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麗
摘要: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采取自主學習的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和分析歸納的能力,由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由注意力分散逐漸變注意力集中穩(wěn)定性強,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智力心理因素的發(fā)展。從而全面提高學生初中生物科學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心智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生物;自主學習;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5-0246-01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為了學生終身的發(fā)展,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除了要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要培養(yǎng)學生不斷自主探索學習的能力,也就是要教學生會學。新課程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會學,因為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無論是對社會發(fā)展、教育創(chuàng)新,還是對個人進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新課程也要求學生體驗學習的過程,這就需要學生自己去開掘,從廣闊的生活中汲取,從實踐中親歷獲得。
所謂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通過能動的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活動,實現自主性發(fā)展。自主學習強調形成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注意學生的情感、興趣等非智力因素,有效地激勵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保持學生探求知識的內驅力,為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供可靠的保證。教師只有對每個學生傾注滿腔的愛,學生才能充滿信心,朝氣蓬勃,積極向上地學習,才能在師生互敬互愛的和諧氣氛中產生學習的動力,才能愉快地參加到知識形成的過程中去。同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加強教學進程中的情感交流,使學生好學、樂學。
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一定不能忽視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總是力求探索它、認識它;興趣是一個人力求認識并趨向某種事物特有的意向,是個體主觀能動性的一種體現。愛因斯坦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把學習看成是一種需要,一種享受,才會產生巨大的內動力,激發(fā)起強烈的求知欲,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探索。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采取相應策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的過程中,自始至終自覺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如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積極向上的課堂教學氛圍,啟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
2.掌握正確閱讀方法,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預習閱讀是學生在教師未授課時事先閱讀相關課文。為了提高預習閱讀的有效性,教師應先擬好預習提綱,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指定的課文,并要求閱讀后作出解答和提出疑難。閱讀提綱要力求啟發(fā)性、懸念性,以激發(fā)學生積極地獨立探求知識的興趣和欲望。指導學生在預習閱讀中,要先根據預習提綱縱覽全文,了解梗概。然后再精讀細讀,對課文中的重點和難點用筆圈點勾畫,并運用批注法在課文空白處批注提綱要點和感想,做到重點落實。
課中閱讀是教師隨著教學進程提出問題讓學生閱讀一個或幾個重點的相關段落。為了使學生對所閱讀的重點段落做到字斟句酌,常變換形式提出問題讓學生閱讀思考。指導學生在閱讀容易混淆的概念時,要運用對比法加以區(qū)分,找出異同點,從而掌握概念的實質。
復習閱讀是在教師講完一個單元或全部課程后,要求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閱讀。為了使學生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強化記憶,指導學生運用分析綜合法進行專題閱讀,對不同章節(jié)出現的同類知識進行歸納、整理,組合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課外閱讀通常是學生在參加課外科技活動實踐中,為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去查閱課外參考書和網上閱讀資料。由于初中生物學課外參考書種類很多,網上學習內容豐富。為了遵循可讀性、實用性和科學性原則,主動幫助學生選好課外書,和網上導讀。
3.養(yǎng)成勤奮的行為習慣,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無數事實證明,大凡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都掌握了較好的自主探索學習的方法和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探索學習的習慣。因此,在平時教學中就有意培養(yǎng)學生以下4種自主探索學習的習慣:
3.1養(yǎng)成不先預習不聽課、不先復習不做作業(yè)的自主探索學習習慣。課前預習可使學生對新課有了大概了解,哪些難懂的地方需要在課堂上問老師也心中有數,這既提高了學生聽課的效率,也提高了教師授課的針對性。課后及時復習不僅有利于對新知識的消化吸收和強化記憶,也有利于提高完成作業(yè)的效率。
3.2養(yǎng)成勤查工具書的自主探索學習的習慣。中學生物學教材中涉及到許多生物學理論、學說和定律,生物學現象,動植物和微生物名稱、名詞,生物學著作和生物學家等知識,由于在教材中沒有做詳細的注解,學生在自主探索學習中必然會遇到許多疑惑不解的名詞術語,那么解決的最好辦法就是查閱工具書。生物學工具書有《辭海》、《詞典》、《百科全書》和《教學參考書》等,我鼓勵學生購置備用。堅持使用工具書不僅能豐富生物學知識,還能克服不求甚解的毛病。
3.3養(yǎng)成愛思考、愛質疑的自主探索學習的習慣。"學源于思,思源于疑。"我啟發(fā)學生在自主探索學習過程中要善于發(fā)現疑點,敢于提出自己獨立的見解。教會學生質疑不僅可調動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興趣,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智慧潛力。邊閱讀邊思考也有利于知識遷移。
3.4養(yǎng)成博覽群書的自主探索學習的習慣。中學生單從課本中獲取知識是很有限的,因此我引導學生要多讀一些與生物科學有關的報刊和課外書籍,通過摘錄、剪貼建立自己的"生物學資料庫"。這不僅可擴大學生的科學視野,還能吸取更多的課外知識、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4.組織學生交流討論
學習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老師要精心設問,同時要抓住學生中有價值的疑問,不失時機地組織討論,引導爭論, 讓學生在分析討論中發(fā)現問題,并繼而發(fā)現事物某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使學生的思維和認識向縱深發(fā)展。
5.創(chuàng)設多種思考機會
在教學和各種活動中,給學生提供多種思考的機會。鼓勵學生敢于在思考中求異,并及時加以指導,從而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和潛力。這樣長期訓練,堅持引導,不僅會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得到發(fā)展,也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鍛煉,遇到問題能舉一反三。
6.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指導
教師依據新課程標準,認真鉆研教材,把每一章、每一節(jié)的具體要求和通過學習應該達到何種程度都告訴學生,讓學生心中有數,這樣既增強了他們的學習責任感和自信心,又便于學生檢查自學效果,更重要的是久而久之,學生學會了如何從章、節(jié)中確定學習目標和要求,提高了自學能力。
7.建立和諧的學習氛圍,培育植物,進行生活實踐
初中生的好奇心強,動手能力也強,他們更喜歡一些能在生活中接觸到的知識,這樣不僅可以幫助他們理解,還能通過應用使其愛上這門學科。初中生物的趣味性很強,可以通過許多小的生物實驗來增加教學樂趣。而且生物是和生活有著密切關系的一門科目,在生活中的實踐應用也是隨處可見的。老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生活實踐,或者自己率先去做。而做的方式也很簡單,就從養(yǎng)一盆花開始,觀察記錄它的生長過程。在冬天時,還可以在室內種一盆小麥,觀察它的生根發(fā)芽,觀察綠油油的小苗,也會為灰色的冬天增加一分生機。
總之,教學是一種復雜的活動,為了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應該堅持用科學發(fā)展觀指導新課程,愛護和培養(yǎng)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創(chuàng)新思維,為學生充分開發(fā)其潛能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張春紅,自主學習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