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美瓊(師宗縣人民醫(yī)院兒科,云南 師宗 655700)
?
兒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的病原學調查及耐藥分析
馬美瓊
(師宗縣人民醫(yī)院兒科,云南 師宗 655700)
【摘要】目的 探究兒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CAP)的病原學及耐藥性特點,以此為今后的臨床用藥提供幫助。方法 選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CAP病患122例,對其進行病原菌的采集及耐藥性分析。結果 在202例病患中,陽性標本75份,所占比例為37.13%。結論 CAP患兒的主要病菌為革蘭陰性菌。另外,CAP患兒對于常用的一些抗菌藥產生了較強的耐藥性。
【關鍵詞】CAP;病原學;耐藥
CAP即指健康小兒在院外所獲得的具有感染性的肺炎,且包括了一些存在潛伏期的病原體感染,在入院后發(fā)病的肺炎。此疾病對于患兒的成長發(fā)育極為不利。為了探究CAP的病原學及耐藥性特點,以此為今后的臨床用藥提供幫助,文章選取了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CAP病患202例,對其進行觀察分析,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本次研究所選取對象為202例CAP患兒,均為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在202例患兒中,男111例,女91例。在202例患兒中,<6個月的患兒94例,6個月~1歲的患兒51例,1~3歲的患兒38例,3~5歲的患兒19例。在202例CAP患兒中,已排除掉患有哮喘、吸入性肺炎、過敏性肺炎、支氣管擴張等疾病患兒。與此同時,對于一些長期應用免疫抑制劑、患有先天性疾病的患兒也進行了排除。
1.2 方法
1.2.1 采集標本:在202例患兒入院后,對其進行口腔清潔及拍背咳嗽,之后對其應用抗感染藥物。應用負壓吸引器對吸痰管進行連接,采集患兒的鼻咽痰標本,并放置于無菌試管中進行培養(yǎng),與此同時,對患兒的股靜脈血進行采集培養(yǎng)。
1.2.2 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檢測:將患兒的痰液標本進行送檢培養(yǎng),運用微生物鑒定設備對病患的病原體及耐藥性進行分析研究。依照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協(xié)會(CLSI)標準進行操作及結果分析。
1.3 統(tǒng)計學分析:研究中所得到的相關數據采用SPSS 12.0統(tǒng)計學數據處理軟件進行處理分析,各項參數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病原體構成:202例患兒的病原體構成見表1。在122份送檢標本中,呈陽性的標本有75份,陽性率為37.13%。病原菌檢出例數為82株,其中男性52株,女性30株,其中革蘭陽性菌株30株,所占比例為36.59%,最為常見的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革蘭陰性菌52株,所占比例為63.41%,最為常見的為大腸埃希菌。
表1 202例患兒的病原體構成
2.2 耐藥性分析:202例病患的耐藥性分析見表2、3。通過對表2的對比分析可知,在革蘭陽性菌中,主要的細菌為鏈球菌屬、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其他葡萄球菌。這些細菌對于紅霉素、阿奇霉素的耐藥性較強,對于萬古霉素存在100%的敏感,其他抗菌藥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耐藥性。通過對表3的對比分析可知,在革蘭陰性菌中,主要的細菌為大腸埃希菌、陰溝腸桿菌、肺炎克雷伯菌。這些細菌對于頭孢噻肟、頭孢呋辛、阿莫西林具有較強的耐藥性,對于亞胺培南絕對敏感,其他藥物具有一定的耐藥性。
表2 革蘭陽性菌的耐藥性分析[n(%)]
表3 革蘭陰性菌的耐藥性分析[n(%)]
CAP在小兒臨床疾病中極為常見,新生兒一旦感染此病,其起病迅速且發(fā)展較快[1]。由于受到標本留取困難、病原菌、耐藥性未及時確定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在對患兒進行抗菌用藥時,通常是將臨床經驗作為依據,因此,不合理用藥問題較為常見。所以,對CAP進行有效治療、科學用藥一直以來都是臨床研究的重點。近些年來,抗菌藥物得到了極為廣泛的應用,CAP病原菌譜也在不斷發(fā)生著變化。加上各類混合感染狀況的出現(xiàn),使得CAP疾病在臨床上的病因、病原學明確診斷均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在臨床治療中極易出現(xiàn)各類錯誤用藥問題。
在本次研究中發(fā)現(xiàn),CAP疾病的主要病原菌為革蘭陰性菌,其所占比例為63.41%,主要包括:大腸埃希菌、陰溝腸桿菌等。而革蘭陽性菌中較為常見的便是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屬。在本次研究中,有部分患兒病原尚未得到明確,其導致原因可能為:第一,患兒在入院接受治療前已應用抗菌藥物,導致其檢測結果呈假陰性。第二,與醫(yī)院實驗室檢測人員技能水平相關。第三,檢測標本在收集、運送中受到影響[2]。所以,為了更為科學準確的對CAP病原菌進行檢測,需及時合格的留取、送檢標本,對其進行正確處理。
在本次研究中發(fā)現(xiàn),革蘭陽性菌紅霉素、阿奇霉素的耐藥性較強[3]。而革蘭陰性菌頭孢噻肟、頭孢呋辛、阿莫西林具有較強的耐藥性。此種情況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可能為在臨床上將這類藥物作為一線用藥。所以,在今后的臨床用藥中,應盡量避免常規(guī)應用此類藥物進行CAP疾病的治療。革蘭陽性菌對于萬古霉素存在100%的敏感,革蘭陰性菌亞胺培南絕對敏感。可能是由于在臨床上兒童較少應用此類藥物,可將其作為臨床三線用藥。
近些年來,病原體變遷、抗生素耐藥性進一步上升等原因使得CAP疾病給患兒的健康成長發(fā)育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在今后的臨床實踐工作中,應對細菌病原學變遷問題加強關注,對抗生臨床應用指征全面掌握,切記不可濫用抗生素藥物。與此同時,注意結合自身所處地域的流行病學特點進行合理用藥,盡量在較短的時間內明確病原,對CAP患兒進行科學有針對性的用藥,以此實現(xiàn)藥效的最大化發(fā)揮。盡可能地降低細菌耐藥性,將患兒病死率降到最低,進一步提升臨床工作的針對性、靈活性及指導性,為患兒在今后的健康成長提供全面保障。
參考文獻
[1] 林濤,陳實,王靈.兒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病原菌與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2):483-485.
[2] 吳宏圖,丁嫻,單春明,等.兒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22(32):3595-3596.
[3] 張楓,馬萍.兒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病原菌分布特點及耐藥性分析[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3,34(22):3069-3070.
中圖分類號:R725.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08-00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