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穎
摘 要:將書畫藝術中的留白運用于課堂教學中,可以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展開主動探究性閱讀,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與閱讀感受,讓學生真正地走進文本,與作者進行直接對話,這樣才能實現(xiàn)學生對文本的深刻解讀,實現(xiàn)學生閱讀水平的整體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留白藝術;優(yōu)質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2-005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2.031
留白是一種藝術,將之運用于教學之中,可以改變以往傳統(tǒng)教學的快節(jié)奏,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思考的時間,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教學的自由與輕松,激起學生更為強烈的學習熱情,這正是對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的根本性挑戰(zhàn),可以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與主動性,在學生、教師與文本之間展開積極的互動,帶著學生走向教材,走進豐富的知識殿堂,這樣才能實現(xiàn)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構建,實現(xiàn)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F(xiàn)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留白藝術的運用淺談如下幾點體會。
一、運用留白藝術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善于激發(fā)與培養(yǎng)學生對學科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愛上學習、樂于學習,享受學習所帶來的身體、心靈、情感與認知等方面的成長。傳統(tǒng)教學以教師為中心,以講解為中心,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個不停,整個教學看起來一氣呵成,非常流暢,但學生處于高度緊張與不安中,這樣會加重學生的精神負擔與心理包袱,又如何能激起學生參與探究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呢?而巧妙地運用留白藝術,可以讓學生有屬于自己的時間與空間,為學生營造出愉悅而自由的教學氛圍,消除學生的種種顧慮與不安,激起學生愉悅的情感體驗,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與積極的學習熱情,進而使學生展開主動而快樂的學習。
在課堂導入階段我們就可以運用留白藝術,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來設計新穎而巧妙的課堂導入,以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向有效教學邁出成功的第一步。如在學習《美麗的海底世界》一課時,教師就可以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集圖文聲像于一體的教學情境,以生動的圖片、動態(tài)的畫面、悅耳的音樂來刺激學生的視覺與聽覺,將學生帶入那優(yōu)美壯麗的海底世界。此時稍做停頓,給予學生以充分遐想的時間,讓學生身臨其境,進入那美麗的海底世界,來感受海底的奇異景色與豐富特產,讓學生感受美,享受美,帶給學生愉悅之感,進而激起學生強烈的閱讀欲望,引導學生展開快樂而主動的閱讀活動。
二、運用留白藝術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
正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一語指出了思考在認知活動中的重要性。傳統(tǒng)教學的主要弊端就在于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嚴格地控制著教學,學生處于被動地位與消極狀態(tài),主體地位與獨立思考的缺失讓學生成為了接受知識的機器,這樣的教學如同一潭死水,學生只能是機械地記憶教材上的知識點,這并不利于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問題意識的增強,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要實現(xiàn)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全面發(fā)展,讓學生成為探究的主體,實現(xiàn)學生的主體參與和主動探究,就必須要實現(xiàn)學生的獨立思考與積極思維。為此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保證,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來展開思考與思維。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運用提問藝術,提出更多富有探索性的問題,以問題來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誘發(fā)學生強烈的探究動機;同時還要運用留白藝術,為學生預留充足的時間,以展開獨立而充分的思考與思維。
三、運用留白藝術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
想象是思維品質的核心,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知識,而且要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學會思維,學會學習。小學生雖小,但有著豐富的想象力,但這些想象力是需要建立在豐富的表象積累與充足的思考時間之上。為此我們要運用留白藝術,幫助學生架起通往文本的橋梁,讓學生通過想象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與作者進行直接的心靈對話。
如在學習《海底世界》這一課時,學生對此并沒有直接而深刻的了解,只是單純地閱讀文字也并不能真切地感受到海底景色之奇異、物產之豐富,為此教師在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向學生直觀而動態(tài)地展現(xiàn)的基礎上,以圖文聲像讓學生入情入境,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據(jù)此來展開豐富而充分的想象,學生就會以想象為橋梁親身進入海底,這樣能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同時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運用留白藝術實現(xiàn)學生的分層化閱讀
因材施教、因人而異,這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教學理念。我們都知道學生并非機器零件,整齊劃一,而是具有明顯的個性差異,這是客觀存在的教育事實。由于學生基礎知識、生活閱歷、認知規(guī)律的不同,面對同一閱讀材料,他們的理解也自然會處于不同的層次,不可能同時同步地完成閱讀教學要求。語文新課改倡導個性化閱讀,提出閱讀是學生、教師與文本對話的過程。這正是對學生個性差異的尊重。運用留白藝術,可以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與文本的直接對話中來,用心與作者進行交流與互動,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地走進文本,走進作者,實現(xiàn)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布置閱讀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來展開充分的閱讀與思考,讓學生有更多的屬于自己的閱讀時間,在與作者的心靈對話中產生更多的獨特見解與感受。這樣的閱讀才能成為學生的獨立活動,徹底改變以往以講為中心的程序化講解,真正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活動,實現(xiàn)探究性閱讀與創(chuàng)造性閱讀,這樣的閱讀才能成為學生的個性化活動,實現(xiàn)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同時更能使閱讀教學面對學生個體,基于學生自身基礎,實現(xiàn)學生對同一材料不同水平的閱讀,這樣更能促進學生富有個性化的發(fā)展。
總之,在小學閱讀教學中運用留白藝術,可以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以飽滿的激情、活躍的思維來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思維認知活動,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對文本的深刻解讀,促進學生理解水平與認知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孫玲莉.在課文“留白處”等待精彩——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留白”藝術[J].課程教育研究,2012(31).
[2] 繆梅芳.留白藝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小學教學參考,2011(3).
[ 責任編輯 張亞欣 ]