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禮
基層干部工作生活在生產(chǎn)第一線,承擔著教育群眾、引導群眾,宣傳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決策的重任,與基層群眾直接打交道,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事務多任務重,直面矛盾、問題與困難,沒有回旋余地,沒有退讓空間,“白+黑”“5+2”是工作的常態(tài)。盡管許多基層干部眼睛一睜忙到熄燈,整天像陀螺一樣轉動不停,但工作的效果往往是組織不滿意、群眾不滿意、自己也不滿意。之所以如此,就是在履責擔當中用“心”不夠。
有人說:“做事有三種境界:用力做事可以把事做完;用腦做事可以把事做成;用心做事可以把事做好。”細細品味這幾句話,確實有一定的道理。不論做什么事,不僅要用力用腦,更要用心,用心是把事做好的不二法門,是做事的最高境界和成功秘籍。
對待權位要有一份平常之心。崗位是用來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舞臺,舞臺搭在何處、規(guī)模大小、華麗與否,不影響表演水平。歌唱家在田野、車間同樣能以甜美的歌聲打動人、陶冶人;表演家在流動的大篷車上、在海防前哨的小舢板上都可以表演出精彩的節(jié)目娛樂人心。權力是用來服務人民的,而服務人民是一項無止境的事情,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正因為如此,基層干部就不能因為職位低、權力小而妄自菲薄,更不能把職位和權力大小當作衡量人生價值的標尺,而是要以一顆平常之心對待權位,做到在其位謀其政,盡其責、盡其忠、成其事,多謀事少謀權,多謀群眾利益少謀自身利益,立足崗位把一件件服務群眾、服務發(fā)展的具體事情做好、做實、做精,在基層領導崗位上演繹好回報組織、奉獻社會、成就自我的大寫人生。
對待群眾要有一份關愛之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好干部的20字標準中就有“為民服務”的要求,而這個要求就是要把宗旨深深烙在“心”里。電視劇《小鎮(zhèn)大法官》中荷塘鎮(zhèn)法庭庭長王德忠常常把“法律是有溫度的”掛在嘴邊。為什么說“法律是有溫度的”?電視劇中有一句臺詞作了詮釋:“作為基層法官,既要當一個好的丈夫,又要當一個好的父親,還要當一個好的兒子,還要當一個好的鄰居,還要當一個好的法官?!倍嘀厣矸萑谟谝簧?。基層法官在執(zhí)法時真的挺難做。如果完全按照法律去做可以判,但是未必能得到最好的結果。劇中王德忠的辦案經(jīng)歷及其與他人的沖突生動地告訴觀眾:在民事案件的審判中,法官不能高高在上,總想著法官的威嚴,而是要把自己融入案件中去,設身處地為雙方當事人著想,只有以心換心,才能使好人感到法律的溫暖,才能取得審判的最佳效果。同樣道理,基層干部如果缺少了對群眾的關愛之心,不把對群眾的感情融入工作之中,一事當前總想著自己方便,總想著快出成績,總想著展示自己的權威,以公事公辦的簡單化方式對待群眾,缺少換位思考,就難以把工作做得令群眾由衷地豎起大拇指。只有始終保持對群眾的關愛之心,像王德忠那樣,先當一個好的丈夫、好的父親、好的兒子、好的鄰居,然后才能當一個好的基層領導。
對待困難要有一份坦然之心。困難無所不在、無時不在,老的困難解決了新的困難又會出現(xiàn),這里的困難解決了,那里的困難又會冒出來。生活工作在基層一線的領導干部面對的困難更多、更復雜、更棘手,而由于條件、手段的限制解決困難的難度更大。對此,基層領導干部必須保持一顆坦然之心,要時刻想著組織之所以讓我擔任這個領導職務,之所以把我安排在這個崗位,之所以賦予我一定的職權,就是讓我來解決困難的,如果面對困難畏首畏尾,解決困難束手無策,那么我這個職位還有設立的必要嗎?我們基層干部深入群眾解決這樣那樣的困難,有時雖然想了不少招、盡了不少力、吃了不少苦,但基層群眾不一定理解、不一定領情。面對那些難以解開的死結,面對那些摁下葫蘆浮起瓢的復雜局面,必須始終保持一份淡然之心,不被困難所嚇倒,始終保持困難面前有我在,在我面前無困難的豪氣,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和舉重若輕的淡定之心,做到越挫越勇,在一個個困難的圓滿解決中享受成功、收獲快樂、體現(xiàn)價值。
(責編 / 劉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