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社洪 黃苗苗
摘 要:文章回顧了“雙師型”教師的發(fā)展過程,分析了“雙師型”教師的內涵特征,并提出了加快培養(yǎng)“雙師型”教師的途徑。
關鍵詞:雙師型 高校教師 內涵 路徑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08-236-02
一、“雙師型”教師的提出
1.概念提出。1995年,在《國家教委關于開展建設示范性職業(yè)大學工作的通知》(教職[1995])中首次提及了“雙師型”教師的概念。具體表述為“有一支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師資隊伍。專業(yè)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具有一定的專業(yè)實踐能力,其中有1/3以上的‘雙師型教師”、“師資隊伍結構合理,水平較高。專業(yè)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基本達到‘雙師型要求?!眹医涛?998年制定的《面向21世紀深化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中,提出“要重視教學骨干、專業(yè)帶頭人和‘雙師型教師的培養(yǎng)”,也提出“雙師型”教師的概念,但沒有對其進行展開。
2.概念的界定。2004年4月,教育部《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yǎng)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中對“雙師型”教師有了界定。文件指出“雙師型”教師是指“具有講師(或以上)教師職稱,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專任教師:(1)有本專業(yè)實際工作的中級(或以上)技術職稱(含行業(yè)特許的資格證書及有專業(yè)資格或專業(yè)技能考評員資格者)。(2)近5年中有兩年以上(可累計計算)在企業(yè)第一線本專業(yè)的實際工作經歷,或參加教育部組織的教師專業(yè)技能培訓獲得合格證書,能全面指導學生專業(yè)實踐實訓活動。(3)近5年主持(或主要參與)兩項應用技術研究,成果已被企業(yè)使用,效益良好。(4)近5年主持(或主要參與)兩項校內實踐教學設施建設或提升技術水平的設計安裝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內同類院校中居先進水平?!?/p>
二、“雙師型”教師內涵的特征
1.對“雙師型”教師的普遍理解?!半p師型”教師從1995年概念的提出到現在,已有20多年的發(fā)展,但大家對“雙師型”教師的理解還沒有形成較為統(tǒng)一的標準,比較有代表性的主要觀點可歸納為這幾類。第一類是“雙師型”教師就是雙職稱教師。它的理論依據就是2000年1月《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意見》曾提出:“‘雙師型教師(既是教師,又是工程師、會計師等)……”。即“雙師型”教師是指既具有高校教師系列中級以上職稱(如講師,助理研究員等),又具備本專業(yè)技術系列中級以上職稱(如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等)。第二類是“雙師型”教師就是雙證教師。它要求既獲得高校教師系列中級以上職稱,同時又具備行業(yè)技術、技能等級證書(如心理咨詢師、就業(yè)指導師等),注重的是行業(yè)準入的資格。第三類是“雙師型”教師就是雙能力教師。要求教師既要具備所在學科較為系統(tǒng)全面的理論基礎,對本學校的發(fā)展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時又要具備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能夠結合社會需求,指導學生的生產實踐和課程實習。
以上觀點從不同的角度對“雙師型”教師的內涵進行了討論,各有側重。我們在探討“雙師型”教師內涵時,我們必須考察當時的歷史背景,否則就成了空中樓閣,無本之源了。
2.“雙師型”教師內涵的特征?!半p師型”教師是在我國職業(yè)教育實踐中長期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傳授、輕實踐能力培養(yǎng)等現象的背景下,為了強調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使教師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而提出的。因此,“雙師型”教師的內涵應該具有如下特征:(1)具備高校教師的基礎能力和素質,教書育人。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熱愛學生,為人師表,熱愛教育事業(yè),有敬業(yè)精神。熟悉教師的基本教學方法和技術規(guī)范,能因勢利導、因材施教地進行教育活動。(2)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對本學科的基本專業(yè)理論有扎實的功底,對專業(yè)前沿知識、新技術、新思想和發(fā)展趨勢有所了解,能指導學生的學業(yè)。(3)具有較好職業(yè)實踐能力?!半p師型”教師除了具備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外,還必須具備較強的職業(yè)實踐能力。由于“雙師型”教師承擔著指導學生的生產實踐的任務,因此必須自己要具備職業(yè)實踐能力。如會計專業(yè)教師,就要具備到企業(yè)從事財務人員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的生產實習。(4)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高校教師作為先進知識的風向標和傳播者,更是需要不斷地加強自身發(fā)展和知識更新。如果教師僅憑過去的知識和經驗,那么是很難勝任今天的教學工作的。這是與時俱進的要求。技術與能力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不斷在進步,只有跟得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才能不斷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成長需要。
三、創(chuàng)新“雙師型”教師培養(yǎng)途徑
1.基于互動共贏的校企合作。一直以來,校企合作被視為是“雙師型”教師培訓的重要途徑。過去的校企合作更多是面上的合作,例如學校在企業(yè)建立實踐基地,僅在課程實習上開展合作,并且這種合作更多是考察為主的合作,真正進入實踐操作的合作并不多。這一現象也有其深層次的原因,在學校層面,沒有真正把實踐教學當成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在資源投入方面重視不夠;在企業(yè)方面而言,沒有動力接收教師開展頂崗實踐,并且頂崗實踐的時間也比較短,難以安排系統(tǒng)且有針對性的工作內容;對教師而言,由于習慣了安逸的課堂教學,樂于理論的傳授,對于到企業(yè)參加技術實踐也有一定的抵觸情緒。因此,如何建立學?!髽I(yè)—教師積極主動,樂于參與的校企合作對“雙師型”教師的培訓非常重要。為此,建議要多管齊下,建立互動共贏的校企合作方式,提高“雙師型”教師培養(yǎng)的實效。
(1)政府重視,整合資源,設立專項培養(yǎng)資金。主管部門在教育經費分配中提取一定比例設立校企合作“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專項基金,專款專用;同時,為接收并主動提供實踐崗位的企業(yè)從稅負上給予優(yōu)惠政策,提高企業(yè)積極性,讓企業(yè)愿意參與到校企合作共建中等職業(yè)學?!半p師型”教師隊伍的工作中來。(2)學校邀請企業(yè)參與專業(yè)設置和課程設置。通過這個做法,可以強化學校培訓與社會需求的契合度,只有當教師知曉社會對專業(yè)技能的具體需求后,才能明確努力的方向,才能提高專業(yè)技能實踐的針對性。(3)校企共建實習實訓基地。任何的合作只有利益共贏才能持久和發(fā)揮資源配置的效果。就企業(yè)本身而言,因為生產和追求利潤的需要,必須要按生產規(guī)模的需要購買生產設備,規(guī)劃生產流程,建設廠房等。對學校而言,為了培養(yǎng)滿足社會需求的學生,同樣要建設若干實習基地或實驗室。企業(yè)與學校兩者間有部分的投入是相同的,甚至是互補的。因此,共建設實驗室或實訓基地可以實現“廠房變課堂,教師變師傅,學生變員工”的轉變,達到節(jié)約資源的共贏之路。
2.基于自我需要的自我成長。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在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提出了需求層次理論。他認為人的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層次的需要,是指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發(fā)揮個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達到自我實現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其實每個人都有自我實現的需求,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在所在的群體里得到他人的認可,受到尊重。高校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創(chuàng)造者,是受社會尊敬的職業(yè),其自我實現的需要比任何其他職業(yè)都更為渴望,只要不斷地激發(fā)和維護高校教師的這種需要,作為教師個體而言,也會主動的成長為“雙師型”的教師。因此,要做好這幾項工作。
(1)建立適合本單位的“雙師型”教師評價體系。何為雙師型教師,雖然教育部層面有很多政策性的導向,但沒有絕對性的界定,這為不同層次、類型的高校提供了個性化的空間。各高??梢越Y合學校的發(fā)展定位、培養(yǎng)目標等細化對“雙師型”教師的標準及評價體系,明確培養(yǎng)什么樣的“雙師型”教師,為學校廣大老師的職業(yè)發(fā)展提供政策引導。(2)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促進教師的自我成長。當個體有了自我成長的需要,教師個體會更加主動的去實現組織的期望,外界的激勵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時,就需要學校通過激勵手段激發(fā)和調動教師的積極性,調動教師內在潛力去實現既定目標。在這個管理過程中,采用的激勵手段和方法不外乎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兩個方面。具體的措施有:一是設立獎勵基金,獎勵取得“雙師型”的教師,并在職稱評定時予以優(yōu)先;二是完善分配制度,提高在課堂一線的“雙師型”教師的課時津貼;三是校內待遇分配時,重技能,向“雙師型”教師傾斜,以吸引和穩(wěn)定雙師人才;四是大膽使用雙師素質教師到重要教學崗位。
3.基于實用性的技能培訓。培訓是提高高校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方法?,F在各級各類的教師培訓項目很多,由于眾多的原因,個別培訓的效果卻不盡人意。“雙師型”教師是高校教師重知識傳授、輕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背景下提出來的,因此,對于“雙師型”教師的培訓而言,應該凸顯技能培訓的實用性。具體辦法是:
(1)開展需求分析,明確培訓目標。培訓需求分析是確定培訓目標、設計培訓規(guī)劃的前提,也是進行培訓評估的基礎,因而它是搞好培訓工作的關鍵。具體而言,就是在實施培訓前,結合學校的實際,對學校及教師的目標、知識、能力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的鑒別與分析,找準差距,以確定培訓的具體內容。(2)制定培訓規(guī)劃,做到有的放矢。在需求分析的基礎上,要有的放矢地制定培訓規(guī)劃,做出對培訓時間、培訓地點、培訓者、培訓對象、培訓方式、培訓內容和承訓單位等的系統(tǒng)性的考慮。同時,要特別慎重選擇培訓的內容,把實際操作技能的培訓作為重中之重。(3)精心組織落實培訓計劃,創(chuàng)新培訓模式。培訓的方式有很多,如授課、案例分析、操作示范、視聽教學、網絡教育、考察研討等。在實施中,要靈活運用。如對于新任教師,可采用授課、操作示范、網絡教育等方式,而對于成熟型的骨干教師可采取考察研討等方式。(4)科學考核,積極轉化?,F實中很多培訓沒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原因很多,但與重培訓,輕考核不無關系。為此,就更應該加強培訓效果的評估工作,減少和避免培訓工作的盲目性??己送瑫r也是教師培訓的動力,可以提高教師參加培訓的主動性,對推動培訓效果向課堂轉化有積極的作用。
[本文為海南省高等學??茖W研究項目“應用型本科‘雙師型隊伍建設探討”(編號Hjjg2013-07)。]
參考文獻:
[1] 肖志雄.秦蓓.“雙師型”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管理策略研究.高教學刊,2016(9)
[2] 姜麗.校企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yǎng)培訓基地實踐研究.中國培訓,2016(6)
[3] 方君.高?!半p師型”教師培訓評價研究.湖南城市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1)
[4] 佛朝暉.“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試點改革的成效、問題與建議.職教論壇,2014(34)
(作者單位:海南大學應用科技學院 海南儋州 571737)
(作者簡介:馮社洪,碩士研究生,海南大學應用科技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行政管理、人力資源開發(fā);黃苗苗,碩士研究生,海南大學應用科技學院教師,研究方向:農業(yè)推廣。)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