以及在課堂中使用電子教材的態(tài)度和對未來發(fā)展的期望。最關心學生的是家長,因此了解學生家長對學生課堂教學中使用電子教材的態(tài)度,期望以及擔憂。同時也要調查相關領導對引進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在新疆中小學應用的態(tài)度、擔憂及未來發(fā)展的期望。
因此為保證問卷調查的全面性、客觀性,本論文選取烏魯木齊、石河子、昌吉、吐魯番、庫爾勒等30余所城鎮(zhèn)中小學的教師、學生、家長以及相關領導四個不同層面的人群為調查對象,四個不同層面調查對象的民族成分均包含漢族和少數民族。
2.調查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調查對象主要為新疆中小學教師和學生,并附以訪談法,訪談對象主要包含學生家長以及相關領導。
筆者結合新疆實際情況自編《新疆中小學應用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可行性調查問卷》,并對其信度和效度進行了測試;在信度方面,選取了10名調查對象進行測試,并在間隔一周后重復測試,最后得出相關系數為0.851~0.899。在效度方面,采用“內容效度比(CVR)檢查,邀請4名專家對問卷的效度進行評分,并統(tǒng)一專家意見,剔除不合適的測試題目,因此本調查問卷具有有效性。
本次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300份,回收266份有效問卷;其中,中學生115份、小學生76份、中學教師45份、小學教師30份。接受訪談的家長有132人、相關領導83人。問卷調查和訪談均隨機抽取漢族和少數民族展開調查。
3.調查內容
調查內容主要圍繞教師、學生、家長和相關領導對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的認知、使用需求以及期望和態(tài)度等三個方面展開,以期為分析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發(fā)展所面臨的挑戰(zhàn)和機遇提供基礎數據。
4.統(tǒng)計工具
研究過程中對師生的問卷調查和對家長及相關領導的訪談,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為了從數據中分析師生、家長及相關領導對電子教材認知、需求和態(tài)度等方面的基本情況,本文主要使用Excel統(tǒng)計并分析問卷調查數據和訪談數據,其中問卷數據主要通過對選項的結果進行統(tǒng)計,從而得出不同問題的百分比數據,而訪談結果主要通過記錄信息和錄音材料,總結并統(tǒng)計不同調查對象回答訪談問題的重合率,從而得出不同訪談問題的百分比數據。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對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的認知分析
表1不同群體對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的認知情況
從表1可以看出,新疆中小學教師平時關注電子教材的發(fā)展,認為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能對具有不同漢語水平的少數民族學生起到輔助作用,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適應快速變遷、知識更新的能力,并且可以進一步促進教學方式的改革;但也有少部分教師認為環(huán)境、硬件及觀念等方面的條件不成熟,會成為中小學使用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的絆腳石。學生認為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最大的優(yōu)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可以幫助部分學生克服語言障礙(因為大部分少數民族學生的漢語水平不一致),另一方面是資源豐富,其圖文聲像的內容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大多數家長能夠意識到使用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可以讓學生隨時、隨地、重復使用教學內容,可以更好的解決學生課下疑難問題;但同時她們也擔心對學生視力及身體發(fā)育會帶來負面影響。而相關的教育行政領導則認為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是時代的產物,其普及使用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適應信息化社會的能力,且能夠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
表2不同群體對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的需求情況
2.對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的需求分析
表2顯示,從現狀來看,隨著計算機及因特網的日益普及,新疆中小學師生基本具備使用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的素養(yǎng),家長也有利用網絡進行家校溝通的習慣,相關領導也意識到傳統(tǒng)教學已無法滿足現在教育的需求,但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還是有一定基礎的,因此在中小學使用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的環(huán)境是具備的。再從使用需求來看,教師在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的內容編排、素材、配套資源、評價及交互等方面提出的需求比較強烈,可見這些方面既是傳統(tǒng)紙質教材使用過程中遇到的瓶頸,也是教師進行教學改革的方向;學生的需求集中在學習路徑、設備同步、課堂筆記、富媒體表現、作業(yè)反饋、設備監(jiān)控、字典、計算器等功能的擴展;家長重點在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的使用安全方面有強烈的需求;相關領導則在校園網絡建設、設備配備、試行方案、相關培訓和網絡安全等方面有較高的需求。相對來看,教師和學生對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的需求,更多的傾向于豐富的教學功能,而家長與相關領導則對提高學習效果、安全和實施等方面更加關注。這些需求的提出為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在新疆中小學的順利推行進一步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3.對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的期望和態(tài)度分析
表3不同群體對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的期望和態(tài)度
由表3所示,新疆中小學教師普遍有嘗試使用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的意愿,但對相關技術問題有所顧慮,因此期望相關部門能提供定期、階段式的培訓服務;另外教師意識到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的使用要想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其內容的設計和組織是關鍵要素,因此希望自己把精力放到內容設計上,而開發(fā)環(huán)節(jié)則需要有專門的開發(fā)人員來負責。學生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能力比較強,因此大部分被調查的學生都非常期待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的普及使用。家長則隨著家庭經濟條件的不斷改善,都非常重視對子女教育的投資,另外現在的家長其教育程度都普遍有所提高,因此還是比較支持新媒體、新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但她們還是擔心其對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帶來的負面影響,不過總體來看,同意在教學中使用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的家長還是占多數。相關領導已經看到借助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變革教育教學方式的優(yōu)勢,因此對于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的普遍使用是持肯定態(tài)度的,但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還處于試行階段,因此希望盡快確定其價格和購買方,并期望設備廠商能長期提供技術、安全等方面的保障;另外,相關領導意識到要想順利推行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必須要有健全的保障體系,因此期望盡快建立其學習支持等公共服務體系和相應的教學模式,希望真正發(fā)揮其應有的效果來變革學與教的方式。
根據以上調查結果來看,在新疆中小學使用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的可行性比較大。新疆中小學的教師、學生、家長和相關領導都有較高的認知度,認為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在中小學的應用是一種趨勢,基本上都持肯定態(tài)度。而且?guī)熒季邆湟欢ǖ男畔⑺仞B(yǎng),且學校的信息化建設條件也在逐步改善,這些都為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在新疆中小學的順利推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不過不同群體對其關注的側重點不同,其使用需求也就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在設計和開發(fā)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的時候,應該針對各用戶群體的需求全面考慮。在整個調查中,持觀望態(tài)度較多的是家長,家長對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給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顧慮最多,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正反兩面的,只要揚長避短,相信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會在新疆中小學教育教學變革中產生較好的功效。
(一)新疆中小學使用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的挑戰(zhàn)
1.對傳統(tǒng)觀念的沖擊
根據以上調查,發(fā)現有極少數的教師及家長不愿意接受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原因有兩方面,一認為其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會造成傷害,二對其帶來的教學變革持懷疑態(tài)度。因此他們接受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更需要一定數據和經驗來支持。
2.對團隊合作的考驗
到目前為止,針對各學科、各年級市面上還沒有出現全套配套教材,因此在中小學使用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是需要校長等相關領導、教師、學生和家長等多方合作的。因此對團隊中校長的信息化領導力、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學生的數字化學習能力以及家長的支持力度都是很大的考驗。
(二)新疆中小學使用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的機遇
1.轉變觀念、與時俱進
時代是不斷發(fā)展的,社會、家庭及學校對教育教學的目標和措施也是要與時俱進的,新生事物的發(fā)展勢必會帶來正反兩方面的影響,但因為怕產生負面影響而裹足不前并不是明智之舉。因此,我們應該抓住時機、大膽探索,努力在實踐中分析其利弊得失,不斷總結改進,才能使其更好的為教育教學改革而服務。
2.加強合作、攜手共進
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的使用,不僅涉及電子教材設備的選擇、技術的使用和維護,而且還有教師的使用方法、對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的內容設計、開發(fā)和實施等問題,所以需要建立相關的政策和激勵、保障制度,而且需要設計者和開發(fā)者密切配合,因此需要團隊之間加強聯系和合作,才能共同促進少數民族雙語電子教材在新疆中小學的順利推行。
參考文獻:
[1]楊敏杰.現行維吾爾族中小學雙語教材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建議[J].中國校外教育,2013,(30):17+116.
[2]陳桄,龔朝花,黃榮懷.電子教材:概念、功能與關鍵技術問題[J].開放教育研究,2012,(2):28-32.
[3]龔朝花,陳桄.電子教材:產生、發(fā)展及其研究的關鍵問題[J].中國電化教育,2012,(09):89-94.
中圖分類號:G4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6469(2016)03-0053-06
收稿日期:2016-05-01
基金項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一般課題“民漢雙語移動學習資源建設與應用”(14501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受昌吉學院教學研究項目(15jyyb005)資助;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本科高校自治區(qū)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201510997026)資助。
作者簡介:劉君玲(1983-),女,昌吉學院物理系講師,研究方向:移動學習、微課。合,其功能特色主要體現在人機交互和人際交互方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